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風起雲湧(2 / 3)

眾臣拜倒迎接,不一會兒,殿外傳來劉徹豪情滿懷的大笑,隨之,喜色滿臉的漢天子在衛皇後和寵妃王夫人的陪同下,領著霍去病說說笑笑的邁進殿來。劉徹看著鴉鴉一堂人,揮揮大袖,免去種種繁文縟節,宣布晚宴開始。

依照品級官銜排位的話,驃騎將軍隻屬於將軍中的二等軍銜,不夠資格和大將軍衛青緊挨著坐,但是,他才是今翻宴席的中心人物,因而,他不單可以緊緊的挨著舅舅,還是距離劉徹最近的臣子。他一麵要回答陛下的問題,一麵要和舅舅交杯換盞,忙得不亦樂乎。其餘眾臣,則在樂府(漢武帝創立的宮廷音樂機構)主管李延年編的新曲演奏下,一麵把盞言歡,一麵觀賞劉徹的寵妃王夫人在殿中起舞。

若是在別的朝代,要皇帝的愛妃給群臣起舞,定會是匪夷所思之事,甚而給迂腐之輩作口舌攻擊之用。然漢代人喜好歌舞,也精於歌舞,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小吏平民,日常生活中,隻要興致來了,則率性起舞,歌詠相伴。尤其是在聚會席宴間,酒到酣處,更是集體群動,聲色飛揚。想當年漢的開國國君劉邦,在登基六年後回到故鄉沛縣,與父老鄉親縱酒狂歡。酒酣,高祖一邊擊築,一邊唱起自己即興創作的《大風歌》,還遍“令兒皆知習之”;隨後,他自己因興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到了他的子孫後輩,則將此作風發揚光大,皇室宮宴,君臣同舞,更是氣象萬千。正如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所描繪的:“撞千石之鍾,立萬石之钜;建翠華之旗,樹靈鼉之鼓。奏陶唐氏之舞,聽葛天氏之歌,千人唱,萬人和,山陵為之震動,川穀為之蕩波。”

不過此時,眾人還未酒到酣處,還沒有因性而動,滿足於看那王夫人腰肢輕搖,長袖款擺,蓮步姍姍,嬌笑淺淺。然酒過十巡,熱血隨酒流動,心尖處的豪情便張揚上竄。待王夫人一段舞畢,退還到劉徹身邊,另一隊宮女就要踏著絲竹管弦的節拍輕歌慢舞,東方朔遂起身離席,走到劉徹麵前,稽首曰:“陛下,今日乃是驃騎將軍的慶功宴。驃騎將軍千裏長驅,出奇不意,可謂是功勳卓著,揚漢之雄風,壯漢之氣魄,怎能光看這些柔弱靡靡的歌舞,而不見我大漢飛揚的神采!”

彼時,張騫已從鄉下回來,他雖然被貶為庶民,然劉徹還是將他視作重臣,特招他赴宴。此刻,他亦站起身,附和道:“陛下,太中大夫(東方朔的官銜)所言甚是。此種宴席,當是驃騎將軍為我等歌舞,弘揚我大漢軍威!”

劉徹哈哈大笑,雙目盯著霍去病:“驃騎將軍,盛情難了卻,厚望不可推。這下,就看你的!”

霍去病起身行禮,自負的笑道:“敬諾!”

隨之,霍去病大步走向中庭。眾臣一見驃騎將軍即將起舞,不由得人人精神大振。霍去病除去黑色外袍,隻剩內裏的紅色直裾深衣,他右手一伸,早有宦者將寶劍呈上。一般說來,劍舞者當除盡裙服,隻穿貼身小衣,方好靈活舞動。然直到漢武帝劉徹時代,身著便袍的中原男女皆是穿開襠褲,行走坐臥間,一時不慎,便要將*顯露於人前,這可是大大的失禮行為。因而,霍去病的劍舞就隻能是寬袍巨袖,估計是難得輕靈灑脫。

可驃騎將軍是什麼人!純粹的馬上精靈,劍之鬼魅!但見他手腕輕動,劍光閃寒,其身影隨之遊走奔竄,翩若蛟龍,矯如健鷹,戲於流水,翔於天地。飄飄乎如急風,浩浩乎似厲雨,雷霆萬鈞,霹靂閃電,眩人眼目,醉人心田!更兼他舞到酣處,放聲高歌:“長空渺兮鷹飛揚,壯士雄兮懷四方!邊庭苦兮寒風瑟,不斬胡虜兮不還鄉!”

驃騎將軍的劍舞本來就讓眾人心中搖搖,不能自己,而他的即興而歌更是激起眾人的滿腔豪情,於是,眾人放酒盞,手拍案幾,將此歌反複迭唱:“長空渺兮鷹飛揚,壯士雄兮懷四方!邊庭苦兮寒風瑟,不斬胡虜兮不還鄉!”

一時間,宏宏大殿,千人唱,萬人和,真的是“山陵為之震動,川穀為之蕩波”。此刻,最受鼓動的,則是那些追隨驃騎將軍出生入死的校尉們。早先,這夥平常隻曉得在軍中猜碼劃拳,大呼小叫的大老粗們,在大殿上,君王前,於這高雅的帝王盛宴中,不免萬搬拘謹。現在,驃騎將軍的一翻歌舞,激起他們心頭的自豪感,他們紛紛起身,走向驃騎將軍。左右宦者深知其意,忙遞上刀劍。拿了刀劍,他們便隨驃騎將軍且歌且舞,將大漢兒郎的威威之氣揮灑到了極至!

舞罷歌畢,滿堂喝彩,眾人大呼酣暢快意。滿臉笑容的劉徹放下酒盞,喚過霍去病:“驃騎將軍,隨你出征的校尉全在這了?”

一聽這話,趙破奴的心猛然一縮,他緊張的看看周邊弟兄——他們和他一般,盡皆失色。再看騎將軍,卻見將軍鎮靜自若的道:“回陛下,全在這了。”

劉徹的臉上雖然露出不解之色,但笑意仍在,他用手溫柔的撫mo著王夫人的肩頭,道:“怎不見大校王抉?”

隨天子話落,王夫人亦疑惑的看著霍去病,盼他快給出答案。

霍去病根本不理會王夫人的盈盈秋水,他直視劉徹,緩緩的道:“回陛下,臣已經將王抉斬首示眾,血祭軍旗了。”

此語一出,滿座皆驚,眾臣還來不及有任何反應,隻聽得“哐當”一聲,王夫人手裏的酒盞就滾落於地。隨之,便是宮女的驚呼:“娘娘——”接著是短暫的忙亂:宦者宮女齊心協力,想要弄醒王夫人。劉徹蹙起眉頭,吩咐將王夫人送回寢宮。一時間,方才的熱烈氣氛煙消雲散,眾臣鴉雀無聲。大夥都知道王抉何許人也:既然彼與彼都是皇親國戚,就看天子如何決斷。衛青初聽霍去病的話時,心裏“咯噔”了一下,暗叫聲“不妙”。憑他對漢天子的理解,他明白劉徹此刻的惱怒是屬於那種性質的,因而偷眼看去,但見天子的臉上惱意竄出,便忙放下酒盞,欲要出列請罪,卻聽到劉徹冷冷的開口道:“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麼?”

霍去病微微低下頭,隨即又抬起頭來,坦然的道:“不是,陛下!臣斬殺王抉,乃是遁軍法行事!”

“說!朕倒要聽聽,你是怎麼個遁軍法行事!”劉徹咬著牙根,隱然的怒火,似乎在滾滾而動。

霍去病自君王的口氣裏嗅出了火yao味,他是有些吃驚的。他堅信自己的所作所為完全合乎漢家法度,他所不理解的是:像王抉那樣的齷齪人物,何值得陛下動色而怒焉?然而,疑惑隻是短暫的,霍去病更有把握的是天子對自己的寵愛,以及真相大白後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因而,他定定神,沉著的將事實道來:“臣穿越巴丹吉林沙漠的時候,缺水斷糧,大校王抉鼓動士兵嘩變,阻撓漢軍西進。臣便將他斬首示眾。因軍機不可懈怠,臣便一直沒有稟告陛下。”

聞聽此語,劉徹的氣惱生生滅了下去,恨不能為霍去病擊節叫好:那王抉活該!就算他能活著回來,自己也會將他賜死——隻是可惜了那張陰柔嬌美、一如女子般的臉!當然,劉徹心底還是有點小小的不爽:他固然心疼王夫人,但是霍去病這愣小子也沒少讓他頭痛!本該早早說明的事情,卻偏偏拖到這樣公開的場合才說,讓他猝不及防,難以下台。就在漢天子心頭搗鼓的時候,老臣汲黯卻端著酒盞走上前來,大聲曰:“驃騎將軍不愧為我漢軍後起之秀,殺伐決斷,生猛有威,堪稱國之棟梁也!”

霍去病吃驚的張大嘴巴,呆呆的注視著汲黯:自來隻曉得這老頭子專與皇親國戚為難,動不動就要挑自己的刺,現在他卻挺身而出,為自己說話,這真是萬萬想不到的事情!其實,老臣汲黯固然狹隘而目光短淺,但他更有耿直而捍衛正義的一麵:他從前即便是看不慣霍去病的一些作法,可他認同霍去病為國出生入死的那份責任感!

還沒等驃騎將軍回過神來,汲黯又高舉酒盞,向劉徹道賀:“臣恭賀陛下得驃騎將軍這樣的良將!此乃我大漢之幸事!”

與此同時,東方朔,張騫,以及禦史大夫張湯等人亦上前祝酒,紛紛道:“賀喜陛下得此良將!”殿下群臣便也來湊熱鬧,齊聲高呼:“賀喜陛下得此良將!”

頓時,這樣的呼聲此起彼伏,震動殿內。本來,王抉與霍去病之間的事,關起門來,便是帝王家的家務事,反正虧不了誰。但是有漢一代,中原人性格剛烈率直,富於積極的進取精神,他們時時渴望建功立業,一但有這樣的機會,便會處處張顯出強烈的責任感和自尊心,會不計一切代價去追求成功。自然,他們也就格外的推崇和敬重那些能曆盡艱辛,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大英雄;至於那些貪生怕死、忘卻國家尊嚴的卑鄙小人,則是恨不得剝其皮,食其肉——兩相一對比,他們的情感天平就全部傾斜在霍去病身上:何況,驃騎將軍按軍法處置擾亂軍心者,乃天經地義的行為,無可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