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即將滿2歲,開始有了強壯的體魄、自己的思維和個性,寶寶就像一個會說會唱的小大人,逐步走向成長過程中的裏程碑。
寶寶的發育變化
寶寶的成長速度如何
滿2歲的寶寶,體重差不多會達到12千克,是出生時的4倍;身高達到85厘米左右,比1歲時增加了10厘米;牙齒基本出全,有了20顆;頭圍最多可達到49厘米,腦重為 1050~1150克,腦細胞之間的聯係開始複雜化,將受到後天教育與訓練的刺激,使大腦相應區域不斷增長,寶寶們也會因此表現出個體差異。
寶寶是否有了類似跑的動作
接近2歲的寶寶,步態明顯平穩,能自如地行走;多數寶寶已經能扶著欄杆上下台階,或自己攀上小樓梯然後滑下來;有的寶寶已經會跑,但跑起來還不太穩,搖搖晃晃,步幅小、步子快。寶寶這時的“跑”其實還是走,隻是寶寶練習走時,身體重心較靠前,不得不加快步伐,所以看起來像“跑”。到了2歲以後,寶寶就基本上能跑了。一般要到3歲時,寶寶跑的動作才能比較自如,身體各部位的動作才會比較協調。
寶寶的詞彙量如何
快滿2歲時,寶寶的詞彙量突飛猛進,開始逐步從爸爸媽媽的言語習慣中掌握語言的語法結構,逐步學會使用一些基本句型。從會說一個詞,逐漸到兩個詞的重疊,甚至三四個詞的組合,之前寶寶可能隻會說“吃飯”,到了2歲時,已經會很清楚地用簡短的詞句來表達意願,如“寶寶要吃飯”、“媽媽抱”、“寶寶要睡覺”等。不僅詞彙量在增加,詞彙的類別也在增加,如以前寶寶一般隻會說常見的名詞、動詞,現在逐漸增加了形容詞、副詞,如“大的”,“不”等。2歲時,一般寶寶能說出近千個詞語,與成人交流已基本沒困難,寶寶也會向爸爸媽媽提出更多的“為什麼”。
此外,寶寶在發音上也逐步準確,在這時仍喜歡模仿爸爸媽媽的發音,比如一首押韻的兒歌,如果爸爸媽媽常給寶寶唱,寶寶能跟著唱出最後押韻的字。
寶寶能否與爸爸媽媽對話了
這一時期,寶寶用語言來表達需求的能力更進一步,並有了與爸爸媽媽進行對話的興趣和能力。
現在,寶寶說話時的語序已經很少出現錯誤了。在和爸爸媽媽對話的時候,寶寶還特別願意使用新詞,比如,寶寶會說“知道”、“喜歡”、“討厭”、“高興”等詞,有的寶寶在媽媽生氣的時候,甚至會說“我開玩笑呢”。
寶寶是否開始萌生想象力
想象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是人們對過去感知過的,並在頭腦裏保存的事物進行加工改造,最終形成新的形象的一種心理過程。2歲左右的寶寶開始萌生想象力,但寶寶在這時期的想象活動,隻是把生活中所見到、所感知過的形象再造出來,由於寶寶這個時期的生活、知識等經驗都很缺乏,語言水平也比較低,所以想象的內容很貧乏,意識性很差,一般屬於再造想象,是一種低級的想象活動。比如,寶寶利用日常生活經驗開展想象時,會模仿媽媽喂自己吃飯的動作,而抱著玩具娃娃去喂飯;或者模仿醫生給自己打針那樣,給玩具娃娃打針;或者把椅子想象成汽車,自己假裝是司機等。
媽咪達人支招
有的寶寶快2歲了,還不會說話,而周圍同年齡或更小一點的寶寶都會講幾句話了,爸爸媽媽心裏就著急了,懷疑寶寶是否是啞巴或智力低下。一般來說,多數寶寶在這個年齡段都能開始說話,隻不過有的寶寶會說得多一些;而有的寶寶會說得少一點。但也不排除個體差異,說話早晚是由每個人的性格、家庭環境、教育情況、身體狀況等多方麵因素決定的。
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出,熱情開朗的寶寶會主動與人搭腔,說話就早,口齒相對來說就清楚;而性格內向的寶寶沉默寡言,不善言談,口齒就相對笨拙一些。事實證明,有很多寶寶說話確實比較遲,有些到了3歲還說不出幾句話來,而實際上寶寶的其他方麵都很正常。
對於說話遲的寶寶,要認真地進行觀察,首先要看看寶寶的聽力是否有問題,能不能聽懂別人的話,如果爸爸媽媽的話寶寶全能聽懂,就是不願意開口說,那寶寶的聽力和智力一般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如果別人對寶寶講話,而寶寶反應很遲鈍,甚至沒有反應,到1歲半,快2歲了,寶寶還不會講話或者發音含糊不清,特別是以往曾接受過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治療的寶寶,則應懷疑聽力可能有問題,應帶寶寶去耳鼻喉科進行詳細檢查。因為這些藥物對聽神經有毒性,會損傷聽神經而影響聽力,而聽力不正常必然要影響寶寶語言的發展。
寶寶的注意力與記憶力有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