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想,最好我們能夠像別的孩子們一樣,有一個媽媽。”薩拉這樣回答。
可是,林肯的回答可不像薩拉那樣清清楚楚地說出來,隻是說:“嗯,我也要盡量做個好孩子。”
“這孩子真老實。”新媽媽說著就笑了。
這個時候,父親正在卸馬車上的東西。
“喂,薩拉、林肯,你們兩個也來幫忙。哦,對了,這幾個是你們新媽媽的孩子,還沒有向你們介紹呢。你們以後要好好地在一起過日子,像親生的兄妹一樣。這男孩是約翰,這女孩叫莎麗,還有一個是———哎,跑到哪去了?”
正說著,那個年齡最小、有著滿頭蓬鬆金發的可愛小女孩,從馬車背後探出頭來:“我是倩蒂,請多多指教!”
大家笑起來。
一個半新半舊的衣櫃,從馬車上卸了下來,還有床,羽絨被,厚厚的羊毛毯,各種廚房用具以及碗櫥。一麵幫著把東西搬進家裏,一麵問父親:
“爸爸,這是什麼?”
“是枕頭。”
“枕頭?”
“是的,晚上睡覺時用來墊在頭下麵的。”
“原來是這樣!”林肯還是頭一次看到。
這天晚上的晚餐十分熱鬧,孩子們很快地就成為朋友了。在這些孩子裏,人緣最好的是倩蒂,她跟林肯特別好,幾乎不肯離開一步。
父親這晚也非常高興。他看看圍坐在桌邊的家人,微笑著說道:“開始吧,大家都到齊了吧。”
倩蒂站了起來,說:“讓我數數看!林肯和我是兩個,薩拉和莎麗是六個,再加上約翰哥哥是十七個,還有爸爸,這剛巧是一百個人———所以我們家裏的人,都到齊了。”
這種糊塗算法使小屋裏充滿了笑聲。
到了就寢的時候,林肯低聲地向呆站在屋角的薩拉說:
“現在,我們這個家,成了很有錢的人家了!”
“是呀。不過,我要問你,林肯,這個新來的媽媽,你真的喜歡嗎?”“嗯,我想我會喜歡她。她那笑聲,我聽了實在高興呢!”
對於小小年紀的林肯,這實在是一個莫大的幸福。因為新來的媽媽,的確是真心愛林肯的;而林肯自己,也的確是一個很乖的孩子。
後來,林肯當選總統的時候,還非常懷念他的少年時代。他認為他之所以能夠當上總統,完全是母親的教誨。有人問他:“你說的是哪一位母親?是你的親生母親,還是撫養你長大的那個繼母呢?”聽了,連笑也不笑,很嚴肅地這樣回答:“我的母親隻有一個!當我的生母去世,繼母未到我家前的半年中,我們的確很慘!而這個繼母和我的生母完全一樣,所以,我也把她當做是自己的親生母親。”
求學1820年,小林肯十一歲時,父親和繼母又給了他上學的機會。不過,那時的鴿子河畔地處荒僻,校舍和師資條件都很差。學校開學隻能是在冬季農活不多的時期,偶爾有本身文化素質就很差的教師來到鴿子河,也隻能給孩子們教一些讀、寫、算之類的基礎知識;待老師一走,學校也跟著關門了。多年之後,亞伯拉罕·林肯回憶道:“這一時期,我全部上學的時間加在一起還不到一年。”
少年時代的林肯在學校的時間雖然還不足一年,但他卻養成了勤奮好學的習慣。他酷愛讀書,幾乎見書就讀,孜孜不倦地刻苦學習。由於家境貧困,實在買不起書。家裏除了有一本《聖經》外,再也沒其他的書籍。有時他不得不步行好多裏路去向人家借書看。
同齡人對小林肯如此熱中於讀書、沉醉於塗寫都大惑不解,大多數農村男孩甚至認為他的個性“古怪”。他不僅埋頭看書,用木炭塗塗寫寫,而且在念過《肯塔基教師》這本書後,還提出疑問:“誰最有權利進行控訴?是印第安人還是黑人?”隨後他便在玉米地裏大發議論,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沒了。離開學校後,他就再沒有長時間地在學校裏讀書了,他的知識歸功於他長期勤勉不倦的好學,另外貝利所編的一本《辭源》也起了重大作用,他是從他的伯父的大兒子那裏得來的,這本字典對他早年的知識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