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意思的是,古人幾經選擇,最後選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是深含“天地人和”的科學哲理的。古代人並不懂得氣象科學,但對中秋節日的選定,卻顯現出古人對氣候學已相當重視並有初步認識。一年有十二個月圓之夜,隻有八月十五日最圓、最明、最亮,俗雲“月到中秋分外明”。這是因為農曆八月十五日晚,月球、太陽、地球的位置正好成180度,月球得到太陽照射的光線全部朝向地球的夜半球。所以這一天晚上月球的光麵又圓又大,稱為“滿月”,亮度也大,皎月如同白晝。此時又置夏秋交替的氣候過渡時期,大氣環流處於調整之中,南方暖濕氣流熱力減弱,已逐漸退出大陸。而北方冷空氣還在孕育過程當中,勢力還不夠強大,來不及南下影響。副熱帶高壓氣候形成,多是秋高氣爽的晴朗天氣。同時在這種天氣形勢下,空氣中的水汽和雜質較少,大氣透明度高,月亮反射到地球上的光線比較集中而且明亮,從地球上看到的月亮也格外清晰明澈。所以選擇八月十五中秋賞月久盛不衰,就在於這個科學道理吧!

重陽節禮俗

我國農曆上有七個重日: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其中九月九為兩個最大的陽數相重,因此叫重陽節。三國時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雲:“歲往月來,忽複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戰國時即有此節,屈原《遠遊》中已有“集重陽人常宮兮”句。可見,重陽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據資料記載,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漢朝初期,當時皇宮中就在每年的九月九日飲菊花酒,吃“蓬餌”,戴茱萸,以求長壽。到漢朝末年,這一習俗便在民間流行了。後來到兩晉南北朝,重陽登高,賦詩賞景,大為盛行,並成為當時的一件雅事。

漢朝所吃的“蓬餌”後來演變成糕。糕是發麵製作蒸成,北京人稱之為“發糕”或“花糕”、“豐糕”,可以加上許多幹果做出各種不同的花樣。高檔一點的花糕,可以做成九層高,像座小寶塔。有趣的是,還將做好的兩隻或數隻小羊放在發糕寶塔的頂層,以符合重陽(羊)的意思。現代全國各地為祝壽做的“壽糕”,即由此改進製作而成。在南方,這時螃蟹體壯肉肥,所以吃螃蟹喝菊花酒,已成為江南重陽節的習俗。

重陽佩茱萸,源於漢朝,而唐朝最為盛行。“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詩人王維寫下的這首詠重陽的名句,古往今來,無時不勾起遊子的思鄉之情。因此,重陽節又叫茱萸節。

重陽出遊登高、賞菊、插茱萸、放風箏、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習俗,明清以來更盛。清人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載:“是日京城花糕極勝,市人爭買,供家堂,饋親友,有女兒之家,送以酒禮,歸寧父母。”那時認為,飲重陽酒,佩插茱萸,出遊登高,花圃賞菊,都可避禍免災,所以民間認為九數是不吉利之數字。九九重九,更是大大不吉,因而便產生了重陽節避災的習俗。這也是重陽之日,人們都希冀出遊登高的緣故。所以,山東滕縣一帶,出嫁不到三年的閨女忌回娘家過重陽;河南一帶則稱茱萸為“避災翁”,稱菊花為“延壽客”。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由來已久,相傳始於東漢。據梁朝吳均《續齊諧記》中說,在古時候,汝南縣有個叫桓景的人,跟隨費長房遊學多年。一日,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們家裏要有大的災難,應該馬上回家,讓家裏每個人都做一個袋子,裏麵裝上茱萸,把袋子係在胳膊上,然後去登高、飲菊花酒、就可逢凶化吉了。”桓景按著長房的話去做,帶領全家人登山遊玩。到了晚上回家,看見雞、狗、牛、羊一時間都暴然死去。長房聽後說:“這是由這些動物代災了。”東漢年間,這個故事傳開,從此,每逢農曆九月初九,人們為取吉利和避災消禍、長壽不老,登高的風俗也就興起來了。

重陽節登高之風,到了唐代已很盛行。許多詩人為此寫了不少詩篇。唐代詩人邵大震的一首詩雲:“九月九日望遙空,秋水秋天生夕風。寒雁一向南飛遠,遊人幾度菊花叢。”這些詩描寫的都是重陽登高遠眺、觀賞山河美景的情形。

重陽賞菊是我國古時就有的習俗。秋清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時逢佳節,共賞菊花,別有一番情趣。難怪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都喜歡重陽賞菊,並留下許多動人的詩句。

菊花,不僅以它的千姿百態使人傾慕,而且更以它的傲然性格、剛強氣質令人折腰。所以,人們愛菊、賞菊、敬菊、讚菊。以菊喻誌、詠菊抒懷的名篇佳作傳頌人口。唐代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多少年來,膾炙人口。

至於王勃的“九月重陽節,開門見菊花”的詩句,語言雋永,詩意清新,更寫出了賞菊飲酒的情趣。談到賞菊,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晉代陶淵明的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是一位“菊迷”,種了一個大菊園,天天澆水、培土、捉蟲,精心伺候。他常想,要是能讓菊花一日開,客人一天來,那該多好啊!後來,他灌園澆花時,常常對著菊花自語祝願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說也奇怪,那年九月初九,菊花真的一齊盛開了,客人們也都在那天來了。親朋詩友,望著滿園金菊,吟詩作笑,稱那滿園菊花為“重陽菊”。

壯族人民則把九月九日稱為祝壽節,而且認為九九重陽,天高氣爽,是個吉利日子。壯族傳統習俗適逢老人六十壽辰,兒孫晚輩都要殺雞宰鴨為老人慶賀一番。並為老人置一個“壽糧缸”,裝滿“壽米”,平時不能吃完。以後,每年九月九日,兒女們都要給老人壽糧缸裏添滿米。這天,出嫁的閨女也要帶上兒女回娘家祝壽,並帶新米回來給老人補糧缸。老人也把往年的壽米換出來,摻上糯米做成粑粑,送給女兒和親家吃,表示同福共壽。

我國政府於1988年正式規定九月初九日為敬老節,每年敬老節,全國各地都要開展敬老活動,關心老人生活,請老人參加慶祝會、觀看文藝演出等。不少街道和鄉政府,還對八十歲、九十歲的老人逐戶登記,編印“壽星”花名冊,以便逢年過節登門慰問、贈送拐杖和營養補品等。

此外,還有許多諺語是關於重陽節的。民間這天忌無雨,諺雲:“重陽無雨一冬幹”,“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三月三,九月九,無事莫到江邊走”。重陽以後,日見天寒,農諺又有:“九月重陽,移火進堂(烤火)”。

臘八節禮俗

臘八,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臘”是古代一年辛勤耕作喜獲豐收至年底要舉行一種對自然界風調雨順的答謝祭。又因先民多在十二月臘祭先祖百神,所以又將十二月稱為臘月。後來,這個臘祭的日子就選定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即稱臘八。到了南北朝時期,就形成祭祀節日了。

臘八節的主要內容是供獻天帝、祭祀神靈、祭奠祖先、祭鬼禳災等,後來又增加了“赤豆打鬼”和吃“臘八粥”等活動和食俗。

臘八粥的傳說有三種:

(1)共工的兒子死後變成了撒播瘟疫的鬼,這個瘟疫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豆,故有“臘八赤豆打鬼”之說。所以,臘八粥多以豆熬煮,就與此有關。

(2)佛教傳入我國以後,宗教習俗又滲透影響了這一節日活動。相傳陰曆十二月初八日,是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成道的日子,是佛教的節日,稱“成道節”。據說:釋迦牟尼在成佛前,普遍遊名山大川,探求人生之道,十二月初八日,走到比哈爾邦的尼連河附近,因長途跋涉,又累又餓,昏倒路旁。這時一個牧女趕到,就把自己帶的雜糧剩飯,加上采集的野果用甘甜的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地喂他,把他救活,使其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得道成仙。寺院僧侶為了紀念這個日子,每到這天就用香穀雜糧煮粥供佛。傳到民間,平民百姓也加以效法,用各色雜糧做臘八粥便成習俗。在宋代,臘八節吃臘八粥已流傳開來,南宋愛國詩人陸遊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一詩中就寫道:“今朝佛粥更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3)明太祖朱元璋傳下來的。據說,朱元璋小時給富人放牛,常挨餓,不得不到處偷點東西充饑。一次,不小心被主人捉住關在一間小房子裏,也不給他飯吃。他餓極了,發現有一個老鼠洞,於是便去扒老鼠洞,想找隻老鼠充饑。不料扒出了洞中老鼠搬積的大米、豆子、紅棗、芋艿等五穀雜糧,於是他便把這些東西收集起來,煮成粥吃,他感覺這頓粥比什麼都好吃。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大魚大肉不消說,連山珍海味也都吃厭了,覺得什麼也不合口味。一天,忽然想起小時候煮老鼠糧吃的味道來,就令太監用雜七雜八的糧食、豆類,煮了一鍋粥。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故叫“臘八粥”。官員們見皇上吃這種粥,就學著做來吃,民間也跟官員們學,於是,吃臘八粥,就成了一種風俗,一直流傳到現在。

現在廣大人民仍喜歡吃臘八粥。多用黃米、江米、白米、小米、菱角米以及各種豆類、杏仁、瓜子、花生、鬆子等熬成,像罐裝八寶粥等還打入了市場。人們品嚐著五穀的美味,評論著各種作物的優劣,分享著豐收的喜悅……因此,有的地方把這一天叫做“慶豐日”。節日新風俗

元旦致辭

“元旦”一詞最早來源於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之一——顓頊。他把農曆正月稱之為元,初一為旦。元旦即是一年的首日。“元”含有第一和開始之意,“旦”則是一輪紅日從地麵開始升起。“元”和“旦”合在一起,就是要人們以蓬勃朝氣來迎接嶄新的一年。現在將陽曆1月1日定為元旦。這一天,我國城市和農村,都張燈結彩,披上了節日的盛裝,單位懸起“慶祝元旦”的巨幅標語並且召開慶祝會,歡慶新的一年的到來。

新年到來之際,各級領導要做“新年獻辭”,單位領導要做“元旦致辭”,回顧和總結過去的一年工作、學習和職工生活方麵的經驗和不足,提出新的一年的奮鬥目標和美好的祝願。職工代表也發言,表達在新的一年裏如何幹好工作的決心。

領導新年致辭

中國水電工程總公司孫玉才總經理1999年新年致辭

總公司係統廣大職工、家屬同誌們:

記載著光榮與輝煌業績的1998年即將過去,充滿希望與挑戰的1999年已經走來。在這辭舊迎新、歡慶佳節之際,我謹代表中國水利水電工程總公司、水電總公司黨組向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職工、離退休人員和職工家屬表示熱烈的節日祝賀,向節日期間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同誌致以最親切的慰問!

199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裏,全國人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經曆了亞洲金融危機衝擊和我國長江、嫩江流域洪澇災害的嚴峻考驗並取得了重大的勝利。總公司係統廣大職工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國家電力公司的正確領導下,艱苦奮鬥、頑強拚搏,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長江三峽、黃河小浪底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施工進展順利,二灘、萬家寨、天荒坪、廣蓄二期、天生橋一級、淩津灘等項目首台機組按期投產發電,其他在建大中型水電項目分別完成了截流、蓄水等年度施工計劃。1998年總公司係統共完成大中型水電機組投產13台277.75萬千瓦,占全國大中型水電站裝機總量的78.9%,創年完成投產任務的曆史最高紀錄。全係統1998年累計完成企業總產值86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突破60000元/人年,實現了企業經濟的穩步發展。

在這一年裏,企業各項改革工作進展順利。總公司係統以產權紐帶連結為特征的母子公司關係正在逐步建立。夾江廠等單位多種經營企業改製工作獲得突破進展並創造了新鮮的經驗。全係統勞保統籌移交地方工作基本完成,企業再就業工作進展順利。企業內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果,保持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實現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雙豐收。

當前,由於受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水電項目開工不足,各施工單位人員待崗、窩工現象嚴重,加上曆史包袱沉重和企業經營不善等原因,我們目前仍然麵臨著較大的困難。對於這一點,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改革發展的大政方針已定,我們必須走集約、高效的智力密集型道路,努力提高現有人員素質,增加施工和管理中的科技含量,繼續優化隊伍結構和調整產業結構,在充分占領水電建築市場的同時,積極開辟其他市場,堅定信心,知難而進。

1999年是本世紀的最後一年,也是我國實現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和脫困目標的關鍵一年,水電施工企業在新的一年裏,要繼續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精神為指導,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不斷深化改革,銳意進取,在母子公司的新體製下,切實加強國有資產的運營和管理,認真抓好在建工程建設,大力開辟國內外市場,建立健全企業的激勵和約束機製,做好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工作,努力實現全年的奮鬥目標。

總公司係統廣大職工和家屬同誌們,新的一年即將開始,讓我們在迎接建國五十周年慶典和我國恢複對澳門行使主權的喜慶氣氛中,同心同德,恪盡職守,立足崗位,奮發圖強,取得改革和發展的新勝利!

祝同誌們新年愉快,身體健康,家庭幸福!

單位領導致辭

例一

同誌們,今天是1999年元旦,首先我代表廠黨委向同誌們致以節日的問候。新的一年又開始了,距21世紀隻有一年時間了。重任在肩,時不我待。如何以高昂的鬥誌、嶄新的風貌跨入下個世紀,乃是我們幾代人都應深思的問題。世界在發展,曆史在前進,而時間卻像個鐵麵無私的法官,它不管人們對事物把握得怎樣,總是以它不緊不慢特有的規律往前走,是做時間的主人,還是做時間的奴仆,行動是最好的回答!那就是,我們絕不能帶著任何遺憾跨入21世紀。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廠黨委的領導下,深化改革,銳意進取,轉換機製,努力拚搏。全廠職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心同德,在市場競爭中,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抓住了機遇,製定了商品的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方針,把產品打入了國際市場,在國內市場占據較大份額,並得到了廣大用戶和消費者的認可,取得了第一回合的勝利,這是全廠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果。但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前進道路上還有許多困難和阻力,我們工作中還有許多問題和不足,商品質量上還要精益求精,這些都需要我們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新的一年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以百倍的幹勁,高效和質量,全能的服務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最後祝大家元旦快樂!

例二

同誌們、朋友們:

在這辭舊迎新的喜慶時刻,我代表集團公司向全體員工及其家屬,向關心和幫助我公司建設和發展的國際友人,表示良好的祝願,祝大家新年好!

199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驚心動魄的一年。我國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南北流域的特大洪水,其持續時間之長,水勢之凶猛,麵積之大,可以說是罕見的。在這樣大的自然災害麵前,以江澤民為首的新一屆黨的領導班子,采取了及時果斷措施,帶領廣大軍民抵禦住了洪水的襲擊,使損失縮小到最低限度。這不能不說是黨領導下的一次偉大勝利。在我國政府順利恢複了對香港行使主權一年多的時間裏,香港的政治經濟穩定繁榮,這充分證明,我國政府的一國兩製的政策英明偉大,使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明顯提高,為我們集團公司走向世界開辟了光輝前景,極大地鼓舞我們更加有信心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我們集團公司成立伊始,就倡導“敬業、奉獻、拚搏、創新”的企業精神,特別是在不平凡的1998年,更是取得了不平凡的業績,這都是集團公司全體員工努力奮鬥的結果,在這新春佳節到來之際,我代表董事會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誌們,朋友們,在1999年,我們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認真貫徹《公司法》,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壯大自己,勇於開拓國際市場,為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21世紀作出我們應有貢獻。

職工代表致辭

例一

各位領導、各位同誌:

今天是2001年元旦,在這喜慶的時刻,我願為大家獻詩一首,表達我深深的祝福。

又是一年,

又長一歲。

衷心祝福你,朋友,

風華常在,

青春永駐。

在這美麗溫馨的歲末,

親愛的朋友,

祝你新年快樂,事事如意。

例二

各位領導、各位工友:

1999年從今天開始了。距離21世紀越來越近了。站在世紀之交的起跑線上,我們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時代賦予我們新的使命,曆史又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作為跨世紀的一代人,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分子,我們絕不會辜負時代的重托。雖然我廠的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了一席之地,但成績隻能說明過去,我們還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以科學的態度研究市場新動態,把我們的牌子打得更響,爭取在1999年再打一個翻身仗,以實際行動迎接21世紀的到來。

最後祝大家元旦快樂!

新年賀卡

新年賀卡也稱為賀年卡,它是賀卡的一種,起源於古代的“歲帖”,即皋年名片。古人在除歲、新正之時互相投遞,以廣交遊。它是詩化的書信,以輕鬆活潑的形式表達豐富的情感,意味雋永,既有賞玩價值,又有紀念意義,且投遞方便,易於保存,故日益風靡,已成為新年祝賀的好形式。

現代社會賀卡的種類很多且使用方便,使用者可根據與收卡人的關係,在賀卡上端題寫收卡人的姓名,下端簽署自己的姓名。也可題寫符合自己心境,更便於抒發自己感情的語言,如“新春如意,四季平安”、“新年快樂”、“願你每天都擁有新的太陽”、“濃濃的情誼與祝福,綿綿的思念與問安”、“願幸福、美滿、健康、快樂——永遠伴隨你”等。題詞內容豐富多彩,格式各種各樣。

賀卡形式

例一

×××老師:

願我的祝福縈繞著您

在您繽紛的人生之旅

健康、快樂、平安、幸福

學生×××敬賀

××××年×月×例二

××女士:

願你分分秒秒都幸運

時時刻刻都稱心

日日夜夜都快樂

祝你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

××××年×月×例三

××仁兄:

祝你新年快樂

四季平安

×××敬賀

××××年×月×

例四

×××同學:

在這除舊迎新的時刻,讓曙光照耀著你絢麗的新路旅程,考上稱心的學校。

同學×××

××××年×月×

例五

×××先生:

銀波為箋

風帆為詞

祝福您無憂無慮

乘風破浪,開拓遠大前程

××××年除夕例六

請別用尺量

也別用鬥量

我誠摯的友情

用你的心靈去感應

今年,無論你到哪裏

請把我的祝福帶著

友誼地久天長

×××

賀卡用語

致父母親

願您長命百歲。

祝您福壽安康。

願二老福壽安康。

祝您新年健康快樂。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願您今年與去年一樣康健。

祝您新年健康快樂,萬事如意。

祝您新春如意,四季平安,福壽安康!

但願我寄予您的祝福是最新鮮最令您感動的,祝福您福壽安康,新年如意!

願我的賀卡,加入祝福您的行列,願每一片美麗的花瓣,象征閃耀的希望,祝您新春快樂。

讓我把這一年的祝福包裝起來,呈獻給您,願您歡度這一佳節,並愉悅地迎入充滿生機的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