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原因
(1)獨立意識的增長。女職工處於人的生命發展過程中從不成熟走向完全成熟的過渡時期,在這個過渡期中,他們的實踐範圍在逐步擴大,邏輯抽象思維能力也在迅速加強,於是開始積極地用自己的內心去體驗世界,但現實又讓他們心生不安全感。為了走出這種困境,多數女職工積極與同齡人交往,但也有少部分人站在人群外觀望,或不屑於與同齡人交往,唯我獨尊;或害怕增加不安全感而緊張不適,從而轉向自我內心的交流。
(2)自我意識的發展。處於女職工時期的人們常會發現關於自己的許多獨特的想法和憧憬,發現自己心靈中的美,也看到自己心靈中的醜。隨著自尊心的增強,個人隱私的範圍逐漸擴大,她們往往擔心自己的某些方麵會被人恥笑,於是便小心地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
治療
深沉的孤獨感會產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等,嚴重的甚至厭世輕生,所以,女職工們應學會消除孤獨感。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開放自我,真誠、坦率地把自己交給他人。要主動親近別人,關心別人,因為交往是一個互動互酬的過程,所以別人也會對你以誠相待。
(2)盡量縮小與同代夥伴之間的差異。既不自傲清高,做脫離集體、高高在上的“超人”,也不自卑多慮,脫離同伴,做索然獨居的“怪人”。從文化教養到興趣愛好的各個方麵,都應與同代人相互溝通、相互學習。
(3)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為自己安排好豐富有益的業餘生活,把思想感情從孤獨的小圈子中脫離出來,投入到廣泛的高尚的活動中去。
(4)建立正確的友誼觀、戀愛觀、婚姻觀。這是抗孤獨、抗寂寞的重要法寶。
(5)辯證看待孤獨。應力求避免陷入孤獨,但卻無必要害怕孤獨,對孤獨要有辯證的看法。
8.壓抑心理的疏導
壓抑專指個人受到挫折後,不是將變化的思想、情感釋放出來,而是將其抑製在心頭,不願承認煩惱的存在。壓抑能起到減輕暫時焦慮的作用,但不是完全消失,而是變成一種潛意識,從而使人的心態和行為變得消極和古怪起來。
心理壓抑有如下特點:
(1)內向性。過於自我克製、忍耐,以求得安寧。
(2)消沉性。總是逃避矛盾,凡事逆來順受,時間久了,就會使整個心理消沉下去。
(3)潛意識性。挫折感與自卑感常困惑自己時,這種情感就會轉換潛意識,支配自己的動機。
壓抑心理的成因
(1)從外部環境來講,如果個體與環境不協調,有過多的挫折感,就可能產生壓抑心理,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
行為規範的影響。如果行為規範太多,過於嚴厲,或者規範與個體的接受程度差距甚遠,個體極易產生壓抑感;
工作學習與生活上的壓力;
緊張的人際關係。
(2)從主觀原因來看,易產生壓抑心理有以下情況:
個體的某些身心條件較差。比如,相貌醜陋,生理有缺陷等;
某些氣質與性格更可能產生壓抑感。根據氣質的特點屬抑鬱質的人具有敏感、多愁善感的特點,對同一事物,他們的壓抑感可能要比其他氣質的人更明顯。內向性格的人常常把感情壓抑在內心,其中消極的情感會轉化為壓抑感。
壓抑心理的行為表現
壓抑心理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病態社會心理現象。它存在於社會各年齡階段的人群中,它與個體的挫折、失意有關,繼而產生自卑、沮喪、自我封閉、焦慮、孤僻等病態心理與行為。一般而言,壓抑心理的行為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麵:
(1)憂鬱。主要表現為:失眠、神經衰弱,精神不能集中,性格孤僻、自我封閉、不合群,個人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不大,對前途失去信心,感到外部壓力太大,情緒低落,自慚形穢、手足無措等。
(2)厭倦。對任何人和事都失去興趣,表示出極不耐煩。
(3)優柔寡斷。凡事缺乏主見和自信,對未來感到失望。
(4)社交障礙。與人交往缺乏自信、呆板,卻又多疑、敏感。
(5)軀體化焦慮。焦慮感會明顯增強,自我感覺不好,焦慮又常以軀體不適表現出來。如頭痛、腸胃不適、疲倦等。
(6)改向行為。越被壓抑的情緒、思想,越可能在適當的時候以改頭換麵的方式表現出來。
(7)精神壓抑使人感到有心理上的壓力,可能導致個體人格畸變。
壓抑心理的自我調適
對待壓抑心理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1)要正確麵對社會現實;
(2)要正確看待自己;
(3)多讀些聖賢哲理與名人傳記;
(4)積極做些富有建設性的工作;
(5)主動幫助別人,樂於助人,使人精神健康;
(6)讓快樂進入你的生活。讓微笑常寫在你的臉上;
(7)堅持鍛煉身體;
(8)回歸自然,有益於身心健康。
9.克服低落情緒的方法
很容易被紛亂的社會事件所影響,而對人生感到絕望,情緒也跟著跌落穀底,這就是情緒低落症。
一般人最費力擺脫的情緒是低落。專家研究發現每個人走出低落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當然,低落不見得都是不好的,低落和其他情緒一樣有其作用:它迫使人暫離紛擾的生活,做一些重要的深思,深思所失者代表何種意義,最後經過一番心理調適,修正新的人生方向。
嚴重情緒低落時,興趣盡失,感官享樂都味同嚼蠟,心中產生一種恐怖感,因為它愈來愈像具體可觸的痛楚,甚至使人懷疑自殺是否是最好的解脫。在這種情況下,生命已形同癱瘓,完全失去了生機。對患者來講,藥物與心理治療已經失去意義,而隻有時間才能慢慢療傷。
一般性情緒低落,多數人都可以自行調適,走出消沉。這時擺脫情緒低落最有效的方式是交際,去跳跳舞或者看電影,與朋友或者家人一起去。這個方法能夠使人暫時忘記悲傷,效果很好。如果人一直在思索令人沮喪的事情,隻會使低落的症狀更加重。
事實上,情緒低落何時停止與思緒沉溺的程度有很大的關係。你越對消沉的事情反複思索,消沉的情緒越是延長。
善待自己或者享受一番是常見的抗情緒低落藥方,具體的方法包括泡泡熱水澡、吃美食、聽音樂等。送禮物給自己是個好方法,大采購或者逛逛街也很好。
對待挫折的正確態度,是拒絕接受長期低落情緒的方法。維持這種態度的最好方式則在於,充分發展自己的意誌力,將挫折看成挑戰和考驗。這個挑戰,應該被接受為一項刻意傳達的訊息,必須適度修正自己的計劃。看待挫折就好像看待病痛一般。顯然,肉體上的病痛是大自然通知個人的一種方式,說明有些事情需加注意及矯正。病痛可能是福氣,而非禍因。同理,當人遭遇挫折時所經曆的情緒低落,或許會帶來不舒服的感受,然而,卻是有益的。因為,它是一項阻止個人繼續走上歧途的訊息。
然而,情緒低落有時是如此嚴重,足以摧毀個人積極進取的精神。在這種情形下應該怎麼辦?
運用自律的原則善於自律的人不容任何事物摧毀自信,也不改變計劃。假如個人能夠熟練地運用有組織的思想這一原則,他便知道意誌力足以克服人生中所有的橫逆。
就是說,挫折應該被當成心理疾病的補藥,用以刺激個人的意誌力。每一種反麵的情緒,能被轉化成建設性的力量,用來達到所希望的目標。自律使人把低落情緒改成一種推力。每經過一次這樣的程度,個人的意誌力就更增強一分。必須切記,潛意識會接受個人所持的“心態”,而采取適當的行動。如挫折被接受為永恒的,而非看成更大行動的刺激,這種挫折將成為永遠的失敗。個人養成由每一個挫折中尋求好處的習慣是多麼重要。這個程度是訓練意誌力的最好的方式,同時又能使潛意識發展成為自己有利的行動。
麵對低落情緒,比較建設性的做法是改變看待事情的角度。比如說結束一段感情總是很難過的,很容易使人孤獨無依,以致情緒越來越低落。但你也可以退一步想想這段感情也不是很美好,你們的個性或許並不適合,總之,換一個角度看看自己所失去的是治療情緒低落的良藥。
另一個振奮情緒的良藥是助人,有些人低沉不振的主要原因是不斷想到自己不快的事情,而同情別人的痛苦就能夠達到轉移注意力的目的。研究表明,幫助人是很好的方法。然而,這也是最少被采用的方法。
最後一種方式是從宗教信仰的力量中尋求慰藉,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藉由祈禱改變低落的情緒,尤其是絕望。
不管“失去的”也好,“被遺棄的”也好,反正已經失去了,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失去的東西,內心一定會十分惋惜,甚至還會想不開。反之,若你把它想成被拋棄的東西,就表示它是廢物,就能夠比較輕鬆的來改變低落的情緒,充分享受人生的快樂。
10.逆反心理的糾正措施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
逆反心理在女職工中都可能發生,並有多種表現。深一步發展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態心理轉化,所以必須采取有效的對策來克服和防治其發生,應做到以下幾方麵:
(1)女職工要重視複雜的社會因素對心理的影響。女職工的心理活動,會受到社會經濟製度變革,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識形態發展,善惡、美醜、是非、榮辱等觀念更新等方麵影響。所以要克服逆反心理,把對她們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麵的培養同社會政治生活、經濟文化活動以及社會道德風尚聯係起來,以提高她們心理上的適應能力,使她們更好地適應社會,不致迷失方向。
(2)女職工要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努力升華自我。這裏須提倡自我教育,就是要求女職工要學會把自己作為教育對象,經常思考自己、主動鞭策自己,並自覺能動地以實際行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11.空虛心理的自我充實
空虛心理指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一切空白,沒有信仰、沒有寄托、百無聊賴,如同行屍走肉。精神空虛是一種社會病,它的存在極為普遍,當社會失去精神支柱或社會價值多元化導致某些人無所適從時,或者個人價值被抹殺時,就極易出現這種病態心理。精神空虛者往往萎靡不振,缺乏社會責任感,有礙於社會發展,也有害於人類發展。
空虛心理產生的原因
(1)從社會方麵來講原因是:
一是社會精神支柱的消失。精神支柱是一種信仰,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能激發人不斷進取。但是社會常常並不按照人們心目中想象的軌跡發展,理想的社會格式常常為一些捉摸不定的、難以想象的形態所取代。多元化的價值觀往往取代了單一的、固定的價值體係。在這種情形下,原來的社會精神支柱可能會消失,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種無所適從的茫然感。
二是個人價值的抹殺。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有賴於群體意識和社會價值,但是社會價值和群體意識又是構建在個人價值的基礎之上的。沒有個人的自尊、自愛、自信,就不會有社會責任感和對社會作貢獻的能力。如果社會不考慮個人價值的存在,或者過多地抹殺個人存在的價值,人就會覺得活著沒有什麼意思。青少年若受到過於嚴厲的管教;成人的成就長期得不到社會的承認;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贍養,就會導致空虛心理的產生。
三是社會交往的畸變。現實生活中,人們都需要交流溝通與友誼,但交往應是平等的,地位相等、誌趣相同者才會有真正的友誼。有些人的政治與經濟地位一躍而起。地位的變化使得一些故友之間出現了鴻溝,原先無話不談的局麵已不複存在,新的社交圈正在形成。“有錢的人常常是孤獨的”,因為經濟地位高的人,商品意識往往特別強,並極易將這種意識滲透到與別人的交往中去,因而難以與他人建立和維持種種非功利性的比較平等真誠的友誼。他們常常懷疑別人與他們交往的動機不純,是為了錢而來交朋友。此外,有些人在外界常常是一副強者的形象,他們不願讓外人看到自己也有難處,因而羞於啟齒向人訴苦,隻能把煩惱埋在心裏,這樣就會加重所固有的孤獨、空虛心理。
(2)從個人角度來講空虛的起因是:
自我貶低、缺乏自信。社會上的流浪兒、閑雜人員多半屬此類。
錯誤的認知。他們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對立起來,隻講個人利益,不盡社會義務。一旦個人要求不能得到滿足,就“萬念俱灰”,這種情形在青少年與一些成人中間較為普遍。
無法滿足的精神需求。在現代社會中,人們都在努力創造與積攢財富,但是財富與帶來的快樂並非成正比例。當財富集聚到一定程度後,一些人對金錢則沒有了以前的那種新鮮感、快樂感和滿足感,甚至會對之產生麻木乃至厭倦。
空虛心理的表現
(1)失去誌向。即缺乏做出決定或根據自己做出的決定去行動的能力。這種病態行為的根源在於精神空虛、情緒緊張、意誌薄弱,不能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易受暗示及環境的擺布,並有酗酒、嗜煙、聚賭等不良行為。
(2)否定一切。兒童向青年期轉化,便帶來了女職工對過去對外界關心的逐漸減弱,而將注意力逐漸轉向自己的內部世界。這時向內部世界的轉移是由女職工內在的性本能萌動所致,女職工在這個時期一下子落入了暴力性的不安之中,因而有所謂女職工的反抗、蠻橫、怠慢、見異思遷、冷淡等心理表現。他們不但否定了外在世界,也否定了自己,被稱為“孤獨的、騷動的青春一族”,行為上自然是“虛無主義”。
(3)富貴病。多見於社會的“款爺”和“富豪”。由於排解他們的身份與地位較為顯赫,往往會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煩惱,為解決這些煩惱,他們就在享樂中尋找刺激,在刺激中尋找歡樂,而這種行為本質上就是一種空虛行為。
(4)“混日子”。這是很常見的病態行為。所謂“混”就是隨大流,得過且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實際上就是無遠大理想,對社會責任,而自己則坐享其成,這種不思進取的心理自然也是空虛的。
空虛心理的自我調適
(1)正視社會存在。社會的跨地域性、跨時空性,決定了它存在著許多亞文化。主體文化與亞文化構成了社會形態的多元化、複雜化。這就要看主流、看社會發展的方向,絕不能以偏概全,隻看到社會的消極麵,而不求上進、萎靡不振。應該通過學習,提高思想覺悟,接受並正視現實社會。
(2)磨煉意誌,提高戰勝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把握自己命運和行為的能力。
(3)多讀名人傳記,以自勉自強。
(4)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或者學習琴棋書畫,陶冶自己的情操。
(5)運用音樂來調節人體的情緒和行為。對較嚴重的精神空虛症可以采用音樂式的自我心理療法。
12.正確認識浮躁心理
浮躁指輕浮,做事無恒心,見異思遷,不安分,總想投機取巧,成天無所事事,脾氣大。浮躁是當前國民的一種病態心理表現。
浮躁心理的特點
(1)心神不寧;
(2)焦躁不安;
(3)盲動、冒險。這種病態心理也是造成當前犯罪違紀事件增多的一個主觀原因。
浮躁心理產生的原因
從社會方麵講,主要是社會變革,對原有結構、製度的衝擊太大,每個人都麵臨一個在社會結構中重新定位的問題。
從個人主觀方麵來看,個人間的攀比是產生浮躁的直接原因。
浮躁心理的行為表現
(1)“炒”股票、期貨、房地產。“炒”的特點是投機,由於是一種短期行為,炒家缺乏整體考慮,更多的是頭腦發熱與盲從,而且越虧越想收回成本,導致惡性循環,搞得股市及其他貿易市場“人氣散盡”。
(2)跳槽。跳槽指離開原有單位,到社會另擇高枝。跳槽者的心態,無非是以下情況:其一,學非所用,專業荒廢;其二,人浮於事,時光虛度;其三,入不敷出,心理失衡;其四,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現在很多人跳槽是衝著工資、待遇而來,缺乏奉獻精神,有的人頻頻跳槽,以此抬高身價。這不僅給用人單位的發展造成損失,而且對個人成材極為不利,使寶貴的年華浪費在疲於奔命的跳槽上了。
(3)信騷擾。這是指利用信件去騷擾他人,給他人的正常生活帶來影響的不良行為。例如有人在刊物上發表了大作,立刻就有人來求愛、謾罵、討錢;有人無端接到無名氏寄來的神秘文件,要求將信複抄幾遍,再轉寄給熟人;有的名人也經常收到恐嚇、求愛、討錢的信件弄得其家庭不得安寧。信騷擾的發起者多半是一些心理失衡,又想通過信件,搞得別人心神不定的人。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上的“垃圾郵件”轉發行為是信騷擾的登峰造極的行為表現。
(4)文身刺字與文化衫現象。文身刺字是當前一些青少年中比較多見的一種病態行為。這是一種心理不成熟而導致的輕浮、盲從行為。而“文化衫”是指在一般汗衫的反麵印有一些文字,這些文字表露了一種無可奈何、自嘲、譏諷的情緒。如“你吃蘋果,我吃皮”、“我想哭”、“別理我,煩著哪”,如此等等,也是浮躁心理的表現。
浮躁是一種衝動性、情緒性、盲動性相互交織的病態社會心理,它與艱苦創業、腳踏實地、勵精圖治、公平競爭是相對立的。浮躁使人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使人隨波逐流、盲目行動,對社會、國家的正常運轉極為有害,必須予以糾正。
浮躁心理的自我調適
(1)在攀比時要知己知彼;
(2)開拓當中要有務實精神;
(3)遇事要善於思考。
13.如何對待抑鬱症
患者可能伴有一些生理症狀,比如頭痛、背痛、四肢痛等慢性疼痛症狀,但無法查出生理疾病。另外,患者可能出現植物性神經功能障礙,比如腹瀉、便秘、失眠和胃痛等。
抑鬱症的患者,往往對事物的認識有偏差,懷有不切實際的觀念、看法等。有些抑鬱症患者隻要跟親人分離,就感到末日來臨,一切都沒有意義了;隻要別人稍微不理睬,就覺得別人不喜歡自己,心情十分壓抑;或者稍微受到挫折,就認為人生沒有意義。
對抑鬱症患者來說,對抗抑鬱的方式,就是有步驟地製定計劃,直至完全康複。雖然使患者厭倦的事情並未減少,但可以計劃做一些積極的活動,比如坐在花園裏讀書、旅遊或者參加體育運動。
抑鬱症患者生活得機械而枯燥,有時,這好像是無法避免的。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對厭倦進行診斷,逐漸戰勝它。
抑鬱個體常感到與人隔絕、孤獨、閉塞,這是社會環境造成的。情緒低落是對枯燥乏味、缺乏刺激的生活的正常反應。
患有抑鬱症狀,可嚐試與外界多接觸,生活一樣會有所改觀,因為陽光就在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