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安全生產的環境與防護(2 / 3)

(1)神經係統:表現為大腦皮層功能下降,條件反射潛伏期延長或縮短,出現膝反射抑製甚至消失;植物神經係統營養障礙;皮膚感覺遲鈍,觸覺、溫熱覺、痛覺、振動覺功能下降。

(2)心血管係統:出現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傳導阻滯等病症。

(3)肌肉係統:出現握力下降、肌肉萎縮、肌纖維顫動和疼痛等症狀。

(4)骨組織:可引起骨和關節改變,出現骨質增生、骨質疏鬆、關節變形、骨硬化等病症。

(5)聽覺器官:表現為聽力損失和語言能力下降。

全身振動常引起足部周圍神經和血管變化,出現足痛、易疲勞、腿部肌肉觸痛。表現為臉色蒼白、出冷汗、惡心、嘔吐、頭痛、頭暈、食欲不振、胃機能障礙、腸蠕動不正常等。

3.振動危害的防護措施

為減輕振動對人的危害,要采取各種減少振動的措施。

對於局部振動的減振措施

改革工藝和設備。用液壓機、焊接和高分子粘連工藝代替鉚接工藝、用液壓機代替鍛壓機、用電弧氣刨代替風鏟等可以大大減少振動的發生源;改革工作製度,專人專機;保持作業場所溫度在16℃以上,合理使用個人減振用品;建立合理的勞動製度,限製作業人員日接觸振動時間。

對全身振動的減振措施

在有可能產生較大振動的設備周圍設置隔離地溝,襯以橡膠、軟木等減振材料,以確保振動不能外傳;對振動源采取減振,如用彈簧等減振阻尼器,減少振動的傳遞距離;汽車等運輸工具的座椅加泡沫墊等,減弱運行中由於各種原因傳來的振動。

此外,應加強個人防護,對振動工具的使用進行必要的培訓。對工人進行定期健康檢查和就業前體檢,症狀嚴重或有禁忌證者不得從事振動作業。

三、高、低溫環境作業的安全防護

1.高溫作業的主要行業

溫度超過人體舒適程度的環境稱為高溫環境。工業企業和服務行業工作地點具有生產性熱源,室內溫度經常在35℃及以上;當室外實際達到本地區夏季室外通風設計計算溫度的氣溫時,其工作地點氣溫高於室外氣溫20℃及以上的作業稱為高溫作業。

高溫作業幾乎遍布於工業生產的所有行業,主要的高溫作業有:冶金工業的煉焦、煉鐵、煉鋼;輕工業中的造紙、玻璃、橡膠、塑料生產;建材工業的耐火材料、水泥生產;化學工業的氧化、合成、燃燒等過程;紡織工業的印染、繅絲生產;夏季露天作業,如行軍、建築、采礦、田間勞動、運輸駕駛等。

2.高溫作業對人體的危害

高溫作業時,人體可出現一係列生理功能改變,這些變化在一定限度範圍內是適應性反應,但超過此範圍,則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引起病變。這些不良影響有:

對循環係統的影響

高溫作業時,皮膚血管擴張,大量出汗使血液濃縮,造成心髒活動增加、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血管負擔增加。

對消化係統的影響

高溫對唾液分泌有抑製作用,使胃液分泌減少,胃蠕動減慢,造成食欲不振;大量出汗和氯化物喪失,使胃液酸度降低,易造成消化不良。此外,高溫可使小腸的運動減慢,形成其他胃腸道疾病。

對泌尿係統的影響

高溫下,人體的大部分體液由汗腺排出,經腎髒排出的水鹽量大大減少,使尿液濃縮,腎髒負擔加重。

神經係統

在高溫及熱輻射作用下,肌肉的工作能力、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反應速度及注意力降低。

3.防暑降溫的主要措施

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必須采用綜合性措施。主要措施包括:

加強領導

這是做好防暑降溫的保障。企業領導要對防暑降溫工作做到有布置、有檢查、有指導,並協調好各職能部門工作。

加強宣傳教育

教育職工遵守高溫作業安全規程和衛生保健製度。

製定合理的勞動休息製度

高溫下作業應盡量縮短工作時間,可采取實行小換班、增加休息次數、延長午休時間等方法。休息地點應遠離熱源,應備有清涼飲料、風扇、洗澡設備等。有條件的可在休息室安裝空調器或采取其他的防暑降溫措施。

改革工藝過程,盡量實現機械化

自動化、儀表控製,消除高溫和熱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加強個人防護

高溫作業的工作服應結實、耐熱、寬大、便於操作,應按不同作業需要,及時供給工作帽、防護眼鏡、隔熱麵罩、隔熱靴等。

醫療預防

對高溫作業人員應進行就業前和入暑前體檢,凡有心血管係統疾病、高血壓、潰瘍、肺氣腫、肝病、腎病等疾病人員不宜從事高溫作業。

急救

如發生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應首先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擦去汗液,給予適量的清涼含鹽飲料,並選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丸,一般患者可逐漸恢複。如有循環衰竭傾向,需立即給予對症治療。對於重症中暑,必須采取緊急措施,予以搶救。對高溫昏迷者,治療以迅速降溫為主,對循環衰竭或患熱痙攣者,以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和防治休克為主。

4.低溫作業對人體的危害

低溫對機體的有害作用,統稱為冷傷。冷傷可分為全身性冷傷和局部性冷傷兩類。全身性冷傷即體溫過低。局部性冷傷又分為凍結性冷傷和非凍結性冷傷。凍結性冷傷是指短時間暴露於極低溫度下或長時間暴露於極低溫度下或長時間暴露於冰點以下的低溫而引起的局部性冷傷。非凍結性冷傷分為戰壕足、浸足和凍瘡三種。戰壕足是因在低溫、潮濕的戰壕中長期站立、肢體下垂、鞋靴緊窄引起的;浸足是因為足部長時間浸漬於冰水中引起的冷傷;凍瘡是受低溫和潮濕作用而引起的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