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生健康漂亮寶寶分娩決定法
生個健康漂亮寶寶生活必備叢書第十一章生健康漂亮寶寶分娩決定法生活必備叢書
生個健康漂亮寶寶一、圍產期和臨產的預防和措施
圍產期的保健措施
妊娠28周到新生兒出生後7天,這段時期為圍產期。圍生期保健從懷孕開始就要對母、兒進行保健,甚至婚前保健都與圍產期有關。需要做好以下內容:
1.加強孕期的監護。為了提高孕婦及圍生兒的健康,尤其是高危妊娠的預測及監護,除一般的診查手段外,還采用妊娠圖(宮高、腹圍的測量,自我監護胎動、胎心)、B超、胎兒心率與子宮收縮的電子監護、羊水胎兒成熟度的測定、胎兒胎盤功能測定、胎兒血氣測定等。借助以上監測即可積極預防及治療妊娠的並發症,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貧血等,又可監測胎兒在子宮內的情況,如胎兒宮內窘迫、胎兒宮內生長遲緩等。必要時給予及時、恰當的處理。
2.加強分娩監護。分娩無論是對孕婦來說,還是對胎兒而言,都十分重要。因此要嚴密地監護產程,借助產程圖監測宮縮、宮口開大、先露部下降、胎兒、胎動情況。觀察產婦的血壓、脈搏、呼吸等,借助胎心、宮縮電子監護儀及時了解子宮收縮時胎心變化,以及早發現胎兒窘迫並妥善處理。
3.新生兒保健。新生兒出生7天內,尤其是生後24/小時內的狀況與新生兒的存活與健康密切相關,所以新生兒保健很重要。保健的內容包括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新生兒複蘇(心、肺監護,正壓給氧等),新生兒護理、喂養及常見病的預防、診治等。
4.產褥期保健。此階段保健主要是加強對孕婦的護理與疾病防治。
圍產期的自我管理
圍產期的保健管理是一項細致而又科學性強的工作,在一般月經停止6周左右即應開始進行,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早孕篩查門診
進行病史詢問、體格檢查、盆器檢查及尿妊娠試驗。如果確診是妊娠,再做必要的化驗檢查(肝、腎功能,梅素血清試驗,淋菌檢查,血型,血、尿常規等)。根據篩查的結果,分別轉入以下不同的圍生管理門診。
孕期保健門診
各項檢查正常,無妊娠合並症或並發症的孕婦,按期進行複查,妊娠28周前平均每月檢查1次,妊娠最末1個月每周查1次,介於兩者之間則每兩周檢查1次,整個妊娠期平均檢查8~12次。根據檢查情況,必要時可增加檢查次數或轉其他門診。
遺傳谘詢門診
曾經有過畸形兒或遺傳病兒分娩史及家族遺傳病史者,應進行谘詢並給以相應處理。如本次妊娠為嚴重的畸形兒者,終止妊娠是最好的選擇。
高危妊娠門診
凡有妊娠合並症或並發症者,需進行特殊監護及相應的預防或處理,必要時住院治療,以便控製病情,或進行病情討論,製定分娩方案。
分娩監護
初產婦正常分娩一般於臨產時住院,經產婦分娩較快,因此在有分娩跡象時需即刻住院。高危妊娠需根據病情由醫生決定入院時間。
新生兒保健
由專業醫師在產房及嬰兒室對新生兒進行觀察、監測、保健及護理。
產褥期保健
產後6周內為產褥期,此期間產婦全身各器官尤其是生殖器官需要恢複。乳房要進一步發育及泌乳。產褥期需進行產後保健。
圍產期心肌病的預防
圍生期心肌病俗稱產後心髒病。患病產婦一般無心髒病史,但在懷孕最後3個月到產後5個月期間,特別是在產後2~6周內,產婦感覺心慌、胸悶、氣急、咳嗽、浮腫、咯血、紫紺。醫生檢查時發現患者有心髒擴大、心率快、心律失常等左心和右心衰竭的表現。
目前,致病因素還沒有一個固定的科學說法,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也有可能是營養不良、缺乏蛋白質和維生素所致。有人統計過圍生期心肌病孕、產婦並發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者,比正常孕婦高5倍。因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使全身小動脈痙攣,心髒本身的血液供應減少,心功能受到損害而發病。由此判斷本病是由不同因素所形成的。
第一次心力衰竭發作時對藥物治療反應較好,但反複發作可以使病情惡化,尤其再次懷孕時複發、死亡率較高。
如果產婦過去沒有心髒病,在妊娠後期或產後出現心慌、氣短、咳嗽等症狀時,要立刻到醫院診治。另外要加強營養,特別是蛋白質、維生素要充足;定期產前檢查,預防孕產期感染等對本病的預防很重要;此產婦最好不要二度妊娠。
臨產的飲食營養
妊娠期間,孕婦要攝取足夠的營養,以滿足母、子二人生理需要。
一個健康人,若幾天不吃不喝,輕者脫水、代謝紊亂,還會發生酸中毒……時間久了會出現許多並發症,甚至造成死亡。臨產後,若產婦進食不佳,則“供不應求”的後果更為嚴重。除了母子衰竭外,由於缺乏分娩的能源,子宮收縮無力,可致滯產,產程延長,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甚至分娩過程中死亡——死產,即使經產鉗、胎頭吸引或剖宮產等手術助產,母親也可能因極度的衰竭,產後子宮無法收縮,發生致命的產後大出血。因此,臨產時產婦吃飽喝足,對母子雙方的健康及分娩能否順利進展,意義重大。
臨產時吃什麼飲食最好?這是每位產婦及其親人所關心的事情。此期,由於陣陣發作的宮縮痛,常使孕婦胃口不佳。產婦應學會宮縮間歇期進食的“靈活戰術”。飲食以富於糖分、蛋白質、維生素,易消化的為好。根據產婦自己的愛好,可選擇蛋糕、麵湯、稀飯、肉粥、藕粉、點心、牛奶、果汁、西瓜、桔子、蘋果、香蕉、巧克力糖等多樣飲食。每日進食4~5次,少吃多餐。機體需要的水分可由果汁、水果、糖水及白開水補充。注意既不可過於饑渴,也不能暴飲暴食。
有些不懂營養學的婦女認為“生孩子時吃雞蛋長勁”,於是便一頓猛吃上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煮雞蛋。這種吃法極不科學,是不會得到滿意效果的。殊不知人體吸收營養並非是無限製的。當過多攝入時,則“超額”部分經腸道及泌尿道排出。多吃浪費是小事,由於胃腸道的負擔加重,還可引起“停食”,消化不良,腹脹、嘔吐,甚至更為嚴重的結局。產婦每頓飯吃l~2個雞蛋已經足夠,可再配些其他營養補品。
臨產期間,由於宮縮的幹擾及睡眠不足,產婦胃腸道分泌消化液的能力降低,蠕動功能也減弱,吃進的食物從胃排到腸裏的時間(胃排空時間)也由平時的4小時增加至6小時左右,極易存食。所以,不應吃不容易消化的油炸或肥肉類油性大的食物。
臨產後,若產婦惡心、嘔吐、進食過少時,應及時報告醫生。主管醫師將根據具體情況給產婦輸注葡萄糖、生理鹽水及其他必需的滋補藥物,以補充營養,供應分娩所需的能源。產婦能進食者,最好從飲食中攝取必需的營養,而不要靠注射葡萄糖來獲取,因為葡萄糖輸液有引起機體過敏反應的可能。
臨產的良好心理
產婦臨產前的心理
迫切心理——在妊娠晚期,尤其是臨產時,由於陣發性子宮收縮(腹部疼痛)以及周圍產婦的呻吟,可促使產婦產生盡早結束分娩的迫切心理。有的過期妊娠產婦,眼看別的產婦不到預產期就分娩了;有的產程稍長些,認為疼痛時間比其他產婦要長;有的產婦因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別人是那麼順利,就會產生急躁情緒,希望及早剖宮產或以產鉗方式結束分娩,解除暫時的痛苦。對這些產婦,應向其說明手術利弊及手術後可能發生的並發症,不應將分娩方式寄托在手術上,而應靠自己的產力來自然分娩為宜。如不向產婦說明、解釋,使其克服急躁情緒,往往會變順產為難產,或有產後並發症。所以產婦臨產後,必須聽從醫務人員的指導及合理處理,使分娩順利度過。
外感心理——這是產婦對周圍環境的感受心理。氣候、環境、人員、聲音等都可影響孕婦的妊娠及分娩是否能順利進行。新鮮爽適的空氣,整潔雅靜的環境,能使孕婦心情舒暢,有利於妊娠。在臨產時放些輕音樂,或自己愛人在身旁做伴,可大大消除產婦顧慮,減輕痛苦,並可加速產程,減少難產率的發生。
恐懼心理——不少孕婦由於缺乏分娩的生理常識,對分娩有程度不同的恐懼心理。這種不良的心理狀態,不僅會影響孕婦臨產前的飲食和睡眠,而且還會妨礙全身的應激能力,使身體不能很快地進入待產的“最佳狀態”,因而影響正常分娩。其實隻要認真進行產前檢查,分娩的安全性幾乎接近百分之百。
憂愁心理——孕婦在生活、工作上遇到較大的困擾,或者發生了意外的不幸事件,都可使孕婦產前精神不振、憂愁、苦悶。這種消極的情緒可以影響順利分娩。
緊張心理——一般情況下,孕婦臨產前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緊張心理,此時她們非常希望能有來自親人尤其是丈夫的鼓勵和支持。所以,作為丈夫在妻子臨產前應該盡可能拿出較多的時間陪伴妻子,親自照顧她的飲食起居,使她感到你在和她一起迎接著考驗。這是丈夫對於妻子生產的最好幫助。
讓產婦保持最佳心理狀態
分娩是一種自然生理過程,多數產婦能夠順利完成,少數則發生難產。孕婦的心理狀態對產痛及產力影響極大。有的婦女在分娩時可以毫無痛苦,有的則痛苦非凡,臨產時輾轉不安,大吵大鬧。有的不願進食,以致精疲力竭,最後影響產力而使產程延長。這種個體差異和婦女妊娠過程中聽得到關於分娩的種種傳說而形成的一種觀念有關。
情緒是人體對各種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刺激所做出的相應反應。以初產婦而言,妊娠、分娩、產褥是一種初次經曆,如果從確定早孕後即能定期接受產前谘詢門診有關孕期保健的指導,使情緒維持在正常的狀態,多數孕婦可以消除顧慮,順利地完成分娩。即或有妊娠並發症或難產預兆,如果醫師能熱情地關懷孕婦,坦率而中肯地告訴孕婦本人此次妊娠可能發生的最終結果(難產、施行剖宮產),由於事先有了思想準備,她們就能滿懷信心地期待未來的嬰兒降生。反之如果孕婦聽信有關分娩的種種恐怖言論,如產痛、手術產、產程延長、胎兒畸形等,加之孕期又不接受衛生保健指導,必然缺乏處理或擺脫恐怖情境或事物的力量。
此外孕婦在性格上的被動性、依賴性、憂鬱和缺乏信心狀態在妊娠晚期表現得更為突出,醫師和親屬在此關鍵時刻更應倍加關懷她們。孕婦必須盡早接受孕期保健教育,進行產前檢查,及時防治妊娠並發症,並學會自我訓練、自我控製。在農村,首先解決的問題是破除有關妊娠、分娩的各種迷信、恐怖甚至荒誕離奇的傳說以及各種不科學的處理方法加給孕婦心理上的壓力,這會造成孕婦忽視產前檢查胎位的重要性和積極防治妊娠並發症。
要想順利生出一個健康的小寶寶,在分娩前產婦一定要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要建立起信心,要知道,隻有經曆了分娩的痛苦,才能充分體會母親的偉大;並盡可能保持心情舒暢,放鬆自己。拋棄過多的顧慮,聽醫生和護士的話,這樣才能順利地成為一名母親。
足月孕婦的生活安排
可將1/3的假期安排在妊娠期的最後1個月,全日休息或半日休息。如工作單位離家較遠,最好是全日休息。
每天早飯前、後及晚飯後可各散步半小時;早晨、中午、晚上可各數胎心1小時;上、下午可各用適當時間在腹壁撫摸胎兒;上、下午各聽輕鬆的音樂半小時,將小型錄音機放在腹部近胎兒頭部處,音量以中等為宜;上、下午各練腹式呼吸運動及熟悉胸式呼吸方法10~15分鍾;為嬰兒準備衣、被等用品,以及分娩時自己需用的物品等;此外,還可以適當做些輕家務勞動。
把握到醫院分娩的時機
初產婦的子宮頸比經產婦的子宮頸要緊得多,宮口擴張也相對慢些,臨產階段從10分鍾間隔的規律性宮縮到宮口開全,大約需十幾小時。因此,一般在正式臨產後入院為宜。距離醫院近者,可在10分鍾出現兩次宮縮,每次宮縮持續30秒以上時入院;距離醫院遠的,可在10分鍾出現1次宮縮時準備入院。
正常足月經產婦由於宮頸較鬆弛,容易擴張,從規律宮縮到宮口開全需8小時左右。因此,可在有臨產先兆時或規律性宮縮不太頻繁時入院待產。
對於既往有妊娠並發症和異常分娩史,如難產史、先兆早產、中重度妊高征等,應急診入院或按醫生要求擇期入院。
雙胎妊娠應於預產期前2周入院。過期妊娠應在核對預產期後,於過預產期10天左右入院引產;妊娠合並糖尿病、慢性高血壓或慢性腎炎者,可在預產期前10天入院待產。
減輕腹部負擔的方法
孕婦晚期,由於子宮的進一步增大,致腹部向前凸出厲害,孕婦須用力弓背來保持平衡,這樣孕婦的負擔就相當大了。沉重的子宮還使孕婦感覺下墜不適,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用腹帶托子宮來減輕腹部負擔。
腹帶能完全包住臉部,牢牢支持腹壁,托起子宮,減輕不適感覺。使用時不要係得過緊或過鬆,仰臥時係上更容易適合體形。
孕婦臨產前應充分休息
在孕期中,孕婦過早、過多地休息,停止正常活動,對分娩都有害無益。孕婦過早、過多的休息,活動量減少,容易引起過期妊娠。另外過早休息還會削弱孕婦的體力,甚至影響分娩時的產力。而產力是保障正常分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直到分娩前都照常幹活兒的婦女,她們的平均產程比非勞動婦女要短,順產率比過早過多休息者要高得多。
何時停止工作休息,要因人而異。一般來說,孕婦健康狀況良好,產前檢查一切正常,從事的工作不是重體力,工作環境好,可在預產期前2周停止工作,在家休息待產。如果工作較輕也可以照常工作至預產期。但如果孕婦有較嚴重的疾病,或產前檢查屬高危妊娠,或有重要妊娠並發症,都應按醫生的指導安排提前休息待產。
產道刺激促進胎兒腦部成長
胎兒通過產道時,手腳緊縮,頭部極靠近腳部,背部彎曲。胎兒利用這個姿勢在產道中回旋而出,全身與產道密切接觸,尤其是背部摩擦著產道而下降的時候,脊椎及其周圍的神經受到強烈的刺激,並傳達到腦部。
皮膚又被稱為“薄的腦”或“第二個腦”,與腦部的關係密切。嬰兒的腦部發育,從胎兒時代即不斷進行,如果生產過程不順利,可能對腦部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目前許多醫院推崇的無痛分娩,即為對母體施行麻醉幫助生產,縱使胎兒毫無問題地生下來,對胎兒的腦部也沒有好處。
美國學者溫德爾先生,曾經以猴子在醫院生產做實驗,讓猴子與人類一樣服藥,麻醉之後分娩。結果發現,在醫院中分娩的幼猴,出生後連抓緊母猴的力量都沒有。檢查幼猴的腦部,發現似乎因為缺氧而引起腦部受損。而自然生產,靠自己出生的幼猴,出生後卻能用力抓緊母猴。
可見,耗費時間在產道中奮鬥,不僅是為了腦部發育,而且,嬰兒可以在出生之後立即靠自己呼吸。胎兒在推出產道的過程中,由於皮膚受到刺激,促使腦部的呼吸中樞覺醒。
人類以外的許多哺乳動物,會在嬰兒出生之後馬上舔弄全身。這個動作具有三個重要的目的;使嬰兒的皮膚幹燥;防止體溫下降、增加皮膚接觸;清除覆蓋在身上的羊膜幫助呼吸。
人類的胎兒在通過產道時回旋前進,猶如動物的母親為孩子舔弄全身的作用。主要是因為除了人類以外,其他的哺乳動物都是四肢著地,不僅產道較短,產程也較為短暫,因此,在通過產道時,皮膚無法受到充分的刺激,呼吸中樞也無法啟動,所以必須以舔的方式來幫助。
在母親的舔撫之下,胎兒腦部受到刺激,開始可以呼吸。如果不舔胎兒的話,胎兒馬上會死掉。
臨產後要注意適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