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永久自信(1 / 2)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自信在心理學意義上是指一種積極、有效地表達自我價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識特征和心理狀態,是指個體對自己的積極肯定和確認程度,是對自身能力、價值等做出客觀、正向認知與評價的一種穩定性格特征。一個自信的人一般應具有如下特征:正確的自我評價;完全的自我接納;良好的社會適應性等。

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為什麼強調自信?自信是大多數偉人、名人、有所建樹的人所共同具有的一種高貴品質,也是一個人在人生征途上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自信是一個成功的老板必備心理素質之一,是老板樹立威信的基礎,也是老板做好工作、管理下屬的根本保證和前提。

自信是成功的秘訣之一。莎士比亞曾說:“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許多成功人士的精神品質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自信。一個人隻要有了成功的信心,就能保持最佳狀態,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所追求的目標上,取得成功。沒有自信,便沒有成功。古往今來,有許多失敗者之所以失敗,究其原因,不是因為無能,而是因為不自信。自信,使不可能成為可能,使可能成為現實。自信是人生成長的強大精神支柱,是走向事業成功的強大心理動力。美國著名教育家馬斯洛說:“事實上,我們絕大多數人,一定有可能比現實中的自己更偉大些,隻是我們缺乏一種不懈努力的自信。”

有人請教林肯成功的經驗。林肯是這樣回答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自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煉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識,進入更高的境界。我的成功經驗就是自信。”

人,隻有自信,才能自強不息,才能為自己的願望或理想而努力奮鬥;隻有自信,才能在艱難的事業中保持必勝的信念,才能有勇氣迎難而上。鐳的發現者居裏夫人,當初穿著沾滿灰塵和油汙的工作服,翻動礦石,攪動冶鍋,從堆積如山的鈾料中尋覓鐳的蹤跡時,條件非常艱苦,但她卻信心百倍,毫不動搖。成功之後,她對朋友們說:“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應該有恒心,尤其是自信心。”

優秀的政治家往往都具備自信的品格。鄧小平如果沒有自信,就經不起“三起三落”,就不會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就不會有中國“春天的故事”。鄧小平的自信,是現實主義的自信,是自尊、自強、自豪的自信,是緊貼中華民族前進脈搏的自信,是對人類遠大理想目標的自信。正是由於這種自信,才使得鄧小平能夠舉重若輕,舉大若小;能夠處變不驚,從容鎮定;能夠忍辱負重,三落又三起;能夠外柔內剛,綿裏藏針;能夠用人不疑,選賢任能。

因為有了自信,就有了創造精神和創新意識,具備了開拓進取的基礎和條件。自信對於一個老板尤為重要,特別是麵對困境時,其自信心則是整個企業的自信心。反之,缺乏自信心的人,前怕狼來後怕虎,畏縮不前,故步自封,往往難以達到預定的組織目標,從而導致失敗。由此可見,事業的成功固然由多種因素促成,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如果自信不足,便容易自卑。在實際工作中,有些老板由於經驗或能力的原因,對自己所承擔的工作沒有自信心。導致老板缺乏自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三點:第一,缺乏適度的自我成就導向。自我成就導向過弱,則會導致得過且過的心態,那麼在工作中就會出現碌碌無為、不思進取、朝令夕改的現象。第二,缺乏清晰的目標定位。有時候,老板以為自己的目標很清晰了,但其實是不清晰的。他們所定的目標或失之於遼遠,或失之於宏大,或僅僅限於理念,總之,沒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發揮不了目標本身的激勵作用。第三,缺乏積極有效的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一個人成長最主要的方式,對於老板尤其重要。在現實工作中,老板有太多的機會為自己辯護,在尋找各種理由為自己的行為辯護的過程中,老板越來越相信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點錯誤是理所應當的,而漸漸失去了努力克服與改正的勇氣。

然而,在樹立自信的同時,對自信還要把握一個“度”,自信過度,便成了自負。盲目自信,認為老子天下第一,是非常不可取的。不過,人是個奇怪的東西,往往在順境時盲目樂觀,幹成了一件事,便以為天下無不可幹之事。一些老板獲得了一點成功,掌握了一點權力,便自以為了不起,驕傲自滿,自高自大,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要知道,一個老板要是自負,就會產生不良的惡果。一方麵,自負使人自我封閉,不再吸取外界的精華和聽取他人的意見,使自己逐漸孤立起來,喪失與外界正常而有益的交往與聯係。另一方麵,自負使人頑固不化,在本該改變的時候而自信正確,喪失改進的機會,從而一錯再錯導致最後的失敗。拿破侖很自信,否則他不會說:“在成功者的字典裏沒有‘不可能’這個詞的。”然而,滑鐵盧之戰的失敗,終於打破了他的帝國夢。

自信並非是與生俱來的,是在不斷的社會實踐中,於長期生活體驗整合基礎上逐步形成的,與後天的培養訓練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