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日薄西山,猶自壯美(2)(1 / 3)

人生的機遇或如曇花一現,錯過就再難遇見。林徽因明白,現在是她最好的時間,雖然所剩的生命不多,卻遇到一個空前的好環境。早在1948年的時候,林徽因就已經有所感觸。1948年12月,人民解放軍攻城前夕,有兩名軍人找到梁家,請梁思成圈出需要保護的文物建築,以便他們進攻的炮火能夠避開。

感動一瞬間在林徽因心間彌漫,那些文物古跡一向被他們夫婦看得勝似生命。因為太過熟悉,太過珍惜,他們想也不用想,落筆就準確詳細地標誌出了一處處文物古跡的位置。他們明白,有這樣的政府和軍隊,好日子就要到來了。

從沒想過,殘香也可以這樣濃鬱,讓人沉醉。或許常人無法企及這樣的高度,也無法經受這樣的壓力。都說高處不勝寒,或許是上蒼為了填滿林徽因不多的時間,短暫的時光裏,她還成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的委員、北京市第一屆人大代表、全國文代會代表……

平凡之人或許無法消化這樣的驚喜,但是對於才情灼灼的林徽因,卻是平淡如水。或許本就有著相當的才情,也或許早就看透了世俗名利,林徽因隻是拖著病體,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如此而已。

秋天是個傷感的季節,也是個孤獨的季節。每一天的秋涼透過皮膚,浸入到心中,一年四季尚可循環往複,人的生命卻隻有一個輪回,繁華之後伴著蕭條,綻放之後難免凋零。隻不過,再如意的人生也有消亡,再落寞的路程也有方向。

這個秋天,林徽因埋首工作裏,她積蓄起來的力量噴薄而出,毫不吝嗇。無論是挑燈夜讀還是苦苦冥想,她為尚能在事業上有所進步而驕傲。隻是殘破的身體此刻成了她最大的累贅,每一個方案的擬訂和修改都嚴重透支著她的體力。在很多時候,林徽因要靠在枕頭上,在床上支起一個小桌作圖,累了就躺著喘一陣,好一些了再起來畫。

沒有人不希望自己活得從容,若能生如夏花燦爛,死如秋葉靜美,也便遂了畢生所願。隻不過世事並非全都如人所願,等到歲月悠悠,光陰逝去,才發現高潔之士一身塵埃,世俗小人反倒一生自在。或許,不食人間煙火的從來不是某個人,而是那顆純淨的心。

不管生活如何變化,不管歲月如何流轉,人們心中的林徽因依然清新脫俗,靜若白蓮。曾憶否?她也常騎驢走馬顛簸在鄉村小道,也曾縫補衣衫支撐家用,似乎人生最美好的二十年給了她,後麵的年月便是一路的坎坷。隻不過日子變了,氣韻卻從未改變,林徽因一次次跌落進厚重的塵埃,心境卻依然清澈淡然。

評選國徽的那天,林徽因病倒了,她委托朱暢中參加評選會議,而她就躺在家中,等待著最後的消息。在中央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的設計的圖案之間,許多委員都認為清華的方案要更好一些,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大方莊重,最後在周恩來總理的讚成聲中,林徽因設計的國徽圖案得到了認可。

1950年6月23日,全國政協第一屆二次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林徽因被特邀出席會議。會上,在毛澤東的提議下,全體代表起立,鼓掌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那一刻,林徽因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中國的國徽圖案中包含著自己的心血,那麼即便自己不在這世上了,也還有另一種形式記錄著自己的曾經。

簡單而熱烈地活過,就是對生命最好的珍惜,如果能多活一天,就要用最大的熱情去迎接日升日落,去麵對陰晴圓缺。當初費慰梅帶林徽因在重慶檢查身體時,醫生斷言病人最多隻能再活五個年頭,如今,五年已經過去了,那是不是可以將多出來的每一天都當作上天恩賜的禮物?

真正愛過的人,或許不會在這世上平白地消失,尚有愛過的人和事替自己延續著記憶。那些最喜歡的風光,如暖暖的午後陽光,沾滿雨露的青草,夏蟲的鳴叫,被風拂過的荷塘,每一樣都會被後來尋夢的人珍藏。

站在不一樣的高度,自然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擁有不一樣的情懷。有些人不能忍受饑餓傷痛,有些人卻害怕寂寞平庸,這世上本來就有形形色色的人,在擁擠的路途中奔波著。人們大可不必羨慕別人的生活,隻求在自己選定的路上靜靜走著,多品味別人看到的風景,以期多一分收獲。

救贖·貢獻餘生

有人認為,林徽因就像二月的春風,充滿希望和柔情,卻永遠不可捉摸。也有人認為,林徽因是開在西湖之畔的一朵白蓮,就算駐足於泥淖,卻一樣素潔淡雅,不惹塵埃。還有人認為,林徽因是撰寫在泛黃紙張上的一首小詩,玲瓏可愛,卻又透著說不出的靈動。

或許於千萬個人眼中,有著千萬個不同的林徽因。雖然有關她,早已飄散在歲月的風塵中,哪怕苦苦追尋,也隻能模糊看到過往的零星。但是又何必執著於曾經的點滴?她的氣韻還在身邊,隻要閉上雙眼,就能遇見心中的那個傳奇。

越是接近生命的尾聲,腦海中的靈動女子就越踏實,那是一種紮根於生活的態度,是對生命的不舍和留戀。林徽因似乎停止了她對虛無情感的追逐,她將整個魂靈埋在工作中,那個堅強的林徽因,一旦確定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便再沒有絲毫猶豫。

林徽因先將目光放在保護古都風貌上,在得知北京要拆除古城牆和城門樓時,林徽因難過極了。她絕望地問道:為什麼經曆了幾百年的戰亂和滄桑,在新中國成立前夕還能從炮口下搶救出來的古城,反而在新中國的和平建設中要被毀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