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3 / 3)

芰實(菱實)〈平〉

(一)上主治安中焦,補髒腑氣,令人不饑。仙家亦蒸熟曝幹作末,和蜜食之休糧。(二)凡水中之果,此物最發冷氣,不能治眾疾。(令人髒冷),損陰,令玉莖消衰。〔卷·心·嘉·證〕(三)(可少食。多食)令人或腹脹者,以薑、酒一盞,飲即消。含吳茱萸子咽其液亦消。〔卷·嘉·證〕

雞頭子(芡實)〈寒〉

(一)主溫,治風痹,腰脊強直,膝痛。補中焦,益精,強誌意,耳目聰明。作粉食之,甚好。此是長生之藥。與蓮實同食,令小兒不(能)長大,故知長服當亦駐年。〔卷·心·嘉〕(二)生食動風冷氣。可取蒸,於烈日中曝之,其皮殼自開。 卻皮,取人食,甚美。

可候皮開,於臼中舂取末。〔卷·心·嘉〕

梅實(烏梅)

(一)食之除悶,安神。烏梅多食損齒。〔心·嘉〕(二)又,刺在肉中,嚼白梅封之,刺即出。(三)又,大便不通,氣奔欲死∶以烏梅十顆置湯中,須臾 去核,杵為丸,如棗大。

內下部,少時即通。(四)謹按∶擘破水漬,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亂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瘧方多用之。

木瓜〈溫〉

(一)上主治霍亂(嘔 ),澀痹風氣。〔卷·證〕(二)又,頑痹人若吐逆下(利),病轉筋不止者,(煮汁飲之甚食)。〔卷·證〕(三)腳膝筋急痛,煮木瓜令爛,研作漿粥樣,用裹痛處。冷即易,一宿三五度,熱裹便瘥。煮木瓜時,入一半酒同煮之。(四)(謹按)∶枝葉煮之飲,亦(治霍亂),去風氣,消痰。每欲霍亂時,但呼其名字。

亦不可多食,損齒(及骨)。(五)又,臍下絞痛,可以木瓜一片,桑葉七枚炙,大棗三個中破,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頓服之即(瘥)。

楂子〈平〉

上多食損齒及損筋。唯治霍亂轉筋,煮汁飲之。與木瓜功相似,而小者不如也。昔孔安國不識,而謂(梨)之不藏(者)。今驗其形小,況相似。江南將為果子,頓食之。其酸澀也,亦無所益。俗呼為 梨也。

柿〈寒〉

(一)主通鼻、耳氣,補虛勞不足。〔心·嘉〕(二)謹按∶幹柿,濃腸胃,溫中,健脾胃氣,消宿血。〔心·嘉〕(三)又,紅柿∶補氣,續經脈氣。(四)又, 柿∶澀下焦,健脾胃氣,消宿血。作餅及糕,與小兒食,治秋痢。(五)又,研柿,先煮粥欲熟,即下柿。更三兩沸,與小兒飽食,並奶母吃亦良。(六)又,幹柿二斤,酥一斤,蜜半升。先和酥、蜜,鐺中消之。下柿,煎十數沸,不津器貯之。每日空腹服三五枚。療男子、女人脾虛、腹肚薄,食不消化。麵上黑點,久服甚良。

芋〈平〉

(一)上主寬緩腸胃,去死肌,令脂肉悅澤。〔卷·心〕(二)白淨者無味,紫色者良,破氣。煮汁飲之止渴。十月已後收之,曝幹。冬蒸服則不發病,餘外不可服。(三)又,和(鯽魚、鯉)魚煮為羹,甚下氣,補中焦(良。久食),令人虛,無氣力。

此物但先肥而已。(四)又,煮生芋汁,可洗垢膩衣,能潔白(如玉)。(五)又,煮汁浴之,去身上浮氣。浴了,慎風半日許。〔證·嘉〕

茨(烏芋、荸薺)〈冷〉

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氣。可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黃。若先有冷氣,不可食。令人腹脹氣滿。小兒秋食,臍下當痛。

茨菰(慈姑)

(一)主消渴,下石淋。不可多食。吳人好啖之,令人患腳。〔心·嘉〕(二)又,發香港腳,癱緩風。損齒,紫黑色。令人失顏色,皮肉幹燥。卒食之,令人嘔水。〔心·嘉〕

枇杷〈溫〉

(一)利五髒,久食亦發熱黃。〔心·嘉〕(二)子∶食之潤肺,熱上焦。若和熱炙肉及熱麵食之,令人患熱毒黃病。〔心·嘉〕(三)(葉)∶卒嘔 不止、不欲食。(四)又,煮汁飲之,止渴。偏理肺及肺風瘡、胸麵上瘡。

荔枝〈微溫〉

食之通神益智,健氣及顏色,多食則發熱。

柑子(乳柑子)〈寒〉

(一)堪食之,其皮不任藥用。初未霜時,亦酸。及得霜後,方即甜美。故名之曰甘。

〔心·證〕(二)利腸胃熱毒,下丹石,(止暴)渴。食多令人肺燥,冷中,發流癖病也。〔心·證〕

甘蔗

主補氣,兼下氣。不可共酒食,發痰。

石蜜(乳糖)〈寒〉

(一)上心腹脹熱,口幹渴。波斯者良。注少許於目中,除去熱膜,明目。蜀川者為次。

今東吳亦有,並不如波斯。此皆是煎甘蔗汁及牛乳汁,煎則細臼耳。(二)又,和棗肉及巨勝人作末為丸,每食後含一丸如李核大,咽之津,潤肺氣,助五髒津。

沙糖〈寒〉

(一)上功體與石蜜同也。多食令人心痛。養三蟲,消肌肉,損牙齒,發疳 。不可多服之。〔卷·嘉·證〕(二)又,不可與鯽魚同食,成疳蟲。(三)又,不與葵同食,生流 。(四)又,不可共筍食之,(使)筍不消,成症病心腹痛。(身)重不能行履。

桃人(仁)〈溫〉

(一)殺三蟲,止心痛。(二)又,女人陰中生瘡,如蟲咬、疼痛者,可生搗葉,綿裹內陰中,日三、四易,瘥。

亦煮汁洗之。今案∶煮皮洗之良。〔心·嘉〕(三)又,三月三日收花曬幹,杵末,以水服二錢匕。小兒半錢,治心腹痛。(四)又,禿瘡∶收未開花陰幹,與桑椹赤者,等分作末,以豬脂和。先用灰汁洗去瘡痂,即塗藥。(五)又雲,桃能發諸丹石,不可食之。生者尤損人。〔心·嘉〕(六)又,白毛∶主惡鬼邪氣。膠亦然。(七)又,桃符及奴∶主精魅邪氣。符,煮汁飲之。奴者,丸、散服之。(八)桃人∶每夜嚼一顆,和蜜塗手、麵良。

櫻桃〈熱〉

(一)益氣,多食無損。(二)又雲,此名“櫻”,非桃也。不可多食,令人發暗風。(三)溫。多食有所損。令人好顏色,美誌。此名“櫻桃”,俗名“李桃”,亦名“奈桃”者是也。甚補中益氣,主水穀痢,止泄精。(四)東行根∶療寸白、蛔蟲。

杏〈熱〉

(一)主咳逆上氣,金創,驚癇,心下煩熱,風(氣)頭痛。〔心·證〕(二)麵 者,取人去皮,搗和雞子白。夜臥塗麵,明早以暖清酒洗之。(三)人患卒 ,取杏人三分,去皮尖熬,(搗作脂。)別杵桂(心)一分,和如泥。取李核大,綿裹含,細細咽之,日五夜三。〔心·嘉〕(四)謹按∶心腹中結伏氣∶杏仁、橘皮、桂心、訶梨勒皮為丸,空心服三十丸,無忌。

(五)又,燒令煙盡,去皮,以亂發裹之,咬於所患齒下,其痛便止。熏諸蟲出,並去風便瘥。重者不過再服。(六)又,燒令煙盡,研如泥,綿裹內女人陰中,治蟲疽。

石榴〈溫〉

(一)實∶主穀利、泄精。〔心〕(二)(東行根∶療)疣蟲白蟲。〔卷〕(三)按經∶久食損齒令黑。其皮炙令黃,搗為末,和棗肉為丸,(空腹)日服三十丸,後以飯押,(日二服)。斷赤白痢。〔卷·心·嘉〕(四)又,久患赤白痢,腸肚絞痛∶以醋石榴一個,搗令碎,布絞取汁,空腹頓服之立止。(五)又,其花葉陰幹,搗為末,和鐵丹服之。一年白發盡黑,益麵紅色。仙家重此,不盡書其方。〔卷〕

梨〈寒〉

(一)除客熱,止心煩。不可多食。〔心·嘉〕(二)又,卒咳嗽,以凍梨一顆刺作五十孔,每孔中內以椒一粒。以麵裹於熱灰中煨,令極熟,出停冷,去椒食之。〔心·嘉〕(三)又方,梨去核,內酥蜜,麵裹燒令熟。食之大良。〔心·嘉〕(四)又方,去皮,割梨肉,內於酥中煎之。停冷食之。〔心·嘉〕(五)又,搗汁一升,酥一兩,蜜一兩,地黃汁一升,緩火煎,細細含咽。凡治嗽,皆須待冷,喘息定後方食。熱食之,反傷矣,令嗽更極不可救。如此者,可作羊肉湯餅,飽食之,便臥少時。(六)又,胸中痞塞、熱結者,可多食好生梨即通。〔心·嘉〕(七)(又雲),卒暗風,失音不語者,生搗(梨)汁一合,頓服之。日再服,止。〔心·嘉〕(八)金瘡及產婦不可食,大忌。

林檎〈溫〉

(一)主穀痢、泄精。東行根治白蟲蛔蟲。(二)主止消渴。好睡,不可多食。(三)又,林檎味苦澀、平,無毒。食之閉百脈。

李〈平〉

(一)主女人卒赤、白下∶取李樹東麵皮,去外皮,炙令黃香。以水三升,煮汁去滓服之,日再驗。〔心·嘉〕(二)謹按∶生李亦去骨節間勞熱,不可多食之。臨水食之,令人發痰瘧。〔心·嘉〕(三)又,牛李∶有毒。煮汁使濃,含之治 齒。脊骨有疳蟲,可後灌此汁,更空腹服一盞。(四)其子中人∶主鼓脹。研和麵作餅子,空腹食之,少頃當瀉矣。

羊(楊)梅〈溫〉

(一)上主(和)髒腑,調腹胃,除煩憒,消惡氣,去痰實。〔卷·嘉·證〕(二)(亦)不可多食,損人(齒及)筋(也),然(甚能)斷下痢。〔卷·嘉·證〕(三)又,燒為灰,(亦)斷下痢。其味酸美,小有勝白梅。〔卷·嘉·證〕(四)又,取幹者,常含一枚,咽其液,亦通利五髒,下少氣。〔卷·證〕(五)若多食,損人筋骨。甚酸之物,是土地使然。若南人北,杏亦不食。北人南,梅亦不啖。皆是地氣鬱蒸,令煩憒,好食斯物也。〔卷·證〕

胡桃〈平〉

(一)上(卒)不可多食,動痰(飲)。〔卷·心·嘉〕(二)案經∶除去風,潤脂肉,令人能食。不得多食之,計日月,漸漸服食。通經絡氣,(潤)血脈,黑人鬢發、毛落再生也。〔卷·心·嘉〕(三)又,燒至煙盡,研為泥,和胡粉為膏。拔去白發,敷之即黑毛發生。〔卷·心〕(四)又,仙家壓油,和詹香塗黃發,便黑如漆,光潤。〔卷〕(五)初服日一顆,後隨日加一顆。至二十顆,定得骨細肉潤。(六)又方,(能差)一切痔病。〔卷·心·嘉〕(七)案經∶動風,益氣,發痼疾。多吃不宜。〔卷〕

藤梨(獼猴桃)〈寒〉

上主下丹石,利五髒。其熟時,收取瓤和蜜煎作煎。服之去煩熱,止消渴。久食發冷氣,損脾胃。〔卷·證〕

益心氣,主補中 諸不足氣,和脾。卒患食後氣不通,生搗汁服之。〔心·心 ·嘉〕

橄(橄欖)

主河豚毒,(煮)汁服之。中此魚肝、子毒,人立死,惟此木能解。出嶺南山穀。大樹闊數圍,實長寸許。其子先生者向下,後生者漸高。至八月熟,蜜藏極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