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冷傷的預防措施
冷傷預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耐寒鍛煉式:耐寒鍛煉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建立冷習慣,即對寒冷或低溫的適應能力。耐寒鍛煉的方法有:冷水浴、冷水洗臉、洗手、洗足,也可采取冷空氣刺激的方法進行鍛煉。
(2)禦寒設備:在冬季,寒冷作業場所要有防寒采暖設備,露天作業要設防風柵、取暖棚。
(3)加強個體防護:應選用導熱係數小、吸濕性小,透氣性好的材料作防寒服裝,如羽絨服等。
(4)增加體內代謝放熱:食用高熱量的食物以增加耐寒能力。
(5)服用血管擴張藥:短期從事低溫作業可服用適量血管擴張藥物,使血流增加,但切忌濫用。
四、電磁輻射環境作業的安全防護
1.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電磁輻射能造成對人體的傷害,還能造成高頻感應放電和電磁幹擾。
電磁波對人體的傷害包含致熱因素和非致熱因素。
極性分子和離子振動以及由於渦流都會在人體內產生熱量,破壞熱平衡導致傷害。高頻輻射還能破壞腦細胞的正常工作,使條件反射受到抑製,導致神經係統的紊亂。其表現有神經衰弱症候群,還表現為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等。
2.電磁輻射的預防措施
(1)屏蔽輻射源:用鉛、銅等金屬材料包圍輻射源,吸收和反射電磁場能量。
(2)遠距離操作:輻射源要遠離操作崗位和休息場所。要根據電磁輻射發射方向的特點合理配置操作崗位,盡可能避免在輻射源正前方操作。
(3)減少照射時間:照射的總劑量與總照時間成正比,因此必須盡量減少受照射時間。可采取減少不必要停留時間、輪換作業、提高操作技術等措施,減少個體受照射時間。
(4)加強個人防護:要合理使用配備的個人防護用品,如口罩、手套、工作鞋帽、服裝等;遵守個人防護規則,在開放型放射性工作場所中,禁止一切可能使放射性元素侵入人體的行為,如禁止飲水、吸煙、化妝、進食等。
(5)定期對微波作業人員體檢:患心血管病、血液病及孕期、哺乳期人員不宜從事有電磁輻射的作業。
3.電離輻射及其引起的職業病
凡能直接或間接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稱為電離輻射。其中α、β等帶電粒子能直接引起物質電離,稱為直接電離輻射;γ光子、中子等非帶電粒子,不能直接使物質電離,稱為非直接電離輻射。隨著核工業的發展,核原料的勘探、開采、冶煉,核燃料及反應堆的生產、使用,放射性核元素在工業、農業、醫學診斷中的應用,接觸電離輻射的人員也日益增多。
電離輻射引起的職業病稱為放射病,有急性放射病和慢性放射病兩種。急性放射病是短期內一次或多次受到大劑量照射而引起的全身病變,多見於核能和放射裝置應用中的意外事故或由於防護條件差所致職業性損傷。主要引起骨髓等造血係統損傷,也有發生腸麻痹、腸梗阻的情況;慢性放射病是長時期內受到超限值劑量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損傷,多發生於防護條件不佳的外照射工作場所。一般出現頭痛、疲乏無力、記憶力下降,伴有消化係統障礙。
除全身性放射病外,電離輻射還可造成局部的放射性皮炎和放射性白內障。
4.非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非電離輻射是指紫外線、紅外線、激光和射頻輻射。
射頻輻射對健康的影響
接觸射頻輻射的作業有:金屬的熱處理、表麵淬火、金屬熔煉等,無屏蔽的高頻輸出變壓器是一個主要輻射源;食品、皮革、茶葉等用微波加熱爐進行熱處理,操作人員有可能接觸微波輻射。
生產過程中,通常為低強度慢性輻射,對神經係統、眼及心血管係統有一定的影響,可引起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長期接觸高強度微波的工人,可加速眼晶狀體老化過程,引起視網膜病變;對心血管係統的影響主要是造成心動過緩、血壓下降等。
紅外線輻射對健康的影響
自然界的紅外線輻射源以太陽為最強,基建工地、搬運等露天作業,夏季紅外線輻射強度很大;生產中接觸紅外線輻射源的作業有金屬加熱、熔融玻璃等,煉鋼工、軋鋼工、鑄造工、玻璃熔吹工、燒瓷工等可受到紅外線輻射。
紅外線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眼睛和皮膚。長期受爐火或加熱紅外線輻射,可引起白內障。白內障造成視力下降,一般兩眼同時發生。
激光對健康的影響
激光也是電磁波,目前使用的各種激光屬於非電離輻射。激光被廣泛應用主要是它具有輻射能量集中的特點,生產中主要用於金屬和塑料部件的切割、打孔、微焊等。
激光對健康的影響主要是它的熱效應和光化學效應造成的機械性損傷。眼部受激光照射後,可突然出現眩光感,視力模糊,或眼前出現固定黑影,甚至視覺喪失。激光還可對皮膚造成損傷,輕度損傷表現為紅斑反應和色素沉著,照射劑量大時,可出現水皰,皮膚潰瘍。
5.非電離輻射的防護
由於電磁場輻射源所產生的場能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弱,所以在不影響操作的前提下盡量遠離輻射源;避免在輻射流的正前方作業,可有效防止微波輻射。為防止輻射線直接作用於人體,合理地使用防護用品是十分重要的。穿戴金屬防護服可防止射頻輻射,穿戴微波屏蔽服、紅外線防護服、防護帽、防護眼鏡等可防止微波、紅外線輻射。激光和紅外線防護的重點是對眼睛的保護,除佩戴防護眼鏡外,還要定期檢查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