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對麻疹病毒易受感染。在麻疹疫苗應用以前常呈流行性發病。多見於7個月~5歲小兒。冬春季發病率高。自從小兒普遍采用麻疹疫苗預防以來,小兒麻疹發病明顯減少。但近年來可見成人出麻疹。

病毒進入人體在體內繁殖,約6~18天開始出現症狀。醫學上稱這段時間為潛伏期。在潛伏期的末期已具有傳染性。

病狀表現

症狀開始有發熱、眼紅、怕光、流淚、流鼻涕、咳嗽。有的孩子有嘔吐、腹瀉、厭食、煩躁等症狀。發熱2~3天後可見口腔內頰部粘膜及下唇內側散在沙粒白色小點,周圍紅暈,醫學上名為科氏斑,為本病有診斷意義的體征。發熱3~5天後皮膚始出疹,先自耳後、頸部,漸及麵部、軀幹和四肢。大約3天疹出齊。出疹時高熱、流淚、流涕,咳嗽均更加明顯。疹出齊後依出疹順序皮疹逐漸變暗,以後漸消退。同時體溫漸下降至正常,全身症狀明顯減輕。整個病程約10~14天。皮疹退後皮膚留有棕褐色色素斑。可有小量脫皮。

病重時,部分患兒要並發喉炎、支氣管炎或肺炎。喉炎表現聲音嘶啞,吸氣性呼吸困難,嚴重病例麵色發紺,呼吸困難十分嚴重,喘憋明顯。支氣管炎和肺炎都表現咳嗽、氣喘、呼吸困難。嚴重肺炎循環不良時疹子出的不透,或疹子沒有出齊就隱退,同時喘憋明顯,口周發紺,應立即請醫生診治。

治療方法

麻疹患兒應隔離至出疹5天,合並肺炎時應隔離10天,以避免傳染其他孩子。

患兒應臥床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室溫不可太高。注意保持患兒口鼻清潔,多喂水,給少量易消化食物。體溫下降病情恢複時,應及時添加富有營養的飲食,以期早日恢複健康。

注意事項

急性期可用適當的退熱藥,但又不能把體溫降的太低,同時給止咳化痰藥及清熱解毒透疹藥等以減輕症狀。如有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或喘憋,應及時請醫生診治。

一般家長總認為孩子出疹子怕風、怕冷,喜歡穿得暖暖的,蓋得厚厚的,這是不合適的。穿蓋過多不利於小兒退熱。孩子出汗多則易著涼,同時也不利於皮疹出透。因此穿戴適當即可,千萬不要太熱。單純出麻疹沒有危險,家長不必慌張,按醫生囑咐細致護理,一般可順利恢複健康。

嬰幼兒風疹的治療方法

風疹是兒童常見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它和麻疹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得了麻疹仍會得風疹,反過來也一樣。風疹的特點為全身症狀輕,有特殊的皮疹,並伴有耳後、頸部及枕部淋巴結腫大。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所致。病毒存在於病兒出疹前5~7天的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後就不容易再找到。風疹病毒在體外生活力很弱,所以傳染性較麻疹小。一般可通過咳嗽、談話、噴嚏時的飛沫傳染他人。風疹多見於1~5歲兒童,6個月以下的嬰兒因有來自母體的抗體而獲得抵抗力,所以很少發病。一次得病後,大多不再第二次感染。本病多見於冬春季節。

從接觸感染到症狀開始,一般要經過14~21日。初起1~2日症狀很輕,有低熱或中度發熱,輕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眼發紅等輕微感冒現象。病人口腔頰粘膜光滑,無充血及粘膜斑,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並伴輕度壓痛。通常於發熱1~2日後即出現皮疹,皮疹初見於麵頸部,在24小時內蔓延到全身。皮疹初為稀疏的紅色斑丘疹,以後麵部及四肢的皮疹可以融合,類似麻疹。出疹第二天開始,麵部及四肢皮疹可變成針尖樣紅點,如猩紅熱樣皮疹。皮疹一般於3天內迅速消退,留下較淺的色素沉著。在出疹期體溫不再上升,小兒常無疾病感覺,飲食嬉戲如常。年長兒童患風疹後,個別並發關節炎。當皮疹隱退2~3天後,患兒又出現發熱、暫時性關節疼痛,但無關節紅腫;膝、踝、肘關節均可受累,一般在5~10天內自行緩解。

患風疹小兒應予隔離,直到出疹後第5天,並臥床休息,給予維生素及富有營養易消化食物如麥乳精、菜末、肉末、米粥等。皮膚瘙癢時可用1%氧化鋅溶液塗擦,同時應注意皮膚清潔衛生,防止細菌的繼發感染。風疹的合並症很少,但少數病人可有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腦膜腦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關節炎和出血等傾向。

嬰幼兒急疹的治療方法

本病又稱嬰兒玫瑰疹,為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急性出疹性發熱病。其發病特點是突然高熱3~5天,全身症狀輕微,體溫下降,同時,全身出現皮疹,並在短時期內迅速消退。幼兒急疹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可通過唾液飛沫而傳播,但不如麻疹傳染力強。以冬春季節發病較多。大多數為6個月~2歲的嬰兒。患過此病後,一般不再患第二次。

幼兒急疹從接觸感染到症狀出現,大約需10日。其臨床症狀為起病急,小兒突然高熱39℃~41℃,伴有煩躁、倦睡、咳嗽、流涕、眼發紅、咽部充血、惡心、嘔吐、腹瀉等類似傷風的症狀。少數病兒,在高熱時可出現驚厥,但驚厥後神誌清晰,精神食欲仍好,從外表看來毫無病容,這是和其他發熱性疾病的不同之處。發熱第2~3日,患兒的枕部、耳後、頸部淋巴結輕度腫大,但無壓痛。高熱持續3~5天後很快下降,退熱後或體溫開始下降時出現皮疹。皮疹為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最先出現在軀幹和頸部,以腰臀部較多,麵部及四肢較少,一日內出齊。皮疹多在1~2日消失,且不留色素沉著。因此無疤痕脫屑。幼兒急疹預後良好,皮疹退去後能順利康複,極少有合並症。

患兒宜臥床休息,給予充足飲水、容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等。高熱可用冷毛巾敷前額或服退熱片。煩躁或抽搐時可給予鎮靜劑。個別患兒可並發呼吸道繼發感染、中耳炎、腦病,此時必須送醫院治療,多數能完全康複。極個別患兒留有癲癇、輕度癱瘓、精神障礙等後遺症。

嬰幼兒患病的早期信號

在嬰兒平日的一些表現中,往往可發現一些患病的先兆,隻要細心觀察是不難發現的:

大便幹呈羊屎狀

正常小兒的大便為軟條便,每天定時排出。若大便幹燥難以排出,大便呈小球狀,或2~3天一次幹大便者,多是腸內有熱的現象,可多給菜泥、鮮梨汁、白蘿卜水、鮮藕汁服用,以清熱通便。若內熱過久,小兒易患感冒發燒。

食不好,臥不安

如果小兒飲食過量,或吃了生冷食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都會引起小兒肚脹不舒服,往往還使小兒在睡眠中翻動不安、咬牙。

鼻中青、腹中痛

中醫認為小兒過食生冷寒涼的食物後,可損傷脾胃的陽氣,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寒濕內生,腹脹腹痛。而腹內寒濕痛可使麵部發青,小兒見於鼻梁兩側發青,父母要引起注意。

舌苔白又厚,腹中積食多

正常時小兒舌苔薄白清透,淡紅色。若舌苔白而厚,呼出氣有酸腐味,一般是腹內有濕濁內停,胃有宿食不化,此時應服消食化滯的藥物,如小兒化食丹、小兒百壽丹、消積丸等中藥。

手足心熱,常有病痛

正常小兒手心腳心溫和柔涓,不涼不熱。若小兒手心腳心發熱,往往是要發生疾病的征兆,要注意小兒精神和飲食調整。

口鼻幹又紅,肺胃熱相逢

若小兒口鼻幹燥發熱,口唇鼻孔幹紅,鼻中有黃涕,都是表明小兒肺、胃中有燥熱,注意多飲水,避風寒,以免發生高熱、咳嗽。

要想小兒安,常保三分饑和寒。饑不是要小兒餓肚子,寒不是要小兒受涼,而是指飲食要適量,不偏食,並根據季節變化調整飲食和增減衣服。否則吃得過飽,或出汗過多,都使小兒抵抗力下降,引起疾病。

嬰幼兒咳嗽的飲食禁忌

咳嗽是寶寶冬春季最為常見症狀之一,在許多呼吸係統疾病中都可見到,如流感、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患兒到醫院診治,回家雖按時、按量服了藥,可是咳嗽始終不見好,甚至一個月過去了還不好,家長往往開始著急。其實,任何疾病的治療,不但要靠醫生的正確診斷和用藥,還要靠病兒(主要是家長)的配合。服藥期間飲食有什麼禁忌?需怎麼配合?把輔助工作做好,寶寶的身體才能早日康複。

禁食寒涼

中醫理論認為“形寒飲冷則傷肺”,就是說身體一旦受了寒,飲入寒涼之品,可傷及人體的肺髒,而咳嗽多因肺部疾患引發的肺氣不宣,肺氣上逆所致。此時如飲食仍不注意(飲食過涼),就容易造成肺氣閉塞,症狀加重,日久不愈。不論是寶寶還是成人,咳嗽多會伴有痰,痰的多少又跟脾有關。脾是後天之本,主管人體的飲食消化與吸收。如過多進食寒涼食物,就會傷及脾胃,造成脾的功能下降,聚濕生痰,也就是中醫所說的“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可見咳嗽的寶寶要禁食寒涼。

禁食肥甘厚味

中醫認為咳嗽多為肺熱引起,寶寶尤其如此。日常飲食中,多吃肥甘厚味可產生內熱,加重咳嗽,且痰多黏稠,不易咳出。對於哮喘的患兒,過食肥甘可致痰熱互結,阻塞呼吸道,加重哮喘,使疾病難以痊愈。所以在咳嗽期間應吃一些清淡食物。

禁食橘子

通常大家覺得橘子是止咳化痰的,所以患咳嗽時要多吃橘子。實際上,橘皮確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橘肉反而生熱生痰。哪個寶寶肯不吃橘肉光吃橘皮呢?

其他

長期咳嗽不愈的患兒,可用梨加冰糖煮水飲用,它的效果是潤肺止咳;鮮百合煮粥,對咳嗽日久、肺氣已虛的寶寶及老人效果甚好。對於脾虛疾多的患兒,平時可多食山藥,或煮蓮子粥、意米粥及大棗粥等服用。

總之,咳嗽的藥物療法很重要,但飲食的適當調養往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家長能配合醫生的用藥,掌握咳嗽患兒的飲食禁忌,可使寶寶加快康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