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為自己立下了一個原則:凡是由他自己發明的物品,都在自己創辦的工廠中製造,並且由自己開辟它們的銷售市場。

要從事這麼大的一項事業,就需要購地皮、設廠房、添設備、置器材,這需要大批經費,所以借貸也成為係列工作中的重要環節。

諾貝爾懂得用借得的資金經營事業,等到獲利以後,還本付息。再向銀行或其他債主繼續借款,問題的關鍵是必須要取得對方的完全信任,使他們了解自己對這項事業穩操勝券,在這種情況下才能使借貸順利進行。

諾貝爾有聰明的頭腦、過人的口才和值得別人信任的品格。這些有利因素,使他在籌款的途徑上,大多能通行無阻。

另外,由於貿易的順利以及諾貝爾這響當當的名字,人們總是願意購買諾貝爾公司的股票,他的股金也就不斷地增長。這也為諾貝爾發展中的事業,增加了大量的資金投入。

諾貝爾妥善計劃他所做的每一個行動,以免在商場上失利。

有一次,諾貝爾計劃在意大利建立工廠。但當時意大利對於假冒偽劣產品打擊不夠嚴厲,諾貝爾於是首先向政府提出了保護他的產品的申請,將建工廠的事往後推遲了。

他的律師認為他顧慮太多了:“諾貝爾先生,您也未免太多顧慮了!我們已經取得專利權,別人奈何我們什麼?”

“商業之道,到處都是陷阱,雖然我們已取得專利,但別人仍可乘隙而入。他們可以模仿我們的產品,改頭換麵來侵犯我們的權利。尤其是因為我們的事業以全世界為對象,更不能太過大意!”諾貝爾認真地回答道。

正是由於這樣謹慎,再加上諾貝爾過人的智慧和全身心的投入,諾貝爾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炸藥工業係統,公司遍布世界各地:

英國格拉斯哥,諾貝爾炸藥公司;

德國漢堡,達納炸藥公司;

德國科隆,萊茵達納炸藥製造公司;

德國德累斯頓,德累斯頓達納炸藥製造公司;

英國,聯盟炸藥有限公司;

英國,南威爾士炸藥有限公司;

墨西哥城,國立墨西哥諾貝爾達納炸藥公司;

裏約熱內盧,國立巴西諾貝爾達納炸藥公司;

南美洲,南美太平洋海岸炸藥商務公司。

這些公司為他贏得了數以百萬計的大筆財產。

試想,如果諾貝爾隻是一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搞純科學的學者,那麼,他的絕大部分利益,就將成為別人的囊中之物。這樣的話,後來那數額巨大、造福於世人的諾貝爾獎就不可能誕生了。

1879年,諾貝爾為了幫助兩個哥哥發展事業,投資成立了“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總部設在俄國聖彼得堡,股金資本300萬盧布,10名股東持有。路維希用了他的全部資產,成為最大的股東;諾貝爾出資占全部股票的1/30;羅伯特由於是發現者和創始人而被給予10萬盧布。

對於兩個哥哥,諾貝爾資助的不僅是金錢,在幫助他們建立在裏海附近的煉油廠時,諾貝爾還充分貢獻了自己的智慧。他建議鋪設了從油田到港口的輸油管道,解決了石油運輸難的問題,還幫助設計了一種適合海上航行的油輪。在他的幫助下,諾貝爾的兩個哥哥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帝國!原油提煉和蒸餾方麵的幾次革新,以及利用石蠟進行照明等技術,也源於諾貝爾的發明。

企業的成功並沒有降低諾貝爾對發明的興趣。

在19世紀80年代,歐洲各國政府出於政治目的,急需適合武器使用的威力更大、冒煙更少的無煙炸藥。為此,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在設法解決該問題,但都未獲得成功。

諾貝爾的思路與其他人完全不同,他是從賽璐珞著手進行研究的。他認為賽璐珞一般都含有硝化棉,硝化棉的含量約占賽璐珞總量的2/3,但是由於含有增塑型樟腦,而且賽璐珞的密度又很大,即使將它做成細粒狀,賽璐珞的燃燒速度仍然太慢,因而不適合作為子彈的推進力。

接著,他考慮到,如果硝化甘油全部或部分地取代樟腦,則有可能產生一種這樣的賽璐珞:它具有足以形成顆粒狀的必需密度,將它用來代替黑色火藥,裝填在火器內,它就會以適中的燃燒速度進行燃燒。

諾貝爾的實驗結果表明,賽璐珞比黑色火藥具有更多的優點,它可以產生很大的推動力,不會留下任何沉渣,而且幾乎不產生煙霧。

諾貝爾經過長達8年的研究,終於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炸藥——混合無煙炸藥。它能產生巨大的爆炸力,不留渣滓,無煙,而且價格便宜,可無限期保存,非常安全。幾乎隻是在密集的岩石中,用非常精確的方法點燃它才會爆炸。它甚至可以用熱滾子碾磨,可以在熱氣下壓製成條狀、管狀或其他形狀而不會爆炸。

“無煙炸藥”的最大優點就是爆炸時不會產生濃煙,可以做成大炮裏的飛行炮彈、魚雷等等。

這樣一種威力強大而又不冒煙的火藥,自然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後地購買它的生產權。

而這個時候卻發生了一件令諾貝爾非常憤慨的事。

一天,諾貝爾在閱讀一份英文雜誌時,看到一則消息:它報道了英國的化學家阿貝爾,也做出了和無煙炸藥類似的一種炸藥。

實際上阿貝爾是諾貝爾的朋友,他們長期保持著聯係,經常商討一些化學方麵的問題。

“無煙炸藥”發明以後,阿貝爾給諾貝爾寫信,請教他用的什麼配方。

心地善良的諾貝爾不懂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道理,他居然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原原本本地告訴了阿貝爾,還告訴他可以將配方中的樟腦換成凡士林。

但是,這份英文雜誌卻強調阿貝爾對火藥棉的特殊貢獻,說是他將火藥棉和硝化甘油以及少量凡士林混合製成膠質炸藥的。“是啊!怎麼可以這樣呢?”諾貝爾十分憤慨。

阿貝爾和諾貝爾很早就有往來,在火藥研究方麵常有意見的交換,阿貝爾對飛行炮彈的成分自然非常清楚,如今竟敢竊為己有,真是太不應該,太沒有道義了!

諾貝爾氣憤之餘,立刻向英國政府提出控告和抗議,要討回公道,說明阿貝爾的所謂“戈戴特”炸藥,事實上應屬於他發明的“無煙炸藥”所申請的專利範圍之內。

雙方經過多次商洽,沒有結果。諾貝爾隻好把這個爭議推上法庭。但是,諾貝爾怎麼也沒想到,法院竟會判他敗訴,並賠款2.8萬英磅。其實原因很簡單,阿貝爾在英國是受人尊敬的化學家,英國政府怎麼會支持一個外國人而否定自己國家的科學家呢?

這件事情成為諾貝爾一生中最嚴重的創傷,被朋友出賣了,令他遺憾而痛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更令他氣憤不已。

但是,諾貝爾所製造的無煙火藥還是因為它的最佳性能,使得各國競相采用,為諾貝爾帶來了可觀的財產。

當諾貝爾發明的飛行炮彈拿去申請專利時,受到了法國專利部門的否定。

雖然,法國軍界對諾貝爾的新火藥有濃厚的興趣,但由於諾貝爾顯赫的聲望遭到司令官的忌妒,他不願購買新火藥來助長諾貝爾的聲望,所以決定隻采用法國人製造的火藥(所謂B火藥就是法國教授韋愛樂研製的幾乎不冒煙的膠炸藥。韋愛樂把它命名為B火藥。但這種火藥的威力,實際上遠遠敵不過諾貝爾所發明的無煙炸藥)。

與此同時,意大利政府正在大力采用“無煙炸藥”,並希望立即取得它的生產權。於是,諾貝爾就把專利權賣給了意大利政府。

這件事在法國上下引起軒然大波。新聞界開始對諾貝爾進行猛烈抨擊,指責他犯了不亞於間諜罪的罪行。

在一般民眾的憤怒與混亂的局麵下,他被法國當局判處兩個月的監禁。

接著在法軍陸軍總司令的正式命令下,以違反法國火藥專賣法的罪名,派巡警搜查並封閉了諾貝爾的實驗室。

同樣,諾貝爾在法國的工廠,禁止製造一切“巴立斯梯”,一些做實驗用的炸藥被罰充公,實驗設備也被沒收了。

法國政府的這些惡劣行徑,對於一個一生視事業為生命的發明家來說,是斷然難以接受的。

諾貝爾勃然大怒:“我多年來一直從事炸藥行業,它曾給法國帶來了無窮的利益,可現在竟來封閉我的工廠,簡直是無理取鬧!”諾貝爾太傷心了,他決定離開久居的法國。

他希望能回到自己的故鄉瑞典去,但是在意大利的工廠已經建成了,而且,意大利是個氣候溫暖、風景宜人的國家。

經過再三考慮,他終於決定前往意大利定居。

事實上,法國人沒有撿到任何便宜,諾貝爾的飛行炮彈炸藥也並沒有因法國的破壞而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與重視。後來,諾貝爾被推舉為瑞典皇家科學協會會員,又成為了倫敦皇家學會的會員,甚至巴黎的技術學會也邀請他為會員。

創建研究所

1891年,諾貝爾心情沉重地離開了曾給他帶來快樂與幸福的法國,來到了意大利的聖莫雷,它是意大利的一個海濱城市,美麗而寧靜。

諾貝爾選中了這樣一個天堂般的小城作為他的最後歸宿,他住在一所新裝修的別墅裏,裏麵帶有一個大花園,周圍環繞著桂圓、棕桐樹和花壇,他可以在此俯視碧藍的地中海。那裏的氣候對他的支氣管有益,並且能有助於治好他的慢性中風。他還在此建立了一個研究所,其中包括圖書館、實驗室和發電所。

在意大利,諾貝爾仍沒有安於已得的名譽,而是因為工作需要仍沒完沒了地奔走。他訪問了他的工廠和公司所在的10多個國家。旅途中,他總是攜帶著一隻特製的手提箱,裏麵裝有筆記本、信箋以及他自己設計的自來水筆。即使在火車、輪船和旅館的房間裏,諾貝爾都在埋頭工作。

勤奮和努力一直是他不變的工作信條。他一掃在法國受挫時的陰鬱心情,又顯得歡快自得、滿麵春風,不僅更能安心於火藥的研究,而且對於以往曾閃現在他心靈中的許多構想,以及醞釀已久但一直無法著手的各項研究,也可以一一進行了。

諾貝爾作為一個發明家,決不僅僅限於對炸藥的不斷改良、改進,他具有天才的想像力和超群的毅力,不僅有別出心裁的靈感,而且有堅持不懈的努力。

他的想像力遍及各個方麵,除了人造纖維、人造皮革、人造寶石等應用化學外,他對於電學、光學、機械學、槍炮學、生物學和地理學也有興趣。

當時諾貝爾的人造寶石研究還屬於初創時期,他合成的人造寶石實在太細小,以至於隻能在顯微鏡之下才能觀察欣賞,而沒有達到實用的程度。現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人造寶石,就是以諾貝爾的這一發明為基礎,改進發展後才合成的。

聖莫雷研究所成了諾貝爾從事各種發明的根據地。在這裏,諾貝爾進行了最後5年高度緊張的工作。他在炸藥領域的最後發現,即所謂“改進型無煙炸藥”,即為了適應某些特殊目的而進一步改進了的混合無煙炸藥,就是在這裏研究出來的。

同時,他還發明改進了許多武器。

以往的舊火炮的炮彈隻能對準視線所及的物體,萬一沒有瞄準,還要重新調整炮口。如果炮彈落在目標前方,炮口要往下按;如果炮彈在目標後麵,炮口就要往上抬,總得經常移動。有時候經過好幾次調整,還不一定能擊中目標。諾貝爾自己設計了一種大炮,使用他發明的大炮,隻要測出正確的距離,並調整火藥的裝藥量以及炮口的瞄準方向,稍加計算就可以絕對命中目標。不久,炮擊就可以在不可見的雙方展開,就像海軍艦隊,雙方互不可見,彼此處於遙遠的距離之外,但炮擊仍激烈地進行。這歸功於諾貝爾對大炮的改良。此外他還製造了一種無聲槍。

他的非炸藥發明專利有氣體計量器、酸類蒸濃器、防爆鍋爐、彈殼無聲退出法、改良電池、改良電話與發動機、人造絲噴絲頭等。

炸藥被越來越多地用於製造武器,越來越多地用於戰爭。這與諾貝爾發明現代炸藥的初衷大相徑庭,他從沒有任何去征服別人的領土和掠奪他們財產的意願。由於奔波於世界各地的工作,他甚至是一位具有烏托邦思想的自由世界主義者。所以,在各種不同的場合,他都曾痛斥戰爭,把它比之為一切罪惡的魁首。

1892年,諾貝爾出席了在瑞士伯爾尼召開的國際和平大會,從此他把自己的經濟利益和他在公共福利方麵的活動截然分開,開始致力於和平事業。這是他第一次得以在世界大眾麵前正式表明自己的和平思想。

創立諾貝爾獎

諾貝爾不但是一位發明家、企業家,還是一位慈善家。他常常出資金和技術,對很多年輕的發明家、工業家以及給人類幸福謀利者給予支持與幫助。

永遠以改善人類的生活狀況為目的,熱心幫助別人,以推動科技文化的發展,這就是諾貝爾的品質,這種品質在他去世後更加光耀人心。

1896年12月10日淩晨兩點,在冬季最為寒冷的深夜,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終因腦溢血而結束了他艱苦奮鬥的一生。

在聖雷莫的別墅裏,這位不知疲倦的科學巨人在疾病襲來之前的幾個小時,還在給他的助手及好友索爾曼寫一封關於新型的硝化甘油炸藥的信件。信的末尾說:“一旦到了我能夠的時候,我就將回到這個使我們感興趣的題目上來。”

信尚未寄出,疾病就襲倒了他,從發病到最後合上眼,隻有短短的幾個小時。命運竟是如此地無情,他的仆人們甚至來不及通知他的兩個侄兒及他的好友。諾貝爾自己多次擔心過的不祥預言變成了事實:“臨死之前,周圍隻有雇傭的仆人,而沒有任何一位親人用他的手輕輕地幫我合上雙眼,並且小聲地說幾句溫柔真誠的安慰話。”

在去世之前,疾病使諾貝爾無法站立,而且部分地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隻是用他兒童時代的母語不停地說著一些仆人們聽不懂的語言。我們永遠也無法得知他那時表達了怎樣的意思。也許,這位發明了實用炸藥的巨人一直在喃喃自語:“給世界以和平!”

依照他生前的願望,人們護送他的遺骨回到了瑞典斯德哥爾摩,安葬在他的父母及弟弟的身邊。

墓碑上簡簡單單,隻刻著他的姓名及出生年月。

在生命的最後10年裏,諾貝爾曾寫過3次遺囑。最後的一次寫於1895年12月27日,在這份遺囑裏,他把自己的財產交給了一個基金會。規定基金會每年的收益用來獎給科學和文學領域內的傑出人物,以及為促進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以表示對他們的敬意。

這最後的遺囑,終於使諾貝爾有機會向世人表明,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是一個專門製造炸藥從而使戰爭的殘酷性加劇的人呢,還是一個具有崇高理想、關注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正直的科學家呢?

諾貝爾因他的遺囑,而把他的名字和文明、進步與崇高緊緊地聯係在一起了。

下麵是1895年12月27日諾貝爾遺囑的主要譯文:

簽名人諾貝爾,在經過成熟的考慮之後,就此宣布關於我身後可能留下的財產的最後遺囑如下:

我所留下的全部可變換為現金的財產,將以下列方式予以處理:這份資本將由我的執行者投資於安全的證券方麵,並將構成一種基金,它的利息將每年以獎金的形式,分配給那些在前一年裏曾賦予人類最大利益的人。上述利息將被平分為5份,其分配方法如下:一份給在物理方麵做出最重要的發現或發明的人;一份給做出過最重要的化學發現或改進的人;一份給在生理和醫學領域做出最重要發現的人;一份給在文學方麵曾創作出有理想主義傾向的最傑出作品的人;一份給曾為促進國家之間的友好,為廢除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舉行與促進和平會議做出過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我明確的願望是,在頒發這些獎金的時候,對於獲獎候選人的國籍絲毫不予考慮,不管他是哪國人,隻要他值得,就應該請他接受獎金。

我指定的遺書執行人是拉古納·索爾曼(他是隨同諾貝爾在國外工作的瑞典人,諾貝爾的好友及私人助理)。

他的不同尋常的遺囑一經發表,就在當時的社會引起了極大的波瀾。

諾貝爾兩個哥哥的子女早就料到他會將一大筆遺產饋贈給社會福利事業,但他們沒有料到,他們幾乎得不到任何財產。而瑞典的評論界也大肆批評諾貝爾,說他是一個瑞典人卻不注意瑞典人的利益,而去偏袒國際活動,那純粹是不愛國的。報道甚至公開地鼓勵親屬上訴反對。

他的侄兒——二哥的長子艾曼紐爾對遺囑的執行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不顧遺囑會給自己帶來的經濟損失,仍然期望尊重叔父的遺願,並且說服諾貝爾的其他親屬同意了他的觀點。終於,在1900年6月29日,通過了一項政府決定,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及細則,都被確立了下來。

不久,諾貝爾的遺書執行人拉古納·索爾曼對他的財產進行了清理,變賣諾貝爾在世界各地所開設的工廠中所占的股份,組成了諾貝爾基金會。

諾貝爾的遺產在繳納財產稅後,即成為諾貝爾基金會的基金,總額在3300萬瑞典克朗以上,相當於200萬英鎊。

基金會的章程及頒獎機關在1900年6月29日的瑞典國會上,由瑞典國王正式公布。

諾貝爾基金會從此成為一個獨立進行活動、不受政府管理的組織。它的代表是董事會,由5名成員組成,其中1人擔任董事長,董事長由瑞典政府任命,其他董事由各頒獎團體指定。

董事會負責管理基金,例如投資股票市場、房地產等各方麵,以增加基金會的收入。除了董事會之外,諾貝爾基金會還設有理事會,共有15名理事,由各頒獎團體選舉產生,他們主要負責諾貝爾獎的評選工作。理事會每4年改選一次。

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由22條正文及4條臨時規定組成,其中前麵的13條是有關評選的一般規定,後8條是管理基金會的方式,最後1條為有關變更章程的規定。

該章程所定的頒獎機構如下:

一、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

二、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負責頒發生理學或醫學諾貝爾獎。

三、瑞典文學院,負責頒發諾貝爾文學獎。

四、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負責頒發諾貝爾和平獎。

因為在諾貝爾去世時,挪威與瑞典是最親密的聯盟國家,所以,諾貝爾在遺囑中指定由挪威來頒發和平獎。

後來,由於諾貝爾獎的聲望越來越高,瑞典銀行1968年在其建行300周年紀念之際,決定設立經濟學獎,它的全稱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紀念獎。

瑞典銀行通過捐贈方式,通知諾貝爾基金會將每年一份的金額(相當於同年度一份諾貝爾獎的獎金額,並另加金額的65%作為評選工作的費用)交由其處理。

諾貝爾基金會自1969年開始,將經濟學獎交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和其他諾貝爾獎一起,同時舉行授獎儀式。

除了上述頒獎機構之外,諾貝爾基金會章程還規定了諾貝爾獎的申請與評定程序。

諾貝爾獎的申請不是由具有研究成果的個人或團體直接提出,而主要是采取推薦的方式。

每年9月,諾貝爾委員會向世界各地有關的科學家、研究院成員和大學學者發出通知,向他們征詢下一年度的諾貝爾獎候選人提名,而次年2月1日之前,這些推薦材料必須送達諾貝爾委員會(即是諾貝爾基金的理事會)。

諾貝爾委員會從2月1日開始,對收到的獲獎候選人推薦材料進行初步篩選,並由下屬的諾貝爾研究所對所推薦的研究成果進行調查研究。

委員會成員在經過一番詳盡的分析、激烈的爭論之後,於同年初秋,向各頒獎機構提交秘密報告和推薦材料。

各頒獎機構在經過對初選的候選人及其成果進行評議後,再采用秘密的投票方式決定評選結果。10月中旬前後,公布評選結果。

整個過程都是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

各獎項中,除了和平獎以外,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經濟學獎,隻授予個人。如果一個成果由2人或3人合作取得,則平分獎金;如果有2人和3人同時分別得到某一研究成果,也平分獎金。但一份獎的獲獎人數不得超過3人。

和平獎,在多數情況下授予個人,但是也可以授給機構和社團組織。

諾貝爾獎金剛開始頒發的時侯,根據各學科的不同,隻有3萬美元到7.2萬美元。

後來由於基金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各團體的捐贈,到1994年的時候,獎額已增長到約143萬美元。

諾貝爾雖已離開人間,但他所設立的諾貝爾獎卻光芒萬丈地展現在世人麵前。

這位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的大發明家,留給了後人的,不再僅僅是發明的事物本身,更重要的是永遠激勵著世界進步的巨大的精神財富。他完全有理由得到後代的尊重與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