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6 第二十六章 每日尿酸排出量超過多少,就容易在腎髒內沉積而導致腎髒病變?(1 / 1)

前麵已經指出:正常人尿酸排出量的波動範圍是400~900毫克/24小時。一般認為,尿中尿酸排出量隻要不超過這個波動範圍,就不會引起尿酸在腎髒組織內沉積。當尿中尿酸排出量超過900毫克/24小時尿時,尿酸就容易在腎髒內沉積而損害腎髒,引起尿酸性腎病或腎結石。當尿中尿酸排出量超過1000毫克/24小時尿時,則腎髒受損害的發生率可達到50%以上。因此,當尿中尿酸排出量升高超過一定界限時,不論血中尿酸濃度是否升高或者正常,均會導致尿酸在腎髒內沉積。痛風病人常常是血尿酸升高與尿中尿酸排出量增加同時存在,隻有當腎髒受損害加重,影響到腎髒的排泄功能時,尿中尿酸的排出量才會減少,這時尿中尿酸排出量可降到正常或低於正常範圍,但血中尿酸量仍然是升高的,尿酸仍然會沉積在腎髒內。在這種情況下,尿中尿酸排出量的測定,就不能作為尿酸是否會在腎髒內沉積的可靠指標了。一些慢性腎髒病患者(例如慢性腎炎)發生腎功能不全時,由於尿酸排出量減少,尿中的尿酸量是不高的,但血中尿酸含量升高,並極易在腎髒內沉積,進一步損害腎髒。這種情況屬於繼發性高尿酸血症的範圍。

通過上麵的分析,我們可以作出以下結論:①尿中尿酸排出量取決於血尿酸的含量高低及腎功能狀態。血尿酸升高與腎功能降低是導致尿酸易在腎內沉積的決定因素,這兩個因素中,隻要有一項存在,就有可能導致尿酸在腎髒內沉積而造成腎髒病變。如果兩個因素同時存在,則尿酸沉積及腎髒病變的發生率更高。②尿中尿酸排出量雖然是判斷尿酸是否易在腎內沉積的指標之一,但非絕對可靠。尿中尿酸排出量減少時,仍可發生尿酸性腎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