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臨床應用(一)(2 / 3)

【操作】快速進針,沿頭皮迅速將針體推進至帽狀腱膜下層,行快速撚轉手法,頻率為200次分,各針分別持續1分鍾後,留針30分鍾。留針期間,按上法撚轉2次。

【療程】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取穴2】癲癇大、小發作者,取運動區。伴有精神症狀者,取情感區(運動區前,距運動區4.5厘米的平行線)。頭痛及肢體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者,取感覺區。

【操作】用26號毫針進針,沿頭皮刺入帽狀腱膜下層後,各針針柄接上治療機的輸出線,通電,脈衝頻率為150?200次7分,電流量以患者能耐受者為宜,持續30分鍾。

【療程】每日治療1次,15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為7天。一般進行2~3個療程。

【專家提示】頭針治療可以緩解癲癰發作症狀,縮短發作時間,減輕發作程度,延長發作間期,同時有改善患者異常腦電圖變化的作用。

帕金森病

【概述】帕金森病又叫震顫麻痹,是發生於中年以上的中樞神經係統變性疾患。臨床上以震顫、肌強直和運動減少為特征。震顫多從一側上肢遠端(手指)開始,然後擴展到同側下肢和對側上下肢,最後累及頭麵部。患者常有搓丸樣動作、齒輪樣強直、慌張步態、寫字過小症和麵具臉等特有體征。頭皮針治療對本病可有一定療效。

【取穴】舞蹈震顏區,雙側或對側。酌配運動區相應部位。如有行動遲緩、運動減少者,則取雙側運動區,伴感覺障礙者,還應加用對側或雙側感覺區。

【操作】快速進針至帽狀腱膜下層,撚轉200次7分,持續1分鍾,留針30分鍾。其間行針2~3次。

【療程】每日1次,7~10次為1個療程。

【取穴2】頂顳前斜線中1/3為主,下肢震顫加該線上1/3,頭部震顫加該線下1/3。如有慌張步態、平衡失調症狀,加雙側枕下旁線。症狀嚴重者加頂中線。

【操作】沿頭皮進針,按常規透刺1寸,行抽氣手法,但用力要輕,速度也不宜太快,務必使患者感到安定舒適。一般行針時間,分別為半分鍾。同時對患者做被動導引,也可囑其寫字、讀報,做各種精細動作,以動作協調、震顫症狀減輕為得氣。留針1?2小時,仍囑患者作精細動作,如其間震顫又作時,可立即按上法行針。

【療程】每日1次口~10次為1個療程。

【專家提示】舞蹈震顱區是治療本病的有效頭針刺激區,可以緩解震顫症狀。

舞蹈病

【概述】舞蹈病是中樞神經係統變性疾患,主要病變在基底節、小腦、腦幹、黑質等處。臨床上以風濕性舞蹈病(小舞蹈病)為多見。其臨床特征為不規則的不自主運動,伴有自主運動障礙、肌力減退和情緒改變。

【取穴】頂中線為主。上肢不自主運動,配頂顳前斜線中1/3;下肢步態不穩,配頂顳前斜線上1/3和枕下旁線;麵肌不自主運動,表現為扮鬼臉者,配頂顳前斜線下1/3和額中線。

【操作】沿頭皮進針,針體插人帽狀腱膜下層後,行強刺激抽氣手法,用力較大,速度較快。各針行針1~3分鍾,待患者不自主運動有所減輕或消失後,留針1~2小時。留針期間,囑患者自由活動,若發現有不自主運動,則按上法再重複行針。

【療程】每日治療1次,10~12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為3~5天。

【取穴2】舞蹈震顫區,對側或雙側。

操作:快速進針,迅速將針體推進至帽狀腱膜下層後,快速撚轉,頻率為200次乂分,行針1分鍾後,留針30分鍾。留針期間,重複行針2~3次。

【療程】每日治療1次,7~10次為1個療程。

如在頭針治療的基礎上,配用體針,則可提高療效。常用的穴位有:合穀、後溪、申脈、太衝、曲池、陽陵泉、大椎、風池等。

麵神經麻痹

【概述】麵神經麻痹又稱麵癱,包括中樞性麵癱和周圍性麵癱兩類。中樞性者可因腦血管病等引起,周圍性者則由急性非化膿性莖乳突孔內的麵神經炎以及麵部受風吹著涼引起。以下主要介紹周圍性麵癱的頭針治療,中樞性者可參照有關方法進行治療。

【取穴】頭維穴、顳前線、頂顳前斜線下(均取患側),配雙側風池、健側。

【操作】頭維穴用十字刺,用抽氣法,顳前線由頷厭穴進針,沿皮向懸厘穴透刺1寸,稍行抽氣手法即可。頂顳前斜線下1/3,沿皮由後上方向前下方透刺1寸,作抽氣手法。如有麵部感覺障礙者,從頂顳前斜線下1/3處,再加一針,由前向後透刺1寸,即前斜線透後斜線,行抽氣手法。在行針的同時,囑患者或其家屬撫摩患側麵頰部,將患側麵肌向耳廓部搓推,手法宜輕柔,使患者感到局部溫暖舒適。風池、合穀按體針常規進行操作,一般得氣後即出針。頭穴留針30分鍾,其間行針1~2次。

【療程】每日或隔日1次,10~12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3~5天。

【專家提示】頭針對麵癱有一定效果,但療程較長,一般需2~4個療程。同時必須配合顏麵部自我按摩和體針治療(取穴:地倉、迎香、頰車、下關、陽白等)。

三叉神經痛

【概述】三叉神經痛,是指麵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發生的陣發性燒灼樣疼痛。有原發性和繼發性的區別。臨床上以II支(上頜支)III支(下頜支)同時疼痛較多。1支(眼支)疼痛較少。頭針治療適宜於原發性者。有時還需配合局部取穴和循經取穴的體針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