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生兒期(1 / 3)

第一章新生兒期

寶寶飲食與健康生活必備叢書第一章新生兒期生活必備叢書

寶寶飲食與健康一、飲食營養

堅持母乳喂養的重要性

新生嬰兒剛剛脫離母體,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和營養,但嬰兒在這個時期不能喝水又不能吃飯,因此,嬰兒就吮吸母親的乳汁,這好像是與生俱來的。盡管嬰兒的喂養除了母乳之外,還有其他許多代喂品,但我們還是要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喂養有許多優點。

母乳喂養的嬰兒不容易得病

母乳喂養的嬰兒很少有腸胃炎、胸部感染和麻疹的病例,這是由於嬰兒直接接受了抗體的緣故。所有的嬰兒都在出生前通過臍帶內他們母親的胎盤血中接受了一些抗體,而母乳喂養的嬰兒,其體內抗體則可由初乳和母乳內的抗體得到補充。在嬰兒生活的頭幾天裏,抗體可對腸道產生一種保護作用,並且由於抗體為血液所吸收,形成了身體保護作用的一部分,以抵禦各種傳染病。有些抗體,諸如抗脊髓灰質炎的抗體是在母乳內的,因此,當用母乳喂養嬰兒時,母親能夠自動地保護新生嬰兒。但是,嬰兒在3~9個月大的時候,母親一定要為她的嬰兒再做一次免疫接種。

母乳比生奶更容易和更快消化

母乳喂養的嬰兒不會便秘:嬰兒很少拉大便,這是由於食物有效地和完全消耗的緣故。嬰兒的大便往往軟而無臭,並且不含有通常會引起阿摩尼亞性皮膚炎的細菌,因此,嬰兒是不易患尿布疹的。

母乳喂養的嬰兒很少超體重

每個嬰兒有其各自的食欲和新陳代謝率——絕不會同你鄰居的嬰兒一樣,所以你的嬰兒比鄰居的嬰兒胖點或瘦點的話,你不必為此擔心。

母乳喂養簡單省事

母乳常保持合適的溫度,你不必浪費時間消耗奶瓶和配製奶方,又可節省購買奶瓶等用品的錢。母乳喂養的嬰兒少腸氣、睡眠時間較長、無奶臭味以及奶味不難聞。

母乳喂養法對母親體形有好處

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如果采用母乳喂養法,在妊娠期間所積聚起來的脂肪就會消除。在母乳喂養期間,母體內釋放一種荷爾蒙(激素)名為“催產素”,這種荷爾蒙促進子宮回複到原來的正常大小,骨盆更快地恢複正常,腰圍亦然。母乳喂養也不會影響乳房的形狀和大小。現在有一種錯誤觀點,認為母乳喂養會引起乳房下垂,引起體形變形,所以,一些年輕母親,為保持自己體形美,就避免母乳喂養,這是不正確的。

母乳喂養有利於母親避孕

如果采用母乳喂養法的話,因嬰兒吸啜刺激使催乳激素分泌增加,促進產乳量,同時抑製排卵,有避免懷孕的特點。母乳喂養的許多益處

母乳營養豐富

鈣磷比例適宜(2∶1),有利於孩子對鈣的吸收,母乳中含有較多的脂肪酸和乳糖,磷脂中所含的卵磷脂和鞘磷脂較多,在初乳中含微量元素鋅較高,這些都有利於促進小兒生長發育。

母乳有助於營養吸收

脂肪球也小,且含有多種消化酶。小兒在吸吮母乳中的乳脂過程中,舌咽分泌的一種舌脂酶,有利於對脂肪的消化。另外,母乳的緩衝力小,對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母乳中含有免疫物質

在母乳中含有各種免疫球蛋白,如IgA、IgG、IgM、IgE等。這些物質會增強小兒的抗病能力。特別是初乳,其中含有多種抗病的抗體和免疫細胞,這是在牛乳中所缺少的。

母乳是嬰兒的天然生理食品

從蛋白分子結構看,母親乳汁喂養嬰兒,不易引起過敏反應。而在牛奶中,含有人體所不適應的異性蛋白,這種物質可以通過腸道黏膜被人體吸收引起過敏。因此,有的嬰兒哺牛奶以後,發生變態反應,引起腸道少量出血、嬰兒濕疹等現象。

母乳方便衛生

在母乳中幾乎沒有細菌,直接喂哺不易汙染,溫度合適,吸吮速度及食量可隨小兒需要增減,既方便又經濟。

母乳喂哺增進感情

母親對嬰兒的照顧、撫摸、擁抱、對視、逗引以及母親胸部、乳房、手臂等身體的接觸,都是對嬰兒的良好刺激,這樣嬰兒會感到心情愉快,有利於嬰兒身心健康,對嬰兒的成長大有好處。

母乳喂哺有助泌乳量

嬰兒的吸吮同時也會使母親泌乳量大增,對母親的子宮收縮、產後恢複也是極有好處的。

不宜母乳喂養的母親

盡管大力提倡母乳喂養,但是有的母親不適宜母乳喂養,否則,會給嬰兒造成一定的損害。一般說來,患有下列疾病的母親不宜給孩子喂奶:

(1)患有嚴重心髒病、慢性腎炎、糖尿病的母親,為避免病情加重,都不宜喂奶。

(2)患有肝炎、結核病的不宜喂奶,以免傳染嬰兒。

(3)患精神病和癲癇病的母親,若在喂奶時發作,會對嬰兒造成傷害。而且患病母親因為長期服用魯米那、安定片等藥物,可隨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引起嬰兒嗜睡、虛脫、全身淤斑等等,因此不宜喂嬰兒。

(4)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母親,在服藥期間也不要喂奶,以免引起嬰兒甲狀腺病變。

(5)患急性感染的母親,在服用紅黴素、氯黴素、磺胺等藥物治療期間,應停止給嬰兒喂奶數天。為了避免回奶,應將乳汁吸出來倒掉,待病好後再繼續哺乳。

(6)生下患乳糖血症或苯丙酮尿症患兒的母親,要立即停止用母乳及其他乳類製品喂養患兒,以免患兒智力受到損害。

(7)母親乳房患病,如乳頭凹陷,乳頭糜爛,乳腺炎等都不宜給孩子喂奶。

(8)服用避孕藥或注射鏈黴素時,也不宜讓孩子吃母乳。

(9)母親患嚴重感冒或高燒時,也要暫時中止喂奶,等恢複之後再喂。

不宜母乳喂養的母親,應該努力想辦法醫治自己的病患,盡快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開始喂奶的正確時間

嬰兒喂奶最好是在出生後半小時,這樣做的好處:(1)防止新生兒低血糖症的發生。(2)防止新生兒出生後生理性體重下降過多。(3)減輕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防止黃疸過深或發生核黃疸。(4)及早使新生兒能獲得初乳中的抗體、免疫細胞、溶菌酶、乳鐵蛋白。

促進母乳分泌的基本方法

要進行成功的母乳喂養。母親除了要具有一個良好的營養狀態之外,掌握適當的方法以維持及促進乳汁的分泌,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們應該知道,乳汁的分泌是在神經係統以及激素的調節下進行的,其中以一種叫做“催乳素”的激素最重要。嬰兒對母親乳頭的吸吮可以刺激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則作用於乳腺,促進乳汁的生成與泌出。因此,促進母乳分泌的關鍵在於盡早建立以及維持嬰兒對乳頭的吸吮刺激,通俗來說,就是“早開勤吸”。

產後數天內,母乳分泌量可能不多,加上新生嬰兒的胃容量有限,也就是說,大人的給予和嬰兒的索取量都不很大,這個時候母嬰雙方都不具備隨時喂食的條件。所以,產後應盡量把小寶寶放在母親能夠得著的地方,以便進行不定時的按需喂奶。因此,“勤吸”既是刺激母乳分泌的一種“手段”,本質上更是產後初期用母乳為初生嬰兒提供足夠營養的唯一可行辦法。

母親產後的飲食催乳方法

穿山甲肉燉芎歸:

穿山甲肉120克,川芎5克,當歸9克。①將穿山甲肉洗淨,切成塊裝進陶瓷罐內,加川芎、當歸和水750毫升。②用旺火隔水燉至穿山甲肉熟後飲汁吃肉。一般用5~7次。適用於產後乳房脹硬,乳汁不下。對乳源增生亦有效。陰虛火旺、肝陰上亢的病人忌用本方。

鯽魚燉豬蹄:

活鯽魚1尾,豬蹄1隻。①將鯽魚削鱗,去內髒,洗淨;豬蹄洗淨後切成兩片,每片切成四塊。②豬蹄和鯽魚一起加水750毫升,用旺火隔水燉至豬蹄熟透,吃豬蹄、鯽魚,喝湯。適用於乳汁減少。

通草鯽魚湯:

通草3克,鯽魚1條。①將通草、鯽魚洗淨。②通草鯽魚同放入鍋內煮,不放油、鹽,吃魚喝湯。適用於乳汁缺少。

黃酒煮河蟹:

河蟹一隻,黃酒60毫升。①鮮河蟹洗淨搗爛,加黃酒煮熟服用。每日一次,服3~5次有效。適用於乳汁少者。

蝦酒豬蹄湯:

蝦120克,豬蹄1隻,黃酒60毫升。①先將鮮蝦洗淨去殼,豬蹄洗淨切成兩片,每片切成3~4塊,裝入陶瓷罐內加水750毫升。②用旺火隔水燉至豬蹄熟透加入黃酒即可服食,吃豬蹄、蝦,喝湯。一般服3~7次有效。適用於乳汁缺少。注意,凡有皮膚過敏者忌服本方。

麥芽煮紅糖:

麥芽120克,紅糖30克。①先將麥芽用文火炒幾下。②加清水750毫升,至麥芽熟透,加入紅糖即可服用,一般5~7次有效。適用於乳汁不下,乳腺炎。

豆腐煮紅糖:

豆腐120克,紅糖30克,黃酒1小杯。①將豆腐、紅糖加水1碗半用文火煮成1碗。②加入黃酒調服。一般5~7次有效。適用氣血虛虧缺奶。

紅參蒸鯽魚:

活鯽魚250克,火腿25克,紅參12克,蝦仁15克,雞湯、味精、蔥、薑、胡椒粉少許。①將活鯽魚除去鱗及內髒洗淨,放進沸水中氽一下。紅參、蝦仁用溫水洗一下。將火腿洗淨切片。②將鯽魚、紅參、蝦仁放在湯盆中,加拍破的蔥、薑摻入雞湯。加少許鹽上籠蒸熟。③食用時揀去蔥、薑,加味精、胡椒粉即可。補脾消腫,可補元氣。適用於脾胃虛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營養不良、氣短神乏及產婦缺乳等症。健康人服食有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增加營養及延緩衰老的作用。

媽媽尚未開奶的喂養方法

有些媽媽生下小寶寶後沒有馬上開奶,或者奶水稀少,這個時候如果寶寶餓了該怎麼辦呢?在很多愛嬰醫院裏禁止喂除母乳之外的任何東西給寶寶,哪怕是水。這是為什麼呢?會不會餓壞了寶寶?

一般情況下,在寶寶出生後1至2周後媽媽才會真正下奶。但在寶寶出生的第一周必須讓他多吸吮、多刺激媽媽的乳房,使之產生“泌乳反射”,才能使媽媽盡快盡早下奶,直至足夠寶寶享用。如果此時用奶瓶喂寶寶吃其他乳類或水,一方麵容易使寶寶產生“乳頭錯覺”,不願再費力去吸媽媽的奶,另一方麵因為多數衝製的奶比媽媽的奶甜,也會使寶寶不再愛吃媽媽的奶。這樣本來完全可能母乳喂養的媽媽會因寶寶吸吮不足,而造成奶水分泌不足,甚至停止泌乳。

那麼,寶寶一時吃不飽,會不會餓壞呢?不會的。因為寶寶在出生前,體內已貯存了足夠的營養和水分,足以維持到媽媽泌奶,而且隻要盡早給寶寶喂奶並堅持不懈,那麼在寶寶吮吸的刺激下,母乳足以夠其享用,而且會越來越多,不要輕易失去信心。

開奶前不要喂牛奶

許多產婦在分娩前,總預先買好奶粉、奶瓶、奶頭,嬰兒出生後,就先喂點牛奶。這種方式喂養是錯誤的,害處很多。首先讓嬰兒喂哺了牛奶,就不願再吸吮母親的乳頭,減少對母親乳頭周圍神經的刺激,降低催乳素、泌乳素的分泌,導致母乳量減少。其次牛奶喂養細菌汙染的機會多,尤其是用奶瓶喂養,奶瓶及奶頭易被細菌汙染,使用不當時,易使嬰兒發生腹瀉。另一方麵,從營養學方麵看牛奶的營養價值要遠低於母奶。因此,新生兒出生後,開奶前不要預先喂牛奶。

怎樣給新生兒喂奶

喂奶時母親及寶寶都應采取最適當的體位,母親可坐在沙發上或臥在床上(側臥或仰臥),寶寶的身體轉向母親,緊貼母親身體,下頦接觸乳房,鼻尖對著乳頭。讓寶寶含著乳頭及大部分乳暈,母親用上臂托住寶寶的頭部、以免過度後仰而妨礙乳汁的吞咽,同時還可聽著輕鬆的音樂或心平氣和與寶寶交談。這樣可使母子心心相印,情感交融有利孩子身心健康。

過去一直認為,每次可先吸空一側乳房,再吸另一個乳房,下次喂奶時應先吸上一次後吸的一側乳房,以防止乳功能受到影響,而引起少乳或無乳。但最新觀點認為,兩個乳房可同時交替吸吮,不要等一側吸空後再吸另一側,這樣,每次哺乳時兩側乳房都可受到相同的刺激,因為吸吮是對乳汁分泌最有利的刺激,特別是乳汁不足的母親,更應勤喂多吮,可使乳量增加。每次吸出的乳汁愈多,下次分泌的乳汁亦多。

母乳喂養的方法

1.孩子出生後1~2小時內,媽媽就要做好抱嬰準備。

2.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讓孩子把乳頭乳暈的部分含在口中,孩子吃起來很香甜。孩子吃奶姿勢正確,也可達到防止乳頭皸裂和不適當的供乳情況。

3.純母乳喂養的孩子,除母乳外不添加任何食品,包括不用喂水,孩子什麼時候餓了什麼時候吃。純母乳喂哺最好堅持6個月。

4.孩子出生後頭幾個小時和頭幾天要多吸吮母乳,以達到促進乳汁分泌的目的。孩子饑餓時或母親感到乳房脹滿時,可隨時喂哺,哺乳間隔是由寶寶和母親的感覺決定的,這也叫按需哺乳。

孩子出生後2~7天內,喂奶次數頻繁,以後通常每日喂8~12次,當嬰兒睡眠時間較長或母親感到乳脹時,可叫醒寶寶隨時喂哺。

正確進行母乳喂養的方法

掌握嬰兒需要的乳量

所有母親都適合喂養她們的嬰兒,母親的乳汁最適合嬰兒。乳房產生的乳汁是嬰兒的天然食物,嬰兒不會拒絕食用。就身體而言,母親是完全能夠喂養她的嬰兒的:乳房的大小和你可產生的乳量無關。乳量取決於你的嬰兒的攝食量多少,因此,供給和要求也是如此。嬰兒攝食的乳量越多,母親的乳房產生乳量也越多。

新生兒需要的乳量為:每450克體重每日需要50~80毫升。所以,一個3公斤的嬰兒每日需要400~625毫升。你的乳房可在每次哺乳3小時後產生乳汁40~50毫升,因此,每日產奶720~950毫升是足夠的。

掌握開始喂奶的時間

母親第一次給寶寶喂奶叫“開奶”。

在過去很長時間裏,人們大多強調母親產後非常疲勞,需要一段時間休息,所以一般應在嬰兒出生後6~12小時才開始喂奶,好像這樣才有利於母親。

其實早開奶有利於母子的健康,產後盡早讓孩子吮吸母親乳頭,新生兒強有力吸吮是對乳房最好的刺激,喂奶越早越勤,乳汁分泌得越多。新生兒出生後第一個小時是敏感期,而且生後20~30分鍾內,嬰兒的吸吮反射最強,因此母乳喂養的新觀點提倡產後1小時內即開奶,最晚也不要超過6小時。早開奶存在許多好處:

(1)母親產後泌乳必須依靠嬰兒對乳頭的吸吮刺激。寶寶盡早吮吸乳頭,能促使早下奶,下奶快。

(2)加快母親子宮複位,早止出血。嬰兒吸吮引起催產素的分泌,可使產後子宮收縮,加快複位,有助於產後出血盡早停止。

(3)使嬰兒早獲免疫能力。早喂奶,寶寶可以獲得初乳中大量的免疫物質,加強嬰兒抵抗疾病的能力。

(4)早日密切母子感情。新生兒敏感期正是建立母子間感情聯係的最佳時期,新生兒生後母子接觸的時間越早、母子間感情越深,孩子的身心發育就越好。

(5)能夠及時補充嬰兒從母腹到人間的生理斷層,能夠盡快獲得生理需要,特別是水分、營養的及時補充,有利於嬰兒成長的連續性。

做好母乳喂養的準備

在分娩前就應該決定是否采用母乳喂養嬰兒,這樣就可為母乳喂養做準備和計劃。過去有人建議婦女可用兩個指尖搓動,或用其他物品碾壓乳頭,甚至用指甲刷擦洗乳頭,使之變硬。使乳頭變硬的這種方法已被視為不重要的了。如果有的乳頭凹陷的話,必須采取特別措施,如遇乳頭完全扁平的情況,嬰兒就不能啜住乳頭,這種情況是十分罕見的。但是如果確實是乳頭凹陷的話,可以穿著胸罩使乳頭稍為凸起。

如果孕婦在醫院分娩,入院時就應告訴看護人員,說明自己打算用母乳喂養嬰兒,一定要求醫護人員幫助。必要時可要求看護人員或護士長,請他們坐下來和你詳談有關嬰兒喂養方法,以及當場提出一些有關該做什麼與不該做什麼的詳細意見,多聽取醫生的建議。

母嬰初次接觸

嬰兒一出世,就試著給嬰兒吸吮乳房,這對母親和嬰兒都有好處。如果在醫院的產房裏,可以要求把嬰兒放在自己的胸部上。上述做法有兩個重要因素:自然地吸啜刺激荷爾蒙(即“催產素”)的產生。一旦嬰兒誕生後,這種激素使子宮收縮和嬰兒分娩後不久排出胎盤。出生後不久,讓嬰兒吸啜也有助於形成一個很強烈的結合感情。嬰兒偶然會有阻塞現象,不必擔憂,吸啜的自然反射是很強烈的,嬰兒出生後即有吞咽的能力。

正確進行初乳喂養

嬰兒分娩後72小時,乳房不產生乳汁,而產生一種稀薄的、黃色的液體,名為“初乳”。初乳的成分是由水、蛋白質和礦物質組成。當嬰兒出生後頭幾天母親還沒有乳汁分泌之前,初乳可滿足嬰兒所有的營養需要。初乳也含有非常寶貴的抗體,能幫助嬰兒抵禦諸如脊髓灰質炎、流行性感冒和腸的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初乳還附帶有一種輕瀉的作用,有助促進排出胎糞,所以一定要給嬰兒喂初乳。頭幾天應規則地把嬰兒抱在胸部前,一是喂哺初乳,二是使嬰兒習慣伏在胸上。如果在一間設有“母嬰房”(即把嬰兒交給母親照看)的醫院裏,並且醫務人員確實鼓勵按要求用母乳喂養嬰兒,這樣就更好了。每當嬰兒啼哭時,可把他抱起靠近乳房,開始時每側乳房僅吸幾分鍾,這樣,乳頭不會酸痛。如果嬰兒是放在醫院嬰兒室的,應該告訴醫務人員,請他們把嬰兒抱來喂養,不要用奶粉喂養,一定要喂養初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