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仿佛就發生在昨天。我一夜未眠,待天亮之後,服侍劉秀更衣,目送他去早朝,然後來到北宮,看望冷宮中的中山太後郭聖通。
郭聖通已經徹底地垮了,見到我沒有任何的反應,目光呆滯,隻是苦笑。
因郭聖通被廢,故太子劉疆戚戚不自安,再三請辭太子之位。我原想,所有的恩怨都是我們這一輩人的,與孩子們無關。但劉秀認為,立太子因以母為貴,劉疆已經不是皇後的兒子,繼承大統確實於理不合,於是答應了劉疆的請求。劉疆辭去太子之位後,劉秀冊封我所生的劉莊為太子,劉疆改封東海恭王。
宮廷之中,許清吟替她的姐姐清婉報了仇,安心地把她的兒子劉英養大。隻是劉秀待許清吟一直都淡淡的,對劉英也不是很喜歡,故劉英一直都備受忽視。蘭萱終於受到劉秀的寵幸,在多年之後生下一個女兒劉綬,卻因為產後出血過多而死。我對蘭萱心有內疚,便把劉綬當做自己的親生女兒,放在自己的身邊養大。
芸芊替馬援生了一個女兒,名字喚作明德,芸芊時常帶她入宮來見我,明德是個極其乖巧的女孩,我甚為喜愛她。
馬援依舊善戰,時常打勝仗。建武二十年秋天,馬援率部凱旋回京,好多老朋友都去迎接他。在席間馬援誠懇地說:“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黙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劉秀聽說了馬援的這句話,大讚馬援。所謂馬革裹屍,便由此流傳開來。
但馬援漸漸地年紀大了,歲月不饒人,臥病在床。劉秀的長女舞陽長公主劉義王的駙馬梁鬆去看望,在床邊向馬援行禮,馬援沒有回禮。梁鬆因此對馬援懷恨在心。
建武二十五年的春天,馬援率部到達臨鄉,蠻兵來攻,馬援迎擊,大敗蠻兵,斬俘兩千餘人,蠻兵逃入竹林中。三月,馬援率軍進駐壺頭。蠻兵據高憑險,緊守關隘。水勢湍急,漢軍船隻難以前進。加上天氣酷熱難當,好多士兵得了暑疫等傳染病而死。馬援也身患重病,一時,部隊陷入困境。劉秀派梁鬆去督軍。梁鬆到時,馬援已死。梁鬆舊恨難消,乘機智誣陷馬援。
馬援一死,梁鬆等人便誣告馬援掠奪民間珍寶。劉秀盛怒,追繳馬援的新息侯印綬,也不許他入葬祖墳。芸芊為亡夫申辯,我又多次勸解,劉秀才允許把他葬回祖墳。可是馬家失勢,眾人紛紛給他們眼色看。明德原定下一門親事,因為父親的事,對方取消了婚姻。我便決定,讓明德嫁給劉莊。明德入太**之後,和其他妃嬪友好相處,禮數周全,上下和睦。我對劉秀說道:“我們選了一個好兒媳。”
建武二十五年,鄧晨死了。待到建武二十六年,郭聖通的母親郭主也去世,二年之後,郭聖通也在洛陽北宮離開了人世,她死之後以“王太後”的身份葬於了洛陽近郊的邙山。
舊人一個接著一個去世。
我和劉秀也日漸衰老。
中元元年的春天,劉秀忽然想去泰山封禪,於是召集諸王都到洛陽朝見,然後與他們一同前行。封禪結束後,已經年老多病的劉秀希望劉疆能夠多陪自己一段日子。劉疆是他的長子,由於郭聖通的事,他對劉疆始終心懷愧疚。劉疆陪同劉秀回到洛陽,我發現劉疆終日心情陰鬱,並且體弱多病,想必是因為他的母親,所以他的心裏一直都有陰影。
孩子是沒有過錯的。怎麼能夠讓孩子承擔他母親的罪過呢?我向劉秀提議,讓劉秀頒下一道詔書:“高皇帝與群臣約,非劉氏不王。呂太後賊害三趙,專王呂氏,賴社稷之靈,祿、產伏誅,天命幾墜,危朝更安。呂太後不宜配食高庫存,同祧至尊。薄太後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其上薄太後尊號曰高皇後,配食地祗。遷呂太後廟主於園,四時上祭。”
我希望能用這種方法告訴劉疆,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不會傷害他,莊兒也不會傷害他,我們大漢朝不會在出現誅殺廢太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