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主要的原因:①血中尿酸的排泄主要通過腎髒,75%~80%的尿酸是由腎髒排出,20%左右的尿酸經由膽道入腸道,隨糞便排出。其他器官如肺、胰等幾乎不排泄尿酸,所以尿酸易在腎髒內沉積形成腎結石。尤其是血中尿酸濃度過高超過腎髒的排泄能力時,腎髒痛風石更容易發生。②尿酸沉積與局部組織環境的酸堿度有關(即pH)。當局部偏酸時,即pH偏低時尿酸容易沉積形成結石;當局部偏堿時,即pH偏高時,尿酸不易在局部沉積。正常人血液pH為7.35~7.45(中性)。肝、肺、心、腦等組織的pH與血液相近,而且又不是尿酸排泄的場所,所以尿酸不易沉積形成結石。而腎髒是尿液形成的場所,尿液的pH一般在5.5~6左右,呈酸性,加上尿酸主要由尿中排出,所以易在腎髒內沉積而形成結石。有時則在輸尿管及膀胱內沉積形成結石。當然,在少數情況下,痛風石也可在大血管壁、心內膜及膽道內形成,但這種病例是極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