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批判力和創造力統一起來
一般人認為,批判力和創造力就像油和水不能相混一樣,也是難以妥協的。實際上,在創造活動中,這二者正是重要的合作夥伴。
在日常的工作中,人們會遇到許多創造的機遇,但能否做出創造,這不僅與環境有關,更重要的是與人自身因素有關,與是否正確地處理這“批判力”和“創造力”的關係有關。批判力一般是否定性的,而創造力則是一種由希望和熱情、勇氣和自信心組成的向上的心理狀態,是肯定性的。如果創造力在你的頭腦裏占據了主導地位,你的腦子一定會變得靈活起來。反之,如果老是用否定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橫挑鼻子豎挑眼”,那就必然會妨礙創造力的發揮。
二者看似水火不相容,其實是必須統一的。批判和判斷隻以眼前的事實作為依據,它們更多地是傾向於保守地維持現狀而不是傾向於前進。而創造力的目標則是未知的事物,開動想象的機器,並努力把“不可能”的事物轉變為可能的。
穿透表麵現象
由於經驗的積累,人們對於某些事情往往自以為“見微知著”,這就會帶來一種弊病——單憑表麵來判斷一切,不作更深一步的思考。
例如,小王在單位裏任辦事員,工作勤懇,每天大家都下班了,他還在處理一些沒有辦完的工作,就連周末假日也不例外,大家都感到他的工作熱情很高,這種人理所當然地常常受到讚揚。可是,如果從工作效率或具體的工作方法上來看,那他就不值得表揚,因為唯有他一人每天要來加班加點,如果不是自身就是工作中或許有什麼毛病。
隻有全麵地看待事務,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正確地了解情況,準確地收集信息,給發揮創造力創造條件。
超越經驗和專業知識
一家規模不大的建築企業在為一棟新樓安裝電線。在一處地方,他們要把電線穿過一根10米長、但直徑隻有3厘米的管道,而且管道是砌在磚石裏,並且彎了4個彎。這對非常有經驗的老工程師來說都感到束手無策,顯然,用常規方法很難完成任務。最後,一位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工人想出了一個非常新穎的主意:他到市場上買來兩隻白鼠,一公一母。然後,他把一根線綁在公鼠身上,並把它放在管子的一端。另一名工作人員則把那隻母老鼠放到管子的另一端,並輕輕地捏它,讓它發出吱吱的叫聲。公鼠聽到母老鼠的叫聲,便沿著管子跑去救它。它沿著管子跑,身後的那根線也被拖著跑。因此,工人們就很容易把那根線的一端和電線聯在一起。就這樣,穿電線的難題順利得到解決。
經驗限製了那些老工程師的思維,麵對新問題他們則一籌莫展。
現代科技的特點是專業分工越來越細,而具有廣博的知識,能利用綜合性學術觀點來解決問題的卻越來越少。雖然專業麵越小越有利於使研究深化,但隨之產生的另一個問題是由於視野狹窄而使創造力大受影響。深度和廣度看上去是矛盾的,但在實際中卻是相互促進的。專業知識過於集中,就不容易看到科學發展的廣闊背景,也容易忽視一些有啟發意義的重要情報,因而難以實現創造性的飛躍。
積極思考解決問題
人有一種惰性,就是對各種變化有一種本能的抵製。人們老是說:“這是不可能的”,“那是不現實的”,總愛把現實存在當作最合理的狀態,把創造力未能充分發揮也看作是正常現象。一旦有人要對現狀提出挑戰,便會受到各種非難,甚至被看作“空想家”、“怪癖”等等。
有句古諺說:5%的人主動思考,5%的人自認為在思考,5%的人被迫進行思考,而其餘的人一生都討厭思考。這話未必正確,卻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人們有回避思考的傾向。
主動培養創造意識
創造力決非像神話中所描繪的那樣會在某天早上突然降臨到你的身上。創造力是靠充沛的創造欲望和強烈的創造動機來驅動的,大量的觀察和研究證明了這一點,創造動機不足的人,無論你怎樣激動都不會有什麼大的成果。創造力是個人內在的素質,必須靠自己去培養。而動機意識薄弱正是創造力埋沒和退化的主要原因。
超越消極情緒
情緒和思考都是人的一種天性,但這種天性常常會阻礙創造力。情緒性障礙會使你的頭腦簡單化,擾亂你的創造性思考,容易鑽進牛角尖。此外,怕失敗,怕被嘲笑、怕被批評被孤立的恐懼心情,都會使你的創造力受到壓抑。
保持好奇心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總是認為一切都平淡無奇,沒有什麼值得特別注意的,這種人即使接受新的情報信息也往往會忽略過去。而另一種的反應就大不一樣,他們對於事物總抱有一種新鮮感,哪怕是細枝末節的小問題,也不放過,總想多知道一些東西。這就是好奇心強的表現,就像砂粒刺激了河蚌從而產生了珍珠一樣,好奇心激發發明家的創造欲望。
古往今來的無數事實表明,隻有那些具有孩童般好奇心的人,如饑似渴地追求新知的人,才可能做出發明創造。
克服從眾心理
由於人是社會的一員,所以就難免受他人影響,讓某種形式來改變自己的個性。雖說組織起來的人們不一定要求每個成員都是同一種類型,但在同一企業中的人往往有一種“必須這樣行動”的約束,而實際上,人是各有其特點的,對於同一件事,各人可以按自己的方式來處理,這比強求一律的方式要好得多。
當遇上一些自己也無法理解的做法時,人們往往會用“大家都這麼幹,我也隻要照辦就行了”這樣一種輕鬆的理由來說服自己,這就難免走進因循守舊的死胡同。
活用書本知識
書本知識不能代表一切。當然,如果是用來考試,那是很有用的,但考試隻能測定你學習的程度,同創造力是大不相同的。
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問題光憑“知識”是無法解決的。當然,也許你曾受過從事某項工作的業務訓練,或有一本關於從事某項工作的“手冊”之類的東西。但你仍無法從中得到有關創造性工作的訓練。
所以,切不可拘泥於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鍛煉自己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2.怎樣有效地利用工作時間
同樣的工作時間,同樣的工作量,為什麼一些人總比另外一些人早一些完成,而且做得更好。其關鍵的差別就是在於合理、有效地利用時間。
要想在企業裏贏得領導的讚賞,要想獲得比別人多的成就,必須學會有效利用時間。
如果你想有效地管理時間和利用時間,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創造輝煌,那麼一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培養自己根據工作的輕重緩急來組織和行事的習慣。
一個員工要想在工作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具有時間觀念,認真計劃每一天,並且能比別人做得更快,做得更好,這是職場中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13.如何不浪費工作時間
哲學家以及詩人歌德說:我們都擁有足夠的時間,隻是要好好善加利用。一個人如果不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時間,就會被時間俘虜,成為時間的弱者。一旦在時間麵前成為弱者,他將永遠是一個弱者。因為放棄時間的人,同樣也會被時間放棄。
盡管對任何人來說,時間的價值非比尋常,它與人生的發展和成功關係非常密切。然而,時間似乎總是人們最容易浪費掉的東西。可以這樣說,大千世界中,沒有什麼東西比時間更容易被虛度。
成功人士在杜絕時間浪費的行為習慣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有效運用時間,抓緊時間的掌控的呢?實際上,成功者管理時間、利用時間的方式,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訣竅。他們隻不過做到了下麵三條而已。
變“閑暇”為“不閑”
凡在工作中表現出色,得到領導賞識的人,都有一個促使他們取得成功的好習慣:變“閑暇”為“不閑”,也就是抓住工作時間的分分秒秒,不圖清閑,不貪暫時的安逸。
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用“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59倍。所以,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總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琳達受聘於一家顧問企業,她平均每年要負責處理130宗案件,而且她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飛機上度過的。琳達以為和客戶保持良好的關係非常重要,所以,在飛機上她就給她的客戶們寫郵件。她說:“我已經習慣如此了,這有什麼壞處呢?”一位等候提行李的旅客對她說:“在近3個小時裏,我注意到你一直在寫郵件,你一定會得到領導重用的。”琳達則笑著說:“我早已是企業的副總了。”
凡事分清輕重緩急
當你善於抓住點點滴滴時間進行工作的時候,你還應懂得,凡事都有輕重緩急,重要性最高的事情,應該優先處理,不應該和重要性最低的事情混為一談。
大多數重大目標無法達成的主因,就是因為你把大多數時間都花在次要的事情上。所以,你必須學會根據自己的核心價值,排定日常工作的優先順序。建立起優先順序,然後堅守這個原則,並把這些事項安排到自己的例行工作中。
第一,急迫而重要的,非盡快完成不可。如方案的製定。
第二,重要但不急迫的。雖然沒有設定期限,但早點完成,可以減輕工作負擔,增加工作表現。如工作的長遠規劃。
第三,急迫而不重要的。
第四,既不急迫又不重要的。如“雞毛蒜皮”的小事。
“分清輕重緩急,設計優先順序”,是時間管理的精髓。成功人士都是以分清主次的辦法來統籌時間的,把時間用在最具有“生產力”的地方。巴萊托定律告訴我們:應該用80%的時間做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而用20%的時間做其他事情。
記住這個定律,並把它融入工作當中,對最具價值的工作投入充分的時間,否則你永遠都不會感到安心,你會一直覺得陷於一場無止境的賽跑裏頭,永遠也贏不了。
預先規劃
“凡事預則立”。如果你能製定一個高明的工作進度表,你一定能真正掌握時間,在限期之內出色地完成上級交付的工作,並在盡到職責的同時,兼顧效率、經濟及和諧。正如一位成功的職場人士所說:“你應該在一天中最有效的時間之前訂一個計劃,僅僅20分鍾就能節省1個小時的工作時間,牢記一些必須做的事情。”
總之,誰善於利用時間,誰的時間就會成為“超值時間”。作為一名員工,當你能夠高效率地利用時間的時候,你對時間就會獲得全新的認識,知道一秒鍾的價值,算出一分鍾時間究竟能做多少事。這時,若再擔心不被領導賞識,就是杞人憂天了。
14.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哪些
在我們的身邊,總不乏這樣一些人,他們不論星期天還是休假日,都不惜將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一旦工作中斷,他們就像丟了魂似的,心神不定。
可不幸的是,這種人往往很難飛黃騰達。這是為什麼呢?
許多精明的上級領導從下屬的忙碌中能看出許多問題,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是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於是就希望通過忙碌來引起領導的注意,他們生怕自己的重要性被忽視,便加倍地忙碌,其目的在於把自己表現為一個能幹的人。但精明的領導總能透過他們的工作內容,看出他們的本領,而無須探詢他們忙得團團轉的理由。因為,困難的工作,不一定會使人顯得很忙。而終日忙得暈頭轉向的人不一定是個能幹的人。
日本有部心理學著作認為:有的人總是企圖表白自己的廢寢忘食,其實他內心隱藏著本質上的怠惰。上級領導往往認為這是一個對工作缺乏關心和興趣的人,他也許是害怕遭到別人的非難和懲罰,以至陷入戰戰兢兢的狀態裏,倘若受不了連續的緊張,為了消除內心的緊張和不安,迫使他隻好采取一種期待讚賞的行動,這樣一來,他便成了一個忙忙碌碌的員工了。
有的人忙碌都近乎一種病態了。他們事事認真,每天腦子裏的弦都繃得緊緊的。一旦上級對自己並不賞識,他們中的許多人便會產生怨恨心理,抱怨上級有眼無珠,看不到自己付出的辛勞、付出的時間等等。並往往因此露出怠惰的麵目。有的領導對這種忙忙碌碌的人,是很反感的。
正常人的生活總要分為工作、家庭和餘暇三部分。每個人都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分配這三方麵的時間,借此獲得身心的平衡和穩定。一旦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某一方麵而又沒有得到滿足時,這三方麵的平衡便會立即崩潰。
雖然有時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生活的人,常常能成為一個好的能幹的職工,但這種人做主管是不太合適的,這種人不太適合做管理人、調度人的工作。他對自己的需要和願望都不能很好地理解,就更不能及時滿足大家的各種欲求,不能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因此,他們往往得不到正常的升遷。
15.怎樣有效地表現自己
“光說不練是假把式,光練不說是傻把式。”主動對外表現自己的工作成績,有助於自己的職業進步,如果隻知“默默耕耘”,恐怕你做成了什麼事也永遠不為人所知,最後成為一頭被累死在田邊的黃牛。其實從主管的角度來看,愛表現是一種很好的工作態度,在工作中,主管們都不歡迎那些不愛表現的員工,因為要花很多心力去看他,但不是每個主管都有這些時間。員工透過積極表現自己,可以及早讓企業發掘你的特長。那麼,如何才能有效地表現自己呢?
練好“揣摩功”
領導交代你去做一件事,有時不便直截了當地告訴你。有時把話說到七分,剩下的三分就要靠你去揣摩。經常聽到領導說某某“悟性太差,一件事交代了幾遍也領會不了意圖”,也聽到有的領導說某某“腦瓜靈,一點就通”。
關鍵時刻露一手
在一些關鍵時刻,領導遇到很棘手的問題,如果其他同事也都束手無策,而你卻挺身而出,使問題迎刃而解,這樣,領導會對你另眼相看,覺得你能做其他人不能做的事,所以放心地將事情交給你做,而不用擔心事情會搞糟。
關鍵時刻的難題是最能考驗一個員工能力的,有的員工確有才能,但因害怕招惹麻煩而采取旁觀的態度。這樣,他們的才能就錯過了表現的機會,也就不能被領導所發現。因此,首先要有在關鍵時露一手的勇氣。但光憑一時之勇也是不夠的,還要量力而行。
說話時常用肯定句
在工作中,如果你常用“不會的”、“不對”、“不行”等否定詞,會給人一種幹勁不足、不積極的感覺,從而使你無法獲得積極能幹的印象,對別人的觀點或要求給以否定或拒絕接受,會使對方感到不快。因此,應多使用肯定用語,比如“我擔心自己不行”等意思不確定的話,可以改說為“這件工作雖然有難度,但我會盡力辦好”等肯定說法,以博取對方的好感。
不要讓自己停下來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是現代社會節奏加快的反映。因此,整天忙忙碌碌,接到邀請後回答“你稍等一會兒,讓我查查日程安排”的人,常給人精明能幹的印象。
在商界,訓練有素的推銷員和客戶約定見麵時間,即使明知那天有空,也一定會取來記事本看看日程安排,裝出一副很忙的樣子,給人以生意做不完的感覺;同時,當著對方的麵取出記事本,也會給對方留下你時間觀念很強的印象。因此,和別人訂約會時間,即使明知那天有空,也應盡量避免立即回答而應考慮一會兒再回答,這是顯示自己能幹的有效技巧。
事前要有必要的準備
假如你受別人之托為了某件事去求見一位領導,你首先應該明確:盡管對方身份地位比你高,但事情的主動權應掌握在你的手裏;為了不失去這個主動權,你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準備。
穿著要有講究
一位形象設計顧問曾這樣說:“要穿著和領導風格相似而不是雷同的衣服,重要的是,永遠別穿得比領導還出風頭。聰明地模仿上司的穿著,會讓他在不知不覺中與你感覺親密。此外,化個清爽、大方的淡妝,也能為自己打分。”
如果你的上司十分注意保養他的鞋,那麼你要小心,別讓自己的鞋上沾有汙痕,鞋跟磨損了,應立刻去修補。相信同樣愛惜鞋的領導會注意你的細節。
還要注意一點,鞋應該配合實際場合來穿。如果穿著尖頭高跟鞋跑來跑去,派送文件,既不得體,又不實用,到頭來隻是辛苦了自己。
16.如何展示你的工作業績
要求員工愛崗敬業,但並非要你默默無聞地埋頭苦幹。有時候,隻有勤奮是不夠的,你必須引起領導的注意,讓領導看到你的成績,這樣你才可能會踏上錦繡的職場前程。
在企業中,一切以業績為導向,如果領導看不見你的業績,決不會給你加薪,提供發展的機遇,而這兩方麵卻是保證員工專注工作的動力。毫無疑問,讓員工在沒有任何激勵機製下專注工作是很難的。因此,在用心做好工作的同時,加一些“巧幹”的策略。付出既然有所收獲,必然更能激勵自己全心付出。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人,他專心致誌地工作,勤奮、忠誠、守時、可靠並且多才多藝,全心全意地為企業單位付出時間與精力,他應該是前途光明。但事實並非如此,他什麼也沒有得到。別人,比他差很多的人,都不斷地獲得升遷及加薪。究其原因,在於他不懂得表現自己,以至上級領導從來沒有注意到他。時間一長,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因此他開始失去工作興趣,牢騷滿腹。
讓領導看到你的業績是保證你始終專注工作的主要因素。所以,向領導推銷自己,讓領導看到你的表現,這就需要你在本職工作上要力求做到最好,事無大小,都應全力以赴。
除了讓有權控製升遷的人知道你有優良表現之外,在同事麵前,一樣要保持最佳狀態,要讓同事也覺得你辦事能力強,因為同事對你的評價,也是上級考慮是否提拔你的因素。但是,要提醒自己,適當地表現自己和以不正當的手段吸引別人的注意,是完全不同的。真正的自我推銷必須是有創意的,是需要良好技巧的。而且,表現自己必須是光明正大的,不能打擊或貶抑別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