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安全生產的應急與自救(2 / 3)

(8)足部出血:在踝關節下側或足背第一、二路骨間動脈搏動部位(足背動脈)用手壓緊。

身體不同組織出血的止血方法

(1)動脈出血,血色鮮紅,出血量多,速度快,危險性大,一般使用壓迫止血法,即在出血動脈的近心端用手指把動脈壓在骨麵上,予以止血。

(2)靜脈出血,血色暗紅,緩慢不斷流出,一般抬高出血肢體以減少出血,然後在出血處放幾層紗布,加壓包紮即可止血。

(3)毛細血管出血,隻需要在傷口處蓋上消毒紗布或幹淨手帕等,再加上棉花團或紗布卷等,用繃帶紮緊即可止血。

止血時的注意事項

(1)止血帶不能直接纏在皮膚上,必須用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做成平整的墊子墊上。

(2)采用壓迫止血法時,應根據不同的受傷部位,正確選擇指壓點。

(3)綁紮止血帶部位不要離出血點太遠,以避免使更多的肌肉組織缺血、缺氧。一般綁紮止血帶的位置是上臂或大腿上的1/3處。

(4)綁紮好止血帶後,在傷者明顯部位標記時間,盡快送醫院處理。為防止遠端肢體缺血壞死,在一般情況下,綁紮止血帶的時間不超過2~4小時,每隔40分鍾鬆解一次,以暫時恢複血液循環。鬆開止血帶之前應用手指壓迫止血,將止血帶鬆開1~3分鍾之後,再在另一稍高的部位綁紮。鬆解時,仍有大出血者,不再在運送途中鬆放止血帶,以免加重休克。

(5)嚴禁用電線、鐵絲、繩索代替止血帶。

6.包紮急救措施

受外傷人員經過止血後,就要立即用急救包、紗布、繃帶或毛巾等包紮起來。傷口包紮的目的是保護傷口,減少汙染和再損傷,預防或減輕腫脹。當傷員有骨折或脫臼時,包紮還可以起到固定敷料和夾板的作用,以減輕傷員的痛苦,並為安全轉送醫院救治打下良好基礎。

繃帶包紮

(1)環形包紮法:此法適用於頸部、腕部和額部等處。繃帶做環形重疊纏繞,每一圈重疊蓋住前一圈。第一圈可以稍傾斜纏繞,以後各圈做環形纏繞,並把第一圈斜出圈外的繃帶角折到圈裏,然後再重疊纏繞壓住,這樣就不容易脫落。

(2)螺旋包紮法:此法適用於手指、上臂等處。先做幾圈環形包紮,再將繃帶做螺旋形上升纏繞,每一圈重疊壓住前一圈的1/3~1/2。

(3)螺旋反折包紮法:此法適用於小腿或前臂等四肢部位包紮。

先做環形纏繞固定繃帶起始部,然後成螺旋形纏繞上升,但每一圈螺旋包紮都必須反折。反折時以左手拇指按住反折處,右手將繃帶反折向下纏繞肢體並拉緊,每一圈重疊壓住前一圈的1/3~1/2。

(4)“8”字形包紮法:此法適用於大關節如肘、膝、肩、髓、踝等處。包紮時一圈向上,一圈向下,每一圈在前麵與上一圈相交,並重疊上一圈的1/3~1/2,重複做“8”字形旋轉纏繞。

(5)回反包紮法:此法適用於頭部包紮。先環繞兩圈固定,再自中央開始反折向後,再回反向前,以後左右來回反折,直到完全包紮後再環繞兩圈包紮固定。

(6)蛇形包紮法:此法適用於臨時簡單固定或包紮需從一處延伸到另一處時。與螺旋包紮法相似,隻是每圈間留有間隙,互不重疊。

三角巾包紮

三角巾製作方便,包紮操作簡便易學,容易掌握,適用範圍廣。

缺點是不便於加壓,也不夠牢固。

(1)頭部包紮法:頭頂部包紮法:把三角巾底邊折疊兩指寬,中央放在前額,頂角拉向後腦,兩底角拉緊,經兩耳上方繞到頭的後枕部,壓著頂角,再交叉返回前額打結。如果沒有三角巾,也可改用毛巾。先將毛巾橫蓋在頭頂上,前兩角反折後拉到後腦打結,後兩角各係一根布帶,左右交叉後繞到前額打結。

頭部風帽式包紮法:先在三角巾頂角和底部中央各打一結,形式像風帽一樣。把頂角結放在前額處,底結放在後腦部下方,包住頭頂,然後再將兩頂角往麵部拉緊,向外反折成三四指寬,包繞下頜,最後拉至後腦枕部打結固定。

(2)麵部麵具式包紮法:麵部受傷可用此法。先在三角巾頂角打一結,使頭向下,提起左右兩個底角,形式像麵具一樣。再將三角巾頂結套住下頜,罩住頭麵,底邊拉向後腦枕部,左右角拉緊,交叉壓在底邊,再繞至前額打結。包紮後,可根據情況在眼和口鼻處剪開小洞。

(3)上肢包紮法:當手部受傷時,可將手掌心向下放在三角巾的中央,手指朝向三角巾的頂角,底邊橫向腕部,把頂角折回,兩底角分別圍繞手掌左右交叉壓住頂角後,在腕部打結,最後把頂角折回,用頂角上的布帶或用別針固定。

當手臂受外傷時,可將傷臂的手指尖對著毛巾一角,把這一角翻向手臂,另一角從手掌一側翻過手背並壓在掌下,再把毛巾的另一端翻過來,包繞前臂,最後用帶子結紮。

肩部受傷時,可把三角巾折疊成燕尾形,燕尾夾角向上放在傷側肩上正中。向後的燕尾角壓住向前的燕尾角,並稍大於向前的一角。

燕尾底邊兩角包繞上臂的1/3處,並在腋前或腋後打結。然後拉緊兩燕尾角,分別包繞胸背,於對側腋下處打結。

(4)下肢包紮法:如果是小腿受傷,則把毛巾一角內折在傷腿下部,再用毛巾壓住另一端包住小腿,最後用帶子結紮固定。如果是足部受傷,則將腳掌心向下放在三角巾的中央,腳指朝向三角巾的頂角,底邊橫向腕部,把頂角折回,兩底角分別圍繞腳掌左右交叉壓住頂角後,在腳腕部打結,最後把頂角折回,用頂角上的布帶固定。

(5)單眼包紮法:如果眼部受傷,可將三角巾折成四橫指寬的帶形,斜蓋在受傷的眼睛上。三角巾長度的1/3向上,2/3向下。下部的一端從耳下繞到後腦,再從另一隻耳上繞到前額,壓住眼上部的一端,然後將上部的一端向外翻轉,向腦後拉緊,與另一端打結。

包紮時的注意事項

(1)進行包紮時,讓患者取舒適的坐位或臥位,扶托患肢,並盡量使肢體保持功能位。對於傷情嚴重者,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在急救中,如果傷員出現大出血或休克情況,則必須先進行止血和人工呼吸,不要因為忙於包紮而耽誤了搶救時間。

(2)如果是頭部或四肢外傷,一般用三角巾或繃帶包紮。如果沒有三角巾和繃帶,可以用衣服或毛巾等物代替。

(3)包紮時要做到快、準、輕、牢。也就是說,包紮動作要迅速、敏捷、熟練、輕柔,包紮部位要準確、牢靠,不能過緊或過鬆。

7.骨折固定急救措施

骨折是一種比較常見傷害,如果傷員的受傷部位出現劇烈疼痛、腫脹、變形以及不能活動等現象時,就有可能是發生了骨折。

這時必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迅速、及時而準確地給傷員進行臨時固定。常見的骨折是四肢骨折和脊柱骨折,根據骨折的不同部位,可采用相應的方法固定。

(1)上肢肱骨骨折固定法:用兩塊夾板分別放在上臂內外兩側,並用繃帶或布帶纏繞固定,然後把前臂屈曲固定於胸前。也可用一塊夾板放在骨折部位的外側,中間墊上棉花或毛巾,再用繃帶或三角巾固定。

(2)前臂骨折固定法:選取長度與前臂相當的夾板,夾住受傷的前臂,再用繃帶或布帶自肘關節至手掌纏繞固定,最後用三角巾將前臂吊在胸前。

(3)股骨骨折固定法:用兩塊夾板,其中一塊的長度與腋窩至足根的長度相當,另一塊的長度與傷員的腹股溝到足根的長度相當。長的一塊放在傷股外側腋窩下並和下肢平行,短的一塊放在兩腿之間,用棉花或毛巾墊好肢體,再用三角巾或繃帶分段綁紮固定。

(4)小腿骨折固定法:取長度相當於由大腿中部到足根的長度的兩塊夾板,分別放在受傷的小腿內外兩側,用棉花或毛巾墊好,再用繃帶或三角巾分段固定。也可用繃帶或三角巾將受傷的小腿和另一條沒有受傷的腿一起固定起來。

(5)脊柱骨折的固定:確定傷員是脊柱骨折後,就不能輕易搬動,應該依照傷員傷後的姿勢進行固定。用3塊夾板架成工字形,其中1塊約75厘米,另2塊約60厘米。把長的一塊順著人體,放在緊貼脊柱處,在板和背部之間用毛巾或衣服墊好。把短的兩塊橫壓在豎板的兩端,分別放在兩肩後和腰骶部。先固定上端的一塊橫板,再固定下端的橫板。

8.斷肢與斷指的處理

發生斷肢或斷指事故後,除進行必要的急救外,還應注意保存斷肢或斷指,以求進行再植。保存的方法是:將斷肢或斷指用清潔紗布包好,放在塑料袋裏。不要用水衝洗斷肢或斷指,也不要用各種溶液浸泡。若有條件,可將包好的斷肢或斷指置於冰塊中。然後將斷肢或斷指隨傷員一同送往醫院,進行再植手術,切記不要在斷肢或斷指上塗碘酒、酒精或其他消毒液,否則會使細胞變質,造成不能再植的嚴重後果。

9.化學燒傷的急救措施

化學燒傷是指由某種化學物質直接刺激、腐蝕皮膚,或其化學反應導致的皮膚組織急性損傷。與一般燒傷不同,化學燒傷不僅引起局部組織的進行性損傷,並常因化學物質被吸收而造成全身的中毒性損害。其燒傷程度取決於化學物質的性質、劑量、濃度、作用時間。

此外,化學物質的蒸氣或煙霧亦可刺激呼吸道和眼睛,引起呼吸道燒傷和眼的損傷。化學燒傷者的死亡率明顯高於一般燒傷病人,死亡原因往往是因為化學物質引起的中毒及其並發症。

化學燒傷的特點

常見的化學燒傷有酸燒傷,如硫酸、硝酸、鹽酸等造成的燒傷,一般不向深層擴散,所以傷口淺,局部腫脹輕,創麵幹燥,癡皮呈褐色,但常有局部持續疼痛;堿燒傷,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石灰石等造成的燒傷,其特點是穿透力強,在燒傷後兩天內還可以逐漸向深層周圍組織擴大損傷,能使細胞脫水,蛋白凝固,局部創麵為濕性,癡皮汙濁呈灰色;此外還有磷燒傷、鉻酸燒傷、瀝青燒傷以及汽油浸泡燒傷等。

化學燒傷的救護方法

(1)強酸燒傷:強酸燒傷應及時用清潔、流動的冷水衝洗創麵至少10分鍾,若衣服被汙染,應立即脫掉或將汙染的部位撕掉,同時用大量的水衝洗。

還可用4%碳酸氫鈉或2%蘇打水衝洗中和。

若眼部被燒傷,則立即用大量清水衝洗,衝洗時間不少於20分鍾。切勿用手或手帕揉眼睛,以免增加創傷。

誤食強酸可引起口腔及消化道燒傷,這時可口服氫氧化鋁凝膠、雞蛋清和牛奶等中和劑,禁用碳酸氫鈉,禁用胃管洗胃或使用催吐劑,以免引起胃脹氣和胃腸穿孔。

吸入性燒傷可導致咳血性泡沫痰、胸悶、流淚、呼吸困難、肺水腫等症狀。此時要注意呼吸道暢通,可用2%~4%碳酸氫鈉霧化吸入。

(2)強堿燒傷:強堿燒傷的處理重點是早期長時間地用清水衝洗,直至創麵無滑膩感,用食醋或2%醋酸衝洗中和或濕敷。眼部燒傷應立即用清水衝洗,衝洗時間在20分鍾以上。嚴禁用酸性物質衝洗眼內,可用清水衝洗後點眼藥水。

誤食強堿後,可立即口服食醋、檸檬汁起到中和作用,也可口服蛋清、豆漿、食用植物油中的任意一種,每次200毫升,以保護消化道黏膜,禁用胃管洗胃或使用催吐劑。

生石灰遇水後生成氫氧化鈣,並釋放大量熱,堿與熱共同作用可造成深度燒傷。生石灰燒傷的創麵較幹燥,常殘留有生石灰,清創時應先將創麵上的生石灰用紗布擦幹淨,再用清水衝洗至少10分鍾以上,以免生石灰遇水後釋放熱。

(3)磷燒傷:立即脫去汙染衣物,用大量清水衝洗創麵及周圍正常皮膚,最好將傷部侵入水中至少10分鍾以上。若現場缺乏水源,可用浸水的濕布包紮創麵,或用5%碳酸氫鈉濕敷,禁用油質敷料包紮,以免磷溶解後被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化學物質可引起中毒,應注意觀察傷者變化,嚴重燒傷早期應及時給傷員補充體液,防止休克。最好服用燒傷飲料、含鹽飲料,少量多次飲用,不要單純喝白水、糖水,更不可一次飲水過多。

10.熱燒傷的急救措施

熱燒傷的特點

由於火焰、蒸汽、熱液體或固體直接接觸於人體引起的燒傷,都屬於熱燒傷。熱燒傷是工業中最常見的一種燒傷。其燒傷程度取決於作用於物體的溫度和作用持續的時間。熱燒傷的症狀為傷處及周圍有劇烈灼痛;局部紅腫,有時出現水泡;重度燒傷者傷處麻木、周圍皮膚蒼白,可形成焦癡,嚴重時可出現休克症狀。

熱燒傷的救護方法

有效的急救方法是冷療,即將傷處放在冷水中衝洗或在水中浸泡15~30分鍾。此法不僅能止痛,而且還能減輕燒傷程度。穿著衣服的部位燒傷嚴重,不要先脫衣服,應立即朝衣服上麵澆冷水,待衣服局部溫度快速下降後,再脫去或用剪刀剪開。Ⅱ度燒傷傷處已有水瘡形成,小的水皰不要輕易弄破,大水皰應到醫院處理或用消毒過的針刺一小孔排除水皰內液體,以免影響創麵修複,增加感染機會。

創麵要保持清潔,不要外塗油膏、龍膽紫、紅汞等。較大麵積燒傷用清水衝洗清潔後,可用無菌敷料或幹淨布料蓋在傷處,外用繃帶固定。傷後4小時內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火焰燒傷時,尤其是引起衣服(如棉衣、毛衣等較厚的外衣)燃燒時,切忌奔跑,以免加助風勢而促進火焰的燃燒;滅火時也不要直接用手拍打火焰,以免造成手部燒傷。可臥倒在地慢慢打滾滅火,注意翻滾速度不要過快,翻滾過快反而起不到滅火的作用,或者迅速脫掉著火的外衣,也可跳入附近的水池、小河。但要注意,不可跳入泥潭、汙水池中,否則將加重創麵汙染。室內發生火災時,應立即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熱氣或有毒氣體損傷呼吸道。

頭、麵、五官、手、足、會陰、骨與關節及呼吸道等部位燒傷,稱特殊部位燒傷。由於其生理及解剖特點不同,處理上具有特殊性,若處理不當,可造成嚴重的傷殘,搶救時應特別注意。如頭部和麵部燒傷後,常極度腫脹,且易引起繼發性感染,導致畸形和功能障礙。吸入性損傷,由於熱力及化學毒物的刺激、損傷,易造成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腫,分泌物增多,小支氣管可發生痙攣,使氣道阻力增加,引起通氣障礙。由於呼吸道燒傷屬於內髒燒傷,容易被漏診而延誤搶救,以致造成早期死亡。因此,要密切觀察傷員有無呼吸困難,並及時護送到醫院做進一步診斷治療。

應注意觀察傷員的狀態。如傷員神誌清醒,可讓其飲冷水以補充喪失的體液;如傷員出現休克,應盡快送往醫院。

11.電燒傷的急救措施

電燒傷包括電弧燒傷和電接觸損傷,後者即臨床上所稱的“電燒傷”,是指人體直接與電源接觸,電流通過身體引起的組織損傷。其實質主要是電流通過人體時產生熱效應對組織造成傷害。

電燒傷的救護方法:

(1)迅速切斷電源:立即拉開電閘,或用木製物品或其他不導電物品將電源從傷員身上斷離。

(2)現場急救:電燒傷多為Ⅲ度燒傷,最常見的是人體由於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呼吸停止,以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方法最為有效。

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髒按摩,並輔以人工呼吸,如果能摸到頸動脈或股動脈搏動,唇色轉紅,說明按摩有效。

12.觸電的急救措施

觸電急救的基本原則是動作迅速,方法正確。當通過人體的電流很小時,僅產生麻感,對機體影響不大。當通過人體的電流增大,但小於擺脫電流時,雖可能受到強烈打擊,但尚能自己擺脫電源,傷害可能不嚴重;當通過人體的電流進一步增大,至接近或達到致命電流時,觸電人會出現神經麻痹、呼吸中斷、心髒停止跳動等現象,外表上呈現昏迷不醒的狀態。這時,不應該認為是生物性死亡,而應該看作是診斷性死亡並且應迅速而持久地進行搶救。觸電急救的步驟主要有:

脫離電源

人觸電以後,可能由於痙攣、失去知覺或中樞神經失調而緊抓帶電體,不能自行脫離電源。這時,使觸電者盡快脫離電源是救活觸電者的首要因素。幫助觸電者脫離電源的方法如下:

(1)如果觸電地點附近有電源開關或電源插銷,可立即拉開開關或拔出插銷,以斷開電源。

(2)如果觸電地點附近沒有電源開關或電源插銷,可用有絕緣柄的電工鉗或用有幹燥木柄的斧頭等切斷電線,或用幹木板等絕緣物墊入觸電者身下,以隔斷電流。

(3)當電線搭落在觸電者身上或被壓在身下時,可用幹燥的衣服、手套、繩索、木板、木棒等絕緣物作為工具,拉開觸電者或拉開電線,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4)如果觸電者的衣服是幹燥的,又沒有緊纏在身上,可以用一隻手抓住他的衣服拉離電源。但因觸電者的身體是帶電的,其鞋的絕緣也可能遭到破壞,救護人不得直接接觸觸電者的皮膚,以免造成二次觸電。

(5)如果事故發生在線路上,可以采用拋擲臨時接地線使線路短路並接地,迫使速斷保護裝置動作,切斷電源。注意拋擲臨時接地線之前,其接地端必須可靠接地;一旦拋出,立即撒手;拋出的一端不可觸及觸電人及其他人。

(6)設法通知前級停電。

現場急救

當觸電者脫離電源後,應根據觸電者的具體情況,迅速地對症救治。對於需要救護者,應按下列情況分別處理:

(1)如果觸電者傷勢不重、神誌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發麻、全身無力,或觸電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過來,應使觸電者安靜休息,不要走動;注意觀察並請醫生前來治療或送往醫院。

(2)如果觸電者傷勢較重,已經失去知覺,但心髒跳動和呼吸尚未中斷,應使觸電者安靜地平臥;保持空氣流通;解開其緊身衣服以利呼吸;若天氣寒冷,應注意保溫,並嚴密觀察,速請醫生治療或送往醫院。如果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稀少或發生痙攣,應準備進一步搶救。

(3)如果觸電者傷勢嚴重,呼吸停止或心髒跳動停止,或兩者都已停止,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擠壓急救,並速請醫生治療或送往醫院。

應當注意,急救應盡快開始,不能等候醫生的到來;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不能中止急救。現場應用的主要方法是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髒擠壓法。

一旦呼吸和心髒跳動都停止了,應當同時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擠壓,如現場僅一人搶救,可以兩種方法交替使用,每吹氣2~3次,再擠壓10~15次。

13.中毒窒息事故的急救措施

如果發生中毒窒息事故,則應按照下述方法進行搶救:

(1)搶救人員在進入危險區域前必須戴上防毒麵具、自救器等防護用品,必要時也應給中毒者戴上,迅速把中毒者移到具有新鮮風流的地方,靜臥保暖。

(2)如果是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還沒有停止呼吸或呼吸雖已停止但心髒還在跳動,在清除中毒者口腔、鼻腔內的雜物使呼吸道保持暢通以後,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若心髒跳動也停止了,應迅速進行心髒胸外擠壓,同時進行人工呼吸。

(3)如果是硫化氫中毒,在進行人工呼吸以前,要用浸透食鹽溶液的棉花或手帕蓋住中毒者的口鼻。

(4)如果是因瓦斯或二氧化碳窒息,情況不太嚴重的,隻要把窒息者移到空氣新鮮的場所稍做休息後,就會蘇醒的。若窒息時間較長,就要進行人工呼吸搶救。

(5)在救護過程中,急救人員一定要沉著,動作要迅速。在進行急救的同時,應通知醫生到現場進行診治。

14.氯氣中毒的急救措施

氯氣是一種黃綠色具有強烈刺激性的氣體,並有窒息臭味,許多工業和農藥生產都離不開氯。氯對人體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對上呼吸道黏膜的強烈刺激,可引起呼吸道燒傷、急性肺水腫等,從而引發肺和心髒功能急性衰竭。

中毒表現

吸入高濃度的氯氣,如每升空氣中氯的含量超過2~3毫克時,即可出現嚴重症狀如呼吸困難、紫甙、心力衰竭,病人很快因呼吸中樞麻痹而致死,往往僅數分鍾至1小時,稱為“閃電樣死亡”。較重度的中毒,病人首先出現明顯的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狀如劇烈的咳嗽、吐痰、咽喉疼痛發辣、呼吸急促困難、顏麵青紫、氣喘。當出現支氣管肺炎時,肺部聽診可聞及幹、濕性囉音。中毒繼續加重,造成肺泡水腫,引起急性肺水腫,全身情況也趨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