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寶寶記住家人的稱呼
這一時期,要繼續教寶寶記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阿姨、叔叔等稱謂,可以再做一些練習。比如,拿著爺爺的帽子問寶寶:“這是誰的”,寶寶能夠回答出。同時繼續練習上一時期的“說我”,鼓勵寶寶用“我”來表達。
背兒歌有什麼益處
繼續教寶寶念兒歌、背兒歌可以提高寶寶語言能力,增強韻律感和記憶力。兒歌可以選擇簡單又上口的,如每句三個字,一共四句的,反複練習。還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英語歌讓寶寶聽。
怎樣做電話對講遊戲
爸爸媽媽可利用玩具電話來訓練寶寶說話的技巧。
遊戲時,爸爸媽媽與寶寶可以隔一塊板子,就像在隔壁房間裏打電話一樣。
“喂!請問是寶寶的家嗎?”
“請問爸爸在不在?”
“他去哪裏了?你是誰啊?”
“你有沒有上幼兒園?”
“你學校的老師叫什麼名字?”
遊戲時可從比較容易回答的問題開始,慢慢過度到比較複雜的對話。比如“告訴我寶寶家裏的地址,寶寶知道家裏的電話號碼嗎”“阿姨要去寶寶家,寶寶希望阿姨帶蘋果還是蛋糕給你呢”等。
這樣做可以幫助寶寶學習說話的技巧,使寶寶通過判斷和思考增加判斷能力和對事物的理解能力。
認知能力提高練習
怎樣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來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
認識性別。教寶寶認識性別,在生活中,告訴寶寶:“媽媽是女的”、“爸爸是男的”、“奶奶是女的”、“爺爺是男的”,問寶寶:“你是男孩還是女孩”,教寶寶說“我是男孩(女孩)”。可以指著畫冊問寶寶:“誰是哥哥”、“誰是姐姐”等問題,讓寶寶學會辨認性別。
學會數數。把大小、質地不同的各種小東西拿到一起,比如積木、瓶蓋等小玩具。讓寶寶通過看、摸、玩,逐漸認識物品的大小和數量。能夠學會點數1、2,一邊數著一邊撥動物品,逐漸學會點數1~5,並教寶寶在遊戲中學會說:“給我一個積木”、“給我兩個積木”。
認識長短和高矮。準備一支長鉛筆和一支短鉛筆,讓寶寶學會分辨長和短。等寶寶學會後再拿其他的長短不同的物品讓寶寶練習比較。還可以和爸爸媽媽比個子,讓寶寶知道高、矮的概念,拿厚度相差大的兩本書讓寶寶認識薄厚。
認識前後和上下。把玩具小熊擺在媽媽身體前麵,再把玩具小狗擺到媽媽身體後麵,告訴寶寶“小熊在前麵,小狗在後麵”,讓寶寶明白前後的意思。再拿一些物品分別放到桌子上麵、下麵,讓寶寶明白上和下,並可以分辨。
學漢字對寶寶大腦思維有什麼益處
由於漢字具有獨特的結構造型,而且有豐富的形象信息,所以學習漢字是開發寶寶大腦,鍛煉思維的最佳方法之一,這種方法比學習語言更能激發大腦形成高級係統性思維的能力。
寶寶學習識字、閱讀要比說話容易一些。因為這個年齡的寶寶有很強的模仿識別能力,認識一個字並沒有從字的結構含義去認,而是將漢字作為一個圖形,從整體來識記的,這樣他們就可以不太費勁地記住很多漢字。所以,應把學習漢字列為寶寶早期教育的重要內容,並在生活和遊戲中隨時隨地教寶寶認識漢字。寶寶認識幾個漢字之後,常會隨時隨地找出自己所認識的字,並將找字作為一種樂趣。寶寶可在書報上找,也可在街上的廣告、路標、店牌以及電視節目中找,這種找字的遊戲不僅能起到複習、鞏固記憶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寶寶的識字興趣。
寶寶學習漢字要注意什麼
寶寶在學習漢字時,如果爸爸媽媽隻教其認字,忽略了讀和寫,會使寶寶在學習中表現出反感和抵觸情緒。教認字的目的不是教寶寶記住一個個漢字符號,而是讓寶寶理解符號代表的意義.例如,在教“蘋果”一詞時可讓寶寶一邊看著蘋果圖案,一邊讀“蘋果”兩個字,使寶寶把字和它所代表的意義聯係起來。因此,正確的漢字教法應該是聽、說、讀、寫同時進行,而且要讓寶寶把一個字多看幾遍,並且記熟。如果寶寶對認字產生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讀字詞,爸爸媽媽可以再把文字及其所表達的實物一塊給寶寶看,但不能急於求成。
情緒和社交能力提高練習
怎樣克服寶寶的占有欲
寶寶在1歲以前,基本上以個體活動為主,對主體和客體還不能區分,因而對東西的所有者尚不能區分。當寶寶長到兩歲時,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頭腦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概念,但對“你的”和“他的”概念還比較模糊。對這一階段的寶寶來說,認為接觸到的喜歡的東西都應該是自己的。所以,有些寶寶到鄰居或親友家做客時,看到桌上有糖果,往往不打招呼伸手就抓,理所當然地占為己有,而當別人向他要東西時,就會用小手緊緊抓住不肯輕易放手。如果硬拿走,寶寶有時還會哭鬧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