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1歲10個月~2歲寶寶的早教(3)(2 / 2)

創造寶寶做事的機會

獨立生活能力是人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能力,不是天生的,要從小加以培養。嚐試是寶寶學著獨立的第一步,也是寶寶走向自立的第一步。爸爸媽媽在生活中給寶寶創造自己做事的機會,給他充分的時間讓他來完成,無疑是明智的做法。比如給寶寶下一些命令,讓寶寶搬板凳、拿拖鞋、拿扇子、拿水果等,在寶寶摔倒的時候不要馬上把他扶起,而是讓寶寶自己站起來。

貼心小叮嚀

在引導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時,一定要注意用語。最好用商量的口吻、鼓勵的語言,來激發寶寶的積極情緒。鼓勵寶寶持之以恒

好的習慣和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並出現效果的。當寶寶自己做事的熱情有所減退的時候,爸爸媽媽也一定要耐心地鼓勵寶寶繼續做、持之以恒。也可以陪著寶寶一起做,在有利於寶寶堅持的同時,也使寶寶體驗與爸爸媽媽合作的良好感覺。

寶寶自己做事的好處有哪些

提高獨立生活能力

2~3歲是培養寶寶獨立自主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是提高一個人獨立生活能力的關鍵。讓寶寶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僅對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獨立意識有幫助,還也有助於培養寶寶的責任感,使寶寶逐漸意識到要對自己的生活和行為負責。

體驗自尊自信

自己做事,可以讓寶寶產生特殊的快樂與滿足感,體驗其中的自尊自信。自尊、自信是激勵寶寶日後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不要忽視這些生活小事對寶寶目前與長遠發展的巨大教育價值。

用小勺吃飯、用杯子喝水、穿脫衣服、把玩具放回原處等簡單的小事,爸爸媽媽最好不要替寶寶包攬,如果給寶寶自己學習的空間與支持,會讓寶寶剛剛萌發的自我意識得到保護和增長。在寶寶做事的過程中,爸爸媽媽要常鼓勵寶寶,讓他知道“我能行”,關心寶寶對正在做的事情的情感、態度、技能等方麵的新變化,讓寶寶體驗自尊,增強自信。

幫助寶寶動作技能更協調

吃飯、穿衣,洗臉、整理玩具,都是寶寶探索世界的一部分。2歲寶寶有了一定的聽說能力,能基本上明白爸爸媽媽的話了,手的抓握及小手指的配合能力也比較強了,手眼基本能夠互相協調起來,已經具備了獨立做事的能力。讓寶寶動手做一些事,能進一步增進肌肉發展和動作協調,還能提高寶寶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培養寶寶的責任感

爸爸媽媽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寶寶做成事情的同時,伴隨而來的是自信與成就感。有了自信,寶寶的學習願望也就會更強,效果也會更好。鼓勵寶寶自己做事,還能從小培養寶寶的責任感,並能幫寶寶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適度的挫折讓寶寶更堅強

生活中,誰都要麵對挫折。爸爸媽媽當然也不可能永遠為孩子遮風擋雨,孩子需要接受和經曆挫折、失敗,才能在日後更堅強,也才會逐漸適應生活、適應社會。

在寶寶目前的生活中,每一個嚐試過程,每一個細節,都能給寶寶帶來平凡而真實的教育。也許僅僅是一次將鞋穿反、衣服扣子係錯位、被水燙疼、把碗打破,但這些小挫折可以成為下次成功的經驗,同時讓寶寶懂得做事毫不氣餒、再接再厲、永不放棄,通過努力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當然爸爸媽媽對寶寶的開導和鼓勵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