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3個月
寶寶飲食與健康生活必備叢書第四章第3個月生活必備叢書
寶寶飲食與健康一、飲食營養
3個月嬰兒喂養的特點
這一時期提倡純母乳喂養。
嬰兒在這一時期裏生長發育是很迅速的,食量增加。當然每個孩子因胃口、體重等差異,食入量也有很大差別。做父母的,不但要注意到奶量多少,而且還要注意奶的質量高低。母乳喂養要注意提高奶的質量,有的母親隻注意在月子中吃得好,而忽略哺乳期的飲食或因減肥而節食,這是錯誤的。孩子要吃媽媽的奶,媽媽就必須保證營養的攝入量,否則,奶中營養不豐富,直接影響到嬰兒的生長發育。3個月是孩子腦細胞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在胎兒期第10~18周),也是身體各個方麵發育生長的高峰,營養的好壞關係到今後的智力和身體發育,因此一定要提高母乳的質量。
嬰兒人工喂養的方法
如果母親沒有奶或者因母親生病不能、不宜喂奶時,那麼就隻有采用人工喂養了,喂嬰兒鮮牛奶或全脂奶粉。
必備器具
(1)奶瓶2、3隻:最好選擇口大圓型、耐熱玻璃做的,容易洗刷,用開水煮也方便。
(2)奶嘴3、4個:選擇不太硬、大小與母親乳頭相同的。奶嘴上的眼兒不要過大或太小。把奶瓶倒過來,乳汁以5~6厘米的間隔滴落的就可以。
(3)奶嘴罩:需能用開水煮的。
(4)計量勺和刮平刀。
(5)瓶刷。
(6)長筷子和瓶夾子。
(7)消毒器:蒸煮器也可用鍋代替。
(8)食品盒:將調用具放置在一起,用起來方便。
(9)碟子或盆、搪瓷盤。
(10)擦拭布。
(11)奶瓶用的洗滌劑。
(12)小型奶瓶:用來喂果汁和涼開水。
(13)奶粉盒。
器具消毒
嬰兒的抵抗力很弱,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照顧嬰兒者和穿帶在身上的用品必須清潔。特別是調乳器具是直接入口的東西,更需充分注意,每一次都要認真地消毒,雖然麻煩些,但在出生後3個月內必須實行。
消毒方法有開水煮、藥品消毒、熏蒸等形式,最常見的是用開水煮消毒。具體消毒方法如下:
(1)喂奶後立即用專用洗滌劑把奶瓶和奶嘴洗淨,仔細涮一涮。
(2)在消毒用的鍋裏盛滿水,將奶瓶、計量勺、刮平刀、瓶夾子放進去,點上火,在開水裏煮5~6分鍾。用蒸煮器要10分鍾。
(3)奶嘴的消毒有3分鍾就行,以停火前3分鍾放進去。
(4)如果馬上就要調乳的話,不管消毒用的是鍋還是蒸煮器,都應在盤上鋪上擦拭布,用長筷子將器具夾出放在上麵,把水控幹才可使用。
調製方法
鮮牛奶的調製——主要有稀釋、加糖、煮沸三個步驟:
(1)稀釋。
新生兒2周內按2:1(2份鮮牛奶加1份溫開水或米湯)、3周內3:1、4周內4:1稀釋,滿月後不可稀釋。若當地市售奶質較稀,寶寶吃奶後不久便有饑餓表現,可適量少加水或不加水以大便正常,無奶瓣為準。
(2)加糖。
100毫升稀釋好的鮮牛奶加5~8克糖(約半湯匙)。
(3)煮沸
把寶寶全天吃的奶按喂奶次數定量分裝在奶瓶內蓋上奶瓶,將奶瓶置於加冷水的鍋中,水麵稍高出奶麵,煮沸3~5分鍾後取出,將奶瓶放在冷水中冷卻,然後放冰箱中保存。喂時將奶瓶置熱水杯中加熱即可。
按容積稀釋的比例為1∶4,即1平匙奶粉加4匙水。調製時,可先用少量開水將奶粉化開,再加適量水調勻即配成與鮮牛奶相同的濃度,再按調製鮮牛奶的方法加糖煮沸。全脂甜奶粉則不必再加糖。
喂養方法
(1)選用直式奶瓶,橡皮乳頭孔大小須適宜,一般以奶瓶倒置乳汁能一滴一滴地連續滴出為宜。
(2)溫度適宜:哺乳前滴乳汁於手腕內測試溫度,以不燙手為宜。
(3)哺乳姿勢:母親的坐姿要像母乳喂養一樣,體位舒適,肌肉放鬆,抱起寶寶置半坐位,並使寶寶身體和母親身體密切接觸,讓寶寶依偎在母親裸露的乳房上吸奶瓶,使寶寶獲得安全感和舒適感。
(4)乳汁要充滿乳頭以免吸入空氣。
(5)哺喂完畢應抱直寶寶,用手輕拍寶寶背部,將吸入空氣排出以防溢奶。
喂哺次數
一般每天喂奶6~7次,每次持續約5~20分鍾;2周內的新生兒每次喂量約50~100毫升,2周後每次喂量約70~120毫升。
注意事項
(1)配乳及哺乳前必須洗淨雙手,奶粉配製必須用開水。
(2)每個寶寶對牛奶的需要量個體差異很大,應靈活掌握,以吃飽並能消化為度,不必嚴格限製。
(3)奶液的調製量和濃度要適宜,過稀過少、過濃過多均可引起寶寶營養不良或消化紊亂。兩次喂奶之間應補給適量溫開水、鮮果汁及菜汁。奶瓶中剩餘乳汁不能再喂,可由母親飲用。
(4)要特別注意奶瓶、乳頭、匙、碗、杯等食具消毒。每次用後應刷清洗淨,置鍋內煮沸消毒。橡皮奶頭煮沸3分鍾即可,其他食具應煮沸10分鍾。可多備幾隻奶瓶、奶頭,每天集中消毒一次備用。
(5)奶粉要在每次喂奶前現調。
(6)奶粉罐不要放在冰箱裏。
(7)奶粉開罐10天以上的不要再使用。
(8)奶粉罐要蓋嚴實,不要把勺一直放在罐裏。
(9)不能用煉乳、麥乳精、糕幹粉、米麵糊等食品來代替母乳或牛羊奶。這些食品都以含糖為主,蛋白質含量不足,長期用這些食品喂嬰兒會使嬰兒虛胖,發生營養不良、貧血、抵抗力下降等現象。
奶粉的正確食用方法
近年來,調製嬰兒食品的方法開始簡化,因為市售的嬰兒奶粉已經更接近母乳的成分。衝泡嬰兒奶粉的首要原則,是仔細閱讀包裝上稀釋說明,各家公司生產的奶粉濃度不同,不可混淆。
如果你的孩子完全沒有吃過母乳,可以在牛奶中加入一些酸酪,以利寶寶腸內有益細菌的繁殖。多數銷售的嬰兒奶粉都含有足夠的維生素C,然而,弗烈德·克蘭納博士用不同的實驗測定之後,認為需要更多。根據他多年的經驗,應用維生素C的效果非常好,向小兒科醫生請教如何逐漸將維生素C加入牛奶中。
煉乳和麥乳精的營養及喂養方法
煉乳也是用鮮牛奶加工而成的,但它是將鮮牛奶蒸發至原體積的2/5,再加入40%的蔗糖製成的,它的甜度遠遠高於奶粉的甜度。如把250毫升鮮牛奶濃縮至100毫升,再加相應的糖,就製成了100毫升煉乳。如果加1.5倍水稀釋,其蛋白質脂肪的含量與250毫升鮮牛奶一樣,但甜度太大,難於入口,於是就要再稀釋4倍左右,也就說,100毫升甜煉乳要變成650毫升的奶,此時顯然甜度適合小兒口味了,但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的含量仍相當於250毫升的鮮奶,可見,這個數量的營養素是遠遠滿足不了小兒生長發育需要的,因為攝入的蛋白質,脂肪太少了。因此,煉乳雖然與奶粉都是由鮮牛奶加工而成,但對小兒來講是完全不同的食品。煉乳不能作為小兒的主食,而且對孩子百弊而無一益;奶粉則是小兒重要的乳品,特別是沒有母乳的孩子,奶粉則為母乳的替身,是小兒的主食,它的營養成分完全能滿足小兒的需求。
麥乳精是不能代替奶粉的。把麥乳精的營養成分與奶粉的營養成分作一比較。其中,麥乳精蛋白質占12%~15%,脂肪占10%~12%,糖類占65%~70%;而全脂奶粉中,蛋白質占25%~28%,脂肪占25%~28%,糖類占32%。由此可見,麥乳精中主要成分是糖類,而小兒生長發育所需的大量蛋白質、大量產生能量的脂肪均含量太少,滿足不了小兒的需要,因此麥乳精不能用來代替奶粉。
麥乳精既不能滿足小兒生長發育的蛋白質需要,也不能滿足能量需要,同時屬於比較甜的食物,易破壞食欲,吃其他東西就沒有胃口。因此,無論是以乳類為主食的嬰兒,還是不以乳類為主食的較大嬰兒,都盡量少吃或不吃價格較貴的麥乳精,而用物美價廉的米湯、麵包、奶粉,餅幹等食品搭配。
嬰兒奶食品的配製方法
鮮牛(羊)奶
沒有冰箱的家庭,應現製現吃,即將牛(羊)奶加糖煮沸後,倒入消毒的奶瓶。備有冰箱的家庭,可買奶瓶5隻或6隻,每日將牛(羊)奶全部調配好,煮沸後分裝瓶中,置於冰箱內,喂時用水溫熱即可。
全脂奶粉
奶粉l份,加水4份,合成嬰兒一次用量,煮沸裝入奶瓶備用。
蒸發乳
無糖蒸發乳較鮮牛乳濃約一倍多。可將1份蒸發乳加1.5份水,加糖後煮沸備用。
蛋白奶
取鮮奶1000毫升,加乳酸鈣4克,加熱到80℃左右,使奶渣和奶清分離開來,將奶渣過濾至能通過奶頭為準;所得奶渣加500毫升脫脂奶,調勻過濾,再加水到l000毫升,加糖,煮沸後即得蛋白奶。每100毫升蛋白奶含蛋白質4.5克。蛋白奶適用於腹瀉嬰兒。
脫脂奶
將鮮奶靜置於陰涼處或冰箱內6小時以上,倒出上部大半,將餘下的奶煮沸再連續除去浮膜,2次或3次即成。每1毫升脫脂奶約含脂肪10克~1.5克。
酸奶
取鮮奶l000毫升,加乳酸l茶匙,或檸檬酸4茶匙,或橘子汁12茶匙。製備時先將鮮奶消毒、冷卻,盛入容器,左手慢慢滴入乳酸或果子汁,右手迅速攪拌、調和,調和後,盛入奶瓶,置冰箱內備用。飲用時用水溫熱,不可煮沸,以免結成凝塊。
脫脂酸奶
鮮奶按上述方法脫脂後,製法同酸奶,脫脂奶和脫脂酸奶適用於患腸胃道功能紊亂的嬰幼兒,但因脂肪含量過低,不能滿足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故不宜久用。
厚奶
厚奶有3%、5%、10%3種製法。用鮮奶或稀釋好的奶粉液100毫升,加入米粉或麵粉3克,煮沸調和,即成3%厚奶,加5克或10克米粉或麵粉,即成5%或10%厚奶。厚奶適用於反芻(指喂哺後將乳液回至口內咀嚼,然後咽下)嬰兒。
特製豆漿
取黃豆250克,略磨去外皮,用清水2000毫升浸泡8小時後,用石磨磨細,所得豆漿約為1500毫升,在每1000毫升豆漿中加入食鹽l克、乳酸鈣3克、澱粉20克、糖60克,煮20分鍾即成。
奶粉和代乳品的調配方法
給嬰兒調配奶粉和代乳粉是嬰兒斷奶後必做的工作之一。
全脂奶粉與鮮牛奶的性質及營養質量都差不多,但全脂奶粉的調配應有一定的比例。按重量計算,取一單位重量的奶粉,應加入八單位重量的水;按容量計算,取一單位容積的奶粉需加入四單位容積的水。具體的調配方法是:取所需奶粉適量,先加少量冷開水攪拌成糊狀,注意其間不應出現未溶的小粉團,然後再加煮沸的開水衝至所需的劑量即成。每100毫升(即2兩)奶粉中加白糖5~8克(約1~1.5茶匙)。年齡在1~2個月的小兒或臨時患腹瀉、發熱的小兒可將用上述方法調配而成的乳汁加以稀釋,1份奶加1份水或2份奶加1份水,以滿足這時蛋白質及其他重要營養素的適量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