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規劃(上)
“錚少爺來了,快請進。”汪青蕙一邊招呼著,一邊不露痕跡地觀察自家娘子交好的男性朋友。額,這不是她對王錚什麼偏見,實在這個世界對男女大防界限太低了,完全不能讓人放心。
白淨帥氣,嘴角噙笑,外表看著隻有二十歲模樣。雪白的襯衫套一件銀灰色V針織線衣,休閑的牛仔褲裹著筆直的長腿,不是世界知名的牌子,卻很適合家常的走動。明前的新茶作為伴禮,步行過來而不是直接開車,又顯得謙遜有教養。
即使以尚儀女官老於世故、挑剔防備的眼光,一時也瞧不出什麼不得體之處,尤其沒有普通商人的銅臭氣息。
“汪阿姨好,您叫我錚子就行,怪不習慣的。”王錚白嫩的臉上微微一紅,看著乖巧無害。“家裏人都在嗎?”
汪青蕙接過王錚手裏的禮物,道:“您是大小姐的朋友,豈敢冒昧?——老爺子一早出去了,大概晚上回來;老夫人在樓上聽戲,是新得的絕版唱片;大小姐昨夜夢見先父,哭了一整晚,說要抄幾頁《維摩詰經》,這會兒在北樓靜室。”因是常來往的,汪青蕙不介意說得詳細些。
兩人說話間已經進了院子,走向客廳。
“這個時間應該快抄完了,您是在坐沙發上喝杯茶還是直接過去?”汪青蕙道。
王錚道:“過去瞧瞧吧,北樓二樓尚未有幸參觀。”
這麼說著,還是先上樓拜會趙老夫人。
滿頭銀絲的趙老夫人果然正躺在搖椅上聽戲,舊式的留聲機裏放著咿咿呀呀的聲音,大概是正聽到妙處,見他過來,慈藹地招呼兩聲,客氣地留他午飯,就放他出去了。
出了院門向右拐是一條原色木板鋪成的小路,小路盡頭分叉,一頭通向南北樓中間的鯉魚池,另一頭則通向運動場。
北樓內部裝修偏向中式。烏木地板中央鋪著回環紋的毯子,複古雕花吊燈,一水的紅木桌椅,茶幾,屏風,博古架,並鏤空門窗。牆上掛著前人卷軸字畫,對麵壁掛式電視。茶幾上是一套青花瓷茶具,角落矮桌上擺著一盆翠綠的羅漢鬆。四室兩廳兩衛的布局,舒適寬敞,典雅精致。
順著月亮拱門後的旋轉扶手木梯走上二樓,便是又一種。王錚發現,相較於一樓常見的明清樣式,二樓在時代上就更久遠一些。
樓梯口正對是小客廳,正中掛著一幅兼工帶寫的《謫仙圖》,畫中男子眉目疏朗,麵色祥和,青衫廣袖,衣帶當風,煙靄飄飄之間仿佛立於九天之上,說不出的雋雅出塵。其氣韻之瀟灑,形象之傳神,竟像要從畫上走下來一般。
畫上墨跡很新,沒留款識。王錚因問:“這是阿徽畫的?”
汪青蕙道:“正是大小姐昨夜夢醒後連夜所繪。”
王錚想起之前聽到的“夢見先父”,驚奇道:“難道這畫中就是……”
汪青蕙肅然躬身,肯定了他的猜測,“是我家郎君,大小姐之父。”
王錚不自覺地感慨:“當年第一次見到阿徽妹子,就覺得這是天下第一等風流人物了,但現在對比蕭叔叔畫像,又感覺仿佛還差著幾分。”
“大小姐年紀尚輕。”如果他說蕭宛華不如別的什麼人,汪青蕙心中定然不會高興,但現在說蕭宛華不如她父親,汪青蕙就不能反駁了。從另一方麵講,拿子女和父親相比,其實是一種含蓄的讚美。
畫像的左右是一幅七言對聯,瀟灑飄逸的草書,王錚一眼即過,看不懂!
畫前設香案,案下一桌二椅,底下左右是三加二的椅子高幾,椅子上麵鋪著柔軟的靠背引枕。
除了客廳,在原本的布局之外,又以帳幔、屏風、珠簾、多寶閣、碧紗櫥作為隔斷,布置成琴房、繡房、香室、靜室、茶室等七八個專用小房間。如果說一樓房間多為客人準備,那麼二樓幾乎就是蕭宛華的私人地盤。
蕭宛華這會兒是在靜室。
推拉式的雕花門半敞著,以王錚良好的視力看去房間內一目了然。榻榻米鋪地,茶色壁紙,窗明幾淨,布置清幽。左側牆上貼著“室靜蘭香”四個大字,右側掛著一幅刺繡的佛像唐卡,中間地上放了一張方幾,周圍四個圓形蒲團。角落熏籠裏燃著一爐清心安神的佛香,另一側高凳上陳著一品翠玉寒蘭。
最裏是寬大的櫸木書架,內裏多是些佛家典籍。書架前擺著一張長案,案上除了必不可缺的筆墨紙硯外,還有一套汝白瓷的筆架筆洗鎮尺墨床等工具。
蕭宛華此時正跪坐在書案後麵專心地抄著經文,與其說是抄,更不如說是默,王錚分明看見一本《維摩經》正安穩地放置在一旁。
她此時穿著青蓮色細麻對襟居士服,長長的青絲披散在身後,脊背挺直,頸線優美,左手隨意地搭在書案上,露出一串眼熟的乳白色奇楠木珠,右手纖長的手指間執著細細的兼毫,在特製的素箋上沉穩而流暢地寫下一行端正的小楷。在這樣安謐高雅的靜室裏,容顏姣美、氣韻清華的少女虔誠地抄著佛經,一時間竟讓人覺得佛光普照,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