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主動進攻(2 / 2)

做成一個本土化的歐洲公司,這是標致家具的目標。他們的規劃是:通過在德國科隆的公司來展示標致chinaren的產品、品牌和形象,然後迅速將標致家具推向德國、歐洲市場,此後,再收購一家或多家歐洲工廠。

標致家具一直在奮鬥中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專一,專一創新、專一做好質量、專一追趕世界頂級家具企業。

在進行市場進攻時,雖然大家普遍認為遊擊戰比正麵進攻、包圍進攻和側翼進攻花費要少,但推行一連串的遊擊戰役的成本可能是昂貴的。遊擊戰更多的是戰爭的準備而不是戰爭本身。如果進攻者希望“擊敗”對手,它必須以較強大的正麵進攻為後盾。

2001年,初任歐萊雅亞洲區總裁的裴天瑞從巴黎來到中國的時候,他大吃一驚,他發現在商場化妝品櫃台上最暢銷的是小護士、大寶、羽西等這些他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品牌。而在整個中國市場上,這家全球第一大化妝品企業的銷售額居然僅僅排在第10位。

為了打開中國市場,2003年夏天,裴天瑞將單價接近90元的美寶蓮實行全麵降價,彩妝口紅降至39元,個別種類的口紅價格甚至已經低到近20元,與不少國產品牌價格持平甚至比國產品牌還低,這大大刺激了對價格敏感但又有追求名牌趨向的消費者。根據歐萊雅事後調查,美寶蓮的品牌知名度達到了95%。而消費者對美寶蓮新的定位立即產生敏感的回應:美寶蓮市場份額增長了130%。

為了保證能夠源源不斷地推出新產品,歐萊雅亞洲區加大研發方麵的投資力度,這是其研發投資在全球增長最大的一個區域。歐萊雅還在上海投資建設了其在中國的第一個研發中心,目前,國內每年有35000名女性被歐萊雅請來參加新產品測試。

4年之後。羽西、小護士已經加入了由蘭蔻、美寶蓮、巴黎歐萊雅、薇姿等組成的歐萊雅全球品牌陣營。2004年,歐萊雅在中國的銷售額接近30億元人民幣,是1997剛剛進入中國時的16倍。

僅僅用了8年的時間,歐萊雅不但將旗下17個國際大品牌中的12個成功引入了中國,還一舉吞並了小護士和羽西。

第三方數據顯示,2004年歐萊雅公司占據了中國化妝品市場(僅包括彩妝、護膚、染發等產品,不包括洗發水)9%的份額,僅次於寶潔,居市場第二,而一年前的數據約為6%,居於第三。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歐萊雅為了進入中國市場,先後采用了價格戰、強化研發、並購已有品牌等係列進攻戰略,不僅達到了進入中國的目的,而且市場份額和知名度一路飆升,勢不可當。

市場上的競爭如戰爭,需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自身的實力,選用不同的進攻策略,但最直接、最常用的是正麵進攻。

正麵進攻最常用的做法就是用降價來同對手競爭。比較常見的是針對領先者的產品價格標出較低的售價來打擊它。如果該市場領先者沒有進行相應的減價,這種做法就能奏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以價格戰為核心的正麵進攻時,必須努力降低生產成本,然後以價格為基礎攻擊競爭對手。例如德州儀器公司曾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研究和開發,並非常快地降低了生產成本,隨後在價格戰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企業在進行市場進攻時,除了運用正麵進攻策略外,還有遊擊戰、側翼戰略、包圍戰略和繞道戰略等。

(1)遊擊戰。即靈活使用傳統和非傳統的方法去騷擾競爭者。這些方法通常包括:有計劃的降價、供應幹預、實施密集的促銷。

(2)側翼戰略。側翼戰略是辨認和發現未被重視的細分市場或市場空白,以此來填入和補充這一市場或空白的行為。這種戰略可有效避免兩個或更多公司之間為奪取相同市場而“浴血”戰鬥的局麵。

(3)包圍戰略。包圍戰略是在幾條戰線上同時發動一個大的進攻,使競爭者必須同時保衛它的前方、邊線和後方。進攻者如果能向市場提供比對手更好更多的東西,這種戰略便會更加無堅不摧。當一個進攻者比對手具有更多的資源優勢,並相信包圍將可完成或足夠快地擊破對方的抵抗意誌時,通常使用這樣的戰略才更有意義。

(4)繞道戰略。繞道戰略是最間接的進攻戰略,它是避開任何較直接地指向競爭者現行領域的交戰行動。它意味著繞過競爭者去攻擊較容易進入的市場,以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根基。有三種推行這種戰略的方法:多樣化的產品;用現有產品進入新的地區市場以發展多樣化經營;投入新技術以取代現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