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掌握好寶寶夜間排尿的規律(一般寶寶每隔3小時左右需排一次尿),並定時叫醒寶寶排尿。夜間排尿時,一定要讓寶寶在清醒後再坐盆,因為不少寶寶5歲以後還尿床的原因之一,就是由於小時候經常在夜間迷糊狀態下排尿造成的。
克服寶寶尿床要有一個過程,隻要爸爸媽媽有耐心而且方法得當,時間一長寶寶就不會尿床了。即使偶爾把被褥尿濕了,也不要責備寶寶,以免傷害寶寶的自尊心,造成心理緊張,反而使尿床現象轉化為尿床病症。
自己做事
寶寶獨立性的表現有哪些
寶寶即將滿兩歲了,在這一時期想要自己做事,與上一時期的“說不”都體現了寶寶的獨立意識日益凸顯。這在寶寶成長中是正常的現象,爸爸媽媽應利用這個機會來培養、促進寶寶的獨立性和責任感。
為自己服務
寶寶自己做事都是從身邊的小事開始,最基本的就是為自己服務,如自己吃飯、自己喝水、自己穿脫衣服等。健康的自我服務意識與能力的養成,是寶寶獨立人格的基礎,也是成長的前提。寶寶逐漸學會了用勺、用筷子,在吃飯的時候可以自己吃;寶寶自己喝水,從雙手握杯,舉到嘴邊用力吸,逐漸到可以取下杯蓋直接喝。日後在寶寶上了幼兒園,去廁所的時候,這些事情也需要寶寶自己做。
獨自睡覺
寶寶希望自己做事,但一般都不願意獨自在床上睡覺,但提前讓寶寶自己睡,能幫寶寶更好地形成獨立意識。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爸爸媽媽應盡量讓寶寶自己睡。通過給寶寶講故事、做遊戲,讓寶寶明白,爸爸媽媽讓他自己睡的目的是讓他成為一個獨立堅強的“好寶寶”。在剛開始寶寶不情願的情況下,可以讓寶寶先自己躺一會兒,告訴他媽媽一會就來,然後媽媽一會兒回到寶寶身邊後,還用這個方法暫時離開寶寶,反複幾次,時間一點點延長,讓寶寶逐漸養成獨自睡覺的習慣。
如何正確培養寶寶自己做事
給寶寶理智的愛
有些爸爸媽媽溺愛寶寶,舍不得讓寶寶做這個做那個。愛是對的,但也要有理智。爸爸媽媽應該放下那種過分的溺愛,給寶寶創造一些機會,放手讓寶寶嚐試生活。隻有讓寶寶離開爸爸媽媽的溺愛,早點培養寶寶獨立能力,讓寶寶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才更利於寶寶日後的成長。
在安全的範圍內,讓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給寶寶方法,讓寶寶練習,寶寶會逐漸學會。比如讓寶寶把地板上的果皮垃圾放到垃圾桶裏,玩水的時候自己試著洗一洗小襪子,洗不幹淨沒有關係。
貼心小叮嚀
許多爸爸媽媽對寶寶過分照顧,使寶寶失去了自己做事的機會,逐漸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這對寶寶日後的成長是很不利的,寶寶會認為別人為自己做什麼都是應該的,不懂得體諒和關心他人。因此,爸爸媽媽不要過多地幹涉寶寶的活動,而是應該尊重寶寶希望“自己做事”的意願,隻要是寶寶自己能做到的,都讓寶寶來嚐試。
不要認為寶寶在幫倒忙
寶寶畢竟還不滿2歲,獨立生活能力很差,但是幾乎每個寶寶都是希望自己動手做事的,這也正是鍛煉寶寶的機會。當寶寶剛會走路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幫爸爸媽媽做事的意願,再逐漸大一點,寶寶會非常願意幫爸爸媽媽拿東西、跑跑腿。以後,當寶寶3歲的時候,這種自立願望就會更加強烈了,什麼事情都想去幹。
但是寶寶因為年齡小,能力有限,動作發展還處於不協調、不精確的狀態,總會把事情搞得很麻煩。比如讓寶寶自己吃飯,寶寶就會把飯弄得滿身都是,讓寶寶去拿來一塊蛋糕,寶寶卻常常不小心把它掉在地上。這時爸爸媽媽也不要認為寶寶在幫倒忙,而責怪或製止寶寶自己做事,因為批評會挫傷寶寶自己做事的積極性。應鼓勵他試一試,適當地幫助他,並且教會他如何做得更好,學會一些必要的技巧,這對寶寶獨立意識的影響要遠勝於寶寶添的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