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安全生產的技術與預防(3 / 3)

(4)原料純度:有許多化學反應,往往由於反應物料中的雜質而造成副反應,導致火災爆炸。因此,生產原料及中間產品等均應有嚴格的質量檢驗製度,保證原料的純度。

反應原料氣中的有害成分,或許在開始並無影響,但在物料環過程中,可能造成積聚,以致造成事故。

5.係統密閉與惰化處理

係統密閉

為了防止易燃氣體、液體和可燃粉塵自裝置中外泄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應該使設備密閉。對於在負壓下操作的裝置,為了避免空氣吸入,同樣需要密閉化作業。為了保證良好的密閉性能,係統內應盡量減少法蘭連接,盡量縮短管道長度,危險物料的輸送管道應采用無縫鋼管。在負壓操作的係統中,當打開閥門或進行其他操作時,要防止外界空氣進入係統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打開閥門之前,采用惰性氣體保護的方法,可以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惰化處理

可燃氣體或粉塵發生爆炸的三個必要條件是:可燃物質、氧氣和火源。從理論上講,上述三個條件中隻要缺少一個,就不可能發生爆炸。用惰性氣體取代空氣中的氧,從而達到防止爆炸的目的,這個過程稱之為惰化。

通入惰性氣體時,必須注意要使裝置裏的氣體充分混合均勻。在生產過程中要對惰性氣體的流量、壓力或氧氣濃度進行檢測。

6.通風防止燃燒爆炸

實際上,易燃易爆物料的泄漏往往是難以避免的,因此,通風便是防止燃燒爆炸混合物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風時,如空氣中含有易燃易爆氣體,則不應循環使用。在有可燃氣體的廠房內,排風設備和送風設備應有獨立分開的通風機室。排放可燃氣體和粉塵時,應避免排風係統和除塵係統產生火花。通風管道不應穿過防火牆等防火分隔物,以免發生火災時,火勢順管道通過防火分隔物而蔓延。

三、防塵工作的安全技術

1.國家關於防塵的規定

(1)凡有粉塵作業的企業、事業單位應采取綜合防塵措施和無塵或低塵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使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不超過國家衛生標準。

(2)任何企業、事業單位除特殊情況外,未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不得停止運行或者拆除防塵設施。

(3)嚴禁任何企業、事業單位將粉塵作業轉嫁、外包或以聯營的形式給沒有防塵設施的鄉鎮、街道企業或個體工商戶。

(4)中、小學校各類校辦的實習工廠或車間,禁止從事有粉塵的作業。

(5)職工使用的防止粉塵危害的防護用品,必須符合國家的有關標準。

(6)對初次從事粉塵作業的職工,由其所在單位進行防塵知識教育和考核,考試合格後方可從事粉塵作業。

(7)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禁止從事粉塵作業。

(8)新建、改建、擴建、續建有粉塵作業的工程項目,防塵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設計任務書,必須經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安全管理部門和工會組織審查同意後,方可施工。竣工驗收,應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安全管理部門和工會組織參加,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產。

(9)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又未積極治理,嚴重影響職工安全健康時,職工有權拒絕操作。

2.防塵的主要措施

(1)凡有粉塵作業的企、事業單位應采取綜合防塵措施和無塵或低塵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使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不超過國家衛生標準。

(2)礦山應采用濕式鑿岩機通風,必要時可采用吸塵、灑水等防塵措施。

(3)幹石英粉等產品必須用紙袋包裝,禁止使用草袋。

(4)企業單位使用石英粉原料,有條件的應該盡量采用天然石英砂。

(5)一切防塵設備都應該有人負責維護。單位必須定期檢修防塵設備,並將檢修項目列入設備檢修計劃之內。

(6)廠礦企業應發給接觸矽塵的工人有效的防塵口罩、防塵工作服和保健食品。

(7)廠礦企業應對接觸矽塵的工人進行定期體檢。

四、防毒工作的安全技術

1.預防鉛中毒的主要措施

(1)用無毒或低毒物代替鉛。

(2)用改進工藝,加強通風和煙塵的回收等方法降低空氣中的鉛濃度。

(3)加強個人防護,建立定期檢查製度。如作業人員必須穿工作服、帶過濾式防塵口罩;嚴禁在車間內吸煙、進食;班中吃東西或喝水必須洗手、洗臉及漱口,下班時必須洗澡、漱口,嚴禁穿工作服進食堂、出廠。

(4)定期測定車間空氣中的鉛濃度、檢修設備。

2.預防汞中毒的主要措施

(1)改進工藝或改用代用品。

(2)在車間內防汞汙染,如地麵、牆壁、天花板、操作台宜用不吸附汞的光滑材料,操作台和地麵應有一定的傾斜度,以便清掃和衝洗,低處應有貯水的汞吸收槽。

(3)加強個人防護。車間內汞濃度較高時,應帶防毒口罩或用25%~10%碘處理過的活性炭口罩;上班時穿工作服和戴工作帽,離開車間應脫去工作服和工作帽;班後應洗浴。

(4)應定期監測空氣中汞的濃度,及時了解工人接觸汞程度和環境狀況。

(5)工人應定期進行職業健康監護,早期發現患者及時處理。

3.預防錳中毒的主要措施

(1)接觸錳作業應采取防塵措施,必須戴防毒口罩。

(2)焊接作業盡量采用無錳焊條;用自動電焊代替手工電焊。

(3)手工電焊時最好使用局部機械抽風吸塵裝置。

(4)工作場所禁止吸煙、進食。

4.預防氯中毒的主要措施

(1)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防止跑、冒、滴、漏,保持管道負壓。

(2)含氯廢氣須經石灰淨化處理再排放。

(3)檢修或現場搶救時必須戴防護麵具。

5.預防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措施

(1)冬天屋內生煤爐取暖必須使用煙囪,使“煤氣”能夠順利排到室外。

(2)應經常測定空氣中的一氧化碳濃度或設立一氧化碳警報器和紅外線一氧化碳自動記錄儀,監測一氧化碳濃度變化。

(3)定期檢修煤氣發生爐和管道及煤氣水封設備,防止一氧化碳泄露。

(4)生產場所應加強自然通風,產生一氧化碳的生產過程要加強密閉通風;礦井放炮後必須通風20分鍾以後,方可進入生產現場。

(5)進入危險區工作時,須戴防毒麵具;操作後,應立即離開,並適當休息;作業時最好多人同時工作,便於發生意外時自救、互救。

6.預防氮氧化物中毒的主要措施

(1)酸洗設備及硝化反應鍋應盡可能密閉和加強通風排毒。

(2)定期維修設備,防止毒氣泄露。

(3)加強個體防護,進入氮氧化物濃度較高的場所工作時應戴防毒麵具。

7.預防氫氰酸中毒的主要措施

(1)改進工藝,以無毒代替有毒。

(2)加強密閉通風。

(3)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如氰化物的保管、使用和運輸應有專人負責;建立嚴格的專用製度;用氰化物熏倉庫時要防止門窗漏氣,並需經充分通風方可進入。

(4)加強個體防護。應配備防護服、手套、防毒口罩(活性炭濾料)或供氧式防毒麵具;車間應配備洗手、更衣設備以及急救藥品。

(5)操作工人在就業前應進行體檢,上崗後還應定期體檢。

8.預防丙烯腈中毒的主要措施

(1)生產車間宜盡量采用露天框架式建築,便於毒物擴散稀釋。

(2)進入反應器清釜前,必須充分排風,以排除殘留的毒物。

(3)工作時應戴防毒口罩,工作後應用溫水和肥皂清洗皮膚。

(4)丙烯腈易透過橡皮,故不能戴橡皮手套進行操作;應使用專用手套。

9.預防硫化氫中毒的主要措施

(1)進入可疑作業環境前,可放小動物觀察有無硫化氫中毒狀。

(2)進入高濃度硫化氫場所,應有人在危險區監視並監護。

(3)作業人員要戴防毒麵具,身上縛以救護帶,並準備其他救生設備。

(4)有條件的工作場所安裝自動報警器,對接觸硫化氫的工人進行中毒預防及急救知識教育。

(5)生產過程密閉,加強通風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