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競爭引入團隊內部
雖然說競爭是一把雙刃劍,但是,隻要你控製得好,適當的競爭可以提高一個團隊的工作業績,哪怕是在團隊內部的適當競爭也會起到積極的效果。如果你拒絕一切團隊內部之間的競爭,那麼你就喪失了一種真正激勵你的團隊成員努力工作的方式。盡管在競爭開始之前,沒有人確切地知道競爭的結果是好是壞,但是,隻要對競爭適當地控製,你就能有效地發揮激勵機製的作用。
團隊內部的競爭是必不可少的。在團隊內部引入競爭機製,有利於打破另一種形式的大鍋飯。如果一個團隊內部沒有競爭,每一個成員都享受同等的待遇,那麼優秀成員的熱情就會減退,在失望、消沉後最終也會選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方式來混日子。通過引入競爭機製,實行賞勤罰懶,賞優罰劣,打破這種看似平等實為壓製能力的利益格局,團隊成員的主動性、創造性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團隊才能長期保持活力。
在團隊內部引入競爭機製,有利於團隊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引入競爭機製,一方麵可以在內部形成“學、趕、超”的積極氛圍,推動每個成員不斷自我提高;另一方麵,通過競爭的篩選,可以發現哪些人更能適應某項工作。保留最好的,剔除最弱的,從而實現團隊結構的最優配置,激發出團隊的最大潛能。
將競爭引入團隊內部是有利的,但是一定要保持團隊成員之間的友好競爭。因為,任何競爭都會產生負麵作用,在開展競爭之前必須做好防範負麵影響的措施。
要達到這一目的,主要的一點就是不要使團隊之間的競爭過於激烈。過於激烈的競爭會破壞團結,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會危及企業的經營管理,如果你看到每個員工都在摩拳擦掌、暗中作梗,這時候你就一定要謹慎行事。如果團隊成員為了贏得競爭的勝利而采取一些舞弊行為,比如每個人都在千方百計地尋找捷徑,試圖捏造事實或製造虛假的統計數字來誇大自己的業績,你一定要製止,因為他們的行為破壞了公平競爭的機製。
另外,作為老板,你還要注意的是,不要讓競爭的目標利益很大。在巨大的利益麵前,每一人都是很脆弱的。巨大的利益會使你的員工做出一些不利於競爭的舉動,甚至會使競爭難以控製。如果競爭的目標利益設置得當,不但不會傷害到你的團隊,還可以促使成員友好地去競爭,而不會采取舞弊的措施。
總之,在團隊內部引入競爭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可以使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充分發揮團隊的作用,使企業更具有生命力。
競爭對手的存在能夠激發鬥誌
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那他就會甘於平庸,養成惰性,最終碌碌無為;一個群體如果沒有對手,就會喪失活力,喪失生機;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對手,就會喪失進取的意誌,就會因為安於現狀而逐步走向衰亡。有了對手,才會有危機感,才會有競爭力。有了對手,你便不得不奮發圖強,不得不吐故納新,不得不銳意進取,否則,就隻有被吞並、被替代、被淘汰。
許多人把對手視為心腹大患、異己分子,或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其實仔細想一想,擁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反而倒是一種福分,一種造化。因為一個強勁的對手,會讓你時刻有危機四伏的感覺,它會激發起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鬥誌。
十幾年前,江國良以私人身份,加入到對口支援西部的行列,在涪陵,江國良創立了“泉淩”啤酒,在廣闊的西部闖出了一片新天地。十幾年過去了,環顧最初一起到涪陵參加對口支援的20多家浙江企業,大部分已黯然東歸,隻剩下“泉淩”啤酒和娃哈哈兩家,但是江國良毫無倦意,仍繼續著自己的事業。
“泉淩”啤酒的產量從10年前的3000噸,到後來的3萬噸,對於“泉淩”啤酒來說是一個飛躍,但是它仍舊是一個小企業。麵對激烈的競爭,江國良一直堅信這樣的道理——“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活法。”江國良認為無論自己企業的產量規模有多大,節約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是任何一個企業都必須做到的。
在激烈的競爭中,江國良根據自己的經驗逐漸總結出小型啤酒企業生存下去的方式:一是要做精品;二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否則就沒法贏得市場,就無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