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培養高效創新的精神(1 / 3)

第十章培養高效創新的精神

1.怎樣培養創新精神

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缺少新的思路,缺乏創新精神,隻在“守”字上做文章是達不到目的的。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隻躺在原有的基礎上睡大覺,終將被曆史所淘汰,要想獲得100%完美的成功,就要有創新的精神。

創新精神不僅對自己的形象、聲譽、能力和前途有利,也會對企業有利。領導會感到你對企業的熱誠和責任感。不論你的建議是否被采納,你這種勇於創新、敢於嚐試的精神對企業的發展都將是至關重要的。

創新精神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與個人的能力和工作方式息息相關的,要培養創新精神,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做起。

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無論你現在擁有多少專業知識,多高的學位,或有多少證書,都不能停止對知識的追求。學無止境,學海無邊,知識是學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事實上,在企業裏你具備的條件,別人也可能同樣具有,怎樣才能從眾多同事之中脫穎而出,那就是抓緊時間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為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你不僅要做好專業人才,也要成為多麵手,擴大晉升渠道。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

隻顧拚命地工作,而不注意適當的休息,無論你的身體多麼強壯都會有倒下的一天。對於“拚命三郎”的工作作風,領導表麵上會大加讚許,實際上並不欣賞。要學會工作,也要會休息,隻有這樣才能後繼有力。不少人到達單位後,首先做的事是抹桌椅、喝水、整理案台、東摸西翻一遍,然後開始與同事聊天,最後才打起精神來工作。這些表現在領導眼裏被認為是浪費工作時間。因此,你如果在這種環境中工作,千萬不要照常規去作,要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式,隻有這樣,才具備良好的創新開始。

靈活地安排工作

你要學會適應環境,調整自己平時的工作時間表,以便符合工作效率和質量的要求。隻依照接受工作的次序來安排工作,墨守成規,缺乏創新精神,不僅會影響效率,而且還有可能得罪客戶和同事。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靈活掌握這些規律,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要有良好的敏感度

對事物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感知性,靈感往往稍縱即逝。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離不開與社會的接觸,有接觸就會有碰撞,有碰撞就會產生火花,這一刹那的火花,也可能是一個新的創意,可能會給你增加升職的機會。

要跟著上司的感覺走

如果你的上司是一個喜歡創新、主張進取的人,那麼你不妨多做一些創新嚐試,無論試驗成功與否,上司都會覺得你是個有能力的職員。

如果你的上司是個因循守舊的人,也不一定就代表他不喜歡創新精神。雖然他不想再品嚐失敗的滋味,但為了企業的發展,他也會讚成員工積極創新,但要注意提高創新的成功率。

2.培養創新能力的方法

發現你的創造才能,需要你了解創造過程是如何進行的,在此基礎上要相信創造能產生結果。

對於有創造性的觀點來說,沒有固定的程序或公式,創造性的觀點是超越思考的既定方式達到未知和創新的領域。借用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話就是:“你必須期望出乎意料的東西,因為它不能靠追求和追蹤來發現。”

既然創造性的觀點沒有固定的模式,那麼,我們就能從事一些活動促使創造性的觀點誕生。在這個方麵,提出創造性的觀點與園藝活動很相似。為了料理好你的花圃,你需要準備土壤,種植種子,確保充足的供水、光照和養料,然後耐心地等待有創造性的觀點破土而出。以下是培育你創造性園圃的幾種方法:

對創造性的環境進行深入探討

創造性的思想不是在真空中產生,而是來自艱苦的工作、學習和實踐。例如,如果你想在烹調方麵有所創新,你就需要讀有關的烹調書,掌握烹調的技藝,嚐試新的食譜,光顧大量的餐館,接受烹調培訓。你懂得這方麵的知識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做出美味的、與眾不同的佳肴。同樣,如果你正為一項工作絞盡腦汁,想在這個具體的問題上有所建樹,那麼,你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對其關鍵的問題和環節作深入的了解,也即對這項工作進行批判的思考,研究這個問題,通過與他人討論來搜集各種各樣的觀點,思考你自己在這個領域的經驗。總之,要認真地研究具體的環境,為你創造性的思想準備“土壤”。

亞曆山大·弗萊明發現青黴素的過程,可以說對創造性過程的第一個階段作了最好的說明。發現青黴素從表麵上看來,似乎是一係列偶然的巧合。雖然弗萊明多年來一直試圖發現防止細菌傳染的方法,但是,直到有一天,他鼻子裏的一滴黏液恰巧掉在了一個盤子裏,而在這個盤子裏,恰巧盛有他一直用來做實驗的溶液。這兩種液體的混合導致了抗生素的初步產生,但是,它的效力還很弱。7年以後,一次偶然的機會才導致了我們今天熟悉的抗生素,即青黴素的誕生。但這個發現並不是隻靠運氣:弗萊明為尋找有效的抗生素已經苦苦奮鬥了15年,當這些偶然性來臨時,他能意識到其重要性,並果斷地抓住了它們。另一位著名的創造性的思想家路易斯·巴斯特對這類創造性的突破作了這樣的總結:“運氣光顧有準備的人。”

開發腦力資源的最佳狀態

有了必備的知識作基礎,就可以把你的精力投入到手頭的工作上來了。要為你的工作專門騰出一些時間,這樣你就能不受幹擾,專注於你的工作了。當人們專注於創造性過程的這個階段時,一般就完全意識不到發生在周圍的事,也沒有了時間的概念。當你的思維處於這種最理想的狀態時,你就會竭盡全力地做好你的工作,挖掘以前尚未開發的腦力資源——一種深入的、“大腦處於最佳工作狀態”的創造性思考。

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有人試圖在精力不集中的時候,如看電視、聽廣播、談話時工作,這樣做根本就不能達到工作的目標。大多數人需要全身心的集中,以便在大腦處於高峰工作期時進行工作。

因為有益的環境是重要的。為了點燃你創造性思想的火花。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你的思想要時刻做好準備。你需要訓練你的大腦做到專心,這樣你才能有很高的工作效率。為了從你創造性的“本質”中捕捉一些細微的信號,你需要使你自己變得更敏感。

這是使你認識到你的創造性自我的一個有用的方法:它存在於你的“本質”,你未汙染的自我,你的核心,你真正的人格之中。這個“本質”是我們所有的人基本的組成部分,而創造性的思考則是理解這個真正的自我、你的隱秘的自我、精神的自我的關鍵。創造性包括你的生活要在你的“本質”的指導下來進行,你的“本質”是你創造性衝動的誕生之地,你的“本質”是你精神的核心,即你大腦中的意識和無意識層次密切配合的地方,它能使獨特的創造性在你的身上結出豐碩的果實。用心理學家阿瑟·考斯特勒的話來說就是:“創造性的大腦是意識和下意識之間不同層次的統一體。”

具備這種專心致誌的能力,對於“思想做好準備”是很必要的,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培養自己這方麵的能力:

調節:當我們進入教堂,就會使自己適應這裏的氣氛,表現出恭敬和虔誠,你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調節你在學習環境中的注意力,在選擇學習環境時,要考慮它是否有利於你專心。例如,挑選一個好的地方,你就可以全身心地進行創造性的思考了。這樣,當你來到這個地方時,你的大腦就已經進入了專注的狀態,你可以立即開始你創造性的過程。

心理習慣:你的人格中包含著大量的習慣性的行為,有的行為是積極的,有的則是消極的,大多數則居於兩者之間。學習全身心地集中和投入,往往意味著要打破影響你全身心投入的習慣,如,同時總想做好幾件事,或用有限的時間去完成很重要的任務。同時,培養專心致誌的能力,也包括要養成新的心理習慣。找一個合適的地方,調配足夠的時間,以及進行認真的和有創造性的思考。這些新的習慣可能需要你付出更大的努力,耗費更大的心血,但是,這些行為很快就會成為你自然的和本能的一部分。

冥想:你的大腦充斥著思想、感情、記憶、計劃——所有這一切都在競爭,想引起你的注意。在整日沉浸於來自方方麵麵的刺激,需要從身心上作出反應時,這種大腦“吵架”的現象更為嚴重。為了專注於你創造性的工作,你需要淨化和清理你的大腦。做到這一點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冥想練習。

當你開始你的創造性的思考或活動時,用大約5分鍾的時間進入理想的精神狀態。舒服地坐在椅子上,緊閉雙眼,輪流握緊拳頭,然後放鬆你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先從你的腳趾開始,再向上移動,達到你的頭頂。特別要做到解除在關鍵部位已積聚起來的緊張。你的身體放鬆了以後,就把你的注意力放在放鬆你的大腦上。把你的大腦想象成一個裝滿了思想和情感的容器,逐漸地把這些東西騰空直至一片空白。想象你呆在一個漆黑的屋子,它如此之黑以致於你無法看見任何東西。把你的情感沉浸在那個放鬆的黑色之中,使所有的煩惱和不安都不複存在。過一會兒,逐漸地把你自己帶回到意識狀態之中,最後,睜開雙眼,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你創造性的工作上。

促使創新思想產生

創造性的思考要求你的大腦鬆弛下來,創造性的靈魂看著一件事,盯著另一件事,在這些事情之間尋找聯係,從而產生不同尋常的可能性。為了把你自己調整到創造性的狀態上來,你必須從你熟悉的思考模式,以及對某事的固定成見中擺脫出來。為了用新的觀點看問題,你必須能打破看問題的習慣方式。為了避免習慣的“智慧”的束縛,你可以用以下幾種技巧來活躍你的思維:

(1)群策攻關法:群策攻關法是艾利克斯·奧斯伯恩於1963年提出的一種方法,它建立在與他人一起工作從而產生獨特的思想,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種方式所具有的力量的基礎上。在一個典型的群策攻關期間,一般是一組人在一起工作,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提出盡可能多的思想。提出了思想和觀點以後,並不對它們進行判斷和評價,因為這樣做會抑製思想自由地流動,阻礙人們提出建議。批判的評價可推遲到後一個階段。應鼓勵人們在創造性地思考時,善於借鑒他人的觀點,因為創造性的觀點往往是多種思想交互作用的結果。你也可以通過運用你思想無意識的流動,以及你大腦自然的聯想力,來迸發出思想火花。

(2)創造“大腦圖”:“大腦圖”是一個具有多種用途的工具,它既可用來提出觀點,也可表示不同觀點之間的多種聯係。你可以這樣來開始你的“大腦圖”:在一張紙的中間寫下你主要的專題,然後記錄下所有你能夠與這個專題有聯係的觀點,並用連線把它們連起來。讓你的大腦自由地運轉,跟隨它一般的建立聯係的活動。你應該盡可能快地工作,不要擔心次序或結構。讓其自然地呈現出結構,要反映出你的大腦自然地建立聯係和組織信息的方式。一旦完成了這個工作,你能夠很容易地在新的信息和你不斷加深的理解的基礎上,修改其結構或組織。

(3)堅持寫“做夢日記”:夢是通向無意識的捷徑,是發現創造性思想的豐富和肥沃的土壤。除了從你的日常生活中獲取思想之外,夢也表達了你內心深處思想過程的邏輯和情感,而它們與你創造性的“本質”緊緊相連。夢具有情感的力量,生動的圖象,以及不尋常的(有時候是奇怪的)聯結,它可以作為你創造性思考的真正的催化劑。然而,就像是陽光下的露水會被蒸發掉一樣,夢是很容易被忘記的。為了抓住你的夢,在你的床邊放一個便箋簿,把你所能回憶起來的夢的情景記下來。你的夢的其他情節可能會在白天被突然想起,盡可能地也把這些額外的細節記下來。記錄完你做的夢以後,要想辦法破譯你做的夢的含義,但是,也要讓夢的內容刺激你創造性的想象力。

為創新思想留出醞釀時間

把精力專注於你的工作任務之後,創造性程序的下一個階段就是停止你的工作。雖然你有意識的大腦已經停止了積極的活動,但是,你的大腦中無意識的方麵仍繼續在運轉——處理信息、使信息條理化、最終產生創新的思想和辦法。這個過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醞釀成熟”的階段,因為它反映了有創造性的思想的誕生過程,就像雛雞在雞蛋裏逐漸生長直至破殼而出的過程一樣。當你在從事你的業務工作時,你創造性的大腦仍在運轉著,直到豁然開朗的那一刻,醞釀成熟的思想最終會噴薄而出,出現在你大腦意識層的表麵上。有些人說,當他們參加一些與某項工作完全無關的活動時,這個豁然開朗的時刻常常會來臨。

在這方麵,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希臘思想家阿基米德,當他在洗澡時,他豁然開朗的那一刻來到了,他光著身子跑出來,穿過雅典的街道,大聲喊著:“我找到了!”你在生活中的某種程度上肯定也有過這種“我找到了!”的體驗。有時候,盡管我們絞盡腦汁也想不起來一個人的名字或重要的細節。在這種時候,如果你停下來,不去想這個問題,把你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常常會發現這個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不打招呼會突然出現在你的腦海中,仿佛在你的大腦中編了一個計算機程序,它不停地進行掃描、處理,直到答案突然地出現在屏幕上。

當然,要想讓醞釀成熟的過程發生,你必須給它以足夠的時間。回想一下上一次你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來準備的會議或寫的一個報告。後來,你可能已經意識到,由於你沒有給大腦留出足夠的完成工作的時間,所以你與創新的思想和有見地的戰略擦肩而過。盡管你可以用給雞蛋增加溫度的辦法,加速雛雞孵化的過程,但是,創造性作為一個自然的過程不能被縮短或刪簡。如果你過早地讓創造性破殼而出,你得到的隻是一頓早餐,而不是一隻毛茸茸的小雞。你需要給創造性預留出足夠的運作時間,直到“豁然開朗的那一刻”出現,這是你對創造性的過程尊敬的表現。

如果豁然開朗的那一刻不出現,如果你竭盡全力,按照所有的步驟為你創造性的園圃整地施肥,那麼,有新意的思想一定會破土而出,你看見這個創造性的過程在運轉的次數越多,你的信心就會越大。請想想你生活中你曾有過的“我找到了!”的時刻,並在你的“思考筆記本”上把它們記下來。這樣做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獨特的方法,以及一條實現目標或提出有新意的觀點的好途徑。如果腦子裏一下子想不起例子來,運用“用冥想集中注意力”的活動方法,讓你創造性的“本質”與你對話。隻需放鬆,有耐心,用不了很久,創造性的思想就會開始出現在你的意識之中。你創造性的“本質”具有這樣的特點,你越是想強迫它運轉,它就越是不露麵。因而你需要放棄你意識的控製,讓你創造性的“本質”用它自己的方式去運作,去創造奇跡。

追蹤思想火花

創造性的思想火花一出現,很令人振奮,然而,這個時刻隻是標誌著創造性過程的開始,而不是結束。如果在創造性的思想出現時,你意識不到,不能對其采取行動,那麼,你腦子裏出現的創造性的思想就沒有絲毫的用處。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當創造性的思想火花出現時,人們並沒有給它們以極大的關注,或者認為不實用而忽略了它們。你必須對你創造性的思想有信心,即使它們似乎是古怪的或遠離現實的。在人類發展史上,許多最有價值的發明一開始似乎都是些不大可能的想法,被流行的常識所嘲笑和不齒。例如,尼龍粘扣的想法就來源於發明者穿過一片田地時,粘在他褲子邊上的生毛刺的野草。具有黏性的便條,是偶然發現不太有黏性的膠粘劑的結果。1928年,一個初出茅廬的會計師W·E·笛墨在業餘時間用樹膠的處方做實驗,無意間做出了第一批口香糖。

有了想法以後,對它們進行創造,使其變成現實,是一項很艱苦的工作。大多數人喜歡提出具有創造性的思想,並與他人進行討論,但是,很少有人願意拿出需要的時間,付出努力,使想法成為現實。當發明家愛迪生宣布:“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時,他並沒有誇張。在任何一個領域,作出有意義的創造性的成就,一般都需要數年的實踐、體驗和再加工。即使某項發明是瞬間而作出的,而這個瞬間往往是辛苦和勤奮的冰山一角。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有人問著名的攝影家阿爾弗雷德·愛斯斯坦德特,拍一張受人稱讚的照片要用多長時間時,他回答是“30年”的原因。雖然愛因斯坦在26歲時就提出了相對論,但事實上,他從16歲開始就一直在潛心研究這個問題。

這一切都說明有效的思考既包括創造性的思考,也包括批判的思考。當你運用你的創造性的思考能力提出創新的觀點後,接下來你必須運用你批判的思考能力對你的觀點進行評價和再加工,並製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然後,你需要有落實計劃的決心,並克服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不可避免的困難。但是,無論是批判的思考還是創造性的思考,你都需要掌握克服阻礙你思考的方法。

3.工作中為何要有變革的思維

全球各地,各行各業的企業都麵臨著同樣一個重大課題,即如何釋放創新的巨大潛力。顯然,漫無目的的創新方式其結果也隻能是於事無補、白費力氣。為了達到更高的創新效率,他們必須運用創新這一有力武器,來解決業務上最嚴峻的挑戰。

創造活動本來並不難,它隻是不同於呆板。幾乎所有通俗哲學讀物中都有介紹有關“布裏丹的驢子”的故事。14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布裏丹認為,意誌是由環境決定的。反對他的人以驢子作為例證:有一頭驢子,它肚子很餓,而在它前麵兩個不同方向上等距離地有兩堆同樣大小、同樣種類的草料。驢子犯了愁,由於兩堆料草與他的距離相等、草料又是同樣的數量和質量,所以它無所適從,不知應到哪堆草料去才是最短距離,才最省力氣,於是在猶豫愁苦中餓死在原地。

布裏丹的反對者試圖說明:如果沒有自由選擇的意誌,這頭驢子就會餓死。後人把這種論證叫做“布裏丹驢子”。這個故事的寓意是深刻的,它提示人們:許多時候,隻要有點創新意識,就會煥發創造行為,就會有活力,而呆板凝滯是足以扼殺創造力的。現代企業員工要在紛繁多變的市場經濟的不平衡中尋找企業發展和獲利的機會,沒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