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員工必須樹立“以變求勝”的態度去關心企業,這其實就是一種變革思維。當一切都順利時,人易於陷入安逸的生活方式,以安逸的生活方式生活就會失去追求新生活的熱情。這是人的非常自然的心理狀態,用這樣的思維方式無法跟上社會變革的步伐,改良或發展將停滯不前。
4.如何突破思維的定勢
思維是人類最為本質的特征,是人一切活動的源頭,也是創新的源頭。有了創新思維才能開始創新活動,有了創新活動才能產生創新成果。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總體處於發展、變化的趨勢中,但也會存在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狀態是由一係列的思維定勢所構成,由一係列思維定勢的品質所表現。有位警察到森林打獵,他在野獸經常出沒的地方隱蔽起來。忽然,一隻鹿跑了出來,這位警察立即跳過灌木叢,朝天開一槍,並大喊“站住,我是警察!”這就是思維定勢。
人們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往往都是憑借原有的思維活動的路徑(即思維定勢)進行思維的。人們認識未知、解決未知,都是以已知或已知的組合、變換為階梯。要想提高思維能力,就要突破原來的思維定勢,更新原來的思維模式,優化、深化思維的品質。
那麼,如何突破思維定勢,更新思維模式呢?可從以下幾個方麵培養創新思維的素質。
突破書本定勢
有位拳師,熟讀拳法,與人談論拳術滔滔不絕,拳師打人,也確實戰無不勝,可他就是打不過自己的老婆。拳師的老婆是一位不知拳法為何物的家庭婦女,但每每打起來,總能將拳師打得抱頭鼠竄。
有人問拳師:“您的功夫都到哪兒去了?”
拳師恨恨地道:“這個死婆娘,每次與我打架,總不按路數進招,害得我的拳法都沒有用場!”
拳師精通拳術,戰無不勝,可碰到不按套路進攻的老婆時,卻一籌莫展。
“熟讀拳法”是好事,但拳法是死的,如果盲目運用書本知識,一切從書本出發,以書本為綱,脫離實際,這種由書本知識形成的思維定勢反而使拳師遭到失敗。
“知識就是力量”。但如果是死讀書,隻限於從教科書的觀點和立場出發去觀察問題,不僅不能給人以力量,反而會抹殺我們的創新能力。所以學習知識的同時,應保持思想的靈活性,注重學習基本原理而不是死記一些規則,這樣知識才會有用。
突破經驗定勢
怎樣才能突破經驗定勢呢?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初生的牛犢之所以不怕虎,是因為不知老虎為何物,在它腦中沒有“老虎會吃人”的經驗定勢。因此見了老虎,敢於本能地用牛角去頂,而這時,帶上“牛見了我會逃跑”思維定勢的老虎,反倒不知所措,於是落荒而逃。
在科學史上有著重大突破的人,幾乎都不是當時的名家,而是學問不多,經驗不足的年輕人,因為他們的大腦擁有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什麼都敢想,什麼都敢做。下麵的這些人就是最好的例證:
愛因斯坦26歲提出狹義相對論;
貝爾29歲發明電話;
西門子19歲發明電鍍術;
巴斯噶16歲寫成關於圓錐曲線的名著;
……
突破視角定勢
法國著名歌唱家瑪迪梅普萊有一個美麗的私人林園,每到周末總會有人到她的林園摘花、拾蘑菇、野營、野餐,弄得林園一片狼藉,肮髒不堪,管家讓人圍上籬笆,豎上“私人林園禁止入內”的木牌,均無濟於事。瑪迪梅普萊得知後,在路口立了一些大牌子,上麵醒目寫到:“請注意!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傷,最近的醫院距此15千米,駕車約半小時即可到達”。從此,再也沒有人闖入她的林園。
這就是變換視角,變堵塞為疏導,果然輕而易舉地達到目的。
突破方向定勢
蕭伯納(英國諷刺戲劇作家)很瘦,一次他參加一個宴會,一位“大腹便便”的資本家挖苦他:“蕭伯納先生,一見到您,我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鬧饑荒!”蕭伯納不僅不生氣,反而笑著說:“哦,先生,我一見到你,就知道鬧饑荒的原因了。”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也說明了同樣的道理。常規的救人方法是從水缸上將人拉出,即讓人離開水。而司馬光急中生智,用石砸缸,使水流出缸中,即水離開人,這就是逆向思維。
所以,認識對象,研究問題要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多學科、多手段去考慮。而不隻限於一個方麵,一個答案。
隻有不斷突破思維定勢、超越自我,人生才會更精彩。
5.怎樣在細節中求創新
創新是一個永遠不老的話題,創新並不是少數幾個天才者的權利,每個人都能創新。在細節中創新,就是要敏銳地發現人們沒有注意到或未重視的某個領域中的空白、冷門或薄弱環節,改變思維定勢,最終將你帶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在一個世界級的牙膏企業裏,總裁目光炯炯地盯著會議桌邊所有的業務主管。
為了使目前已近飽和的牙膏銷售量能夠再加速增長,總裁不惜重金懸賞,隻要能提出足以令銷售量增長的具體方案,該名業務主管便可獲得高達十萬美元的獎金。
所有業務主管無不絞盡腦汁,在會議桌上提出各式各樣的點子,諸如加強廣告、更改包裝、鋪設更多銷售據點,甚至於攻擊對手等等,幾乎到了無所不用的地步。而這些陸續提出來的方案,顯然不為總裁所欣賞和采納。所以總裁冷峻的目光,仍是緊緊盯著與會的業務主管,使得每個人皆覺得自己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在會議凝重的氣氛當中,一位進到會議室為眾人加咖啡的新加盟企業的小姐無意間聽到討論的議題,不由得放下手中的咖啡壺,在大夥兒沉思更佳方案的肅穆中,怯生生地問道:“我可以提出我的看法嗎?”
總裁瞪了她一眼,沒好氣地道:“可以,不過你得保證你所說的,能令我產生興趣,否則你隨時準備走路。”
這位女孩輕巧地笑了笑:“我想,每個人在清晨趕著上班時,匆忙擠出的牙膏,長度早已固定成為習慣。所以,隻要我們將牙膏管的出口加大一點,大約比原口徑多40%,擠出來的牙膏重量,就多了一倍。這樣,原來每個月用一條牙膏的家庭,是不是可能會多用一條牙膏呢?諸位不妨算算看。”
總裁細想了一會,率先鼓掌,會議室中立刻響起一片喝彩聲,那位小姐也因此而獲得了獎賞。
廖基程也是一個在細節中求創新的人。廖基程在工廠勞動時經常看到,由於大部分零件的精密度都非常高,為了防止零件生鏽,工人們都必須戴手套進行操作,而且手套必須套得很緊,手指頭也要能靈活自如,這樣一來,戴上脫下相當麻煩不說,手套還很容易弄壞。
為此,他常想,難道隻能戴這樣的手套嗎?能不能改進一下?
有一天,他在幫妹妹製作紙的手工藝品時,手指上沾滿了糨糊。糨糊快幹的時候,變成了一層透明的薄膜,緊緊地裹在手指頭上,他當時就想:“真像個指頭套,要是廠裏的橡皮手套也這樣方便就好了!”
過了不久,有一天清早醒來,他躺在床上,眼睛呆呆地望著天花板,頭腦裏突然想到:可以設法製成糨糊一樣的液體,手往這種液體裏一放,一雙又柔又軟的手套便戴好了,不需要時,手往另一種液體裏一浸,手套便消失了,這不比橡皮手套方便多了嗎?
他將自己的這一大膽想法向企業做了彙報,企業領導非常重視,馬上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把廖基程也從生產車間調到了這個組裏。經過大家反複研究,終於發明了這種“液體手套”。使用這種手套隻需將手浸入一種化學藥液中,手就被一層透明的薄膜罩住,像真的戴上了一雙手套,而且非常柔軟舒適,還有彈性。不需要時,把手放進水裏一泡,手套便“冰消瓦解”了。廖基程在細節中求創新的行為終於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在細節中求創新,就要求你特別注意生活中的細節問題,在工作中摳細節,也許某個不經意的舉動,就可以使你靈光一現,你便會有所突破並進而前途無量了。
6.怎樣走出束縛創造力的誤區
如今,我們的工作都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如果你缺乏創造力,不勤奮敬業,你連90%的成功都不能到達,又何況更多呢?世界變化如此之快,僅靠老思想很難跟上。
幸運的是創造力並不神秘。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阿伯特·森特·喬爾吉認為:“創造和發現即是見他人之所見,想他人之不想”。
怎樣才能“想他人之不想”呢?通常它隻在頭腦中一閃而過,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就是一例。邁克阿塞教授指出:要想有所創造、有所發現,就必須突破束縛創造力的誤區。這些誤區包括:
相信唯一正確答案
從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老師往往就告訴我們每一個問題都有一個相對應的正確答案。然而許多重要的結論都是開放性的。如:“失去了工作我該怎麼辦?”明顯正確的答案應該是:“重新再找一個。”但是另一個也正確:“回到學校去,學習新的職業。”第三條則同樣正確:“開創自己的事業。”
隻要尋找第二條答案就可以開創你需要的新方法。法國哲學家埃米爾·查特依爾說:“僅有一種想法比任何事情都可怕。”
輕視模糊思維
毫無疑問,邏輯思維方法能將新思想置於死地,因為它排除了看來似乎矛盾的各種可能性。模糊思維像一塊自由的天地,在這裏,新思想能夠很快地發芽。模糊思維有一種相似性和類推性,能夠幫你很快地解決問題。
一位經理一直用合乎邏輯的方法思考著他的企業究竟出了什麼偏差,但百思不得其解。後來他想出了一個比喻才解決了這一問題。“我的企業就像一條沒有鼓手的大劃艇,大家都在用力劃,一些人的槳剛剛劃到一半,而另一些人卻已劃完。”結果這位經理敲起了指揮鼓,企業的航船順利地航行了。
囿於常規
如果你不能夠打破常規,你將永遠無法獲得新思維。諾倫·布什內爾·雅他利有限企業的創建者是一位富於獻身精神的常規反抗者。他發明了電視遊戲。一次他想發明一種更富有樂趣的彈子遊戲。按常規,這種遊戲的板隻有26英寸寬。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遵守著這一規則,但是工作卻毫無進展。最後,他打破了這一常規,將遊戲板的寬度增加到30英寸,從而創造了提高這種遊戲的趣味性。
受“實際情況”的約束
要想發展想像力,首先需要的是各種假設,而不是狹隘的實際。“如果……將……”的自問能夠將你引進可能性的領域。
一家化學企業裏的一位工程師出人意料地問同事們:“如果在牆壁上塗上槍藥,將會怎樣呢?當它幾年後開始剝落時,用一根火柴就可以將它統統燒掉。”當然房子也許會同時燒毀,於是這些不受所謂實際束縛的同事們,開始思考,結果可能啟發他們想出一種能夠使塗料很容易地去掉的活化性添加劑。這家企業現在正在進行這項實驗。
害怕失敗
如果一個有著創造力的行動無礙於你的生命,你就不要怕有失敗或者失誤。然而,如果你正尋找一種新的想法,你需要的卻是承受失敗的精神。
截止到1979年,波士頓紅鞋喜劇團的明星卡爾·亞斯特爾詹姆斯基已收集了整整3000件觀眾的投擲物。亞斯特爾詹姆斯基說:“在我的生涯裏,我已經挨了不下一萬次的打。這也就是說,我失敗過至少7000次。而這一事實能夠使我保持頭腦清醒。”
他清楚地認識到,成功和失敗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麵,錯誤不過是創造過程的階石。通用電器商業企業的創始人湯姆斯·沃特裏生說過:“通往成功的路即把你失敗的次數增加一倍。”
不能把生活中的經驗應用到工作中
新的思維和創新來自於那些與工作毫不相幹的地方,所以你要做個留心、細心的涉獵者。成功涉獵者的涉獵範圍很廣,並有一雙機警的慧眼,這樣才能不放過任何獵物。
富於創造的人必須是萬事通,對每件事都感興趣,必須認識到在某一領域裏學到的東西很可能在其他領域裏也有用。
缺乏創造性的自信
創造應該是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而不單單是藝術家和發明家的事。如果將自己降低到無創造性一類,我們就會處於一種自我安慰的心理狀態。一個認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無所創造的人在重大問題麵前將不可能做尋找創造性答案的嚐試。
一家大原油企業雇用了一批心理學家,想要找出為什麼研究部門和發展部門裏一部分人比另一部分人更有建樹。3個月的研究使心理學家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有建樹的人認為自己有創造能力,而無建樹的人卻認為自己沒有。
自信是創造的基礎,因為任何一種新思想都將使你成為先驅者。你一旦將其付之於行動,你就要一個人獨自承擔失敗和受嘲弄的風險。
7.如何打破常規創新思維
在現實職場中,許多抱著老傳統不放,缺少創新精神的人不在少數。
由於整個市場是動態的,知識在不斷增加,工作中所麵臨的問題也在變化之中,這就要求解決問題的角度有所突破,而人的思維習慣固守在傳統的“桌麵”上——受本行業的條條框框所束縛,被“看起來似乎理所當然的事”所迷惑,那麼,工作的效率和進度必然受到影響,甚至會不戰而敗。相反,敬業的職工在專注工作的同時敢於打破常規,敢於嚐試用創新的智慧解決問題,必然能帶來更大的成就。
縱觀在職場中呼風喚雨的成功者,一般都不是那種因循守舊的人,而是能夠在創新的立場上考慮各種問題的人。所以有些時候,因循守舊的人越專注,他離成功的彼岸就越遠。
專注,能聚集個人的全部精力;創新,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二者隻有相輔相承,才能取得更傑出的成績。創新要以一定的理論基礎或現實基礎作為前提,主觀憑空想象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沒有創新精神的專注,隻能因循守舊地在一條路上走到黑。
8.如何做才是勇於創新
在現代企業裏,領導對於每個員工的考核,不再僅僅局限於專業技能的優劣,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員工更受領導器重和依賴。
成為一個優秀員工,首先就應該具備創新精神,這樣,你就會成為成功的創新求知英雄。如果你成功了,你就會得到企業的承認和獎勵,你不僅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且能得到企業領導的鼓勵和賞識。
創造力是最珍貴的財富,如果一個人具有這種能力,就能把握生活的最佳時機,從而締造出偉大的奇跡。
創新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每個人都有某種創新的能力。而職場中的許多人都有一種惰性,沒有創新精神,也就不可能有創新的行動。一切都按固定的模式去做,結果做來做去,平平庸庸,沒有絲毫改變和進步。
別以為我們既不是決策者,也不是精英,就與創新無緣。隻要立足自己的本職崗位,找準一個點,將最切合實際的,隻是被平日忽略了的、小小的改進,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也許就能發揮巨大的作用。要堅信:創新不隻是精英們的專利,我們也能創新!
9.怎樣做才是敢於冒險
敢於冒險,是成功人士的基本素質。要想成為一個企業的優秀員工,就應該敢於冒險。
在21世紀的今天,員工的冒險精神已經具備了更豐富的內涵,冒險的內容更多地與員工的創新精神結合在一起,這樣的員工積極進取,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勇於發揮,充滿激情和想象力地去工作。一個人的才華和能力,隻有通過冒險,才能抓住成功的機遇,才能在眾多的員工中脫穎而出,才能為自己的事業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礎,才能進一步實現自己人生最大的價值。而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人、沒有危機感的人、不願參與競爭和拚搏的人,他得到的獎賞不是成功,而是徹頭徹尾的失敗。
如果你能在你的周圍發掘許多這樣的人,並能耐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那你的工作就會處處順利。
10.怎樣做才是敢於競爭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競爭在社會各個領域中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作為職場人士,一定要做一個敢於競爭的員工。
在市場經濟中,有競爭就必然會伴隨有各種風險。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會有破產、倒閉的風險,員工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會有失業、淘汰的風險。從這種角度而言,具備一定的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就成為職工和企業在市場經濟中賴以立足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市場經濟得以順利運行的前提。
市場經濟就是優勝劣汰的經濟,每個企業都麵臨優勝劣汰的生存境地。企業要想從瞬息萬變、險象環生的市場中生存下來,除了競爭還是競爭!如果企業不會競爭,不敢競爭,缺乏競爭意識,在生意上讓競爭對手搶了先,就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競爭對手是創造和持續競爭生態的最大關聯因素,遠離對手,沒有對手,並不是一件好事。作為一個員工,隻有敢於並善於參與市場競爭,才有經營成功的機會。
11.如何減少阻礙創造力發揮的因素
創造力是人類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充分發揮人的這一天賦能力,是進行創造性工作的必要條件。充分發揮創造力,勤奮敬業,會使你的工作不斷地增加亮點,不斷地突破自我,不斷地成功。怎樣才能較快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考能力呢?要想充分發揮創造力,樹立創新意識,必須克服以下幾種常見的障礙。
衝破習慣或常規的束縛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曾經在實踐中被證明是有效的方法和對策可能成為一種習慣,或稱常規,而我們對許多事情的處理都是由這種習慣或常規來決定的,因而在許多企業裏,許多日常工作都有一定的慣例程序,但這種按慣例行事的做法不一定都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這種單憑習慣或先例來決定思考和行動的方式,往往忽略了隱藏著的創造契機,它對創造力的發揮是不利的。我們應該凡事多問問:“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沒有這一部分,全局將會怎樣?”隻有尋根追究,才能找出改進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