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安全生產的教育與培養
一、安全生產教育培養的內容
1.安全生產意識的教育培養
要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首先應使他們對安全生產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安全生產意識教育包括安全生產態度、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及法紀的教育。
安全生產態度教育主要是針對生產活動中反映出來的不利於安全生產的各種思想、觀點、想法等,進行經常性的說服疏導工作,使職工增強對安全問題的認識並使其逐漸深化,形成科學的安全觀。同時,也應使廣大職工真正認識到自己在勞動安全衛生方麵的權益,增強自我防範意識。
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教育,是指企業對各級領導和廣大職工進行的有關安全生產方針、政策的宣傳教育。安全生產政策、法規是安全生產本質的反映,是對過去經驗、教訓的總結,是指導安全生產的根本。通過安全生產法規政策教育,可以增強各級領導和廣大職工安全生產的法製觀念,提高他們的政策水平。
法紀教育的內容包括安全法規、安全規章製度、勞動紀律等方麵的教育。為維持正常的生產秩序而製定的勞動紀律是搞好安全生產的強製性手段之一,勞動紀律鬆懈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通過法紀教育,使人們認識到遵章守紀的重要性,提高遵章守紀的自覺性。同時,通過法紀教育還要使人們懂得,法律帶有強製的性質,如果違法違紀,造成了嚴重的事故後果,就要受到法律的製裁。
2.安全生產知識的教育培養
安全生產知識的教育包括安全管理知識教育和安全技術知識教育。
安全管理知識是企業各級管理幹部應知應會的內容,尤其是專職安全幹部,更應精通現代安全管理的知識和方法。通過安全管理知識教育,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掌握安全管理的理論,並能運用現代安全管理的方法、手段,不斷提高企業安全管理的水平。安全管理知識包括安全管理體係、安全管理方法及安全心理學、安全係統工程學、安全人機工程學等方麵的知識。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應用,可使各級領導和廣大職工能夠從理論到實踐上認識到事故是可以預防的,采取的避免事故發生的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應當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安全技術知識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豐富廣大職工的安全基礎知識、勞動衛生知識,提高職工的安全素質。主要包括:生產技術知識教育,即企業的基本生產概況、生產特點、生產過程、作業方法、工藝流程及各種機具、產品的性能等;安全技術知識教育,即生產中使用的有毒有害原材料或可能釋放的有毒物質的安全防護知識,個人防護用品的構造、性能和正確使用方法,設備操作的注意事項,發生事故時采取的緊急救護和自救的措施、方法等;勞動衛生技術知識教育,即工業防毒、防塵技術,噪音、振動、射頻控製技術,高溫作業防護技術,激光防護技術等。勞動衛生技術是防止作業環境中生產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勞動者機體病變,通過勞動衛生技術知識教育,使職工熟知生產勞動過程中及作業環境中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因素,並積極采取防範措施。
3.安全生產技能的教育培養
安全生產技能是指職工安全地完成生產作業的技巧和能力,它包括操作技能、緊急情況下應急處理技能等。安全生產技能培訓,就是按照不同的專業工種,對作業人員進行專門、係統的安全操作能力的訓練,以提高他們安全地完成生產作業的技巧和能力。安全技能培訓包括正常作業的操作技能培訓和異常情況的應急處理技能培訓。操作技能是各工種作業人員必須具備的安全生產技能,在沒有取得操作合格證之前,不允許獨立上崗操作。
安全技能培訓應按照標準化作業的要求來進行,要預先製定作業標準及異常情況時的應急處理程序和方法,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培訓。一般來說,應考慮如下問題:要循序漸進,對於一些掌握起來較困難、較複雜的技能,可以把它劃分成若幹簡單的部分,分階段地加以掌握;把握好培訓的進度和質量,開始訓練時可慢一些,但對操作的準確性要嚴格要求,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隨著訓練的深入可逐步提高效率;安排好訓練時間,在開始階段,每次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各次練習的時間間隔也可以短一些,隨著技能的掌握,適當地延長各次練習之間的間隔,每次練習時間也可以長一些;訓練方式要多樣化,以提高職工練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4.廠級生產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新員工入廠後,在分配到車間或工作崗位之前,必須進行廠級安全教育。廠級安全教育一般由企業安全生產技術監督部門負責進行,授課時間為4~16小時。安全教育的內容包括:
(1)介紹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任務、政策、法規與管理體製。
(2)介紹企業的生產特點及其主要的工藝過程。
(3)介紹工廠設備分布情況及特別危險的地點和設備。
(4)介紹工廠安全生產的組織機構及主要安全生產規章製度。
(5)介紹有關機械、電氣、起重、運輸等安全技術的基礎知識。
(6)介紹新員工的安全生產責任製。
(7)介紹企業典型事故案例和教訓,搶險、救災、救人常識以及工傷事故報告程序等。
5.車間生產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新員工從廠部分配到車間後,再由車間主任或安技人員負責進行車間安全教育,授課時間一般需要4~8小時。其主要內容如下:
(1)介紹車間的概況,如車間生產的產品、工藝流程及其特點,車間人員結構、安全生產組織狀況及活動情況,車間危險區域、有毒有害工種情況。
(2)介紹車間勞動保護方麵的規章製度和對勞動保護用品的穿戴要求和注意事項。
(3)介紹車間常見事故案例。
(4)根據車間的特點介紹安全技術基礎知識。
(5)介紹車間防火知識。
(6)組織新員工學習安全生產文件和安全操作規程。
6.生產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教育內容
危險品單位、礦山、建築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必須進行安全資格培訓,經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關主管部門考核合格並取得安全資格證書後方可任職。
其他單位主要負責人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安全生產培訓。
所有單位主要負責人每年應進行安全生產再培訓。
培訓的主要內容是: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律和法規及有關行業的規章、規程、規範和標準;安全生產管理的基本知識、方法與安全生產技術,有關行業安全生產管理專業知識;重大事故防範、應急救援措施及調查處理方法,重大危險源管理與應急救援預案編製原則;國內外先進的安全生產管理經驗;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7.生產崗位職工的安全教育內容
生產經營單位其他從業人員
生產經營單位其他從業人員是指除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以外,該單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所有人員,包括其他負責人、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各崗位的員工,以及臨時聘用的人員。
調整工作崗位或離崗者
從業人員調整工作崗位或離崗1年以上重新上崗時,應進行相應的車間(工段、區、隊)級安全生產教育培訓。
單位實施新工藝、新技術或使用新設備、新材料時應對從業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
單位要確立終身教育的觀念和全員培訓的目標,對在崗的從業人員應進行經常性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其內容主要是:安全生產新知識、新技術;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8.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內容
特種作業人員在勞動生產過程中擔負著特殊任務,危險性大,一旦發生事故,就會對企業生產、職工生命安全帶來較大的損失。因此特種作業人員獨立上崗作業前,必須進行與本工種相適應的、專門的安全技術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培訓教育一般采取按專業分批集中脫產、集體授課的方式,培訓內容則根據不同工種、專業的具體特點和要求而定,實行理論教學與操作技能訓練相結合的原則,重點放在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術和預防事故的實際能力上。具體內容和要求按《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大綱》、《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規定》執行,考核和發證工作由特種作業人員所在單位負責按規定申報,地市級安全監察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者,每兩年進行一次複審,未按期複審或複審不合格者,其操作證自行失效。離開特種作業崗位一年以上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重新進行技術考核,合格者方可從事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