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占有欲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常心理狀態,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結果,一般要到三歲以後會逐步好轉。因此,對於寶寶的占有欲問題,爸爸媽媽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寶寶逐步克服。如果寶寶隻是偶爾搶奪其他小朋友的糖果或玩具,爸爸媽媽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斥責。如果寶寶經常搶奪其他小朋友的東西,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跟較大的小朋友交往,因為較大的小朋友懂得保護自己的東西,會製止寶寶的搶奪行為,從而使寶寶的占有欲受到克製。如果寶寶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讓給別的小朋友玩,爸爸媽媽也不要強迫寶寶讓他把玩具讓給別的小朋友玩,可用引導的方法讓寶寶把玩具拿出來與小朋友一起玩,讓寶寶體會與其他小夥伴一起玩的快樂。如果采取強製的辦法,不僅不能使寶寶學會“禮讓”,還會使寶寶感到爸爸媽媽要搶自己的東西,反而促使寶寶產生更強烈的占有欲。
怎樣教寶寶識別不同的職業稱呼
教寶寶識別不同的職業稱呼,既能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也能培養公共意識。
帶寶寶外出時,常會遇到許多不同職業的人,如乘公共汽車時可以認識售票員和司機;到醫院看病時可以認識醫生和護士;到超市購物時可以認識售貨員和收銀員;到餐館用餐時可以認識服務員或者炊事員;在郊區活動時還可以認識種地的農民;早晨在馬路上可以認識清掃道路的清潔工等。每當遇到相關的人時,爸爸媽媽都要隨時給寶寶介紹不同的職業名稱,以及他們所做的工作和作用,使寶寶學會尊敬不同職業的人,學會積極配合,如不隨地扔東西,以免清潔工阿姨辛苦;看病時不哭,這樣醫生才能把病診斷清楚並治好等。
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練習
怎樣提高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
獨立進餐。寶寶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能力,也喜歡試著自己做事情,為了培養寶寶的獨立性,爸爸媽媽現在仍要鍛煉寶寶的獨立進餐能力。飯前讓寶寶把手洗幹淨,吃飯的時候耐心幫寶寶學會使用餐具,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添飯、夾菜,但最好不要喂,而是鼓勵寶寶自己吃。可以說一些類似“真好吃,多吃飯可以長高個子”的話來鼓勵寶寶,使寶寶快樂進餐。
吃飯時最好不要使寶寶養成邊吃邊玩、邊吃邊看電視的習慣,給寶寶的食物每次量少一些,多盛幾次。飯和菜最好分開盛放,讓寶寶一口飯、一口菜地吃。
貼心小叮嚀
最好不要使寶寶養成邊吃邊玩、邊吃邊看電視的習慣,給寶寶的食物每次量少一些,多盛幾次。飯和菜最好分開盛放,讓寶寶一口飯、一口菜地吃。
學穿鞋襪。鼓勵寶寶自己穿鞋襪。穿鞋襪時,寶寶隻能套到腳上,不會提起後跟,特別是穿鞋時由於分不清左右會穿錯腳。爸爸媽媽應在一旁幫助提醒,但不要完全代替寶寶來做。
性別差異
寶寶是否察覺到了性別差異
寶寶到了兩歲半,已對性別之間的差異有所察覺,能夠分辨“男孩”和“女孩”了。寶寶注意到男孩和女孩的生殖器不一樣,“尿尿”方式也不一樣;通常女孩穿裙子,頭發比較長,而男孩常穿短褲,頭發短;男孩和女孩的愛好也有差別,男孩喜歡玩小汽車、手槍,女孩喜歡布娃娃,過家家。這一時期,爸爸媽媽應該讓寶寶了解人類有“男”、“女”的性別差異,同時認識自己的性別。還應讓寶寶為自己的性別感到滿意,這對於寶寶長大成人後有健康的性別認同是有幫助的。
如何教會寶寶與異性小夥伴友好相處
這一時期的寶寶不會有成年人的異性之愛,但爸爸媽媽還是應該從這時給寶寶灌輸應與異性友好相處的思想。從現在開始培養寶寶怎樣與異性友好相處,建立健康的情感。比如讓寶寶在幼兒園有良好的集體生活習慣,在與許多小朋友的交往中要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要互相友愛,互相幫助,與異性小夥伴自然、健康地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