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耶穌裹屍布
意大利北部都靈大教堂附屬的一座禮拜堂裏供奉著一塊裹屍布,千百萬基督教信徒們都認為這塊布是曾用來包裹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屍體的。在這塊長4.5米、寬1米的布上,不知道怎麼留下了一個身體有多處創傷的死者影像,極像耶穌基督的麵容。將這塊裹屍布視為至寶的人,就認為所見相貌與常人心目中基督的相貌如此相像,不可能是巧合。如果布上的影像是耶穌被釘十字架後的真容,那麼這塊布就自然是當時留下來的最有價值、最寶貴的遺物了。可是,它真就是耶穌的裹屍布嗎?幾百年來,始終有人懷疑它是偽造的。
孰是孰非孰是孰非:孰,誰。誰的功績正確,誰的錯誤。,至今仍爭論不休。20世紀的科學使懷疑派的聲音不像過去那麼響亮了。因為經過科學家的檢驗,證明這塊裹屍布的確是耶穌基督時代在巴勒斯坦某個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裹屍布,但是不是就是耶穌的,就很難確定了。
經科學家測定,裹屍布左右部分別留下了一位34歲、身高約1.6米的男人正麵、背麵的影像。影像顯示他的肋骨受傷,手腕處有被巨釘釘穿的傷痕,還留有血跡。頭部前額有血跡和多個被刺傷的小洞,像是被荊棘荊棘(jīnɡjí):泛指山野叢生的帶刺小灌木。所傷。全身有100多處鞭笞傷痕。當然,最惹人爭論的問題是何以裹屍布上會留下這麼清晰的影像。同樣使人困惑的是,1357年裹屍布在法國小鎮裏萊公開展出之前,沒有任何記載。
當時,這塊布屬於一個名叫德查爾尼的法國家族。他們從未解釋過是怎樣得到這塊布的。據說,該家族是曾經參加過十字軍東征奪取耶路撒冷聖城的“聖殿騎士”之一的後人,可能是東征時從那裏拿回來的。1453年,德查爾尼家族將這塊引起爭論的裹屍布遺贈給薩夫瓦家族,最初保存在善貝裏,1532年的火災曾使它稍受損害。1578年,薩夫瓦大公國遷都都靈,特地在都靈大教堂範圍內建了座禮拜堂,存放裹屍布至今,受到很多人的頂禮膜拜,但天主教教廷一直不予正式承認。
1898年,一位叫披亞的意大利人拍了一張裹屍布的照片。他跟所有看過照片的人一樣,看到底片上出現的人體形象遠比正片上清晰清晰(xī):清楚。得多,不免驚訝起來。
1978年,好幾個國家的專家組成研究小組,在獲得天主教特準後來到都靈,用各種精密先進的科學儀器對裹屍布進行檢測,包括X光熒光分析、紅內線分析、光譜分析、紫外線分析等。
懷疑派認為,裹屍布上的影像是14世紀時畫上去的。這個看法得到美國鑒定真偽專家麥克科朗的支持。麥克科朗認為:血跡經曆2000年不可能還這麼鮮豔,可能是用氧化鐵顏料和中古時代藝術家常用的玫瑰赤黃顏料和在一起畫上去的,並用此法複製了一件,但它和原來的裹屍布有個極不相似之處,就是顏色透過了麻布,兩麵都看得見。
1978年以來,經科學家上千次分析檢測,都證實影像不是顏料畫的。美國輻射學專家布赫德博士認為,經儀器檢測,好像是用類似雷射的輻射線,由內向外一閃而烙成的,時間大約十億分之一秒。至今還沒有一種方法可以用十億分之一秒的時間在布上印出影像而又使布不受傷害,且又永不磨滅。如果是偽造的,那麼偽造者一定具有超人的科學知識,再加上極精密的設備才能成功。
花粉分析證明麻布為中東所產,因為布上49種不同的孢子有33種生長在中東。紡織專家也證實其織法為巴勒斯坦兩千年前常見的,而且纖維中含有棉花成分,當時歐洲根本不種棉花。如果是中東時代偽造的,那麼偽造者一定曾不遺餘力地搜集棉花和某些種類的植物孢子,以便蒙蔽20世紀的科學家。
現在有一種叫“立體顯像鏡”的儀器,它可以把平麵圖像化成逼真的立體影像,而任何繪畫都不能產生這種效果。如果是偽造的,那麼這個偽造者的本事,著實讓科學家困惑不解困惑(huò)不解:感到有疑難,不知怎麼解答,解決。。
這屍布上的影像到底是不是耶穌呢?
加拿大的一位神學家說:可能是耶穌的屍體被包裹後放在岩洞裏,在他複活之前,屍體放射出輻射能灼印在屍布上而留下的聖像,作為神跡的證據。
新約上說,三天之後,耶穌的屍體失蹤了,屍布仍舊留在石頭上。後來還提到過耶穌顯現的神跡。
科學家何爾認為這幅屍布就是包裹耶穌的,布上的血漬顯示耶穌的屍體被取下十字架之時,右腳的釘孔仍在流血,包在屍布裏的耶穌的心髒可能還未停止跳動,換句話說,耶穌隻是昏厥,並未真的死去。當晚可能是盜墓者移開了墓穴的頂門巨石。議員約瑟和眾婦女再回到墓穴時,發現耶穌已經複蘇,便將他接回家中隱藏起來,並治好了他的傷。後來耶穌可能活了下來,過著隱士生活。
這是一個由來已久的難解之謎。
一個人被處死:他被釘在十字架上,然後有人把一柄長矛刺進他的胸膛以便確定他是否已死亡。他的屍體埋在一座墳墓裏,據說是由經驗豐富的百夫長守衛著。
12天後,屍體卻不翼而飛不翼而飛:沒長翅膀卻飛了過來,比喻事物神秘消失。。更為神秘的是,那些了解這個人的人都說在他死後,還親眼見過他並和他交談過。開始,他們懷疑這隻是一種夢境或幻覺,但在親手觸摸了他並和他一起進餐後,他們都相信這個人已經複活了!
眾所周知,這個人就是拿撒勒的耶穌。他的複活不僅成了基督教的來源,而且成為迷惑曆史學家近兩千年的謎。
1945年12月,在埃及上遊的奈格·哈買提地區,一位名叫穆罕默德·阿裏·阿灑曼的阿拉伯農民在尋找一些肥沃的土壤來給他的莊稼施肥的時候,突然被一個紅色的瓷罐給擋了一下,阿灑曼打開了這個瓷罐,裏麵有13卷用皮革包著的紙草書,還有一些鬆散的露在外麵。甚為遺憾的是有一部分被阿灑曼當作引火紙燒掉了,好在萬幸的是剩下的部分被搶救到了開羅的基督博物館保藏。
在阿灑曼發現的這些文獻中,有一篇名為《托馬斯聖經》,早期的教堂記錄中曾經提到這本書(多為誹謗之言),但是大多數的曆史學家都認為這本書永遠消失了,可事實是它保存下來了,在埃及沙漠幹燥空氣的保護之下,被完整和近乎完美地保存下來了。放射性碳的檢測表明這些紙草書至少是公元350~400年的產物,但是也有一些學者指出,《托馬斯聖經》完全由耶穌自己的話語組成,那麼進而推測這本書的形成接近於耶穌生活的年代,也許會早在公元前50年,這使得托馬斯生活的時代要比馬可、馬太、路加和約翰早一些。
我們關心的是到底托馬斯在聖經中怎樣描述了耶穌的複活呢?
答案可能會令你很失望,書中絕無提及。
就是現在,一個死去的屍體複活在其傳記中也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細節,很難想象,托馬斯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件事,或者忘記了提到這件事。因此,許多曆史學家據此推斷有關複活的故事純屬編造,並不是耶穌自己或者他的同黨,而是後來的基督教徒,也許是馬可所為。千年幹屍
幹屍,過去稱作“木乃伊”。其實,幹屍與木乃伊有所不同。木乃伊是人工製作,幹屍是自然形成。在尼雅遺址的古墓中,經常發現幹屍,成為尼雅的一絕。
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人們認為人的靈魂附在人的軀體中,靈魂要是離開了軀體,那就意味著死亡的來臨。過去的帝王,生前常吃靈丹妙藥靈丹妙藥:靈驗有效的奇藥。,幻想長生不死;無法長生則千方百計地保存屍體,他們認為,隻要屍體不爛,靈魂即可永存,繼續統治陰間的鬼卒。在遼代墓葬發掘中,有時可以發現水銀(汞)和朱砂,可能即與保存屍體有關。
然而尼雅遺址發現的幹屍,則與此不同,屍體沒有經過任何防腐的處理,完全是靠自然條件而形成。
1959年新疆博物館發掘的一號墓,是東漢時代的夫妻合葬墓,男女都變成了幹屍。男女二屍均已幹癟,骨瘦如柴,但是,頭發、胡須都完好地存在,沒有脫落,身上穿的衣服,仍完好如新。
1993年尼雅考察中,在佛塔營地以北的墓地,發現了三具“獨木棺”,棺中的屍體都程度不同地變成了幹屍。在弓形的“獨木棺”中,躺著一個妙齡的少女,她屈肢側臥,穿的衣服清楚可見,內穿絲絹襯衣,外罩紅色羊毛短裙,屍體大部分完好,被考察隊稱之為“紅衣少女”。
在佛塔以東的另一個墓地,也發現了幹屍。其中以一具女屍保存較好,她黑發披肩,眉目清秀,細長的柳葉眉,仿佛剛剛描過,是一個20多歲的女青年。麵部的肌肉變化不大,似有彈性。另一具男屍,胸腔以下已經爛掉,但是頭顱保存尚好,長得濃眉大眼,胡須尚在,一頭黑發依然如故依然如故:依然和活著的時候一樣。如故,沒有改變。,是一個中年人。
在尼雅地區,經常發現幹屍,當地人習以為常,然而外地來的專家學者卻極為重視。尼雅為什麼有這麼多幹屍?幹屍的保存為什麼有好有壞?都是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屍體的腐爛,也同食物的腐爛一樣,是細菌微生物作用的結果。細菌微生物的存在和活動,必須具備一定的溫度、濕度和空氣。在常溫下,細菌微生物都能夠生存,但是,特別幹燥的地方和沒有空氣的地方,細菌微生物也難以生存。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的女屍,是一具濕屍,它之所以經曆了2100多年不腐爛,是因為墓室深,封閉嚴,斷絕了空氣的結果。尼雅地區古代幹屍的存在,是塔克拉瑪幹沙漠中幹燥的氣候所造成的。
由於塔克拉瑪幹沙漠異常幹燥,屍體在烈風、強光、高溫的作用下,迅速脫水。於是屍體都呈現幹癟的狀態,體瘦如柴,皮層收縮,緊貼骨架,就是屍體脫水的結果。在細菌微生物沒有產生以前,屍體即完全脫水,便使細菌微生物失去了生存的條件,於是,屍體變成幹屍保存了下來。除屍體以外,尼雅地區其他的文物能夠完整地保存到今天,都是與極端幹燥的氣候有關。
尼雅墓葬中的幹屍,是屍體中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屍體完全腐爛掉,隻剩下白骨和黑發。同在尼雅地區,為什麼會有此不同呢?這其中還有許多的原因。塔克拉瑪幹沙漠,總的來說是氣候非常幹燥,降雨量很少。但是,每年的降雨量並不完全相同,有的年份降雨量多一些,有的年份降雨量卻非常少。據現代氣象學家的考察研究,塔克拉瑪幹沙漠中的年平均降雨量,隻有25~50毫米,然而有的年份一天之中的降雨量卻達25.2毫米,最多時竟達到73.5毫米。在降雨量少的年份,埋葬的屍體就容易變成幹屍;降雨量多的年份,埋葬的屍體就容易爛掉。在一年之中,是幹季埋葬還是濕季埋葬,對於屍體的保存,也有不同的影響。
就每具屍體的具體情況而言,也不完全相同。有的人肥胖,體內含水量就比較高;有的人幹瘦,體內的含水量就比較低。在相同的氣候條件下,含水量多的屍體就容易腐爛,含水量少的屍體就不容易腐爛,便於保存。在墓地現場觀察的結果表明,同一具屍體的不同部位,保存的結果也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屍體胸腔、腹腔完全爛掉,而頭顱顱:lú。和四肢卻保存較好。這是因為胸腔和腹腔中的含水量比頭顱、四肢要多的緣故。古代埃及在製作“木乃伊”時,都要除掉內髒,即是由於這個緣故。即使在科學高度發達的現代,為了長久地保存偉人的屍體,也需要摘除內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