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的臨床特點是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常伴有深長的雞啼樣吸氣聲。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傳染期長,從潛伏期末的1~2天,至病初的2~3周,均有極強的傳染性,這正是集體兒童中易流行此病的原因之一。

新生兒也可感染,5歲以下兒童占發病人數的85%。城市中春夏季易流行,潛伏期平均7~14天(最長21天),病程2~6周,重者可長達2個月以上。百日咳病程長,恢複慢,會給孩子帶來許多痛苦。如因劇烈咳嗽會使小嬰兒舌係帶發生潰瘍,還可並發肺炎、中耳炎等症。

百日咳患者因為咳嗽嚴重可產生多種並發症,肺炎是最常見的一種,除咳嗽外,還可出現高燒、氣急等症狀。過於劇烈咳嗽可使毛細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最多見的是眼結膜下出血,眼睛周圍皮膚出現出血點,也有鼻出血、腦出血等。原有肺結核的小兒患百日咳後,常使病灶擴散,引起粟粒性肺結核或結核性腦膜炎。

百日咳雖能自行痊愈,但因病程較長,影響小兒健康。因此必須盡早積極地給予適當治療,以縮短病程。

首先必須及早隔離患者,不使與其他小兒接觸,防止傳播。病兒不需要臥床休息,多在戶外新鮮空氣環境中活動,往往可使咳嗽減輕。盡量避免哭吵、煙塵等誘發咳嗽的不良刺激。飲食宜少吃多餐,嘔吐後適當補充一些食物。痙咳明顯的患兒,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可用氯黴素或無味紅黴素治療,較大兒童可服用禽膽片(百日咳片)或中草藥治療。夜間咳嗽嚴重的,可服用鎮靜紅,年幼百日咳嬰兒,如發生青紫、窒息或抽搐,必須及早住院治療。

嬰幼兒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方法

流行性感冒又稱流感,是由於流行性感冒病毒導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播力強。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高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等。

本病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健康帶病毒者排病毒少而短暫,故在流感傳播上不起很大作用,但輕型患者卻起重要的傳播作用。可從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病毒,經飛沫直接傳染,如飛沫汙染手、用具、衣物等亦可發生間接傳染,但因流感病毒在空氣中存活不超過30分鍾,故以直接傳染為主。

本病患者以兒童及少年為多,5~20歲發病率最高,而4~5個月以下的嬰兒極少受到傳染。

潛伏期 約數小時至1~2日。起病急驟,可有高熱、畏寒、頭痛、背痛、四肢疼痛、疲乏等,不久即出現咽痛、幹咳、流鼻涕、眼結膜充血、流淚,以及局部淋巴結腫大、肺部出現粗囉音。偶有腹痛、腹瀉、腹脹等消化道表現。在嬰幼兒則臨床表現每與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似,炎症涉及上呼吸道、喉部、氣管、支氣管、毛細支氣管及肺部。常突發高熱,伴全身中毒症狀及流清鼻涕,常見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偶見皮疹及鼻衄。體溫可在38℃~41℃,高熱時可出現驚厥。幼小嬰兒還可出現嚴重的喉、氣管、支氣管炎伴黏稠痰液,甚至發生呼吸道梗阻現象。

流感常發生並發症,最重要的是繼發或附加的細菌感染如中耳炎、化膿性鼻竇炎和肺炎為較常見。

本病尚無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應著重一般護理和並發症的防治。患兒宜臥床休息直至體力恢複,應嚴密隔離以防繼發細菌感染或傳染他人。嬰幼兒尤須注意合宜的喂養。有高熱、煩躁不安時應給以對症治療。高熱病人一般采用乙酰水楊酸、非那西丁及氨基比林等藥品。並發細菌感染時須及早給以抗菌藥物。

幼兒大便排不出的處理方法

孩子排不出大便很痛苦,可用手指沾些熱肥皂水插入孩子的肛門裏,慢慢地撥動硬便,把它弄碎後用手指帶出來。或用開塞露等,也可很快排便。

孩子大便幹燥可服些輕瀉劑,服藥後12~24小時後可排便。最好的辦法是預防便秘,給孩子的飲食中加些玉米、萵苣、韭菜等纖維素含量多的食物。要耐心地,不要威嚇地訓練孩子坐盆,有些孩子是因為不喜歡坐盆而不大便,使糞便在直腸變成硬塊。還有的家長讓嬰兒坐馬桶大便,孩子兩腳不能接觸地麵,也造成大便不易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