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7個月

寶寶飲食與健康生活必備叢書第八章第7個月生活必備叢書

寶寶飲食與健康一、飲食營養

7個月嬰兒的喂養特點

不管是母乳喂養還是人工喂養的孩子。在7個月時每天的奶量仍不變。3~4次喂進。輔食除每天給孩子兩頓粥或煮爛的麵條之外,還可添加一些豆製品,仍要吃菜泥、魚泥、肝泥等。雞蛋可以蒸或煮,仍然隻吃蛋黃。

在小兒出牙期間,還要繼續給他吃小餅幹、烤饅頭片等,讓他練習咀嚼。

不宜斷奶的情況

嬰兒如有以下情況不宜斷奶。

該嬰兒從未添加過輔食,消化道對斷奶後食品沒有適應的能力,如果采用突然斷奶會給嬰兒帶來不利,引起消化紊亂、營養不良,影響小兒生長發育。

嬰兒患病期間不應該斷奶。斷奶時母嬰的身體都發生變化。小兒患病時,再加斷奶,將使病情加重或造成營養不良。

炎熱的夏天不宜斷奶。夏天天氣炎熱,小兒消化能力差,稍有不慎,就可以引起消化道疾病,故不應斷奶。

嬰兒人工喂養如何進行限量

人工喂養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在客觀上限製了母乳喂養,而隻好采用其他乳品和代乳品進行喂哺嬰兒的一種方法。人工喂養相對前兩種喂養方法複雜一些,喂養效果也不如母乳喂養。

新生兒期奶量(指牛奶)可按每千克體重計算。因牛奶不易消化,新鮮牛奶可加適量的水,一般新生兒可按2∶1,即2份奶加1份水,另加糖5份。喂奶前要把牛奶煮開5分鍾,這樣既有利於嬰兒吸收,又可以將奶中的病菌殺死。新生兒一般每天要喂7~8次,每次喂奶間隔時間為3~3.5個小時。如3千克的孩子,則需給奶為100毫升×3=330毫升,再加上150毫升水,總量為450毫升,分7~8次吃,每餐為60~70毫升。如消化功能好,大便正常,生後15天到滿月可給純奶吃,可按每千克100~150毫升計算,每頓約吃60~100毫升。

嬰幼兒的牛奶不宜過濃

一些家長在給嬰兒衝奶粉時,總認為衝得濃一些,營養就會豐富,其實,想法與效果背道而馳。原因是奶粉中含有較多的鈉離子,若奶粉的含量過高,其中的鈉離子也會增多,這些鈉離子沒有適當稀釋,而被嬰兒大量吸收,就會使血清中的鈉含量升高,而對血管的壓力增強,致使嬰兒的血壓增高,這樣極易引起嬰兒腦部毛細血管破裂或出血,甚而出現抽筋、昏迷。因此,小兒不宜喝過濃的牛奶。開水衝奶粉的稀釋比例最好是4:l,即4分開水兌l分奶粉。

嬰幼兒牛奶喂養引起腹瀉的處理

以牛奶為主食的嬰兒患腹瀉時,要根據腹瀉、嘔吐、食欲和消化情況來確定飲食治療方案。如病情較重,每日腹瀉超過10次,並伴有嘔吐現象,應暫時停喂牛奶,即禁食6~8小時,最長不超過12小時。禁食時可用胡蘿卜湯或焦米湯替代,間隔時間和每次用量均與喂牛奶時相同。這些食物易於消化,能減輕腸道的負擔。腹瀉如果有好轉了逐漸改用米湯、衝淡的脫脂牛奶、稀釋的牛奶,最後恢複原來的飲食。如嬰兒腹瀉情況並不嚴重,每日腹瀉5、6次或7、8次,比正常多2~3次,無嘔吐。此時可暫用1~2日米湯,以後用衝淡牛奶或以牛奶和水多半的濃度,或製成2份牛奶1份水濃度。如嬰兒偶然出現腹瀉,而且病情也輕,則隻需用衝淡牛奶喂1~2天即可,以後恢複正常牛奶飲食。衝淡牛奶時最好用米湯,因為米湯減少酸對腸道的刺激,有利於腹瀉的治療。

腹瀉時期,無論病情輕重,輔助食品應全部停止添加。

不同日齡兒所需奶的濃度及量

出生天數全奶:水加糖(%)每次吃奶量(ml)

1~21:15~820~40

3~72:15~848~80

8~153:15~880~100

16~28全奶5~8100以上

如果新生兒的消化功能好,每次的奶量和濃度可根據實際情況而有所增加,並在每兩次喂奶之間喂少許溫開水以緩解大便的幹燥程度,及清潔口腔以減少鵝口瘡等口腔疾病的發生。

嬰幼兒營養不良的特殊信號

人們通常把消瘦、發育遲緩乃至貧血、缺鈣等營養缺乏性疾病作為判斷寶寶營養不良的指標。這一方法雖然可靠,但病情發展到這一步,寶寶的健康已經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隻能“亡羊補牢”,這顯然不是上策。

其實,寶寶營養狀況滑坡,往往在疾病出現之前,就已有種種信號出現了。父母若能及時發現這些信號,並采取相應措施,就可將營養不良消滅在“萌芽”狀態。專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以下信號特別值得父母們留心:

情緒變化

美國兒科醫生的大量調查研究資料顯示,當寶寶情緒不佳、發生異常變化時,應考慮體內某些營養素缺乏。

(1)寶寶鬱鬱寡歡、反應遲鈍、表情麻木,提示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質,應多給寶寶吃一點水產品、肉類、奶製品、畜禽血、蛋黃等高鐵、高蛋白質的食品。

(2)寶寶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體內B族維生素不足,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土豆等含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益處。

(3)寶寶情緒多變,愛發脾氣則與吃甜食過多有關,醫學上稱為“嗜糖性精神煩躁症”。除了減少甜食外,多安排點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也是必要的。

(4)寶寶固執,膽小怕事,多因維生素及鈣質攝取不足所致,所以應多吃一些動物肝、魚、蝦、奶類、蔬菜、水果等食物。

行為反常

營養不良也可引起寶寶行為反常,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1)不愛交往,行為孤僻,動作笨拙,多為體內維生素C缺乏的結果。在食物中添加富含此類維生素的食物,番茄、桔子、蘋果、白菜與萵苣等為最佳食療食物。這些食物含豐富的酸類和維生素,可增強神經的信息傳遞功能,緩解或消除上述症狀。

(2)行為與年齡不相稱,較同齡寶寶幼稚可笑,表明體內氨基酸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類、奶、蛋等。

(3)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常是缺乏鈣質的信號,應及時增加綠色蔬菜、奶製品、魚肉鬆、蝦皮等。

(4)喜歡吃紙屑、泥土等異物,稱為“異食癖”。多與缺乏鐵、鋅、錳等微量元素有關。海帶、木耳、蘑菇等含鋅較多,禽肉及海產品中鋅、錳含量高,應是此類寶寶理想的“盤中餐”。

過度肥胖

以往常將肥胖籠統地視為營養過剩。最新研究表明,營養過剩僅是部分“胖墩兒”發福的原因。另外一部分胖寶寶則是起因於營養不良。具體說來就是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造成某些“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所致。“微量營養素”不足導致體內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謝,隻得積存於腹部與皮下,寶寶自然就會體重超標。

因此,對於肥胖兒來說,除了減少高脂肪食物(如肉類)的攝取以及多運動外,還應增加食物品種,做到粗糧、細糧、葷素之間合理搭配免除上麵所提的微量營養素的缺乏情況,給嬰兒一個合理的營養膳食。

嬰兒大腦發育營養保證的措施

嬰兒從第3個月起腦細胞發育逐漸趨向高峰。為促進腦發育,除了保證足量的母乳外,還需要給母親添加健腦食品,以保證母乳能為寶寶的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

常用的益智健腦食品有:

(1)動物腦、肝、血、魚肉、雞蛋、牛奶。

(2)大豆及豆製品。

(3)核桃、芝麻、花生、鬆子、各種瓜子。

(4)金針菇、黃花菜、菠菜、胡蘿卜。

(5)桔子、香蕉、蘋果。

(6)紅糖、小米、玉米。二、疾病預防

嬰兒出大汗的原因及措施

孩子比較愛出汗,這是因為小兒體內的新陳代謝旺盛,產熱多。出汗是體內散熱的主要方式,再加上小兒神經係統發育不完善,調節功能差,因此愛出汗。

如果孩子隻是出汗多,但精神、麵色、食欲均很好,吃、喝、玩、睡都正常,一般就不是有病。

患有活動性佝僂病、結核病和其他神經血管疾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孩子汗多,特別是夜間入睡後出汗多,同時伴有其他症狀,如低燒、食欲不振、睡眠不穩、易驚等,應該去醫院檢查,找出病因,及時治療。

嬰幼兒急性闌尾炎的治療方法

急性闌尾炎是小兒最常見的腹外科疾病,可發生於小兒任何年齡,最常見於5~12歲,10~12歲發病率最高,3歲以下則很少見。

病因

小兒急性闌尾炎的發病原因較複雜,目前仍不夠了解,但最有可能的是以下幾種因素:

(1)闌尾腔梗阻。闌尾腔機械性阻塞,分泌物滯留,腔內壓力增高,闌尾壁血運發生障礙,有利於細菌的侵入。最常見的梗阻原因是糞石、異物(果核、蛔蟲)、闌尾扭曲、管腔癜痕狹窄等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