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收益類賬務處理易犯的錯誤(2)(1 / 3)

在原會計準則中對於政府補助的處理沒有統一,新準則中作出了統一規定: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收益性政府補助直接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與資產相關的或者以後期間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先計入“遞延收益”科目,然後分期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

營業外收入是指企業發生的與日常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係的各項利得。作為營業外收入必須同時具備兩個特征:一是意外發證,企業無法控製;二是偶然發生,不重複出現。由於營業外並不是通常所說的收入範圍內的,並不是經營資金耗費所產生的,不需要企業付出任何代價,實際上是一種純收入,因此,營業外收入與營業外支出不配比。

營業外收入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產生的利得(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處置產生的利得)、盤盈利得還有罰沒的利得、捐贈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債務重組利得、政府補助等。

營業外收入的賬務處理

1、非流動資產處置產生利得(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處置產生的利得)

【例】某公司處置無形資產,原值100萬,已經累計攤銷了40萬,無形資產的淨值是60萬,處置取得收入80萬,營業稅率是10%,則:

借:銀行存款 80

累計攤銷 40

貸:無形資產 10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8

營業外收入 12

2、盤盈利得

盤盈利得的處理要區分盤盈的是現金、存貨還是固定資產。

(1)如果是現金盤盈時,先計入“待處理財產損益”,若該現金的盤盈無法查明原因,計入營業外收入。

(2)如果是存貨的盤盈,也要先通過“待處理財產損益”。該存貨的盤盈無法查明原因,經過管理層的報批和批準後衝減管理費用。

(3)如果盤盈的是固定資產,作為前期差錯更正處理,而不是作為“待處理財產損益”處理的。固定資產發生盤盈,作為前期差錯更正處理,在清查結果出來以後,報批批準之前,先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處理時,借記“固定資產”,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按照估計的價值作為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如果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要按照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入賬價值。等到批複意見下來後,轉出“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如果確定要交納所得稅還要調整所得稅。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要將淨利潤調整年初的留存收益(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轉到“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中,並且提取“盈餘公積”和給投資者分配利潤。

3、捐贈利得:原會計準則中捐贈利得計入“資本公積”,新會計準則中則計入“營業外收入”。

4、債務重組利得:確實無法支付而按規定程序經過批準轉為營業外收入的應付賬款,也就是債務重組利得。

會計箴言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收益性政府補助直接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與資產相關的或者以後期間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先計入“遞延收益”科目,然後分期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

48、每股收益計算錯誤

情景案例

某公司2006年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50000萬元。2006年年初在外發行的普通股總數為9000萬股,2006年3月31日,新發行普通股9000萬股;12月1日回購普通股6000萬股,以備將來獎勵職工之用。該公司會計計算的基本每股收益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50000/(9000+9000-6000)=4.17元/股

問題把脈

基本每股收益的分母應當是當期實際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既不是公司期末在外普通股股數,也不是期初和期末在外普通股股數的算術平均值。上述做法可能導致該公司基本每股收益虛增,從而影響了投資者的正確決策。上述案例的正確處理為:

基本每股收益=50000/(9000*12/12+9000*9/12-6000*1/12)=3.27元/股

要點解析

每股收益即EPS,又稱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盈餘,指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該比率反映了每股創造的稅後利潤,比率越高,表明所創造的利潤越多。每股收益是測定股票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綜合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在原準則中,每股收益的計算有兩種方法:全麵攤薄法和加權平均法。對於上市公司的定期報告披露,證監會要求在主要財務指標計算中應按照全麵攤薄法計算每股收益(直接用報告期的利潤除以期末的股份數得出),同時應在報表補充資料中披露按加權平均法計算的每股收益。

2006年頒布的新會計準則中,每股收益指標的計算方法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要求在計算每股收益時需充分考慮股份變動的時間影響因素後加權計算得出基本每股收益;另外,與國際準則相接軌,還要考慮潛在的稀釋性股權計算稀釋每股收益。

在新會計準則下,定期報告中將不再出現原來為投資者所熟悉的按全麵攤薄法計算的每股收益,取而代之的是基本每股收益,它將成為衡量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基本指標。相對於全麵攤薄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進一步考慮了股份變動的時間因素及其對全年淨利潤的貢獻程度。

每股收益的計算

1、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按照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淨利潤除以當期實際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計算確定,考慮的是當期實際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反映目前的股本結構下的盈利水平。

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期初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當期發行普通股股數*發行在外時間/報告期間-當期回購普通股股數*回購時間/報告期時間

對於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計算比較複雜,應該區別對待。在報告期內如果因增資、回購等原因造成股本發生變化時,要按照當年實際增加的時間進行加權計算。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股本變動都要按照當年實際增加的時間進行加權計算。如當期發生利潤分配而引起的股本變動,由於並不影響所有者權益金額,也不改變企業的盈利能力,在計算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時無需考慮該新增股份的時間因素。

【例】某公司2006年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50000萬元。2005年末的股本為9000萬股,2006年3月1日,經公司股東大會決議,以截至2006年末公司總股本為基礎,向全體股東每10股送紅股10股,工商注冊登記變更完成後本公司總股本變為18,000萬股。2007年11月30日發行新股9000萬股。

基本每股收益=50000/(9000+9000+9000*1/12)=2.67元/股

由於送紅股是將公司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潤對投資者進行分配,並不影響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因此新增的這9000萬股不需要按照實際增加的月份加權計算,直接計入分母;而公司發行新股9000萬股,這部分股份由於在11月底增加,對全年的利潤貢獻隻有1個月,因此應該按照1/12的權數進行加權計算。

2、稀釋每股收益

稀釋每股收益,即假設公司存在的可能轉化為上市公司股權的工具都在當期全部轉換為普通股股份後計算的每股收益。可能轉化為上市公司股權的工具包括:可轉公司債券、期權、認股權證等。相對於基本每股收益,稀釋每股收益充分考慮了潛在普通股對每股收益的稀釋作用,以反映公司在未來股本結構下的資本盈利水平。

稀釋每股收益的計算需要在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礎上,假設企業所有發行在外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在當期均已轉換為普通股,從而分別調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淨利潤(分子)以及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分母)計算而得的每股收益。

會計箴言

基本每股收益與稀釋每股收益的分母為當期實際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不是直接以公司期末在外普通股的股數作為分母。

49、租賃收入核算錯誤

情景案例

某公司2005年1月1日向甲公司租入生產設備一台,租期三年,設備價值2000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按雙方的租賃合同規定,該公司2005年1月1日一次性向甲公司預付租金500000元,2005年年末在支付租金300000元,租賃期滿後甲公司收回設備,三年的租金總額為1500000元。兩公司均在年末確認租金收入和費用。甲公司的會計在2007年年末作了如下分錄:

借:銀行存款 300000

應收賬款 200000

貸:營業外收入 500000

問題把脈

上述案例錯誤地把租賃收入計入營業外收入。租賃收入屬於企業日常活動有直接關係的各項收入,應該將其計入其他業務收入。上述案例正確的會計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300000

應收賬款 200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500000

要點解析

租賃收入又稱租金收入,是指企業出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包裝物以及其他財產而取得的租金收入。一般應於租金已經收到,或者取得了獲取租金收入憑據時,確認租金收入實現。

企業一般通過租賃收入科目來核算租金收入,該科目按租賃資金類別進行明細核算。企業確認租賃收入時,借記“應收賬款”等科目,貸記該科目。期末應將該科目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無餘額。

對於租賃業務較少的企業,可不設置“租賃收入”科目,而將出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的租賃收入計入“其他業務收入”,期末計入“營業收入”項目金額中。

會計箴言

對於專門設置“租賃收入”科目的企業,期末一般在利潤表的“營業收入”項目之後增設“其中:租賃收入”一項,用來披露租賃收入。沒有專門設置該科目的企業,應將租賃收入計入“營業收入”項目金額中。

50、債務重組利得核算錯誤

情景案例

某企業拖欠甲公司貨款150000元,由於該企業經營不善,短期內無法償還該貨款。經過協商,甲公司同意減免該公司70000元債務,餘額用現金立即償還。該企業當即支付了剩餘款項。該公司會計做如下分錄:

借:應付賬款 150000

貸:銀行存款 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