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嬰兒生長發育與保健(10)(1 / 2)

嬰兒入睡後偶有微弱的陣陣鼾聲,這種偶然的現象並非病態。如嬰兒每在入睡後鼾聲較大,應引起家長的注意,及時去看醫生,檢查是否有增殖體肥大。增殖體是位於鼻咽部的淋巴組織,如果病理性增大,嬰兒入睡後會引起鼻鼾、張口呼吸,增殖體肥大嚴重影響呼吸時可手術摘除。

另一種情況為先天性懸雍垂過長,可以接觸到舌根部,當嬰兒臥位睡時,懸雍垂可倒向咽喉部,阻礙咽喉部空氣流通,可發出呼嚕聲,亦可引起刺激發生咳嗽,可手術切除尖端過長的部分。

周歲還不開口說話不必驚慌

孩子說出第一個詞的年齡差異是比較大的,早的從9個月開始就能會發簡單的音,如會叫爸爸、媽媽等。但也有的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不會說話,甚至到了1歲半仍很少講話,不久卻突然會講話了,並且一下子會說許多話,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

寶寶對語言的理解早於說話。嬰兒在5~6個月時,如喚其名字就會回頭注視;7~9個月的嬰兒會尋找誰在叫他,大人叫嬰兒做各種動作(如歡迎、再見),他都能聽懂,並能作出相應的動作,這都是寶寶對語言理解的反應。

寶寶語言的發展首先是聽懂成人的語言,然後才自己開口說話。

如果1歲左右的孩子能聽懂大人的語言,並能作出相應的反應,如問寶寶:“媽媽呢?”他會轉過頭看或用手去指,並且經常“咿呀”學語,這就可以盡管放心,他一定能學會說話的,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應積極創造聽說條件,促使語言的發育。

外部環境也是影響寶寶語言發展的因素之一。大人要積極為嬰兒的聽和說創造條件,在照看孩子時多和孩子講話、唱歌、講故事,這都會促使嬰兒對語言的理解和開口說話。

還有的寶寶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甚至患有慢性疾病,也會影響與成人語言交流的積極性,使語言發展落後。

寶寶開窗睡覺益處多

當你走進關門關窗的房間時,你會聞到一種怪味,這是由於室內長時間不通風,二氧化碳增多,氧氣減少所致。若在這種汙濁的空氣中生活和睡眠,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大有害處。

開窗睡眠不僅可以交換室內外的空氣,提高室內氧氣的含量,調節空氣溫度,還可增強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小兒新陳代謝和各種活動都需要充足的氧氣,年齡越小,新陳代謝越旺盛,對氧氣的需要量越大。

因嬰兒戶外活動少,呼吸新鮮空氣的機會少,故以開窗睡眠來彌補氧氣的不足,增加氧氣的吸入量,在氧氣充足的環境中睡眠,入睡快、睡得沉,也有利於腦神經充分休息。

當然開窗睡眠也要注意,不要讓風直吹孩子身上,若床正對窗戶,應用窗簾擋一下,以改變風向。總之,不要使室內的溫度過低,室內溫度以18~22℃為好。

嬰兒的遊戲

10~12個月嬰兒的智能發展比以前成熟,可以進行多種遊戲了。大人要給嬰兒提供適宜的玩具,如球、不倒娃娃,塑料或絨毛製的小動物、小人、小塊積木,有蓋的盒子,玩具小車等。要經常清洗玩具,防止傳播疾病。

可以玩的遊戲有搭積木、塗畫、開汽車、小畫冊指認、扔球、踢球、將小東西從有蓋的盒中取出和放入等。多做遊戲可以鍛煉嬰兒的神經運動協調能力,有利於嬰兒的身心發育。

個性的培養

10~12個月的嬰兒已經出現個性的雛形,大人對嬰兒的行為要區別對待。如果這時父母無原則妥協,久而久之,孩子慢慢地就會認為有求必應而變得驕橫任性。

好的行為要加以強化,如點頭微笑、拍手叫好;不好的行為要嚴肅製止,在適當的時候用堅定的語調對寶寶說“不要動”或“不要拿”,讓寶寶了解這些話的否定意義。

讓孩子學會自製、忍耐,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哭鬧,也不能答應他,他哭鬧後如見無人理睬,自然就會平息的。要防止嬰兒發生意外,若他想把手指往電器插座裏伸或亂動煤氣開關等,要反複多次說明,使他明白這些是不能亂動的,慢慢地就不會亂來了。

10~12個月的嬰兒喜歡模仿,為了使嬰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大人的榜樣非常重要。

大人要多讓嬰兒與外界接觸,克服“怕生”的情緒。從小要培養禮貌行為,如有食物讓嬰兒分給別人吃,學會表示感謝等。

要從小培養嬰兒的獨立性。如培養嬰兒自己拿餅幹吃,學會自己抱奶瓶吃奶,拿杯喝水,並開始培養嬰兒獨立坐盆大小便,培養嬰兒獨立爬行、去撿扔掉的玩具。培養嬰兒的獨立性,克服依賴性,這對發展嬰兒智力、形成良好的個性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