羅素

少年逸事

羅素漫長而豐富的一生是從19世紀70代未開始起的。他兩歲時,母親病逝。接著過了18個月以後,他的父親也去世了。羅素的家庭是英國貴族。羅素的祖父約翰·羅素爵士是英國第六任貝福特公爵的第三個兒子,在維多利亞女王漫長的統治時期內曾兩度出任首相。他的父親安伯萊爵士原是英國國會議員,因提倡節製生育失去了國會的席位。他的母親凱蒂·史坦萊是女權運動的支持者,這是一位精力充沛、生氣勃勃、富於機智、莊重嚴肅、有創造才能和無所謂懼的女人。

從3歲起羅素便同祖父母住在一起。從此以後,一直到18歲,羅素在祖父母的潘布羅克府邸生活了14年之久。因此,可以毫不誇大地說,潘布羅克府邸是羅素童年時代的搖籃。

潘布羅克府邸是一座隻有兩層樓的小樓,座落在麗茲蒙花園裏。這座小樓是在羅素的祖父母40來歲的時候由維多利亞女王賞賜的。從那以後,羅素的祖父母就一直住在那裏。在這裏,首相約翰·羅素曾多次召開過內閣會議。19世紀50年代英俄之間爆發的克裏米亞戰爭便是在潘布羅克府邸所召開的內閣會議上決定的。據羅素說,在羅素住在潘布羅克府邸時,他還能清楚的記得金萊克也曾在那裏居住過。很多內閣閣員和英國政府的高級官員都曾經來到潘布羅克府邸。羅素在童年時候同他們有過許多次有趣的接觸談話。羅素盡管還隻是7、8歲的孩子,但他同那些高級官員或爵士的談話內容已包含許多有關國際問題和曆史問題的有趣探索。譬如他在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同來訪的史本塞爵士的談話,就探討過有關金萊克反對拿破侖三世的問題。

羅素在潘布羅克府邸度過的童年生活是很有趣、很有內容的:這裏有極其美麗的自然環境,使羅素從小就養成了愛好大自然、欣賞大自然景色的生活習慣。廣闊無際的大自然與豐富多彩的動物和植物的生活以及自然界的複雜而又奇特的現象,使他從小就有廣闊的視野和胸懷,也使他從小就向往揭開大自然的奧秘。在羅素的幼小的心靈裏,大自然的美麗和變化,成為了他深入思索各種世界觀問題的啟發物和出發點。他從小時候起,就經常對“什麼是虹”及“虹為什麼這樣美麗”“為什麼會打雷”、使他對世界的認識向前推進和深入一步。大自然的奇妙現象是如此豐富,致使他從小就養成了不停地提出問題和尋求問題答案的思維習慣。

羅素曾說:“哲學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培養心智上的想像力,動物——包括人類,是從包含著對此時此地的思索來觀察世界的”。因此,人們一旦脫離對此時此地的事物的觀察,一旦縮小或甚至放棄自己的想像力,哲學家思維就無從開始。

羅素又說:“要避免人類常犯的各種愚昧的見解,並不需要什麼天才。單憑著一些簡單的原則,雖然不能使你免除全部的錯誤,但起碼可以免除一些可笑的錯誤。”這個最簡單的原則是什麼呢?他說:“要是某一事情是可以藉著觀察來解決的,那麼你最好親自實地去觀察一下。亞裏士多德隻需請他的夫人把口張開,那就不致誤信女人牙齒比男人多。他不這樣去做,就是因為他自以為知道了,以不知為知乃是我們常犯錯誤的最大根源。”

羅素自己從小就實踐了這些最基本的哲學原則。他的哲學興趣是從小養成的不斷發問和不滿足於現狀的好學精神開始的。我們可以看到,以上他所總結的平凡而深刻的世界觀基本原則,是從童年開始的一生處世態度的總結。盡管他小時候還很幼稚,也很少有自覺性,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出自本能和好奇,但毫無疑問,他的幼年時代由家庭和自然環境所塑造出來的謙虛、好學以及自我磨煉的精神,是他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哲學家的成功秘訣之一。

潘布羅克府邸那座白色低矮的房屋,也像他的父母在南威爾士拉文斯克羅夫特的房子一樣是位於河穀上,四麵環抱著叢林。這裏是皇家花園的矮叢林,地平線終端是溫莎古堡,南邊則圍繞著泰晤士河穀和向北傾斜的綠坡。府邸周圍有11英畝的土地,春天開著滿山遍野的鮮花。令人向往的樹林有櫸樹、粟樹和橡樹,成群的黃鶯、啄木鳥、黃鸝、梅花雀等許多在倫敦或別處看不見的鳥在這裏築窩或飛來飛去。羅素對潘布羅克花園有深刻的印象。他曾說:“一直到我18歲為止,這花園在我的生命中占有一個很重要的地位。花園西邊的視野非常遼闊,可以從伊甫鬆丘原一直展望到溫莎城堡,中間還有幸特海德和萊斯山。我對那廣闊無垠的地平線和那種一覽無遺的日落景象逐漸熟稔起來,此後若是沒有它們我就不能生活得快樂。”

潘布羅克府邸不僅擴大了羅素的想像力,誘發他對自然世界的奧秘的探索,而且,更重要的,還使他對曆史、對世界、對人類世界產生深沉的感情。羅素說:“這所花園似乎在回憶它過去的光輝時日,那些外國大使在它的草坪上漫步以及王子們羨慕它修剪齊整的花圃的日子,它是活在過去的日子中,而我也跟著它活在過去的日子中。……我以為少年時期的這種沒有分心於外界事情的隨意嬉戲的時期很是重要,因為他們有時間去形成這些貌似縱逝,然而卻是真正與生命有關的印象。”

潘布羅克府邸充滿了以往曆史的遺跡,也在它的許許多多陳設物中反映出當代英國社會的折光。涼台裏麵的大廳,周圍放著羅素的祖父在國會辯論時所用的各種文件,那裏還有一個意大利政府贈送給他祖父的雕像,表示感謝約翰·羅素爵士對意大利政府的支持。

比祖父小23歲的祖母是羅素年幼時代最重要、最有影響的人。她是蘇格蘭長老會的教友,對政治與宗教主張自由主義,但對於道德方麵的各種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她的自由主義政治原則使她在當時支援愛爾蘭的“立法自治”,並且與國會中某些被認為默許政治暗殺的愛爾蘭籍議員建立友誼。這使她的朋友和熟人震驚。羅素說:“她還責備大英國帝國主義,反對所有以征服‘原始’民族為目標的戰爭。”

因為法國從拿破倫時期開始仍舊被懷疑有專製獨裁的傾向,所以,祖母為羅素和他的哥哥法蘭克指定了瑞士與德國籍的女家庭教師。兄弟都以德語為第一外語。

羅素在家中是一個順從的孩子,接時上教堂,在教堂中十分勤奮的學讚美詩,直到他七八十歲時還能背誦其中的許多首。他最喜歡在大公園中長久地散步,讓思維和想像力自由地馳騁。他在地上挖掘深洞,斷定地球不是圓的,因為據他想象:“要不然的話我應該出現在澳洲。”大人跟他說的天使故事,他很快就厭棄了。這些充滿稚氣的判斷使他更渴達到事物的內部核心,去發現它們的真理。他對別人告訴他的每一件事,都采取某種懷疑態度。難怪在他十分年幼的時候,數學就吸引著他。因為他希望這個數字世界,能幫他求得真理。他在11歲時,就向哥哥法蘭克請教歐幾裏德幾何學。他在《自傳》中說道:“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事情之一,像初戀一樣為之著迷。我沒有想到世上有如此美味的東西。……從那時直到我38歲和懷德海合作完成《數學原論》之際,算術一直是我主要的興趣和我主要的快樂源泉。然而,像所有的幸福一樣,它也不是完全的。我聽到歐向裏德證明了種種事物,但我很失望他的證明是自公理出發的。起初我拒絕接受它們,除非我哥哥能夠向我說明理由何在。……我在那時對數學的那些前提所感到的懷疑,始終一直不能除去,而這也決定了我後來的工作行程。”

羅素從小就很好學、勤勉。為了學習知識,他從小就養成嚴謹的治學態度。他的祖母總怕他過分勞累,把他做功課的時間定得很短。但他總是偷偷地在臥室內點枝蠟燭做功課,在寒冷的夜裏穿著睡衣坐在桌前,隨時準備在有一點動靜時就吹熄蠟燭悄悄鑽進被窩裏。

祖父的圖書室成了羅素童年時代最喜歡去的一個地方。在翻閱中,他找到一些舊的曆史書,這些書激起了他對曆史的興趣。自從祖父去世後,這個圖書室就成了他的書房。他任意流覽書籍,各種類型和各種科目的書籍都吸引著他。他的興趣就像海綿一樣,可以吸引許多水份並儲存起來。曆史、文學、哲學、數學等知識像無邊無際的海洋,等待著他這個剛剛裝備著人類智慧的年幼水手去自由地航行和開拓。他對吉本和斯威夫特的曆史著作和文學著作很感興趣,但他尤其喜愛雪萊的詩歌。他從小博覽群書的習慣使他很快就奠定了優異和廣泛的文學基礎。事實上,因為讀得太多,他的眼睛剛剛十幾歲就開始近視了。

羅素的祖母是依照她那個時代的標準教養出來的。”她能夠精確無訛地、絲毫沒有土腔地講法語、德語和意大利語。她十分熟悉莎士比亞、密爾敦以及那些18世紀的詩人。她能背誦黃道12宮的所有星座和9位繆司女神的名字。她精通英國曆史。常常向羅素講述關於查理二世、查理三世的故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文學名著她也都很熟悉。她能背誦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和海涅的《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等著名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