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

是由於吸入羊水或胎糞引起的肺炎。胎兒在宮內或娩出過程中如缺氧會出現呼吸運動以致吸入羊水或帶有胎糞的羊水。足月小兒及過期產兒相對較易發生這種情況。一般在出生後即有氣急、青紫等症狀,肺部聽診可聞及水泡音。胎糞吸入者較易並發氣胸。病情輕者1~2天內症狀即可減輕,重症會導致呼吸衰竭。避免宮內缺氧是預防本病的關鍵,若已有羊水或胎糞吸入,在剛娩出時應盡量將吸入物吸出。

嬰幼兒肺炎症狀與治療

肺炎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節及氣候驟變時多見,此外,濕熱季節發病率也較高。主要由細菌或者病毒自上呼吸道、氣管、支氣管下降,侵入肺泡而引起,因此肺炎常發生在上呼吸道炎或氣管炎之後,但也可以一開始就患肺炎。最常見的致病菌是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杆菌等。近年來病毒性肺炎發病率逐漸增加,常見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可呈流行性發病。

支氣管肺炎在小兒時期最為常見,占90%以上,大多見於1歲以內。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氣管炎向下蔓延所致。新生兒期也可由敗血症引起。病因以病毒和細菌最為多見。

症狀表現

肺炎的主要表現為發燒、咳嗽、氣喘。體溫一般在38℃~39℃,熱型不定,腺病毒肺炎可於持續高燒1~2天後出現,少數起病即喘,患兒呼吸增快每分鍾可達50~60次甚至80次以上。有鼻翼扇動,重者有三凹症(鎖骨上凹、胸骨上下窩、肋緣下吸氣時凹陷),病情較重缺氧者,口、鼻周紫紺,指端紫紺。患兒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狀,常有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煩躁不安或嗜睡,輕度嘔吐腹瀉,腺病毒肺炎全身中毒症狀多較嚴重。

重症肺炎由於嚴重缺氧和敗血症使得身體發生代謝紊亂及多髒器功能障礙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腦病、中毒性腸麻痹和酸中毒等,甚至危及生命。如患兒呼吸困難突然加重,煩躁不安,麵色蒼白,紫紺,脈搏細數無力,肝髒短期內腫大(大孩子可敘述上腹疼),尿少則是心衰的征兆。如明顯嗜睡煩躁不安,昏迷,甚至抽風,呼吸不規則是為腦水腫中毒性腦病。嚴重腹脹壓迫肺部加重呼吸困難為中毒性腸麻痹。吐咖啡樣物,黑色大便或其他部位出血為彌漫性血管內凝血,遇有上述情況都必須立即到醫院搶救。重症細菌性肺炎,尤其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可並發膿胸,肺膿瘍,肺大泡使病程遷延不愈,對健康危害極大。肺炎患兒都應當及時診治,重症肺炎必須住院治療,輕症肺炎可以在家治療。

治療方法

肺炎患兒的護理十分重要,室內要定時通風,保證患兒能呼吸新鮮的空氣,室溫以18℃~20℃為宜,保持適當濕度(60%)以防痰變幹不易咳出,冬天在暖氣上應放水槽或濕布,生爐子的要在爐上放一壺水。患兒要經常翻身變換體位,或抱起活動以減少肺淤血,增加肺通氣,促進痰排出。要勤喂水,給容易消化的食物,按醫生囑咐按時喂藥。肺炎一般需3~4天才能好轉,1~2周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痊愈。

新生兒結膜炎的防治方法

嬰兒娩出過程中,如果產婦陰道內的病菌侵入嬰兒眼中,便可發生新生兒結膜炎。倘胎膜早破,胎兒在宮內也可受到細菌的感染而發病。出生後往往也可由於母親或護理人員的手指和毛巾汙染而發病。常見病原菌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杆菌和巨細胞包涵體病毒等。

臨床表現

一般在出生時或生後2~3天出現症狀,兩側眼瞼紅腫,有膿性分泌物。由於巨細胞包涵體病毒所致的結膜炎常發生在溫暖季節,發病緩慢,於出生後5~10天出現症狀,以結膜下穹為顯著,球結膜亦可受到波及,如不予及時治療,經過1~2周後易遷延成慢性,可長達1年之久,偶可引致脈絡膜視網膜炎及視神經萎縮。

防治措施

治療用0.25%氯黴素或0.5%卡那黴素點眼,1日4次,每次點眼前清除兩眼分泌物,直到痊愈為止。一般治療1周左右即可。

新生兒臍炎的防治方法

新生兒臍炎是一種急性臍蜂窩組織炎,可因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或溶血性鏈球菌等侵染臍部所致。

新生兒臍帶脫落後,傷口延遲不愈,且有溢液,即為受染的最初症狀。其後臍的四周皮膚紅腫,深及皮下。或限於臍部,或蔓延至大部分腹壁,更有繼發腹膜炎者。因此病程長短不一。

預防宜注意臍帶無菌處理。臍肉芽腫常會妨礙臍創愈合,可用硝酸銀棒燒灼後,敷以油膏,每日細致觀察,更換敷料,直到創愈為止。如有發熱、臍部紅腫,應給以青黴素或其他廣譜抗生素。化膿後應予排膿。

嬰幼兒家庭用藥的注意事項

小兒處於生長發育時期,生理機能尚未成熟,肝腎功能尚不完善,解毒功能較成年人弱,用藥不當易出現毒性反應。那麼小兒用藥應注意什麼呢?

注意抗生素的使用

常用抗生素或多或少均有一定的副作用,濫用抗生素會延誤診斷和治療,容易繼發二重感染。小兒一般不要用四環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等藥。氯黴素可抑製骨髓造血機能,新黴素可引起嬰兒高膽紅素血症和耳聾,小兒均不宜使用。

注意退熱劑的使用

小兒發熱的原因很複雜,在沒有明確的診斷前,使用退熱藥往往會掩蓋病情而延誤診治。尤其是幼兒在不適當地使用退熱藥後會引起出汗增多、體溫突然下降而導致虛脫。嬰兒所用小兒退熱片、APC片可引起新生兒青紫症、貧血以及肚臍出血、吐血、便血等嚴重不良反應。

不宜濫用維生素和其他補劑

盲目用維生素,不僅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還可能發生副作用或毒性反應。如過多地服用維生素AD膠丸,會出現毛發幹枯、眼球突出、煩躁不安以及發熱等副作用。有些中藥補劑可引起兒童性早熟,因此,兒童慎用補藥,如需進補,也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外用藥過量也中毒

小兒皮膚粘膜吸收能力強,外用藥過量也會出現毒副作用。如鼻眼淨、硼酸水、硼酸軟膏、酒精、紅汞、氫化可的鬆軟膏、高錳酸鉀等藥,過多使用均可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不要亂給孩子吃藥

兒童在生長發育期間新陳代謝旺盛,血液循環時間短,吸收排泄快,抵抗力弱,對藥物反應敏感,用藥不當會產生不良反應。

兒童長期使用皮質激素如強的鬆等,或免疫抑製劑如環磷酰胺等,能延緩骨骼生長,早產兒長期應用四環素能使骨骼生長停滯。

四環素、皮質激素、維生素A等藥物可增加腦壓或引起腦水腫,皮質激素還可以影響兒童對鈣質的代謝,產生手足抽搐。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多粘黴素等可致使聽力減退,引起耳聾,不會說話的小兒,耳聾後還可導致啞巴。

過量服用氯黴素、四環素、金黴素、新生黴素、氯丙嗪、異煙肼等,可導致中毒性肝炎。

長期服用皮質激素如地塞米鬆,可引起消化道潰瘍,長期服用氯黴素可引起小兒再生障礙性貧血,磺胺類藥物服用過多可引起血小板減少等症。

由此可見,小兒患病切忌亂用藥,特別是副作用較大的藥物,劑量不可過大,用藥時間不會過長,一定要按藥品說明書或遵醫囑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