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企業員工,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隻有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務,專心於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工作崗位,都專心致誌地負責自己的工作,從不會用抱怨和借口推諉工作,這就是敬業員工的專注執行。
作為企業員工,必須學會很好地執行。既要埋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既要靈活理解上級決策,又要在工作中靈活執行。不要拘泥於領導決策而死板執行,而要創新上級決策而開拓執行。執行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和創造效益。11.執行是一切工作的起點
員工在執行與其工作職位相適應的職能時,其心理與行為必須要符合相應的心理規範與行為模式,也就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作為企業中的一員,任何一個員工必須按照企業的要求,正確認知自我角色,實現自己的員工角色,以滿足企業的期望。可以說,員工角色實現就是員工通過自覺的實際踐活動塑造自身審美人格與良好形象的過程。
如今社會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成為很多員工對自己工作角色的共識。員工要想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並走向成功,就要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無論一個人擔任何種職務,做什麼樣的工作,他都負有相應的責任,這是社會法則,是道德法則,還是心靈法則。一個人可以設法逃避承擔責任,也可以遊刃有餘地躲過社會法則的懲罰,但他最終很難逃過道德法則和心靈法則的懲罰。
一個人放棄了自己的職能,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生存的機會,就等於在可以自由通行的路上自設路障,摔跤絆倒的也隻能是自己。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職能,無論他飾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不是有很多放棄了自己職能的例子嗎?特別是在企業,一些人在自己的職位上不做與職能相匹配的事,不僅影響了企業的形象和聲譽,也給其他同事造成了很大的消極影響。
皮爾·卡丹曾經對他的員工說:“如果你能真正地釘好一枚紐扣,這應該比你縫製出一件粗製的衣服更有價值。”我想,這句話更深一層地理解應該是:行使自己的工作職能,無論自己的工作是什麼,重要的是你是否做好了你的工作。
12.不以任何借口拒絕執行
“沒有借口”應該成為所有企業追求完美的最有力保障,它強調的是每一位員工都應該對自己的職業行為準則奉行不渝並堅決執行,而不是為沒有遵守行為準則去尋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
千萬別找借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缺少的正是那種嚴格遵守行為準則,堅決貫徹執行的優秀員工,而不是去尋找借口的人。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一種誠實、堅定的態度,一種負責、敬業的精神,一種完美的執行能力。
“沒有任何借口”在眾多知名企業中得到了大力推廣,它對提高企業業績無疑是一劑強心劑。對每個員工來說,如果貫徹這個理念,工作上無疑會取得很大的突破。更重要的是,他能夠獲得一種全新的工作理念,從而走向自己職業生涯的頂點。
很多人遇到困難不知道努力解決,而隻是想到找借口推卸責任,這樣的人很難成為優秀的員工。
所以,“拒絕借口”應該成為所有企業追求完美工作表現的最有力的保障,它強調的是每一位員工都應該對自己的職業行為準則奉行不渝,沒有任何理由的堅決執行,而不是為沒有做好工作去尋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不以任何借口為理由並不是最終的目的、這種要求是為了讓個人學會適應壓力,培養自身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它讓每一個員工懂得:工作中是沒有任何借口的,失敗是沒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沒有任何借口。
13.無論對錯都不要辯解
作為一個員工,麵對領導或者上司的斥責任何時候都不要辯解,這不僅是對你的忠告,而且也是很多成功人士得出的經驗。
哈佛大學是世界最著名的大學之一。哈佛學生畢業時受到很多企業的預約是十分常見的事情。但是,李娟從哈佛畢業的時候,教社會學的科特教授給她們四年級的學生上最後一堂課,宛如對即將出征的士兵,做最後的叮嚀。
科特教授對她們說道:“恭喜各位已經在全美一流企業找到很好的工作。各位都是頂尖的學生,資質比一般人優秀很多,初入社會時,難免遇到一些能力不如各位的同事,卻偏偏是各位的頂頭上司。工作難免會犯錯,難免會挨上司的怒罵。但請各位牢牢記住:挨罵的時候,無論對錯都不要辯解。”
他這些話一開始李娟聽著覺得十分荒唐:無論對錯,都不要辯解?這不是讓誤解越來越深嗎?這樣不是等於公然認錯?為了一份工作,真的有必要這麼做嗎?
科特教授似乎看出了大家的疑惑,接著說道:“是的,不管你是對還是錯,都不要試圖去辯解。你隻管立正站好,頭愈低愈好,不斷點頭,大聲說:‘是的,謝謝指正’,‘是的,對不起,下次不再重犯’,‘是的,非常抱歉,今後改進……’”。
科特教授接下來笑著說道:“你們應該好好想想,如果你沒有犯錯,正處在怒氣中的領導也聽不進任何解釋,到最後,事情也會轉變成‘態度不佳’的錯;這樣,事態的嚴重性隻會增加。盛怒中的‘斥責’就宛如‘齊發的萬箭’,利箭迎麵而來。因此,你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沒有錯,就抬頭挺胸努力辯解,結果被萬箭穿刺得滿麵豆花。你應該低下頭來,要彎腰,愈低愈彎愈好,讓萬箭全部掠過頭頂,隨風而去,這樣才能確保自己不受傷害。”
科特教授一說完,立刻迎來了全場的掌聲。
“想想看,正處在怒氣中的領導,能聽得進你的辯解嗎?假如你是對的,辯解的結果,證明是上司的錯,這樣會讓領導很沒有麵子,對自己也沒有任何好處。”“話說回來,明明不是你的錯,卻還能立正站好,彎腰低頭,不斷地道歉,大聲感謝指正等等。了解內情的同事看在眼裏,必然會佩服你的胸襟。事後,等領導怒氣消了,或適當時機再找機會跟領導說明:‘其實上一次……’領導了解之後,內心必然會想:‘罵錯了,還能如此虛心受教。這是一個成熟的職員才做得到的,又沒有讓我公然難看,跟我辯駁。’你在企業也不是一天兩天,領導自然會找機會設法補償各位的,不必擔心被誤會,努力工作,時間將會證明一切的。萬一真是因為自己判斷錯誤,還強詞奪理,日後將很辛苦,可能要做許多事才補得回來。”
因此,忠告所有的年輕人,不要在上司或者領導責罵你的時候立刻頂嘴,這樣做隻會傷害你自己,哪怕你是對的,你也要學會默默承受他們的責罵。最後,事實和時間會證明你的清白。
14.怎樣消除對工作的抱怨情緒
在每個企業裏,都有這樣的員工,他們總是對工作吹毛求疵,不斷地抱怨,致使心情煩躁不堪,不能安心工作,導致他與其他員工都不能一心一意地做好工作。
人的習慣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是某種行為、思想態度在腦海深處逐步成型的一個漫長的過程。習慣因其形成不易,所以一旦某種習慣形成了,也就具有很強的慣性,很難根除。人的一生中會形成很多種習慣,有的是好的,有的是不好的,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影響很大,而不好的習慣所帶來的負麵作用會更大。吹毛求疵和抱怨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一旦形成這種習慣,將導致你在工作上三心二意,馬馬虎虎。
專注員工從不會因心中不滿而埋怨上級領導以及同事的不是之處,他們總是兢兢業業地工作,先從自身找原因。
然而,在一些組織裏,有些人覺得自己已經在工作中投入了很多,卻沒有馬上得到回報而心有不甘,或感覺不受領導器重時,總是會說些抱怨的話。這樣一來,久而久之,你的進取心將被磨滅,隻有通過抱怨來平衡自己。然而,這種吹毛求疵的抱怨行為恰好說明自己所遭遇的處境是咎由自取的。
其實,抱怨是無濟於事的,隻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改善處境。相反,那些抱怨不停的人,終其一生,也無法養成真正專注的習慣。多做一點對你並沒有害處,也許會使你多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但會使你養成專注本職工作的好習慣。
抱怨和吹毛求疵對誰都沒有好處,少一些抱怨,集中全部精力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始終如一地幹下去,用實力去證明一切,這樣也給自己的未來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15.如何淡化同工作對立的心態
在這樣一個競爭的時代,謀求個人利益、自我實現是天經地義的。但是,遺憾的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個性解放、自我實現與忠誠和敬業並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也許你的上司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不能理解你的真誠,不珍惜你的忠心,那麼也不要因此而產生抵觸情緒,將自己與企業和領導對立起來。不要太在意領導對你的評價,他們也是有缺陷的普通人,也可能因為太主觀而無法對你作出客觀的判斷,這個時候你應該學會自我肯定。隻要你竭盡所能,做到問心無愧,你的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經驗一定會豐富起來,心胸就會變得更加開闊。
因此,員工和上司是否對立,既取決於員工的心態,也取決於上司的做法。聰明的上司會給員工公平的待遇,而員工也會以自己的忠誠予以回報。如果你是領導,一定會希望員工能和自己一樣,將企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更加努力,更加勤奮,更加積極主動。因此,當你的上司向你提出這樣的要求時,請不要拒絕他。
絕大多數人都必須在一個社會機構中奠基自己的事業生涯。隻要你還是某一機構中的一員,就應當拋開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誠和責任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將身心徹底融入企業,盡職盡責,處處為企業著想,對投資人承擔風險的勇氣報以欽佩,理解管理者的壓力,那麼任何一個領導都會視你為企業的棟梁。
當你精熟了某一項工作,別陶醉於一時的成就,趕快想一想未來,想一想現在所做的事有沒有改進的餘地,這些都能使你在未來取得更長足的進步。盡管有些問題屬於領導考慮的範疇,但是如果你考慮了,說明你正朝領導的位置邁進。
如果你是領導,你對自己今天所做的工作完全滿意嗎?別人對你的看法也許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對自己的看法。
回顧一天的工作,捫心自問:“我是否付出了全部精力和智慧?”
以領導的心態對待企業,你就會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一個領導樂於雇用的人,一個可能成為領導得力助手的人。
更重要的是,你能心安理得地入眠,因為你清楚自己已全力以赴,已完成了自己所設定的目標。
一個將企業視為己有並盡職盡責完成工作的人,他會得到工作給他的最高獎賞。這樣的獎賞可能不是今天、下星期甚至明年就會兌現,但他一定會得到獎賞,隻不過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已。當你養成習慣,將企業的資產視為自己的資產一樣愛護,你的領導和同事都會看在眼裏。而這樣的員工在任何一家企業都是受歡迎的。
不要感慨自己的付出與受到的肯定和獲得的報酬不成比例,不要老是覺得自己得不到理想的工資,不能獲得上司的賞識。這樣的情緒是產生借口的溫床。
對立情緒要不得,以領導的心態對待企業,這是許多大企業正在倡導的一種企業文化。試想一想,假設你是領導,你自己是那種你喜歡雇用的員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