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奮鬥的準則(1 / 3)

第三章奮鬥的準則

守時是做人的準則

約會如婚姻般神聖不可褻瀆。一個不守約的人,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否則他就是個十足的騙子。他周圍的整個世界會象對待騙子那樣對待他。

有一次,拿破侖請元帥與他共進晚餐,但是他們卻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到達,於是拿破侖便旁若無人地先吃起來。他吃完後剛剛站起來時,那些元帥們才趕到這裏。拿破侖說:“先生們,現在已經過了晚餐時間,我們該去做下一步工作了。”

賀拉斯·格裏利曾經說:“一個人如果根本不在乎別人的時間,那麼,這跟偷別人的錢有什麼兩樣呢?浪費別人的一小時跟偷走別人的5美元有什麼不同呢?況且,有許多人工作一小時的薪水要比5美元多得多。”

約翰·昆西·亞當斯也是守時的典範。在議院開會時,看到亞當斯先生入座了,主持人就知道該向大家宣布各就各位,會議開始。有一次,主持人在宣布就位時,有人說:“時間還沒到,因為亞當斯先生還沒有來呢。”結果發現是議會的鍾快了3分鍾,3分鍾後,亞當斯先生準時到達了。

華盛頓總統每天下午四點鍾吃飯,有時候應邀到白宮吃飯的國會新成員會遲到。於是,華盛頓就自顧自地吃飯而不理睬他們,這令他們感到很尷尬。華盛頓常說:“我的表隻問時間到沒到,從來不問客人有沒有到。”一次華盛頓的秘書遲到了,並借口說自己的表慢了。而華盛頓卻說:“或者你換塊新表,或者我換個新秘書。”

韋伯斯特在上學時就從不遲到,在國會、法庭和社會公共事務中也同樣守時。在日理萬機的繁忙工作中,賀拉斯·格裏利每次都會準時赴約。《論壇報》上許多睿智犀利的文章都是他在其他編輯悠閑地等著和別人一起消遣,或會議遲遲沒有開始時完成的。

對於總是為遲到找托辭的傭人,富蘭克林說:“我發現,擅長找托辭的人通常在其他方麵都不擅長。”

工作的靈魂和精髓是恪守時間,同時它也是明智和信用的代表。

在從事商業生涯的最初7年裏,著名商人阿蒙斯·勞倫斯從不允許任何一張單據到星期天還沒有被處理。商業界的人士都懂得,商業活動中某些重大時刻會決定以後幾年的業務發展狀況。如果你晚了幾個小時到達銀行,那麼票據就可能被拒收,而你借貸的信用就會蕩然無存。據說,守時還代表了彬彬有禮、溫文爾雅的皇家風範。有些人給你的印象總是急匆匆的,好象他們總是在趕一列馬上就要啟動的火車,而且他們在完成工作時也手忙腳亂,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適當的做事方法,所以很難會有卓越的成就。

在學校裏,總是有鈴聲催你起床,告訴你什麼時間該去晨讀或者上課,教你養成遵守時間、從不拖延的習慣。這是學校生活的最大優點。每個年輕人都應該有一塊隨時看時間的表,提醒改掉事事習慣差不多的缺點,這一缺點從長遠來看更是得不償失。

布朗先生說:“我發現,我可以信賴那個任何事情都按時完成的小夥子,並且我很快就會讓他來處理越來越重要的事情。”積累成功資本的第一步往往是擁有辦事一貫準時、從不拖延的好名聲。有了這第一步,成功自然會招手即來。

做事守時是贏得人們信任的前提,會給人帶來美好的名聲。它表明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是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使別人可以相信我們能出色地完成手中的事情。遵守時間的人是可靠和值得信賴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從不失言或違約。

一個人停下來聽了5分鍾的閑話,他坐車或乘船旅行的計劃就會因為晚了一分鍾而破滅。一家在本行業遙遙領先、資金雄厚的公司破產了,原因就在於代理機構在得到命令後沒有把必要的資金及時轉移過來。火車司機的表慢一點就會引發嚴重的撞車事件。一個無辜的人被處死,僅僅因為帶來赦免命令的信差晚到了5分鍾。

象拿破侖一樣能夠當機立斷地抓住關鍵事物,丟開瑣碎顧慮的人注定會成功。

當聽到薩姆特爾被攻陷的消息時,格蘭特將軍立即決定收編敵人的軍隊。巴克納派人把休戰旗送到多耐爾遜,並要求商議投降條件和時間,這時,格蘭特將軍脫口而出:“除了立即無條件投降,我們不接受任何其他條件。我提議馬上開始著手你們的工作。”客觀條件使巴克納不得不接受格蘭特提出的苛刻而毫無通融的條件。

把握不好關鍵的5分鍾,會使許多人在渾渾噩噩中最終一事無成。失敗者的墓碑上字裏行間都流露著這樣的遺憾:“太晚了”。勝利與潰逃、成功與失敗轉手易人往往隻是幾分鍾的事,而結局卻大不相同。

拖延工作就是不尊重自己

有一位著名作家曾經感言道:“床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在我們晚上上床睡覺之前,隻要想到沒有完成的工作,就覺得時間還早,不該睡覺。但是,我們早上同樣不願意早起床。我們每天都下決心第二天早上一定要早起,但是,我們仍舊懶床。”

可是,許多傑出人物都習慣早起。阿爾弗烈德大帝在拂曉前起床;哥倫布在清晨的幾小時計劃尋找新大陸的航線;拿破侖在清晨考慮最重要的戰略部署;彼得大帝總是天一亮就起床,他說:“我要使自己的生命盡可能地延長,所以就要盡可能地縮短睡覺的時間”詩人布賴思特五點鍾起床;曆史學家班克羅夫特天亮起床。我們熟知的很多重要作家都習慣早起。古代和現代的許多天文學家也都習慣早起。另外,有早起習慣的還有克萊、卡爾霍恩、華盛頓、韋伯斯特、傑斐遜等政界要人。

瓦爾特·司各特取得眾多成就的秘訣就是守時。他曾經說過,他早上五點起床,到早餐時,他已完成了一天當中最重要的工作。一位渴望獲得輝煌成就的年輕人寫信向他求教,他在回信中寫道:“一定要警惕那種使你不能按時完成工作的習慣,也就是拖延懶惰的習慣。要做工作就立即去做,完成工作後再去消遣,千萬不要在完成工作之前先去娛樂。”

丹尼爾·韋伯斯特經常在早餐前寫20到30封回信。

早起的習慣是所有生活習慣中最有價值的好習慣。對於一般人來說,一天睡眠7個小時已不少了,8個小時就足夠了。如果這個人身體健康,那麼他在床上躺8個小時後,就應立即起床,穿戴整齊,投入一天的工作了。

美國聯邦主義的倡導者漢密爾頓曾經說:“上帝在造人時就給人規定了一定的工作量,同時還賦予了人支配時間的能力。這樣,如果他們準時開始工作,並且一直勤懇努力,持之以恒,那麼最終時間剛好與工作量一致。但是,我的一些朋友卻遭遇了一種特別的不幸,他們的一部分時間無緣無故地丟失了。他們不知道,時間是怎麼丟失的,但是他們十分清楚地知道時間的確少了。正如本來有兩條線段,但其中一條比另一條短了一英寸。工作和時間是相匹配的,但是時間總是比工作少了10分鍾。他們到達港口時正好看到輪船起航;他們趕到火車站時火車剛剛開走;他們去郵局寄信時郵局的大門剛剛關閉。他們沒有瀆職,也沒有違反承諾,但是做任何事情都剛好晚那麼幾分鍾,也正是因為錯過這短短幾分鍾,他們竟一事無成。”

熱情才能出成績

一件工作由不同的人來做,一定會表現出不同的方式、態度。我發現一些喜愛家務勞動的婦女,無論在做飯、洗衣服,還是清潔廚房時,都表現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態,看來她們的的確確喜愛這些活動。她們從這些在他人看來單調乏味的家事中,看到了生活美,從中感覺到其樂無窮,無論是家務勞動,還是照管嬰兒,她們都不會覺得單調無味。看著她們興趣盎然、有條不紊地幹著這一切,我們也會深受感染,覺得生活一切都美好起來。家中的一切在她們手中,似乎都變得異常明亮,異常光彩起來,家庭氛圍也變得異常溫馨起來。

另外,還有一些視家務活動為最乏味無聊之事的家庭主婦,她們厭棄甚至憎恨家務活動,誇張一點兒說,她們願以少活兩年的代價去換取免做家務事。她們千方百計躲避做家務勞動或能少做一點就少做一點兒。如果實在躲不過去,她們也會應付了事,多半會把房間弄得一片狼藉,看上去整理後還不如整理前整潔,這樣的環境如何能叫心靈得到慰藉呢!這類家庭主婦是以不負責任的態度做事的,而前一類家庭主婦則是以從事一件重大事務的態度做事的,兩者截然不同。

實際上,從一個人的工作狀態上完全可以看出這個人對從事的這份工作態度如何,如果他工作時非常投入,其主動性、創造性、進取性都表現得很明顯,那麼就可以斷定他喜愛他的這份工作。

懶惰成性的女主人,會因她的傭人因急事請假而大發脾氣,甚至暴跳如雷,因為她在傭人請假的這一段時間裏,不得不親自料理家務;而心地善良又勤勞的女主人,則會因為有機會偶爾展露一下身手而高興,她們會爽快地準了傭人的假,而準備親自做一頓豐盛的晚餐。具有後一種心態的婦女,具有做事熱情、精力旺盛的特點。她們往往會以樂觀的情緒和全身心投入的狀態從事任何一種工作,而前一類婦女則不具有這種優勢。

我們在工廠、服務性行業以及其他一些部門經常見到這樣的員工,他們無精打采、精神萎靡,走路拖拖遝遝,一副身心疲憊的樣子。他們給人一種受生活所累,不堪重質的架勢。探究他們的內心,發現他們厭倦工作,希望早點從工作中解脫出來,他們不能從工作中獲得樂趣,因此他們總是感覺很累。與他們不同,有一些員工則士氣高昂、精力旺盛,整個人看上去充滿幹勁,他們工作起來神情專注,麵帶笑容,而且從來都主動做事,所以他們的成績也往往要好上許多,當然主動、樂觀做事與被動、消極做事的結果一定會有天大的差別。

每一個實幹的老板都願意把提拔的機會留給那些平時勤勤懇懇、做事充滿熱情的員工。這些員工做事的積極性通常也會感染老板。老板深知這些員工的價值,並且知道這些員工是在盡心盡力幫助自己。而那些做事不負責任、拈輕怕重的員工是得不到老板青睞的,與這些落後員工在一起,老板也會覺得做事沒有信心,存在一種隨遇而安的消極心理,因此,他通常會自覺地與那些要求上進的員工在一起,關心他們的生活,關注他們的發展。

舉個做鞋匠的例子,鞋匠有二種,一種把補鞋當作一個神聖的工作來做;一種把補鞋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前一種鞋匠工作時,全身心投入,即使是補一個小補丁,也仔仔細細、精精心心,儼然一個藝術家在精心雕琢著自己的作品;後一類鞋匠工作時應付了事,不管好看不好看,補上就行,他隻關心自己是否能賺錢,能賺多少錢。兩類鞋匠存在著巨大差別,前一類鞋匠會獲得人們的敬重,成為最讓人稱道的鞋匠,而後一類匠鞋匠隻會遭到人們的白眼,生意也會越做越冷。

在我認識的速記員中,可分二類,一類是技術好,工作態度好的;一類是技術一般,工作態度不好的。前一類速記員工作質量高,能埋頭苦幹,而且要求積極進步,責任感強,把公司當成自己家一樣,這類速記員易受到老板青睞,提升的機會多。後一類速記員,工作應付了事、馬馬虎虎,好投機取巧,一旦出了錯,也不認真對待,這種人不易得到老板重視。

有一些教師要求很高,把自己做人、做事的標準等同於大師標準。他們充滿愛心、全力以赴地教書育人,他們把自己比喻成太陽,希望能把自己所有的能量都毫無保留地灌輸給學生。他們好象是站在畫布前的大師,盡力在黑板這塊畫布上描繪出所有的希望。與這些教師相反,有一些教師未登上講台就開始煩躁,他們討厭教書育人,他們希望哪一天學校解散了,他們就可以再也不用上班了。即使他們勉強上了課,也毫無熱情,表情僵硬,學生們好象也對他們的課無動於衷。

神職人員也有類似情況。米歇爾·安格魯是一位有著工作熱情和旺盛精力的牧師。他把布道、傳福音當作是上帝賜給他的責任,因此,每天天一亮,他就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準備開始一天愉快的工作,他從工作中獲得了極大的快樂和滿足。與他不同,有一類牧師雖然也做著同樣的工作,但他們內心卻缺乏真愛和熱情,他們對教徒的甘苦視而不見,他們缺乏真情的詠讀無法激發出教徒的熱情。牧師的工作要求牧師要有火一般的熱情和慈母般心腸的愛,如果不具備這兩點是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牧師的。

正是要具備這近乎瘋狂的工作熱情和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才能把單調乏味的日常工作當成一件神聖光榮的事業來做,也隻有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好。大約一個世紀以前,羅德島上居住著一個人,他不知出於什麼考慮,想砌一堵石牆,他把砌這堵牆當成創作一幅傑作來作。他仔細審視每一塊石頭,測量它的長度,研究它的外形,把它放在最適合的位置,放好後,還要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從不同角度審視。然後,他就象一位完成了一幅偉大雕刻的雕刻家一樣心滿意足。這堵石牆傾注了他的全部熱情和獨特個性。終於這堵牆出名了。來參觀它的人絡繹不絕,他愉快地接待著來訪者,並不厭其煩地向每一個人細細講解每一塊石頭的曆史。不要懷疑這堵石牆的存在意義,單單從它已存在一個多世紀,就可以看出它的價值。

工作就是你的使命

第一份工作至關重要,因為它將培養你的職業觀念和職業習慣,甚至決定著你能從事的行業和事業發展的高度。

人的可塑性是非常大的,大學畢業生往往就象是一張白紙,第一份工作將為這張白紙打上一個底色,而這個底色將對未來在上麵所要畫的圖畫影響甚大。第一份工作也許就是你博取未來的本錢。第一份工作解決了你的生存,使你慢慢適應社會,並且開始增長你的工作經驗。你的人生閱曆、個人能力等等都在第一份工作期間得到極大的發展延伸。

查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雜誌社做記者,老老實實幹了三年。事實上,這份工作經驗為查爾一生的職業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使查爾獲得了最寶貴的職業自信。現在查爾到任何一家雜誌社或者媒體工作,都可以算得上是資深人士。

因為查爾經曆了最為嚴酷的職業磨煉。三年裏查爾一共發表了三四十萬字的文章。此外,單單是一字一句地整理采訪錄音,查爾就扒過一百萬字以上的磁帶錄音因為經濟原因,不可能去請速記,事事自己親力親為,這份機械的基本功來的是如此的艱苦,以至於當查爾無法堅持的時候,就選擇在半夢半醒之間整理錄音(因為這時候神經已經麻木了,感覺不到痛苦)。現在看來,當時的做法顯得是如此愚蠢,然而,如果沒有那時的痛苦,也許就不會有查爾今天的寫作速度(現在查爾已經可以一邊采訪,一邊用筆記本電腦及時地記錄下被采訪對象的談話和采訪內容,再也不用去依賴采訪機了)。它使查爾能夠在保證足夠好的前提下,比絕大多數的記者和作者都要快。而在一個競爭激烈,日新月異的世界裏,僅僅這一點,就足以讓查爾建立起明顯的職業優勢了,從而在競爭中處於一個更加優越的位置。

現在查爾在華盛頓郵報社做得非常出色,這些天還傳來了他要升職做主編的好消息。

剛剛進入職場,人生的選擇往往是被動的。為了解決就業問題,能夠盡快適應環境,大多數畢業生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隻要有公司要、不管是否適合自己都匆匆答應。這種“先就業,後擇業”的狀態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尤其突出,盡管所獲得的並不是自己最滿意的工作,但是迫於就業壓力還是被動地接受了它,並往往將第一份工作當成進人職場的跳板。

據“第一次就業調查”結果顯示:半數人第一次選擇工作時是盲目的,有33.2%的人是“先就業後擇業”,而16.3%的人“沒有太多考慮”就跟著感覺走選擇了第一份工作。但從職業發展的角度看,正確的職業選擇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未來發展來決定,調查中隻有11.1%的人根據興趣愛好、6.4%根據未來發展進行選擇。也許正因為如此盲目,才難以找到適合自己、有長期發展空間的崗位,調查統計發現大學生就業後的一年內流失率高達50%,兩年內的流失率接近四分之三,這實在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一方麵很多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麵很多公司又不敢聘用畢業生,這是一件多麼令人痛心的事情啊!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選擇第一份職業呢?

我們應該沉靜下術,認真回顧自己過去的生活、學習經曆,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個性、興趣和能力,然後思考一下自己的未來,聆聽自己的心聲,發現自己內在的需求。這樣的沉思可以通過向自己提一些簡單問題來得到答案,如:

——我的夢想是什麼?

——我對什麼感興趣?(將所有能夠激發你熱情的東西列出來)

——我做人和做事的價值觀是什麼?

——我具有什麼樣的天賦?

選擇確定第一份工作,對即將步入社會的畢業生而言無疑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決策。在這種關鍵時刻,畢業生自然要征求親朋好友的意見,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信息,但最終的決定還是要由畢業生本人做出。在了解了自己的夢想、個性、能力和興趣之後,結合不同職業對從業人員的工作要求和生活習慣的影響,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為最大限度地避免“入錯行”悲劇的發生,找到好工作,你應該將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分析清楚自己的優勢、劣勢,了解透徹自己的行為風格、工作方式,在此基礎上確定自己將為之奮鬥的行業。這是第一步,也是你職業人生最關鍵的一步。行業確定後,再在這個行業內尋找落足點。具體的,聽聽別人的經驗——選擇企業的大小,不如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發揮的;——選擇氣派的辦公室,不如選擇良好的企業文化;——選擇錢多錢少,不如選擇一技之長;——選擇職業、選擇公司,更要選擇一位值得追隨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