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慶到李莊的水路要走三天,當費盡周折看到林徽因時,費正清著實嚇了一跳:簡陋的住所,林徽因消瘦的身形,還有兩個眨著眼睛的孩子。費正清不敢相信,這麼多年來,他們就是這麼挺過來的。
望著這樣的景象,費正清歎了口氣:“我很讚賞你們的愛國熱情,可在這樣的地方做學問,也確實太難了,你們是在消耗自己的生命。要是美國人處在這樣的環境下,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改善自己的生態條件,而絕不是工作。”
費正清實在不忍,他決定要給予梁家更多的協助,但是事實上,他剛到李莊也病倒了。由於在來李莊的路上感染了病菌,費正清在剛到李莊的頭幾天一直高燒不退。由於林徽因的病房和費正清隻有一廳之隔,梁思成隻得在兩個房間之間來回奔忙、量體溫、送食物,陪他們說話。
總是相信,隻要有足夠的熱情,就能淹沒所有的寂寞。隻要有一絲希望,就能重燃起對生活的信心。在朋友們的關懷下,在費正清的資助中,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境況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梁思成後來寫信給費正清:
“你們可能無法相信,我們的家境已經大為改善。每天生活十分正常,我按時上班從不間斷,徽因操持家務也不感到吃力,她說主要是她對事情的看法變了,而且有些小事也讓她感覺不錯,不像過去動不動就惱火。當然,秘密在於我們的經濟情況改善了。而最高興的是,徽因的體重兩個月來增加了八磅半。”
生活上稍微鬆了一口氣,梁思成又將注意力迅速轉移到工作中去。當時,梁思成迫切需要費正清幫他一個忙,那就是把他們以前繪製的關於中國古建築的80多幅圖稿做成微縮膠片,以保證他們在出版前可以獲得一套複製品,並且在戰亂中方便攜帶。費正清答應他們,會予以全力協助。
除了《中國建築史》之外,梁思成還用英文編撰了《圖像中國建築史》,主要以照片和圖版為主,配以文字說明,以向世界介紹中國的古建築成就,也為了完成心中長存的夢想。而這夢,是由他和林徽因一起完成的。
1944年,美國開始在日本領土進行大規模轟炸,中國長期以來的抗日戰爭也由戰略防禦轉為進攻。1945年,費慰梅來到重慶,來到了她魂牽夢繞的地方。在費慰梅後來的回憶中,她提到:“我們期待著回到中國去……費正清先出發,比我早了三年。”
當費慰梅來到重慶時,梁思成作為中國戰地文物保護委員會的副主席,彼時也在重慶。梁思成需要負責編製淪陷區重要文物建築的目錄,他和營造學社的羅哲文一起,在日本人占領的區域上標注出古城、古鎮以及古建築,以防止它們在戰略反攻中被毀。其中,羅哲文注意到,這些被梁思成標注的城市中,還包括日本的古城京東和奈良。
在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眼中,所有的古建築都是曆史的遺跡,並沒有國界的區分。他曾說:“奈良古建築跟我們各自國家的古建築一樣,絕不僅僅是某一個民族的,而是全人類文明結晶具體象形的保留。我圖上所標上的地方,保留著東方最古老的建築,一旦炸毀,那是永遠無法補救的,現代人誰也無法見到了,請為全人類,不要轟炸它們!”
此後,美國在對日本進行的大規模轟炸中,日本很多城市都受到毀滅性的破壞,唯有京都、奈良兩座古城得以幸免。在外人看來,這件事無異於一種奇跡,羅哲文和梁思成心裏雖然清楚,卻對其中內情閉口不言。
直到多年以後,日本奈良召開了保護古代文物建築的國際會議,會上梁思成因為跨國界保護人類文化財富而被稱頌,日本人民稱之為“古都的恩人”。後來,梁從誡赴日本演講,談及此事,哽咽著說:“父親當時做出這個決定是不容易的,我們家有兩個親人都犧牲在抗日前線!”台下鴉雀無聲,無不動容。
像是蒲公英,明知道乘上風以後,旅行便一切都成為未知,卻仍要鼓起一口氣,飄飛。夢想又何嚐不是如此?即便不能主宰未知的命運,卻仍不肯辜負心中的信念。哪怕此刻的笑容之後,迎來的將是無盡的苦澀,也要趁著這片刻的好時光,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也許,風花雪月隻屬於安逸的附庸;也許,背上行囊的人沒有權利回頭。曾經的兒女情長早已敵不過日子的沉澱,好在還有人陪在身邊。不知道烏雲什麼時候會消散,卻已經學會過好當下的每一天。40歲的年齡,早已無關於韶華,曾經愛做夢的林徽因如今卻仍在夢著,夢著雨過天晴,日出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