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蜘蛛為什麼會織網
蜘蛛是地球上古老的節肢動物之一,它用不著像其他動物一樣四處覓食,而是織起一張充滿希望的捕食網後,躲在一旁耐心地等待蒼蠅、蚊子、甲蟲或其他小飛蟲上網。
蜘蛛織網的絲是從蜘蛛尾部的小孔中出來的,這個小孔叫絲囊,絲產生於其體內特殊的分泌腺。蜘蛛絲有極好的彈性和擴張性,小蟲落在網上,雖然會把網拉長,但絕不會墜破,風更吹不破結實的網。科學家們曾用同樣粗細的鋼絲和蜘蛛絲一起接受負重實驗,結果負重完全一樣。
蜘蛛網是粘絲組成的,但是蜘蛛會給自己留一條通往網中心的不粘絲,即使自己不小心踩到粘絲上,由於它爪上分泌有油,也不會被粘住。
蜘蛛吐絲的本領除了可以捕食外,還可以保護自己。當你把牆角的蜘蛛彈下來時,它不會馬上摔到地上,而是迅速吐絲,把身體懸掛在絲線上來回擺動,然後慢慢爬到別的地方去。
小資料 所有的蜘蛛都會結網嗎
不是所有的蜘蛛都會結網,比如屬於遊獵蜘蛛的狼蛛是不結網的。它們目光敏銳,動作迅速。當發現獵物後,就悄悄地爬到獵物旁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小昆蟲抓住,注入毒液將其毒死,然後吃掉。
■ 螞蟻是怎麼認路的
我們經常看到螞蟻搬家時,成群的螞蟻都是按固定的路線走,它們沒有眼睛,那它們是如何走固定的路線回家的呢?
螞蟻走路時,用頭上的一對觸角來探路,觸角就像盲人手中的竹竿一樣。觸角有兩種功能:一種是觸覺作用,通過觸角探明前麵物體的形狀、大小和硬度,以及前進道路的地形起伏情況等。另一種是嗅覺作用,螞蟻走路時,從腹部末端的肛門和腿上的腺體裏,不斷分泌出少量的、帶有特殊氣味的物質,在路上留下痕跡。回巢的時候,就用它的觸角,聞著氣味回家。有時候,螞蟻還會根據太陽的方位來辨別路線。一般情況下,螞蟻交替使用這兩種方法。
用太陽方位辨別方向的昆蟲還有很多,除螞蟻外,還有蜜蜂、蠅類、金龜子等。
小資料 為什麼說螞蟻是昆蟲界的“建築專家”
千千萬萬隻螞蟻集體生活在一個巢穴裏卻不會覺得擁擠,這是因為螞蟻是傑出的建築專家。它們把巢穴分成許多小洞穴,不同工種的螞蟻住在不同的洞穴中,而且它們還把洞穴分成儲食穴、倉庫、育嬰穴等,並且各個洞穴相通。
■ 為何蚊子叮過的地方又癢又痛
蚊子的嘴部有一根細長的管子,叫做口器。口器的最外側是上唇和下唇,這兩片嘴唇的形狀和水槽一樣,由上到下很吻合地包著口器,起到保護內部的作用。口器裏排列著一對上顎和下顎,中間還有舌頭。
蚊子吸血時,先用上、下顎前端的牙齒刺破人的皮膚,再插入口器。這時,為了不讓血液凝固,蚊子通過口器將唾液注入人體的血液中,這樣可以輕易地將人體的血液吸進肚子裏。蚊子吸血的過程很快,所以當皮膚感覺到癢時,這隻可惡的東西往往已經不知去向了。
被蚊子叮過會癢的原因就在於蚊子的唾液中含有刺激性物質,人對這種物質會產生反應。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蚊子都吸血,隻有雌蚊子才吸血,而雄蚊子隻愛吸食花蜜和草汁,很少飛到人的住房中。
小資料 為什麼蚊子喜歡叮穿深色衣服的人
蚊子多是喜歡弱光的,全暗或強光它都不喜歡。深色的衣服如深藍色、咖啡色、黑色等。因為光線較暗淡,適宜蚊子的生活習性,淺色衣服反射的光線較強,對蚊子就有驅避作用。所以穿深色衣服要比穿淺色衣服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叮咬。
■ 一條蚯蚓被切斷後為何會變成兩條蚯蚓
蚯蚓是耕耘土壤的“大力士”,它在泥土裏鑽來鑽去,使土壤疏鬆,團粒結構增強,從而促進農作物的生長,是人類的好朋友。
蚯蚓屬於低等的環節動物,整個身體看起來就像螺紋管。它的身體被切斷成兩段後,不僅不會死,而且經過幾天的生長,它還可以變成兩條完整的蚯蚓。這種能力叫做再生能力。動物越低等,再生能力就越強。
蚯蚓的再生能力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當它被切斷後,切口上的肌肉在收縮的同時,還可以形成新的細胞團將傷口閉合。這時,它體內其他還沒有分化的細胞也會迅速過來增援,與新的細胞團一起合成再生芽,內髒器官、神經係統以及血管等組織細胞也要向再生芽裏大量繁殖生長。幾天後,它的頭尾就會自行長出,形成兩條完整的蚯蚓。
小資料 蚯蚓有耳朵嗎
近代動物學家的研究證明,蚯蚓依靠身體上的感光器官來判斷外界環境。蚯蚓的身體除腹麵外,其他各部分都分布有感受光的器官,能夠辨別光的強弱。這種光感覺器官在口和身體前端的幾個體節分布較多,而身體後端則較少。
■ 蠶為什麼愛吃桑葉
蠶從孵出到結繭要吃掉0.03千克的葉子。它吃的葉子種類很多,除桑葉外還有榆葉、生菜葉、蒲公英葉、柳葉、無花果葉等,但它最喜歡的是桑葉。因為鮮桑葉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分外,還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脂肪、礦物質、纖維素和脂肪酸,而蠶製造蠶絲需要的主要原料正是這些物質。
蠶是靠它的嗅覺和味覺器官來辨別葉子的不同,如果破壞了這些器官,它吃什麼葉子都會感覺是一樣的了。
但是,雄蠶比雌蠶吐絲要多些,這是因為雌蠶要產卵,而這些卵都是由其體內物質所變成的。雖然雌蠶體內儲存的物質要多一些,但是經過這樣一分配,作為吐絲結繭用的物質相對就少了。而雄蠶生殖腺發育所需的物質量少,所以相對來說,雄蠶用於吐絲結繭的物質就會多一些。
小資料 蠶的生命曆程是怎樣的
雌蛾產下大量的受精卵後就自然死亡了,這些受精卵經過溫化就會變成蠶破殼而出,開始吃桑葉,經過幾次蛻變後逐漸長大。蠶經過4次蛻皮後,停止進食,並吐絲結繭,自己躲在繭裏化成蛹;蛹羽化成蠶蛾,蠶蛾等翅膀硬了後就交配,開始繁殖後代。
■ 大象的鼻子為何那麼長
象的體格是隨著環境的變化及自身適應環境的需要演變成的,象的祖先們頭部短而粗,還有長而重的牙,低頭時很困難,轉動起來也不方便。隨著時間向前推移,它們的身軀越來越大,嘴和地麵上草的距離也越來越大,很難吃到地上的食物,再加上四肢長得像粗大的圓柱,靈活性不夠,活動起來很不方便。由於身體的不靈活,大象隻好把鼻子伸長,依靠肌肉的收縮而運動,使鼻子具有手、唇和鼻子的三種功能。這樣,大象的鼻子慢慢就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
大象用鼻子吸水時不會被嗆到,是因為它的大腦命令喉嚨處的肌肉收縮,使食道上方的軟骨把氣管口蓋上。這時,水就會從鼻腔流入食道,而不會進入氣管了。
小資料 亞洲象和非洲象有什麼區別
亞洲象的體形比較小,後背比較弓,耳朵也要小點,長鼻子前端隻有一個指狀突起,而且,隻有雄象長有象牙,雌象很短或者沒有。而非洲象的體形要比亞洲象大而且後背比較平緩,耳朵呈圓形,鼻尖上有兩個巨大的指狀突起,並且雄性和雌性都有長牙,雄象較長些。
■ 為什麼獵豹跑得特別快
經過動物學家的研究和測定,在動物王國裏,跑得最快的是獵豹。
獵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它長距離奔跑的時速是60~70千米,而短距離的時速可達110千米,相當於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
獵豹能夠快跑,是適應生存的結果。在非洲大草原上,它的食物是羚羊、斑馬等食草動物,它們個個都是善於快跑的動物。如果獵豹想捕食它們,就必須跑得更快。於是,獵豹的身體結構進化成現在適合奔跑的體形,它的身形前高後低,腰身細長,四肢特別長,爪下還有很厚的肉墊,一步就能躥出很遠,特別適合狂奔;它的脊柱彈性也很好,在奔跑時可以將身體彈向前方;它的尾巴就像靈活的舵,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另外,它的肺活量也很大,使它在奔跑時有足夠的氧氣。
小資料 為什麼獵豹總是孤軍奮戰
獵豹是孤軍奮戰的捕食者,通常在早晨或黃昏捕食。它們首先是跟蹤獵物,然後高速追趕,最後是一個快速衝刺將獵物撲倒。撲倒獵物後,它們會在獵物身旁休息一段時間再進食。因此,當地的獅子、鬣狗等會趁機從它們身邊掠奪食物。
■ 熊貓是素食動物嗎
大熊貓作為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已被冊封為“國寶”。它的老家在我國的四川、甘肅、陝西的崇山峻嶺中。
熊貓是活化石,大約在8000萬年前,地球開始變冷,許多動物都被凍死餓死了,而大熊貓卻躲在高山深穀中活了下來,至今還保持著古代動物的一些特征,它成了動物學家研究古代生物的活化石。
熊貓的祖先是食肉動物,可演變到今天,它成了吃竹子的動物。它的胃不能消化纖維性的食物,隻能吸收竹子中的汁水,它還愛喝泉水,竹子和泉水是它的主要食物。動物園裏的熊貓還愛吃蘋果和玉米。
熊貓作為我國的友好使者曾出使日本、英國、美國等國家。但是,大熊貓的繁殖率極低,每胎隻生一兩隻,剛出生的幼仔特別弱小,極易遭到天敵的襲擊,所以熊貓種群發展極慢,再加上人類對熊貓生存空間的破壞,使得保護大熊貓成了嚴峻的問題。
小資料 為什麼大熊貓會“醉水”
大熊貓常生活在清泉流水附近,有嗜飲的習性。有時,它們也不惜長途跋涉到很遠的山穀中去飲水。一旦找到了水源,大熊貓就沒命的暢飲,以至“醉”倒不能走動,如同一個酗酒的醉漢躺臥在溪邊。因此有“熊貓醉水”之說。
■ 北極熊為什麼不怕冷
北極熊有一身又長、又厚、又密的白色毛皮,這是它生活在冰海雪原中的保護服。科學家們的研究證明:它的這身保護服就是“太陽熱量轉換器”,能夠把照射在它身上的陽光,包括紫外光線,幾乎全部吸收,然後彙集到表皮上轉化成熱能,皮下的血液再將熱能輸送到全身,增加自己的體內溫度。據測定,北極熊四分之一的熱能需求是由這身白色毛皮提供的,這身毛皮同時又是很好的隔熱體,它使北極熊身體的熱量很少散失,所以北極熊不怕冷。
另外,北極熊的皮下脂肪很厚,體內還存在著一種抗寒冷的化學物質,其作用就像往水中加防凍劑一樣,再加上外表的皮毛,所以就不怕冷了。
北極熊性格孤僻,不喜歡群居生活,它們通常居住在幹燥的洞穴中,但在覓食時,它們一般結成小群,在寒冬季節,北極熊在海濱若找不到食物,便向內地轉移,捕捉雷鳥、北極兔和穴居冬眠的旅鼠。
小資料 北極熊也“計劃生育”
北極熊的繁殖能力很強,但是它們能根據食物的多少決定生幾個孩子。食物少時,雌北極熊一次隻生4隻左右的幼仔;食物較多時,可以生8~15隻;若食物豐富,一次可以生22隻。相比較,我們的計劃生育工作就要遜色的多了。
■ 長頸鹿的脖子為何特別長
長頸鹿是世界上最高的陸上動物,有人曾測量過一頭比較高的長頸鹿,竟高達6米。
長頸鹿的祖先並不高,它們主要生長在非洲東部,靠吃草為生。後來,由於自然條件發生變化,地上的草變得稀少,為了能吃到高高的合歡樹樹梢上的嫩葉,它們需盡力伸長自己的脖子,因為脖子的長短,對它們來說是生死攸關的條件。這樣經過一代又一代,脖子短的長頸鹿因缺少食物而被淘汰,存活下來的就都是長脖子的長頸鹿了。
長頸鹿的脖子在生存中除了警戒放哨、了解敵情和尋求食物外,還是必不可少的散熱塔。由於它的脖子散熱作用好,才使它能更好地適應熱帶森林的氣候條件。而且長頸鹿在跑步時,它的腦袋被長脖子置於前方,借以向前推移它的重心,這樣脖子又起到了增加動力的作用。
小資料 長頸鹿驚人的血壓
長頸鹿的平均身高約為5米,當其高高豎起頸部時,它的頭部比心髒高出約2.5米。為了將血液輸送到大腦中,它們就需要一個很高的血壓,所以長頸鹿的血壓要比人類的正常血壓高兩倍。如果把這樣高的血壓放到其他動物身上,這隻動物肯定會因腦溢血而死去。
■ 麋鹿為什麼又叫“四不像”
“四不像”學名叫麋鹿,它的身體和尾巴像驢子,但沒有驢子的大;腳蹄像牛,但沒有牛的壯;頭頸像駱駝,但沒有駱駝的長;頭上的角像鹿,但沒有鹿的眉杈。所以叫做“四不像”。
麋鹿的頸和背比較粗壯,四肢粗大。主蹄寬大能分開,趾間有皮腱膜,側蹄發達,適宜在沼澤地裏行走。麋鹿的尾巴較長,是鹿科動物中最長的,末端長有叢毛。雌鹿有角,角枝形態十分特殊。
麋鹿不但在陸地上善於奔跑,而且遊泳能力很強,它橫渡長江易如反掌,堪稱兩棲動物。它的原產地是中國。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殺死了很多麋鹿,幾乎導致麋鹿絕種。1956年,英國倫敦動物學會贈送我國4隻麋鹿。目前,我國的麋鹿已多達1500餘隻。
小資料 麋鹿不凡的經曆
18世紀中國野生麋鹿種群已經滅絕,僅在北京南苑養著專供皇家狩獵的鹿群,後被八國聯軍洗劫一空,盜運國外。1985年以來,中國分批從國外引回80多隻,飼養於北京南苑和江蘇大豐縣,在江蘇大豐縣已建立了麋鹿自然保護區。
■ 麝為什麼是最香的動物
大家都知道麝香是高級的香料,你知道麝香是怎麼來的嗎?
麝又稱為香獐子,它的體形很像鹿,但頭上沒有角。鹿科動物中,它的體型最小、也是最原始的。
麝身上有膽囊,而鹿科的其他動物卻沒有。雄麝長著7厘米長的獠牙,這在鹿科動物中更顯得與眾不同。在雄麝的臍下,長著一個奇妙的腺囊,從中可以分泌出一種具有濃烈香味的液體。這種液體不但芳香異常,而且可以長時間保持香味不散,即使在幾千米外都能聞到,它就是我們所說的麝香液體。
分泌麝香是麝的一種求偶方式。平時,麝是分居的,到了初冬時節,雄麝分泌的麝香就會增多,雌麝聞到香味後,會很快找到雄麝約會成親。
麝香不但是高級香料,也是一種名貴的藥材,可以抗菌消炎、鎮心安神和解毒。
小資料 最珍貴的鹿是什麼
黑麂是被國際上公認為最珍貴的鹿類。目前野生的黑麂有兩個分布中心,一個是在安徽南部,另一個在浙江西部,總數僅有5000~6000隻左右。現在已經在這兩個中心區建立了清涼峰、古牛降、九龍山、鳳陽山等自然保護區。
■ 斑馬身上為何長著黑白相間的條紋
斑馬喜歡群居,生活在非洲草原上,分為白氏斑馬、北非斑馬和普通斑馬三種,它們身上都有美麗的黑白條紋,出現這些條紋是在長期的自然環境中適應生存的結果。
條紋主要有兩種作用:第一,條紋有保護作用。斑馬常在灌木叢中走動停留,條紋隱於灌木中不易被發現,從而減少遭遇敵害攻擊的機會。第二,斑馬原產地是在非洲大陸,那裏有一種可怕的昆蟲——舌蠅。動物一旦被舌蠅叮咬,就可能會染上“昏睡病”,開始發燒、疼痛、神經紊亂,直至死亡。科學家研究發現,舌蠅的視覺很特別,一般隻會被顏色一致的大塊麵積所吸引,對於有著一身黑白相間條紋的斑馬,舌蠅往往是視而不見的。
斑馬的條紋正是這種自然選擇、優勝劣汰的結果。在進化過程中,斑馬的選擇雖然使它有更多被捕獵的危險,但也使它成功地躲掉了舌蠅的危害,使它們的群體不斷地發展壯大起來。現在,斑馬已經成為非洲大草原上數量最多的動物之一。
小資料 為什麼斑馬會自己挖井
水對斑馬十分重要,在缺水的地方,斑馬會自己挖井找水。在所有動物中,斑馬找水的本領最高明。它們靠著天生的本領,找到幹涸的河床或可能有水的地方,然後用蹄子挖土,有時竟可以挖出深達1米的水井,當然,這些水井也使別的動物跟著受益。
■ 袋鼠肚子上的“大口袋”有何用處
袋鼠原產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部分地區。袋鼠的後肢強健而有力,前肢由於平時不落地變得又細又短。袋鼠行走或奔跑時,用後肢做跳躍式前進,用尾巴保持平衡,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
所有雌袋鼠的肚子上都長有“大口袋”,這叫育兒袋。小袋鼠生下來身體完全沒有毛,身長不到2厘米,它自己不能動,更不會自己獲取食物,所以必須在育兒袋裏生長。袋子裏有4個乳頭,小袋鼠要在這裏生活8個月左右,才能發育好,到外麵的世界生存。
在澳大利亞生活著大約260種用育兒袋哺育後代的動物。袋鼠是有袋動物的代表,它能夠同時哺育3個後代,一個是剛剛離開育兒袋但是還得吃奶的幼鼠,另一個是剛剛出生還在育兒袋裏爬來爬去的幼鼠,還有一個呆在袋鼠媽媽的肚子裏,等待育兒袋空閑下來。
小資料 為什麼說袋鼠是澳大利亞的象征
作為優雅與力量的象征,袋鼠成了澳大利亞國徽上的一個重要標誌。另外在他們國際航班的客機上,也畫有一隻奔跑著的袋鼠;此外,把大袋鼠的形象作為商標在澳大利亞也是司空見慣的事。
■ 為什麼駱駝能忍饑耐渴
駱駝被譽為“沙漠之舟”,因為它可以在沙漠中連續10多天不吃不喝地馱著貨物行走。
駱駝的嗅覺很靈敏,順風時可以嗅出60千米以內的水資源和草地,它能在10分鍾內喝下100多升水,這些水可以供它行走100千米。它的嘴唇像橡膠,幾乎可以吃沙漠和半幹旱地區生長的任何植物,連荊棘都不放過。它省水的方法有10多種,吃的時候為了減少水分的損失,它的舌頭不伸出來,夏天一天,僅排尿1升左右,而且在體溫約40度時才開始出汗,從不輕易張開嘴巴。
另外,它的駝峰是一個奇妙的脂肪貯存庫,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這些脂肪可以維特生命很久。駱駝不僅是沙漠地帶著名的馱獸,而且它全身都是寶,可以為人類提供奶、肉、毛和皮革。
小資料 為什麼說駱駝能預知天氣
駱駝的嗅覺和視覺十分靈敏,不僅能察覺遠處的水源,而且還能預知風暴。每當風暴來臨之前,駱駝就會伏下不動。在沙漠裏行走的人見此情景就知道將有風暴來臨,就會立即做好預防準備。
■ 為什麼赤狐能報警
狐和狸是兩種不同的動物。狐長得像狗,耳朵很尖,長有濃密的毛,還有一條厚密的長尾巴;狸比狐胖些,嘴略圓,臉上兩頰還橫生著長長的毛,它的皮毛多為棕灰色,蓬鬆的尾巴是它的特征之一。
傳說赤狐是能報警的,原來赤狐的肛部兩側各生有一個腺囊,能釋放出奇特的臭味。如果獵人在設置陷阱的時候被赤狐看到了,它就會悄悄地跟在獵人的後麵,在每一個陷阱的周圍都故意留下一股臭味,這股臭味是一種特殊的警報,其他的同伴聞到這種臭味就知道是獵人設下的陷阱,不會再上當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赤狐的臭味是一種特殊的報警方式,所以有人說赤狐會報警。
另外,赤狐可以用這種氣味來標記領地,還可以通過對方留下來的氣味識別對方的性別、地位等級和確定的位置。同時,赤狐的這種氣味還是它們逃生的秘密武器。
小資料 赤狐從幼年到成年的變化
剛出生的赤狐什麼也看不見,要依靠赤狐媽媽的保護和喂養。在成長的過程中,它們的形狀也在改變——耳朵、鼻子和腿都變長了。成年赤狐的身體強壯、修長,腿也很長。濃密的皮毛能使它們保持溫暖,身上的顏色可以幫助它們隱藏於林地。
■ 驢為何喜歡在地上打滾
驢和馬、牛、羊一樣,都是人類的好朋友、好幫手。雖然它沒有馬和牛的力氣大,但是,由於馬對飼料和水的要求比較高,而牛的食量則比較大,相比之下,驢就比較合適喂養了。驢也是運輸、犁地等農活的好手;而且驢還為人們提供了鮮美的驢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就是對它的讚美;驢皮也是一種比較好的皮毛。
驢經常在地上打滾,這是因為驢身上有寄生蟲,使它身上奇癢難受。為了去掉毛裏的寄生蟲,當驢子在休息時,就經常在地上打滾。一來可去掉身上皮毛裏的寄生蟲,蹭一下癢癢;二來一天勞累以後,在地上打打滾可舒筋、活血、解乏,是恢複體力的好方法。所以,驢子非常喜歡在地上打滾。
小資料 喝驢奶有什麼好處
驢奶的營養成分比例幾乎占人奶所含成分的99%,富含功能性乳清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可使人保持充沛的體力,具有延壽、增強抵抗力、免疫力、保肝護胃等獨特的功能作用,還可以對肺結核、氣喘、胃炎等起到一定的輔助療效作用。
■ 樹懶很懶嗎
樹懶生活在南美洲的密林中,它以“懶”而聞名於世。樹懶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很多年了,它們終生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把自己掛在樹梢上,一動也不動,睡覺、攝食、產仔都在樹上不肯下來,有的甚至死後還掛在樹上,真可謂懶到家了。
樹懶不能行走,隻能用爪費力地爬行,因此它們很少自動下地,通常隻是在排泄時才到地麵上來,而這個機會也很少,一個月大約隻有一兩次。樹懶行動遲緩,又無有效的防備武器,倒掛在危險重重的熱帶雨林裏真是危機四伏。樹懶的體毛本來是褐色,由於它不願意活動,藻類和地衣被風吹到了身上,在它那潮濕而有營養的毛上生長了起來,最後全身變成了綠色,很難被發現,從而成了天然的偽裝,使它們藏身於熱帶雨林的綠色枝葉中而不易被天敵發現。
小資料 隻有樹懶很懶嗎
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密林裏,有一種蜂猴也是以“懶”出名的,人們看見它的懶勁兒,就叫它“懶猴”。有人曾見到一隻懶猴被豹子咬了一口,它隻是不慌不忙地慢慢轉過頭來發出嗡嗡的叫聲,以示抗議,卻還是待在那裏沒有動彈,真是讓人發笑。
■ 狼為何總是在夜裏嚎叫
電視裏常出現這樣一些鏡頭,當主人公夜間走在樹林裏時,經常能聽到狼的叫聲。為什麼白天聽不到呢?因為狼是夜間行動的動物,每天傍晚,饑餓的狼往往成群結隊地出來覓食,邊走邊發出低聲嚎叫,這是它在發出信號,召集其他狼一起去覓食呢。
狼是食肉動物,吃野兔、野鼠、田鼠等食草動物,在我們看來,狼麵目可憎,殘忍凶暴,甚至會傷害人畜,但是我們不能把它滅絕,因為它可以抑製那些食草動物的過度繁殖,有利於維護生態平衡。
狼在不同的情況下會發出不同的叫聲。在繁殖期,狼會發出嚎叫聲來尋找配偶;在撫幼期,母狼會發出嚎叫,呼喚小狼;幼狼在饑餓時也會發出尖細的叫聲;每到天黑後,饑餓的狼就會嚎叫著集群外出尋找食物。另外,狼群各個體間傳遞信息時,所發出的嚎叫聲,都是在晚上進行的。因此,人們常常在夜深人靜的山區聽到狼嚎。
小資料 為什麼狼的眼睛在黑夜裏閃閃發光
狼有一雙閃閃發光的眼睛,是由於它眼睛的底部有許多特殊的晶點,這些晶點有很強的反射光線的能力。狼在夜間出來活動的時候,眼睛裏的晶點可以把周圍非常微弱的、分散的光線收攏,聚合成束,然後集中地把它反射出來,看起來好像狼的眼睛會放出光來。
■ 黃鼠狼喜歡吃雞嗎
黃鼬屬於鼬科動物,因為它周身棕黃或橙黃,所以動物學上稱它為黃鼬。黃鼬俗名黃鼠狼,說起黃鼠狼的名字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
俗話說“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其實千百年來,一直讓黃鼠狼背著“偷雞賊”的罵名是不公平的。動物學家通過上百次的研究證明,黃鼠狼不是在特別餓的時候是不會吃雞的。
黃鼠狼是蛇的天敵,即使遇到毒蛇,它也會一口將蛇咬死,並且全部吃掉。
黃鼠狼最愛吃的是老鼠。據說黃鼠狼演變成現在肢短體長的體形,就是為了捕捉老鼠。哪隻老鼠遇到了黃鼠狼,它就休想活著回家。黃鼠狼還能掘開鼠洞,成窩地消滅老鼠,堪稱“滅鼠能手”。它除了吃蛇和老鼠外,還吃刺蝟、小雜魚、蛙類、蝸牛、蚯蚓等,它的食物如此豐富,而且隨處都能找到,所以說它沒必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偷雞吃。
小資料 刺蝟為什麼怕黃鼠狼
刺蝟遇敵時一般會蜷成一團,依靠刺來自衛,而黃鼠狼遇到蜷成一團的刺蝟時就對著它放一個臭屁,把刺蝟熏得暈倒,四肢放鬆,露出柔軟的腹部。黃鼠狼就可以從刺蝟的腹部下口,吃掉刺蝟。
■ 世界上最臭的動物是什麼
最臭的動物不是指它的身體最臭,而是它分泌的物質最臭。雖然黃鼠狼、靈貓和白鼬都會放臭屁,但世界上最臭的動物要屬美洲的臭鼬。
臭鼬生活在美洲的半山區或草原地帶,體長40厘米,四肢粗短,尾巴粗大,樣子很像哈巴狗。
臭鼬的尾巴旁有一個腺體,能分泌一種奇臭無比的液體。如果敵人靠得太近,臭鼬會低下來,豎起尾巴,用前爪跺地發出警告。如果這樣的警告未被理睬,臭鼬便會轉過身,向敵人噴射惡臭的液體。這種液體如果濺到眼睛裏,會導致短時間失明,如果噴到鼻孔裏,會起到麻痹作用,使擊中者嘔吐、昏厥。如果這種液體粘到物體上,其強烈的臭味在約600米的範圍內都可以聞到。所以美洲野貓、美洲豹等動物,除非饑餓難忍,一般都會避開臭鼬,甚至連獵人也不願接近它。
小資料 臭鼬會有天敵嗎
臭鼬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臭的動物了,由於臭鼬難聞的氣味,幾乎沒有什麼動物願意接近它們,不過虎斑貓頭鷹卻是個例外。它是動物界唯一以臭鼬為食物的動物。
■ 狐狸是最狡猾的動物嗎
狐狸是動物界中最狡猾的動物,在童話故事裏,人們喜歡把它放在軍師的職位上,充當“諸葛亮”的角色。
狐狸的外形像狗,但四肢較短,嘴巴尖,尾巴長而蓬鬆。在野外行走時,它留下一條呈直線形的足跡,而狗的足跡則是呈兩條直線形。
狐狸在眾多的食肉動物中,是個弱小者,獅子、老虎、豹子等都是它的敵人。在不斷的進化過程中,它的腦子進化得比其他食肉動物聰明。它隻有依靠自己的智慧,使出各種各樣的小計謀,才能躲避敵人的追擊和捕捉到獵物。
狐狸的適應能力很強,無論是在森林、草原、荒漠、高山、丘陵還是平原,它都可以生存。
另外,狐皮號稱“軟黃金”,是裘皮中的珍品;狐肉中的脂肪低、蛋白高,是營養豐富的野味。
小資料 誰是動物界最偉大的建築師
河狸是動物世界中最偉大的建築師。當河狸移居到一條新的河流時,它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築一條水壩。水壩堵住水流,就形成了一個池塘。在池塘中間,河狸建造起自己的巢穴。巢穴中間是空的,幼河狸在這兒安全地出生並躲避敵人。
■ 蟬為什麼是害蟲
蟬俗稱知了,是一種能破壞樹木的害蟲。蟬鳴,是蟬的求偶手段,會鳴叫的是雄蟬,雌蟬不會鳴叫。
蟬鳴叫是由體內神經輸出的電流,刺激了位於腔內骨膜上的鳴肌,以每秒伸縮一萬次的頻率振動而發生的。
雌蟬在產卵的時候,先用產卵器把樹枝刺成一排排卵窩,再把卵產在裏麵。蟬的幼蟲要在土中生活12~13年或者更長時間才能變成成蟲。到了春天,蟬的幼蟲漸漸向土地上層移動,吸食樹根的汁液,危害樹木。幼蟬出土以後,爬上樹幹,外皮從背部中央裂開,幼蟬就脫殼而出,爬到樹梢用頭部腹麵的長嘴插入樹枝吮吸汁液,損傷樹木。
蟬會發出3種不同的鳴叫聲:集合聲,受每日天氣變動和其他雄蟬鳴叫聲的調節;交配前的求偶聲;被捉住或受驚飛走時的粗厲鳴叫。蟬就是通過這樣不同的鳴聲來表達自己不同的心情和所要達到的目的的。
小資料 所有的蟬都會鳴叫嗎
會鳴的蟬是雄蟬,它的發音器就在腹基部,由於鳴肌每秒能伸縮約1萬次,蓋板和鼓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共鳴的作用,所以其鳴聲特別響亮。並且能輪流利用各種不用的聲調激昂高歌。雌蟬的身體構造不完全,不能發聲,所以它是“啞巴蟬”。
■ 蛇爬行時舌頭為何總是不停地吞吐
蛇的舌頭俗稱“信子”,細長而分叉,並且總是不停地吞吐著,特別是在爬行時,舌頭吞吐得更厲害。這是為什麼呢?
動物的舌頭通常是味覺器官,可蛇的舌頭很特別,是嗅覺器官。它的上麵沒有味蕾,因此它不能辨別酸、甜、苦、辣的味道。蛇的舌頭常常伸出口外,能把空氣中地各種化學分子黏附或溶解在濕潤的舌麵上,然後再判斷遇到了什麼情況。當蛇把舌頭伸出來得到了一些物質微粒,縮回去以後,舌頭就伸到口腔前上方的一對小腔裏,這個部位叫助鼻器,它與外界不相通,不能直接產生嗅覺,但是它靠舌頭的幫助能實現嗅覺功能。助推器是由許多感覺細胞組成的,能夠把化學物質的信息通過嗅覺中樞的綜合分析,鑒別出微粒中的化學物質,蛇就可以準確地捕獲獵物了。
蛇的舌頭一般是無毒的,傳說中大蟒的舌頭可以把人或其他動物從很遠的地方吸進肚裏,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小資料 珊瑚蛇高明的偽裝術
巴西有一種珊瑚蛇,頭和尾巴長得一樣粗,每當它們遇到敵人時,都會狡猾地把頭和尾同時立起來,當敵人正處於混亂狀態,想要分清哪個是頭,哪個是尾時,它們早就逃之夭夭了。
■ 變色龍為什麼會變色
變色龍的學名是“避役”,是爬行動物的一種,約25厘米長。它們長有一副有趣的外表,兩眼凸出,可獨立轉動;身體扁平,上麵覆蓋著一層鱗片,體色可隨外界發生變化,尾巴常呈螺旋狀或者纏繞於樹上。變色龍在動物界中堪稱自我保護的行家,它在世世代代的進化中,為了捕捉獵物和避免敵人的侵襲,逐漸練就了使自身顏色與周圍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偽裝本領。就因為它善於隨環境變化,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因而被稱之為變色龍。
變色龍喜歡靜悄悄地生活在樹枝上,一夜之間可以變換6種顏色,它的表皮上貯存著黃、綠、藍、紫、黑等色素細胞,如果周圍的光線、溫度或者濕度發生了變化,它身上的顏色也隨著發生改變。因為變色龍的皮膚下有色素細胞,當外界環境的變化或者幹擾、刺激到它們的時候,皮下細胞就會經過一種複雜的伸縮過程,使膚色發生相應的變化。同時,各種色素細胞相互之間的作用也會使體表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小資料 超級長舌——變色龍
變色龍長有一個超級長的舌頭,是動物界的冠軍。而且它們的舌頭神奇無比,平時不用時蜷縮在口中,當發現獵物時,舌頭迅速充血,舌肌收縮,舌頭閃電般地噴射出去,粘住獵物,再送回口中飽餐一頓。
■ 壁虎在牆上爬為何不會掉下來
夏天,在院子裏的燈光下,經常能看到爬在牆上、紗窗上或玻璃上的壁虎吃小飛蟲。壁虎又叫守宮、天龍,它為什麼可以在牆上行走而不掉下來呢?
原來,壁虎的腳上長著一種叫“吸盤”的小東西,吸盤上還長有許多像頭發一樣細小的小鉤,壁虎能在牆上又快又穩地爬行,這全是吸盤的功勞。壁虎爬行時,腳一碰到牆壁,吸盤就會牢牢地吸住牆,所以,它在爬行時又快又穩,沒有一點聲音。
人們根據壁虎腳上的吸盤發明了很多東西,比如吸在牆上的吸盤掛鉤、射擊的吸盤玩具等等。
另外,壁虎的尾巴很容易斷開,但能重新長出來,這是它們被捉住以後脫身的妙計。有些壁虎的尾巴也是它們的營養儲存室,沒吃沒喝的時候,可以從裏麵提取營養。
小資料 為什麼壁虎閉不上眼睛
壁虎總是在夜間活動,視覺極為敏銳。它們的眼睛很大,沒有活動的眼瞼,隻在下眼皮上長出一層透明的保護膜保護眼球,因此,它們的眼睛總是睜開的,瞳孔形成一個縱的裂縫,隻需通過這個裂縫就可以看到外麵的世界。
■ 蝙蝠睡覺時為何倒掛著身體
蝙蝠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它們晚上飛到洞外去捕捉昆蟲,白天則在洞中睡大覺,到了冬天,蝙蝠還要冬眠。
蝙蝠的前肢已經發展為翅膀,爪子的指骨特別長,在四根指骨與身體、尾骨之間長有一層膜,很像鳥的翅膀,可以用來飛行,但卻沒有羽毛,隻有第一根指獨立在外,比較短小,是用來爬行的。蝙蝠的後肢又短又小,有一片兩層的膜,由深色裸露的皮膚構成,這樣使得蝙蝠既不能走路,也不能站立。除翼膜外,蝙蝠全身覆蓋著毛,背部呈濃淡不同的灰色、棕黃色、褐色或黑色,而腹側顏色較淺。
蝙蝠是利用從空中落下的慣性起飛,一旦不幸落在地上,翼膜和身體都貼在地麵上,就飛不起來了。所以蝙蝠總是把自己高高地倒掛在洞中,一旦有了危險,便能快速地伸開翼膜起飛。
小資料 世界上最大的蝙蝠有多大
世界上最大的蝙蝠是狐蝠。狐蝠體型大,兩個飛翼展開長達90厘米以上,它們的臉長得特別像狐狸。白天,狐蝠成群地倒掛在大樹枝上,而在晚上則外出覓食野果、花蕊。冬季藏在洞穴中,甚至會冬眠。
■ 鬆鼠的大尾巴有什麼用
動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用處。野牛的尾巴用來趕走蚊蠅;鬆雞的尾巴用來求偶;鱷魚的尾巴用來攻擊敵人;魚用尾巴來推動身體前進;蠍子的尾巴裏全是毒汁,用來保護自己不受侵犯。
鬆鼠經常要從高高的樹上跳下來,蓬鬆的大尾巴就像一把大大的降落傘一樣,使它平安地落到地麵上,而不至於摔傷了。當鬆鼠在樹上蹦來跳去的時候,尾巴起到平衡的作用。遇到了凶猛的野獸,它的大尾巴會伸得直直的,在跳躍中像船上的舵一樣,幫它掌握方向,使它逃脫野獸的追捕。它在水中時,尾巴豎起可以幫助遊泳。到了睡覺的時候,鬆鼠蓬鬆的尾巴又成了暖和的被子,使它暖暖和和地進入夢鄉。冬天,鬆鼠卷起身子,把尾巴蓋在身上,可以禦寒保暖。最近動物學家發現,鬆鼠尾巴的擺動變化,還是它們互相交流的語言。
小資料 為什麼稱土撥鼠是“睡鼠”
土撥鼠又稱旱獺,棲息於山區平原的開闊地區,居於地穴或山麓斜坡上的巨礫間。旱獺非常愛睡覺,一年之中有九個月在睡眠中度過,因此稱它們為“睡鼠”是再恰當不過的。
■ 刺蝟為什麼有刺
刺蝟個頭較小,體形圓,頭小,臉尖,尾小或無,背部和頭頂上覆蓋著一層短而無倒鉤的濃密的刺。刺蝟多數生長在平原、丘陵、山嶺的荒草地中,晝伏夜出,嗅覺十分靈敏。遇到危險時,它把身體縮成一個刺團來保護自己。冬季氣溫低,刺蝟很少外出活動覓食,它主要吃幼鳥、青蛙、老鼠等小動物,也吃碎米、麵粉、瓜果、蔬菜等食物。
刺蝟身上的刺不僅可以收集果子,而且還是一種極好的防衛武器。當受到別的動物侵襲時,它就會形成一個全副武裝的刺球,使來犯者掃興而去。
其實刺蝟在遭遇突然襲擊時,它們的第一反應是逃跑,如果時間來不及,它們會在不到3秒鍾的時間內,就將腦袋、尾巴和爪子縮進背部皮膚形成的保護外殼中,這樣根根尖刺豎立起來,形成一個刺球。一旦危險過去,刺蝟立即展開身體逃向最近的隱蔽處。
小資料 “守株待兔”的刺蝟
刺蝟是名副其實的雜食家,它們的食物豐富多樣。刺蝟信奉“守株待兔”的原則,它們從來不去追逐獵物,隻滿足於送上門來的美味。它們的食量大得驚人:在幾小時之內能消化80多隻鞘翅目昆蟲或蚯蚓。
■ 狗害怕時為何夾起尾巴
狗尾巴的動作是它的一種“語言”。雖然不同類型的狗,其尾巴的形狀和大小各異,但是其尾巴的動作卻表達了大致相似的意思。
狗興奮時,就會搖頭擺尾,尾巴不僅左右搖擺,還會不斷旋動;尾巴翹起,表示喜悅;尾巴下垂,意味危險;尾巴不動,顯示不安;尾巴夾起,說明害怕;迅速水平地搖動尾巴,象征著友好。
狗的尾巴同時也是顯示自己強大的標誌,比如兩隻公狗相遇時,它們都會豎起尾巴,爭鬥後,輸的一隻會耷拉下尾巴走開,這是狗本能的一種反應。
狗尾巴的動作還與主人的音調有關。如果主人用親切的聲音對它說:“壞家夥!壞家夥!”它也會搖擺尾巴表示高興;反之,如果主人用嚴厲的聲音說:“好狗!好狗!”它仍然會夾起尾巴表現害怕。這就是說,對於狗來說,人們說話僅是聲源,是音響信號,不具有任何意義。
小資料 人們為什麼喜歡飼養狗
狗是人類最喜愛的動物之一,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和助手。它們聰慧溫順、忠貞誠摯、頑強勇敢,直到現在還在巡邏警衛、偵查聯絡、搜索追蹤、運輸救助、搶險救災、護牧狩獵、科學實驗,以及陪伴玩賞等許多方麵,為人類做著貢獻。
■ 為何貓的眼睛一日三變
貓的眼睛,不僅早、晚不一樣,而且中午的時候,與早晚也不一樣。原來,貓的眼球瞳孔很大,而且瞳孔“括約肌”的收縮能力特別強,對光線的反映十分靈敏,甚至能使瞳孔幾乎完全閉合。貓可以在不同的光線下,很好地調節與之相適應的瞳孔。因此,貓為了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看見東西,會根據光線的強弱來調整自己的瞳孔。
在早晨中等強烈的陽光照射下,瞳孔可以縮得很小,像一根線一樣,在晚上昏暗的情況下,瞳孔可開放得像滿月那樣圓、大。由於貓的瞳孔具有良好的收縮能力,所以,在光線過強的條件下都能清楚地看到東西。
貓的爪子尖尖的,像五把鋼鉤一樣,可是貓走路卻沒有一點聲音。原來,貓的腳下長著肥厚而柔軟的肉墊,腳趾末端的鉤爪可以縮回。這樣一來,貓就可以悄然接近老鼠,趁其不備突然撲上去,伸出它那又尖又利的爪子把老鼠逮個正著。正是由於貓具有了特殊的眼睛和爪子,才能更多地抓捕老鼠。
小資料 貓媽媽為什麼要舔小貓
貓媽媽生下小貓之後就會把它們全身舔一遍。這是因為剛生下的小貓身上是濕的,貓媽媽要把它們的毛舔幹,使小貓們不會受涼生病。幾天以後貓媽媽會舔小貓的眼睛,讓它們睜開眼睛看世界。
■ 白兔的眼睛為何是紅色的
兔子是人見人愛的小動物,毛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有白色的、灰色的、黑色的、茶褐色的等等。如果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各種兔子的眼睛也有各種不同的顏色,通常是和皮毛的顏色相一致。但為什麼隻有白兔子的眼睛是紅色的,為什麼它的眼睛和毛色不一致呢?
科學研究發現,兔子的毛色是由它們表皮所含的色素決定的。色素的顏色不僅表現在毛色上,同時也表現在眼睛裏。眼睛的外層結構是透明的,色素的顏色很容易被看到,雖然眼球中有許多微細血管,但紅顏色都被色素掩蓋了,所以眼睛的顏色和皮毛的顏色一致。而小白兔的身上不含色素,它的毛是白的,眼球本身也是無色的。我們看到小白兔長著紅眼睛,是因為它的眼球內有血液,血液是紅色的,就使眼睛看上去也變成紅色的了。
小資料 為什麼雪兔會變色
雪兔生活在寒冷地區,周圍常常是冰雪世界。為了能夠隱蔽一些,躲避天敵,雪兔的毛色總隨著季節的變換而改變。夏季變為棕色的,冬季除了耳朵尖上是黑色的外,全身都會變成雪白的。
■ 雄雞為什麼能報曉
俗話說:獨有雄雞才報曉,不是孔雀不開屏。在諸多動物中,雞是唯一“信不失時,守夜啼曉”的動物。那麼,雄雞為什麼這樣守信報曉,持久不變呢?原來,在雄雞的大腦和小腦之間,有一種鬆果形狀的內分泌器官,一到晚上,就分泌出一種叫“黑色緊張素”的激素,這種激素對光特別敏感,當光的波長越過雄雞頭蓋骨時,就產生化學反應,成了一種奇特的“生物鍾”。隨著地球自轉的規律,在光的作用下,雄雞就能夠及時報曉了。這就是雄雞為什麼能夠記憶明、暗的規律,一到天亮就鳴叫,而且不受天氣陰晴的影響的原因。如果雄雞受了外界刺激,也會在白天或半夜叫兩聲,那可能是它產生錯覺的反應。
當夜幕降臨,雞的眼睛便什麼也看不見了,總擔心有敵人前來襲擊。當夜幕和危險感隨著黎明的到來而消失後,它們感到無比喜悅,於是便爭相高歌。公雞啼叫的目的,還有告訴同類自己所處的地位與呼喚母雞到自己這裏來的含意。
小資料 雞為什麼喜歡“洗澡”
雞身上有許多小蟲,為了去掉這些小蟲,雞用身體在地麵上摩擦,使羽毛沾滿砂粒,然後用力抖掉。這樣,附在羽毛上的小蟲也就被弄掉了。
■ 雞為什麼愛吃小石子
當雞吃完了食物後,會到室外或田野裏找一些小蟲子吃,有時候還會在沒有草的地方,吃一些小石子、砂粒或者煤灰。為什麼它吃飽以後還要吃這些東西呢?
原來,雞吃小石子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想用這些東西來幫助消化食物。雞沒有牙齒,不可能像人一樣把食物嚼碎後再吞下,所以肚子裏的米粒、穀子沒辦法消化,雞隻好用比米粒更硬的小砂粒來磨碎食物,幫助消化。
雞吃的食物先在嗉囊和腺胃裏停留一段時間,經過消化液的作用,將食物進行粗加工,使之變成糊狀,然後進入雞肫。雞肫的肌肉厚而堅韌,砂粒都藏在這裏,糊狀的食物與砂粒混合在一起,經過雞肫的反複蠕動,食物就被砂粒的棱角摩擦成細軟的碎糊了。這樣,食物才能被雞的身體吸收,變成各種營養物質維持雞的生存。
小資料 為什麼小雞剛出殼就會走路、吃東西
雞的祖先——野雞生活在大森林裏,由於不會飛,它們一般在地麵上搭窩。當遇到野獸襲擊時,很不安全。這樣的生存條件迫使小雞剛出生就必須掌握行走和尋找食物的本領。如果遇到襲擊,小雞和父母跑散了,它們也可以獨立生活。
■ 冬天鴨子在河裏遊泳為何不怕冷
隻要河麵不結冰,鴨子一年四季都會在水中快樂地追逐嬉戲,時而發出“嘎嘎”的歡叫聲。那麼,鴨子為什麼在冬天的河水中不覺得冷呢?
原來,冬天河水的溫度比岸上要略高一些,再加上鴨子在水中不停地遊動,也使它的體溫增高,起到抗寒的作用。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身體結構特征,鴨子小腿和腳掌的骨髓凝固點很低,即使長期處於冰水中,腳上的血液也是流通著的。它體內的許多地方及內髒周圍有很多脂肪,尾部有一對很發達的尾脂腺,能分泌油脂。我們有時候看到鴨子用它扁闊的嘴啄尾部,那是它在吸油脂,然後把油脂塗抹到全身的羽毛上防寒呢。這樣做還可以使羽毛不易透水,現在知道為什麼隻有“落湯雞”而沒有“落湯鴨”的說法了吧?
小資料 為什麼一群鴨子走路總喜歡排成隊
小鴨子孵化出殼以後,它們第一眼看到會動的東西,通常是它們的媽媽。以後的日子裏,它們就排成一隊時時跟著媽媽,跟媽媽學習遊泳和覓食,這樣,我們看到的鴨子就是排成隊的了。
■ 豬為什麼喜歡睡覺
豬屬哺乳綱,豬科,最早在我國由野豬馴化而成。據出土文物的同位素測定,我國養豬至少已有5600~6080年的曆史。豬的軀體肥滿,四肢短小,鼻麵短凹或平直,耳大下垂或豎立,體毛較粗,有黑、白、醬紅或黑白花等色;性溫馴,體強健,適應力強,飼料範圍廣,利用率高;生長快,成熟早,繁殖力強,屠宰率高,肉質優良,適於鮮用或加工,皮用於皮革行業。
豬愛睡覺是因為豬的大腦裏有一種叫內腓肽的物質,有麻醉作用,並可以舒緩情緒。另外豬特別怕熱,不愛動,再加上腦子裏分泌的麻醉物質,所以豬經常大睡。
由於家豬是由野豬馴化而來的。野豬依靠它那又長又堅硬的鼻子拱開泥土尋找植物的根塊和小動物充饑。今天的家豬雖然有人飼養,但它仍保持了野豬拱土尋食的習性,所以也喜歡拱泥土。
小資料 為什麼說豬並不蠢
經過動物學家的測驗訓練,發現豬的智能並不比狗差,在很多情況下,豬比狗更聰明,凡是狗所能做到的各種技巧,豬都可以做。人們還發現,豬的感情很豐富,它會用不同的吼叫聲、咆哮聲、呼嘯聲等動作,表達自己的感情。有人利用豬靈敏的嗅覺讓其尋找丟失的東西,或在戰場上嗅出地雷。
■ 牛不吃草時為何嘴還在咀嚼
牛是複胃的反芻動物,它有4個胃:瘤胃、蜂巢胃、重瓣胃和皺胃。牛每次都是很快地吞食食物,並貯存到瘤胃裏,瘤胃裏沒有消化腺,因而不能分泌消化液,食物在瘤胃中濕潤後,在體溫的作用下與胃中的微生物一起發酵,然後被返回到嘴裏慢慢細嚼。細嚼後,食物被送到第二個胃——蜂巢胃裏,進行消化,蜂巢胃能分泌消化液,食物先在這裏進行粗消化,接著又被送到第三個胃——重瓣胃裏,進行細消化。通過兩次消化後,再送到第四個胃——皺胃裏,進行充分消化、吸收。這就是牛不吃草時嘴也總在不停地咀嚼的緣故。
除牛之外,羊、鹿、駱駝等也有這種本事,這是它們的祖先從遠古時期遺留下來的,這樣會使這些動物在比較危險或食物不多的地方搶著多吃些,然後等有時間時再慢慢咀嚼。
小資料 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是什麼
犛牛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種,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犛牛生長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寒地區,能耐零下30℃~40℃的嚴寒,而爬上6400米處的冰川則是犛牛爬高的極限。犛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 狗為什麼會對陌生人叫
在狗沒有被人馴養之前,它們像羚羊一樣也是成群生活的。如果有人或其他動物走近,發現的狗就會汪汪地叫起來,通知其他同伴,大家一起把入侵的敵人趕走。狗被馴養以後,這個習慣被保留了下來,狗把主人的家當成了自己的地盤,不允許其他動物接近,即使是客人來了,也照樣汪汪地叫,告訴主人“有人來了”。
人們在遛狗的時候,經常可以看見小狗在電線杆或樹木的旁邊聞聞,然後就抬起後腿,把尿灑在電線杆和樹的根部,這是小狗在劃分自己的“領地”。原來在狗的尿液裏麵有它的氣味,這種氣味叫做信息激素,狗就是利用這種信息來劃分範圍的,別的小狗聞到這種尿液的時候,就會知道這裏是其他狗的勢力範圍,還可以知道撒尿的狗的大小。
小資料 為什麼狗在夏天常常伸出舌頭
小狗身上沒有汗腺,不能幫助身體排泄汗液來降低體溫。小狗的汗腺長在它的舌頭上,夏天時,小狗為了維持正常的體溫,就隻好常常伸出舌頭,讓汗液快些排出來,從而散發身體內的熱量。
■ 老虎身上的斑紋有什麼用
世界上老虎種類一共有八種:孟加拉虎、裏海虎、東北虎(又叫西伯利亞虎)、爪哇虎、華南虎、巴裏虎、蘇門答臘虎、印度支那虎。其中,蘇門答臘虎的斑紋最多,而東北虎的斑紋最少。野生的老虎一般能活10年,而豢養的老虎則能活上20年。
動物園中的老虎身上都有一圈一圈的斑紋,有的是黃黑相間,有的是灰褐色和黃色相間,好像漂亮的衣服一樣。其實,這是老虎的保護色。
原來,在自然生活中,動物們為了避開天敵,保護自己。在進化的過程中,本身會有顏色或花紋,這樣的顏色或花紋對它的生存有利,這樣動物才能在自然選擇中活下來,人們把這種顏色或花紋叫“保護色”。老虎身上的花紋就是它的保護色,很早之前,老虎生活在草長林密的地方,由於身上長著斑紋,它在休息或捕食的時候,就不容易被其他動物發現了。
小資料 虎的高超本領是從哪裏學來的
虎的高超本領都是從玩耍中習得的。小虎在一起總是好動好玩,虎媽媽也會陪伴它們嬉鬧,並帶回活的動物來訓練它們的捕食能力。小虎必須從撲打追咬的遊戲中學習捕獵的技巧和智慧。
■ 猿猴為什麼善於模仿
猿猴的模仿性很強,它們不僅能跟人們學會一般的動作,還能學會做一些較為複雜的動作,這主要是因為猿猴的智能比較發達。猿猴是人類的近親,在動物的分類上和人一樣屬於靈長類。猿猴長期生活在樹上,行動需要較大的靈活性和肌肉的協調性,它們的大腦受到生活的影響,結構複雜而且完善。大腦越發達,就越聰明,相應的就具備了一定的識別和學習能力。人的大腦的重量占體重的2%,而猿猴的大腦的重量占體重的1.6%,所以,猿猴是接近人類的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能夠模仿人類的行為。
非洲的納米比亞有一個農場,飼養了一群羊,而牧羊的卻不是人,而是一隻大猴子。美國有一位叫作威廉的心理學家,訓練兩隻猴子給癱瘓的病人當“護士”,它們能給病人倒開水,寄送書籍和報紙,還可以把唱片插到唱片機上呢!我國的黃林園場近幾年來也訓練了幾隻猴子,它們的主要任務是掰玉米、采水果,幹的非常不錯。
小資料 會跳舞的狐猴
狐猴也會像人一樣跳舞,有的狐猴雙手高高地舉起,朝前彎曲,頭微微低下,兩條長腿頻頻交叉地往返舞動,極像在跳“迪斯科”。有的狐猴成群站立在樹上,不斷地左右扭動著身體,頗像人在跳“搖擺舞”呢!
■ 眼鏡蛇為何聽到音樂就起舞
眼鏡蛇是一種劇毒蛇,長著扁平的脖頸,經常昂首而立,口吐舌信。它們的頸部背麵有一對白邊黑心的花紋,白色圓環,看起來像戴了一副眼鏡,故而得名。當遇到敵害或發起進攻時,眼鏡蛇的頸部肋骨會向外張開,外皮也隨著伸張,擺出它們特有的威脅姿勢。
眼鏡蛇的毒性很大,一般人和動物都不敢接近它,然而在印度等東南亞地區,舞蛇人能吹起笛子指揮眼鏡蛇跳舞。當悠揚的笛聲響起時,眼鏡蛇的脖子突然膨脹,它就立起上半身子,隨著舞蛇人的舞步,它的頭部也來回擺動,難道眼鏡蛇能聽懂音樂?其實,眼鏡蛇不但聽不懂音樂,而且它的耳朵早已退化了,根本就沒有聽覺。眼鏡蛇“聞”音樂起舞是因為它的脾氣很暴躁,身體感到震動,想把吹笛人咬一口而已。
小資料 眼鏡蛇怎樣捕食
眼鏡蛇捕食的方法十分狡猾。它們在捕獵之時,會躲在草叢中,隻露出尾巴輕輕搖動,使得老鼠或者小鳥往往以為是蚯蚓在爬動,當它們興奮地前去捕食之際,眼鏡蛇就會陰險地衝出來偷襲,轉眼功夫,老鼠或者小鳥就成為它們的口中之餐。
■ 為什麼狗的鼻子很靈敏
狗的嗅覺器官非常發達,上麵長有黏膜,經常分泌黏液來濕潤嗅覺器官上的嗅覺細胞,使它的鼻子經常保持著嗅覺靈敏性。不僅如此,狗的鼻尖的表麵部分還長著一塊不長毛的黏膜組織,上麵有很多突起,這塊黏膜組織經常分泌黏液來濕潤這些突起,從而使它更加容易接觸空氣。由於狗的鼻子構造比一般的動物的鼻子複雜得多,所以狗的嗅覺非常靈敏;但是如果狗在發燒,它的鼻子就會發幹,當然鼻子就不靈了。
人們一般用“狗急跳牆”來形容一個人走投無路、企圖反撲的狼狽樣子,但是,狗急了還真會“跳牆”!
狗被追的發慌時,全身的神經係統處於極度興奮狀態。同時體內的腺三磷就會在酶的作用下,極快地釋放出極大的能量,瞬間把肌肉縮到原來長度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猛力拉動骨骼關節使自己跳起來。
小資料 什麼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稱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樞神經係統的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狂犬病通常由病犬以咬傷的方式傳給人,主要有恐水、怕風、光、聲等臨床症狀,病死率幾乎100%。一般來說,被咬的傷口深而嚴重,部位越靠近頭、麵,越危險,必須在24小時之內盡快去醫院注射疫苗和免疫血清。
■ 為什麼說螞蟻是大力士
我們經常在路旁看到螞蟻在搬東西。別看螞蟻很小,它可是動物界的大力士呢,有時我們會看見一隻螞蟻在搬動比它自身大許多的大青蟲!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螞蟻能將比其自身重50多倍的石塊搬走,所以,說螞蟻是大力士一點也不過分。
那麼,螞蟻是怎麼做到的呢?螞蟻的腿部肌肉可以說是一台高效的肌肉發動機組,這台發動機的動力來自一種結構複雜的化學物質。當螞蟻走動時,它腿部的肌肉就會產生一種酸性物質,這種酸性物質就刺激化學物質急劇變化,肌肉收縮起來,“發動機”就開始產生巨大的力量,螞蟻就輕而易舉地把重物搬走了。
螞蟻在搬東西的時候,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這樣可以使它們不迷路,也不會相互走散。螞蟻在走路的時候會釋放出一種隻有同伴才能聞出來的氣味,走在後麵的螞蟻,隻要跟著前麵的螞蟻留下來的氣味,就不會走錯地方了。
小資料 螞蟻奇趣
大自然中有1.5萬多種螞蟻,它們具有令人稱歎的本領和千奇百怪的習性。生活在巴西熱帶雨林中的剪葉蟻,全窩出動能在一夜之間把整棵大樹的葉子剪光;還有一種蓄奴蟻,專門掠奪、畜養別的螞蟻為其幹活。
■ 恐龍吃什麼
恐龍現在已經成為人人皆知的動物,英國人曼特爾是最早發現了恐龍化石的人。
恐龍生活在距今7000~22500萬年以前的中生代,大多數身體特別龐大,曾經在地球上稱雄一時。恐龍分為肉食恐龍和植食恐龍兩大類,大型的肉食恐龍吃植食恐龍,小型的肉食恐龍吃小動物和昆蟲,有的還偷吃恐龍蛋;植食恐龍吃植物。
中生代的地球氣候溫暖,陸地上到處布滿湖泊和沼澤,生息著許多種類的爬行動物,這些動物很多都成了肉食恐龍的食物。中生代的鬆柏、銀杏和蕨類植物都是植食恐龍的美餐。
最大的恐龍是震龍,身長有39~52米,身高為18米,體重達130噸。細顎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恐龍,身長隻有60多厘米,如果不算那條又細又長的尾巴,它隻比雞大一點。
小資料 合川馬門溪龍——脖子最長的恐龍
生活在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的合川馬門溪龍(發現於中國四川合川縣),是巨大的蜥腳類恐龍的一種。它們身高3米,身長約10米,是恐龍中脖子最長的。雖然它們的長脖子看起來很有彈性,但是實際上隻有在采食樹葉時,它們的脖子才會稍微彎曲一下。
■ 動物的血液都是紅色的嗎
人類的血液是紅色的,絕大多數動物的血液和人類一樣,也是紅色的。但是,也有少數動物的血液並不是紅色的,動物的血液顏色是血色蛋白所含有的色素決定的。
各種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形成的血色蛋白不一樣,因此,血液的顏色也就不一樣了。烏賊的血液是綠色,蚯蚓的血液是玫瑰色,蜘蛛的血液是青綠色。有人以為蝦、蟹等是無血的動物,其實它們的血液是淡青色。而田螺更容易被以為是無血的,但是它的血液則是白色,像牛奶一樣。南極附近海域裏,有幾十種珍貴的魚類的血液都是無色的。扇螅蟲是棲息在海底岩石上的一種動物,它的血液顏色更是奇特,居然一會兒是綠色,一會兒是紅色。河馬和蝸牛的血液顏色是很美麗的淡藍色。
小資料 為什麼角蜥的眼睛會噴血
有些猛獸常常企圖用腳爪撕踏角蜥,想把它們弄死吃掉。遇到這種情況,角蜥就大量的吸氣,使身軀迅速膨大,致使眼角邊破裂,然後從眼睛裏噴出一股紅的鮮血來,射程可達成1~2米。敵害則肯定會被這迎麵射來的鮮血嚇得驚慌失措,角蜥就趁機逃跑。
■ 為什麼長頸鹿不會叫
野生動物一般都能發出叫聲,長頸鹿雖有長長的脖子,卻沒有叫聲,難道長頸鹿是“啞巴”?其實,長頸鹿也會叫。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叫過呢?
這是因為長頸鹿的聲帶很特殊,在它的聲帶中間有個淺溝,發聲很困難。發聲一般需要靠肺部、胸腔和膈肌的共同作用,但是長頸鹿那長長的脖子,使得這些器官之間的距離太遠,叫起來很費事,所以,它們平時就不叫了。在長頸鹿小的時候,如果找不到媽媽了,它們還是會叫幾聲的。
長頸鹿的脖子有很多好處呢!長脖子對於長頸鹿來說,是它們用來警戒放哨和尋求食物的好方法;同時,長頸鹿生活在熱帶地區,還要靠它的長脖子來散熱呢。長頸鹿的頸部有很長的頸椎骨,有比人手臂還粗的肌肉支撐著;其前額有一塊很堅硬的角狀頭蓋骨,這樣長頸鹿的長頸就相當於強大的鐵臂,頭部就成了無堅不摧的銅錘,誰也難以抵擋。
小資料 長腿的困擾
長頸鹿每次飲水時,都必須把前麵兩條腿叉開伸向兩側,或者跪在地上,顯得十分吃力。所以每飲一次水它們都要起身4~6次來休息,同時還要觀察四周是否有敵害逼近。因此,群居在水邊的長頸鹿通常不會同時喝水。
■ 為什麼寄居蟹居住在螺殼裏
寄居蟹外形既像蟹,又像蝦,身上總是背著一個大螺殼,一旦受到驚嚇,它就立刻把身體縮進螺殼裏。這個螺殼不是它自己天生的,而是撿來的,有的甚至是寄居蟹把活的海螺吃掉搶來的。當它的身體長大,原來的螺殼住不下了,就再找一個合適的螺殼。這個“房屋”對寄居蟹很有用。由於寄居蟹沒有敏捷的遊泳技能,也沒有蟹堅硬的甲殼,沒有什麼可以抵抗敵害的武器,隻好把螺殼當作保護自己的避難所了。寄居蟹的腹部已經退化,比較柔軟、長而且彎曲,能夠盤旋在螺殼裏,用扇尾鉤住螺殼頂部,爬動時身體不會從螺殼裏滑出來。
在大海裏,寄居蟹居住在螺殼裏,而海葵又伏在寄居蟹的“屋頂”。它們一起遊玩,尋找食物,遇到敵害時,海葵可以用它的刺絲螯,保護寄居蟹。它們的這種彼此依存、共同生活的現象,在動物學上稱為共生。
小資料 蟹鉗有什麼用
蟹的兩隻大鉗用處很大,既能挖掘洞穴,又是防禦和進攻的武器。當它受到驚嚇時,會立即舉起雙鉗,張牙舞爪地向來犯者示威。
■ 牛看見紅色才會興奮嗎
很多人以為牛看見紅色就興奮,所以,西班牙的鬥牛士都是手裏拿著一塊紅布,一邊躲閃,一邊抖動著手中的那塊紅布來挑逗牛。在一片喝彩聲中,被激怒的牛向鬥牛士猛衝過去,想把他一下撕成碎片。
假如鬥牛士抖動的不是紅布,牛會不會興奮呢?有人拿來別的顏色的布在牛的麵前抖動時,牛依然被激怒了,不顧一切地用犄角猛刺鬥牛士。由此可見,不管什麼顏色的布,隻要在牛的麵前抖動,它都會以為那是對自己的一種挑釁,會衝過去拚個你死我活。
其實,科學家們研究發現,牛對顏色的辨別能力很差,這是為什麼呢?動物的眼球底部有一層視網膜,而視網膜上既有感受亮光的錐狀細胞,也有感受暗光的杆狀細胞,當光線刺激視網膜時,動物才能看見物體及其顏色。牛眼睛的視網膜上的杆狀細胞多於錐狀細胞,因此,牛對物體的顏色是沒有什麼概念的。
小資料 麝牛到底是牛還是羊
麝牛又叫麝香牛,外形上很像牛,角也像牛,母麝牛還長著跟母牛一樣的四個乳頭,但是尾巴卻像羊一樣短小,頭上的角和羊一樣從頭頂上長出,牙齒也與羊的差不多。它們是牛與羊的過渡類型動物。沒人打擾時,它們還可以反芻。
■ 水牛為何愛把自己浸在水裏
牛的種類很多,主要分為野牛與家牛兩類,而家牛中又有黃牛、水牛、犛牛和奶牛等幾種。在我國南方最常見的是水牛,它身強力大,皮膚黝黑,喜歡把自己泡到水裏。黃牛個頭比較小,在我國北方比較常見。
水牛是體溫恒定的動物,天生皮厚體肥,但汗腺卻不發達,不能利用汗腺散熱來降低體溫。在天氣炎熱的時候,需要利用外界條件把體溫降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泡到水裏,借助水溫來降低體內的溫度。
水牛的祖先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地區,那裏氣溫高、濕度大,天氣一熱,水牛就受不了了。特別是活動後,身體更是燥熱,它就更喜歡把自己浸到水中了。水牛的這種做法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避免了蚊蠅的叮咬。所以,水牛都喜歡泡在水裏。
小資料 為什麼犀牛的角特別鋒利
交配期間兩隻雄犀牛發生爭執時,雙方就用角來攻擊,達到占有配偶的目的。犀牛角在遇敵來襲時,威力更加強勁。犀牛的角十分巨大,最長可達1.58米,角直長而尖銳,像把鋒利的尖刀。犀牛的角長在臉部中間比其他動物長在前額的兩隻角更能使得出勁,它尖直的角比盤曲或多叉的角更鋒利。
■ 為什麼大熊貓是國寶
我們常說,大熊貓是國寶,這是為什麼呢?
大熊貓是生物學家們研究古代生物的活化石,因為它經過了上千萬年,卻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在數十萬年以前,大熊貓非常繁盛,遍布我國的許多地區,甚至緬甸北部也有少量分布。然而大熊貓成熟比較晚,對配偶有選擇性,繁殖周期很長,每胎產仔數少,所以數目日益減少。
目前世界上隻有我國才有大熊貓,是我們需要特別愛護的動物;同時它的圓腦袋上長滿白色的毛,有一對圓圓的耳朵,大眼睛的周圍是一圈黑色的毛,像是戴了一副墨鏡,四條短粗的黑腿走路慢騰騰的,性格比較溫和,姿容可掬,行動逗人喜愛。它不僅是中國的“國寶”,而且還被世界野生動物協會選為會標,並常常擔當中國的“和平大使”,遠渡重洋,出使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家。
小資料 大熊貓的流浪生活
大熊貓性情孤僻,喜歡獨居,晝伏夜出,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點,常常隨季節的變化而搬家。春天它們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裏,夏天遷到竹枝鮮嫩的陰坡處,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溫暖的向陽山坡上,準備度過漫長的冬天。
■ 為什麼黑熊又叫熊瞎子
黑熊的頭很寬,嘴巴很大,兩隻耳朵又大又圓,有點像狗,因此人們叫它狗熊。
黑熊的身體肥胖而笨重,所以又叫“笨狗熊”,它的四肢比較粗壯,有五指,趾端有爪,足後有肥厚的肉墊。黑熊的主要食物是昆蟲和植物的嫩芽、葉子和種子,它尤其喜歡吃蜂蜜,常常為了吃到蜂蜜而捅蜜蜂窩,最後被蜜蜂追著亂蟄。
黑熊的性格比較孤僻,而且視力很差勁,看不清東西,有時候什麼都看不見,因此人們又叫它“熊瞎子”。經過人工訓練的黑熊還可以表演雜技,它會用兩條後腿直立,兩條前腿抱拳,作出作揖的樣子來,逗人發笑。
據說熊很笨,它們在捕捉小動物的時候,如果遇到了一窩,就會一個接一個地捉來,塞到腋下。盡管塞了後麵一個又掉了前麵一個,但是笨熊卻仍然往腋下塞,到最後,它的腋下隻有最後那隻小動物了。
小資料 馬來熊與黑熊有什麼區別
馬來熊與黑熊雖然相似,但是這兩種熊並不難區分:一是馬來熊的胸部有一個新月形白斑,而黑熊的胸部有一塊“V”字形白斑;二是馬來熊個頭小,黑熊個頭大;三是馬來熊的耳朵小,黑熊的耳朵大;四是馬來熊體毛短而亮,黑熊的體毛長。
■ 為何說白熊是北極動物之王
在北極的冰原上,白熊是動物之王,由於它隻生活在北極,所以也稱為北極熊。北極熊身體龐大,最大的北極熊身長達3米,體重達到700千克。北極熊比黑熊的身體大得多,身上的毛也比較厚密。它全身長有白毛,隻有鼻尖有一點黑色,這是它的天然保護色。
北極熊頭扁頸粗而長,耳朵很小,兩隻圓圓的眼睛閃閃發光;它的爪子肥大,腳掌上還生有一層很厚的密毛,這使它在雪地上行走時不至於滑倒。在北極浮冰上到處都可以看見它們追逐嬉戲,或者鬥毆撕咬,捕殺弱小的生物。
北極熊是不折不扣的冬泳健將,可以一口氣在北極冰冷的海麵上遊40千米。北極熊的大前爪最適合用來劃水,它們的脖子比其他種類熊的脖子長,便於在遊泳時將頭和肩膀露出水麵。
北極熊用後腿站起來跟大象差不多高,它們的力量極大,對付100千克重的海豹,常常像老鷹捉小雞一樣,把它們從冰洞中拖出來,用肥大的熊掌將海豹的腦袋拍碎。
小資料 北極狼簡介
北極狼生活在加拿大北端的埃爾斯密爾島的冰原上,全身灰白色,身高約70厘米,體重約為80千克,主要捕食麝牛、北極兔、海豹、旅鼠和鳥類。北極狼的嗅覺靈敏,能準確判斷幾千米外獵物的位置。
■ 為何華南豹又叫金錢豹
動物園中的豹子有華南豹、華北豹,還有朝鮮豹,其中華南豹又叫金錢豹。華南豹的體格比老虎小,而且比老虎瘦,身長約90~110厘米,尾巴約長75~80厘米,體重約為40.5~70千克。華南豹的頭圓,眼睛大,耳朵短圓且直立,四肢短,全身為深黃色。由於它的頭部和背部長有許多黑色的圈圈,很像我國古代的銅錢,所以才叫它金錢豹。金錢豹產在我國的南部、西南部以及東南亞等地,屬於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能在叢林、森林、山區和丘陵地帶生活,和老虎一樣喜歡在夜間活動。
豹子的種類很多,但是隻有雪豹能在海拔3000~6000米高的雪山上生存。雪豹的外形和一般的豹子差不多,隻是頭略小一些,尾巴比較粗,尾巴的長度和體長相當,體重約為200千克。雪豹的身上長滿了厚厚的絨毛,能夠抵禦高原雪山上的嚴寒。
小資料 華南豹怎樣儲存食物
為了避免狼和鬣狗的打擾,與世無爭的豹總是把食物拖到樹上後再吃,吃不完也會儲存在樹上,等到下次再吃。當它們找不到食物時,可以忍受數天的饑餓。豹的力氣很大,能把一隻比自己身體重一倍的獵物拖到樹上。
■ 為何梅花鹿身上“梅花”會變
梅花鹿在春夏之交,皮毛的白色素特別多,就會形成白色的毛。由於這時整個身上的毛都比較薄,這些白色的毛形成的白斑就很明顯,可以清楚地看到它身上像梅花的花紋。到了秋季末期,梅花鹿就開始換毛,由於白色毛的減少,整個毛的底色比較淺,並且換上的毛又長又厚密。所以,冬天的時候梅花鹿身上的“梅花”就不那麼明顯了。
等到來年春天來了,梅花鹿換上了有梅花圖案的棕紅色夏裝。它們經常用嘴將毛發舔得油亮而又整齊,但是秋天裏又換上了灰色的冬裝後,雄鹿就常將自己弄得一身泥,這是雌鹿最喜歡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