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助的步驟
讚助的步驟,指的是讚助活動運作過程之中的各個主要環節。一般情況下,舉行讚助活動需認真對待的步驟主要有以下4項:
(1)前期的研究。在正式決定進行讚助之前,讚助單位首先有必要進行前期的研究,並且對讚助活動的必要性與可能性進行詳盡的論證。
在正常情況下,一次讚助活動可有兩種情況:其一是某一商界單位主動向其他單位、組織或個人提出讚助。其二,是某一商界單位接到其他單位、組織或個人的讚助請求後,經過研究,再酌情給予對方以一定程度的讚助。在實際生活裏,後一種情況往往更為多見。
在就某次讚助活動進行研究、論證時,讚助單位必須充分明確下列幾點:它必須符合我國的憲法和法律,絕對不允許從事違法亂紀活動。它必須與本單位的經營策略、公共關係目標相適應,而不是與其背道而馳。它必須真正地有利於受讚助者,同時也有利於整個社會。它必須是本單位力所能及之事,至少也不應當半途而廢,甚至勞而無功。
(2)讚助的計劃。讚助的計劃實際上是前期研究、論證的成果的具體化。根據慣例,它應當是由專司其職的工作部門,在進行前期研究、論證的基礎上,根據本單位既定的讚助政策和讚助方向,認真製定而成。一般來講,商界單位之中負責讚助計劃的工作部門,主要是指單位的公關部。在某些情況下,辦公室、財務部亦應介入此事。
製定讚助的計劃,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其核心之點應為:讚助活動必須同本單位的經營策略、公共關係目標相一致,讚助活動的終極目標應當是讚助單位、受讚助者和社會三方同時受益。
在一般情況下,讚助計劃需要專人草擬,並經本單位的決策機構批準。它一般可分為以下2類:
一類是年度性的讚助計劃。這種作法的長處是,本單位的讚助活動可以規範有序、有的放矢,同時也可以從宏觀上控製讚助活動的規模,避免使之超出自己所能承受的程度,甚至由此而產生毫無意義的浪費或損耗。
另一類則是臨時性的讚助計劃。它主要是針對臨時性、突發性的事件,所製定的讚助計劃。
(3)項目的審核。主要是指讚助單位事先對自己所參與的讚助項目所進行的核定與審查。在正常的情況下,它是讚助單位專門負責讚助活動的工作部門負責進行的。
在具體對讚助項目進行審查核定時,重點應當放在如下幾個方麵:要看讚助項目是否符合本單位的經營策略與公共關係目標;要看受讚助者的口碑如何;要看讚助能否真正取得成功;要看讚助的具體方式是不是合適;要看讚助單位的承受力如何;要看讚助的時機是否得當;要看讚助將會產生多大的社會作用;要看社會輿論與社會公眾將會如何評價此次讚助活動;要看進行讚助之後對本單位會有多大的積極作用;要看此次讚助會給本單位造成多大的負麵影響。
經過綜合審核之後,假定讚助項目得大於失,即可將其付諸實施。假如讚助項目失大於得,尤其是其毫無任何社會效益可言時,則應當堅決取消計劃。
(4)承諾的兌現。讚助活動一經決定,即應擇機將其付諸實施。在實施過程之中,讚助單位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項的落實工作:
①必須有約在先。為了確保讚助活動取得成功,並且防止其發生種種變故,一般而言,凡重大的讚助活動在正式實施以前,讚助單位與受讚助者雙方均應正式簽訂讚助合同或讚助協議,並且經公證機關進行公證。這樣一來,雙方所各自承擔的權利與義務便被正式規定了下來。任何一方如有違反,便可被依約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必須審慎行事。在讚助的實施過程中,讚助單位必須處處審慎而行,既要認真履約,又要爭取社會的理解與被讚助者的支持。對於受讚助者一定要平等相待,不要為此而以“‘救世主”自居,時時趾高氣揚,處處討價還價,因而令對方產生逆反心理,好心辦了壞事。必須明確的是,讚助絕非一種單方麵的賞賜,在讚助活動中,雙方往往都是“有利可圖”的。
③必須擴大影響。在可能的情況下,讚助單位在實施讚助計劃的過程中,不僅要求得到社會各界的理解與支持,而且還要善於巧借良機,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在法律、法規允許的前提下,對自己進行適度的宣傳,以求擴大本單位的社會影響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不過在宣傳時必須講究技巧,切勿自吹自擂,令人生厭。
④必須嚴守承諾。進行讚助時,讚助單位務必要言而有信,兌現承諾,在指定的時間內,將自己讚助的財物如數全部到位。不論發生了什麼情況,都不允許讚助單位拖延時間,取消讚助。削減數額、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物抵款等等,也是不許可的。如果真的那麼作了,不但是一種單方麵的毀約行為,而且還表明自己原先的承諾僅僅是為了沽名釣譽。
會務的安排
在讚助活動正式實施之際,往往需要正式舉行一次聚會,將有關的事宜公告於社會。
根據商務禮儀的規範,讚助會通常應由受讚助者出麵承辦,而由讚助單位給予其適當的支持。
讚助會的舉行地點,一般可選擇受讚助者所在單位的會議廳。亦可由其出麵,租用社會上的會議廳。
舉行讚助會的會議廳,照明設備應齊全,並且保證燈光的亮度適宜。在主席台的正上方,或是麵對會議廳正門之處的牆壁上,還需懸掛一條大紅橫幅。在其上麵,應以金色或黑色的楷書書寫著“某某單位讚助某某項目大會”,或者“某某讚助儀式”的字樣。前一種寫法,意在突出讚助單位;後一種寫法,則主要是為了強調接受讚助的具體項目。
一般來講,讚助會的會場不宜布置得美輪美奐,不宜過度豪華張揚。
參加讚助會的人士,既要有充分的代表性,又不必在數量上過多。除了讚助單位、受讚助者雙方的主要負責人及員工代表之外,讚助會應當重點邀請政府代表、社區代表、群眾代表以及新聞界人士參加。在邀請新聞界人士時,特別要注意邀請那些在全國或當地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電視、報紙、廣播等媒體人員與會。
所有參與讚助會的各界人士,在與會之時,皆須身著正裝,修飾儀表,並且檢點個人的舉止動作。讚助會的整體風格是莊嚴而神聖的,因此任何與會者都不能與之唱反調。
依照常規,一次讚助會的全部時間,不應當長於一個小時。因此讚助會的具體會議議程,必須既周密,又緊湊。讚助會的具體會議議程,大致共有如下6項:
(1)宣布讚助會正式開始。讚助會的主持人,一般應由受讚助單位的負責人或公關人員擔任。在宣布正式開會前,主持人應恭請全體與會者各就各位,保持肅靜,並且邀請貴賓到主席台上就座。
(2)奏國歌。此前,全體與會者須一致起立。在奏國歌之後,還可奏本單位標誌性歌曲。有時,奏國歌、奏本單位標誌性歌曲,可改為唱國歌、唱本單位標誌性歌曲。
(3)讚助單位正式實施讚助。其具體作法通常是讚助單位的代表首先出場,口頭上宣布其讚助的具體方式或具體數額。隨後,受讚助單位的代表上場,雙方熱情握手。接下來,由讚助單位的代表正式將標有一定金額的巨型支票或實物清單雙手捧交給受讚助單位的代表。必要時,禮儀小姐應為雙方提供幫助。若讚助的物資重量、體積不大時,亦可由雙方在此刻當麵交接。在此過程之中,全體與會者應熱情鼓掌。
(4)讚助單位代表發言。代表的發言內容,重在闡述讚助的目的與動機,同時,還可以對本單位的簡況略作介紹。
(5)受讚助單位代表發言。此刻的發言者,一般應為受讚助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主要受讚助者。其發言的中心,應當集中在對讚助單位的感謝方麵。
(6)來賓代表發言。根據慣例,可邀請政府有關部門的負責人講話。其內容主要是肯定讚助單位的義舉,同時亦可呼籲全社會積極倡導這種互助友愛的美德。該項議程,有時亦可略去。至此,讚助會即可宣告結束。
在讚助會正式結束後,讚助單位、受讚助單位雙方的主要代表以及會議的主要來賓,通常應當合影留念。此後,賓主雙方可稍事晤談,然後來賓即應—一告辭。在一般情況下,在讚助會結束後,東道主大都不為來賓安排膳食。如確有必要,則至多略備便餐,而絕對不宜設宴待客。
在極個別的情況之下,讚助會亦可由讚助單位操辦。由讚助單位所操辦的讚助會,其會務工作與以上所述基本相仿。
活動的評估
對讚助活動所進行的評估,實際上主要是指在對讚助活動進行綜合分析和係統總結之後,對其社會效果所進行的科學評價與分析。
進行讚助活動的評估工作,大致上要抓住如下4個方麵的重點問題:
(1)要將實施效果與先期計劃相比照。重點研究一下讚助單位是否真正地實現了自己的讚助意圖,讚助活動的預訂目標是否業已達到。
(2)要掌握社會各界對讚助活動的認同程度。可通過各類調查,了解各類公眾,包括受讚助單位、地方政府、新聞媒介對此次活動的真實評價與看法。
(3)要及時發現讚助活動的所長與所短。要認真總結讚助活動因何而成功,或者因何而受挫。對於己方與其他各方的問題,都不應當諱疾忌醫。
(4)要了解讚助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不管這些問題是否已在意料之中,原因在於何方,均應被認真看待,並引起重視。
展覽會禮儀
通過實物、文字、圖表、圖片、解說等來展現成果、風貌、特征的宣傳形式叫展覽。展覽會是典型的綜合運用多種傳播手段的公共關係專題活動。在公司公共關係專題活動中,展覽會或展銷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形式。
展覽會的類型
展覽會的類型可以從展覽的主題、性質、規模、場所、時間等方麵來加以劃分。
(1)主題類型。可分為綜合性展覽和專題性展覽。
綜合性展覽是全麵地展示某個主題的全貌,或者有代表性的一些成就的展覽,通過它可以縱觀全局。
專題性展覽,是圍繞一個專題、一個專業或一個內容舉辦的展覽。專題性的展覽可以不求全麵係統,但必須盡可能使展覽主題突出,令人一目了然。如“國際高新電子產品展覽”、“北京花卉展”等均屬於專題性展覽。
(2)性質類型。一般可分為交易、洽談型,宣傳、欣賞型及酬賓、娛樂型等,有時也將幾種類型加以融合。
交易、洽談型展覽會是宣傳介紹產品,從而直接促銷產品,同時交流信息,洽談項目,以促進貿易發展,如“現代廚具展銷會”、“出口商品交易會”、“新技術洽談會”等。此類展覽會最為多見。
宣傳、欣賞型展覽會是傳播某種觀念、思想或提供文化、藝術欣賞,起到宣傳、教育、引導、審美的作用,如“人類起源展覽”、“中國曆史展覽”、“自然風光圖片展覽”、“中國畫展覽”等。
酬賓、娛樂型展覽會帶有某種程度的優惠、答謝性質,通過酬賓增進感情,同時起到促銷商品的作用,例如一些公司舉辦的“酬賓展銷周”,在開展銷售的同時,舉辦現場操作表演以及電影招待會、歌星舞星表演、時裝表演、食品飲料品嚐等豐富多彩的酬賓娛樂活動。
以上幾種類型不是截然分開的,常常相互交叉融合。例如目前大型的交易展覽會穿插安排一些酬賓娛樂活動,借以吸引觀眾;在書法、攝影、繪畫一類的展覽中亦有商業活動,拍賣其中的一部分作品等等。
(3)規模類型。一般可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
大、中型展覽會一般由政府或專門機構舉辦,眾多公司、企業、團體聯合參展。
小型展覽會一般由公司、企業主辦,主要展出自己的產品。
微型展覽也稱輕便型展覽、袖珍展覽等,多利用櫥窗、展車,劇院、圖書館、車站的門廳以及旅館房間等舉辦展出活動。
(4)場所與時間類型。展覽傳播場所分為室內與室外,時間分為長期、短期、流動、巡回以及一次性等。長期固定場所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固定場所但定期或不定期更換內容的,如科學展覽館、自然博物館、工業展覽館、美術展覽館等。短期展覽如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每年舉行兩次但都有一定的期限。流動、巡回展覽多利用各種交通工具舉辦。
展覽會的組織與籌備
(1)確立展覽的目的與主題。舉辦展覽會應當首先明確目的和主題。例如商品交易展覽的目的是推銷產品,擴大貿易,而非商業性展覽,如普及法律知識展覽、交通安全展覽等,目的是傳播某些觀點或某種道德規範。再如公司為介紹自己的新產品舉辦展覽,新產品即是展覽的主題。一個展覽會的內容很多,隻有主題明確才能提綱挈領,把展覽的實物、圖片、圖表及文字進行有機的組合排列。如果目的與主題不明確,展覽勢必會給人造成雜亂無章的印象。
(2)展覽的編輯與製作。編輯工作要根據展覽的目的和主題,來規劃或構思展覽結構、重心、布局等。會標、主題詞、主題畫、前言、結束語、解說詞等亦應統一設計、撰寫與編輯。製作前要請設計師根據需要畫出展牌小樣,按照小樣進行文字、圖表、圖片的書寫繪製和擴大,並美化加工。展台、展廳的設計和裝置,實物的拚裝組接,電源、燈光及電氣設備的安裝等,亦應在統一規劃下進行、編輯與製作。精當的展覽會從整體上給人一種美的感受,像磁鐵一樣吸引觀眾,使其樂於了解並接受。解說詞應精煉、精彩,真實感人,避免空洞的敘述和說教。
(3)對展覽工作人員的要求。展覽的設計、編輯、製作、美工人員等應緊密配合,具有整體觀念,以保證總體布局及各部分之間的合理安排與銜接;解說員要掌握有關展覽內容的專業知識,準確理解和把握講解內容,講解要生動、流暢;對解說員、服務員要進行良好的公關訓練,從展覽內容到工作人員要處處體現公關意識。
(4)對外發布新聞。要有專人負責對新聞界發布新聞及處理相關的事宜,要主動提供新聞稿及其他資料,爭取支持以加強對展覽會的宣傳。
(5)展覽會的費用預算。展覽會較其他專題活動需要更多的資金。要列出各項費用開支的清單,進行核算,以免捉襟見肘,影響展覽會的順利進行。
茶話會禮儀
所謂茶話會,在商界主要是指意在聯絡老朋友、結交新朋友的具有對外聯絡和進行招待性質的社交性集會。因其以參加者不拘形式地自由發言為主,並且因之備有茶點,故此稱為茶話會。
茶話會禮儀,在商務禮儀之中特指有關商界單位召開茶話會時所應遵守的禮儀規範。其要求主要體現在會議的主題、來賓的確定、時空的選擇、座次的安排、茶點的準備、會議的議程、現場的發言等幾個方麵。
會議的主題
茶話會的主題,即指茶話會的中心議題。在一般情況下,商界所召開的茶話會,其主題主要有3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