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提高辦公保健
1.怎樣預防辦公樓綜合征
辦公樓綜合征,是工作在全封閉、裝有中央空調的現代化辦公大樓內的人的病症。辦公樓綜合征主要表現在眼、鼻、咽喉、皮膚及神經係統。主要症狀為咽喉幹燥、疼痛,皮膚幹燥、癢,頭痛、疲勞、乏力和手、眼、腦配合反應速度減慢等,離開大樓後才逐漸恢複正常。
加拿大科學家最近研究後發現,在建築物通風係統內安裝紫外線輻照設備,對減輕這些症狀可能會有幫助。
有理論認為,建築物通風係統中感染了有害微生物,可能是導致辦公樓綜合征的一個重要原因。一座三層辦公樓的通風係統內安裝了高密度的紫外線燈。在為期三周的試驗期間,這些紫外線燈按一定周期打開和關閉。
研究結果發現,雖然辦公樓空氣中懸浮的細菌和真菌數量無明顯變化,但在為期三周的試驗期間,大樓通風設備表麵各種有害微生物基本被清除。與此同時,在大樓工作的113名職員中所發現的辦公室綜合征症狀明顯減少。
科學家們指出,由於職員們本身並不會直接受到紫外線輻照,因此這種方法不會對他們的健康產生副作用,而且新方法的成本也較低。
2.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對症治療
如果長期疲勞卻查不出明確的病因,也許就是患有慢性疲勞綜合征。在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地,都曾出現過此病的暴發流行,已成為國際上醫學研究的熱點之一。據估計,美國每年有600萬人被懷疑患有這種疾病,澳大利亞慢性疲勞綜合征流行時發病率達到人口的37/10萬。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慢性疲勞綜合征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發病率都在增加,並有流行趨勢。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病因和發病機製雖然還不完全清楚,但認為與病毒,如皰疹病毒、腸道病毒、逆轉錄病毒、EB病毒等感染密切相關,因此在國外文獻上將其歸類為傳染病。有的學者發現慢性疲勞綜合征病人的免疫係統存在異常,許多病人都有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抑鬱、焦慮等神經精神症狀。因而神經精神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病因。
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的年齡多在20~45歲之間,女性占多數。發病時酷似感冒,最主要的症狀是長期(超過6個月)疲勞,臥床休息也無明顯緩解,病人平均活動量比健康時減少一半以上,其他伴發症狀包括認知障礙、失眠、頭痛、咽喉痛、發熱、胸痛、肌肉關節痛、夜間盜汗等。雖然病人自我感覺嚴重疲勞,不能正常生活,但在醫院經過全麵係統的體格檢查、化驗甚至昂貴的影像檢查,往往還不能找出肯定的病因所在,這也是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另一個特點。
雖然國際上已公認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存在,但對於相應的診斷標準尚有不同意見。著名的傳染病學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的瑞斯教授指出,可能導致長期嚴重疲勞的疾病種類很多,需要先排除這些疾病才能診斷為慢性疲勞綜合征。能引起疲勞感的疾病包括惡性腫瘤、慢性感染、內分泌疾病、藥物依賴或成癮、慢性精神病及其他可以確定病因的疾病。瑞斯教授建議,對於長期疲勞的病人,必須進行全麵細致的檢查,既不要將其他疾病誤診為慢性疲勞綜合征,也不要將真正的慢性疲勞綜合征遺漏。
由於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缺乏真正有效的病因治療,隻能是對症處理。首先,要讓病人知道其他一些嚴重的疾病已被排除掉,這種疾病雖然影響正常生活,但尚不會危及生命,以減輕病人不必要的擔心和緊張。其次,要鼓勵病人在能夠忍受的範圍內適度活動,增強免疫機製。第三,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首先要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規律地生活,包括學習、工作、飲食、睡眠、運動等。同時,對負麵情緒要正確進行自我調節,特別是麵對生活中的應激事件,要學會自我減壓,保持身心健康。若出現慢性疲勞症狀,一定要早診斷、早治療。第四,應用藥物治療,如非甾體類抗炎藥可以減輕頭痛及關節肌肉痛。抗抑鬱藥能幫助病人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及時糾正少數病人的自殺傾向。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病程可持續數月到數年,大多數最終都痊愈或緩解,真正加重的隻占極少數。
3.防治時間綜合征的方法
時間綜合征(亦稱時間病),就是人們由於對時間的緊迫感而造成心理上的煩惱、緊張,生理上的活動改變所產生的病症。這種時間病甚至引起舊病複發,以致死亡。
人們對時間的緊迫感,不是由於倉促從事的實際需要所產生的,而是從暗示中領會得來的。例如,感到時間在流逝,生命快走到盡頭等。有了這種緊迫感的人,心率和呼吸等身體節律功能會超速進行,同時血壓過分升高,血液中反映身體緊張的特殊激素增加。
時間綜合征的發病原因,除了上述對時間的緊迫感之外,提高時間意識也是該病發病的原因。所謂時間意識,就是表現為對死的恐懼和感到時間即將走到盡頭等。
一些研究指出,對大部分人來說,麵對死亡,將產生暫時的或持久的恐懼,這種恐懼必然引起典型的或是預兆性的生理反應。人體處於恐懼狀態或高度憂慮狀態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心髒耗氧量增加,但又得不到充足的氧供給,造成心髒缺氧,接著冠狀動脈受阻,結果使心髒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更使其缺氧嚴重。
人罹患時間綜合征後,整個生理係統發生改變。例如,在休息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血中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胰島素和生長激素等的含量均增加。在正常情況下,這些激素是在過度緊張和急迫時才分泌。時間綜合征病人還表現為胃酸分泌過多,血中膽固醇增加,呼吸急促,汗腺分泌加快和全身肌肉緊張等。有人認為,時間綜合征是影響所有生理係統的身心方麵的過程。
時間綜合征的治療,可采用自我沉思、生物反饋療法、自體治療和其他深度放鬆身心的技術等進行治療。我國的氣功療法是治療時間綜合征最有效的方法。
預防時間綜合征的方法很簡單,首先,是擺脫鍾表的束縛。不戴手表,改變看鍾表的習慣,消除時間的壓迫感;其次,培養自我的時間感覺,擺脫時間的桎梏,自由地按自身的節奏生活,並與周圍的節奏協調;第三,經常到風景優美的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放鬆心情等等。
4.疏解應激反應綜合征的措施
應激反應綜合征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發展而出現的病症,直到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國的注意。這種病不僅與現代社會的快節奏有關,更與長期反複出現的心理緊張有關,如因怕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視,不得不承受的工作、生活壓力和心理負擔等,再加上家庭糾葛和自我期望過高。至於失眠、疲勞、情緒激動、焦躁不安、愛發脾氣、多疑、孤獨、對外界事物興趣減退、對工作產生厭倦感等,則是應激反應綜合征的先兆。
國外有關專家調查後認為,應激反應綜合征在企業管理人員、大中學教師、駕駛員、具有A型性格的人中比較多見,其中又以心理素質較差和不善於自我心理疏解的人更易罹患。白領人士由於社會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緊張,以及自身期望過高導致整天像機器人那樣拚命工作;有些則由於情感糾葛多、婚外戀、家庭矛盾突出,也比較容易罹患。
應激反應本來是機體在遭到外界強烈的刺激後,經大腦皮層綜合分析產生的一係列非特異性應答反應,如神經興奮、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壓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應該說,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其作用在於使機體能對刺激作出迅速而及時的回應,隻要其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適當,不但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而且對保護機體有益。
但是,如果外界的刺激過度激烈(與本人的承受能力比較而言),或者長期、反複地出現,以致超出機體能夠承受的極限,將會造成病理性損害,出現諸如失眠、持續疲勞、乏力、食欲不振、煩躁不安、精神難以集中、記憶力減退、性功能下降、無名低熱等症狀,但又查不出任何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嚴重的則可能有胃潰瘍、心肌梗塞等症,並導致內分泌、免疫功能和心理行為方麵的負麵變化。這便是應激反應綜合征。
對於應激反應綜合征,許多人至今還不甚了解。有些人僅僅把它視作軀體疾病而單純依靠增加營養或補品,有的人一遇煩惱就訓斥下屬或家人,有的人甚至試圖用抽煙、酗酒來宣泄。這些辦法當然都無濟於事或者適得其反。正確的辦法應該是:
心理準備要充分
認識到現代社會的高效率必然帶來高競爭性和高挑戰性,對於由此產生的某些負麵影響要有足夠心理準備,免得臨時驚慌失措,加重壓力。同時心態要保持正常,樂觀豁達,不為小事斤斤計較,不為逆境心事重重。要善於適應環境變化,保持內心的安寧。
自我期望適當
據報道,廣州有位白領人士定下的人生目標為“一百萬存款,一棟花園別墅,一輛本田車”,並為此而沒日沒夜地幹,結果不幸出現了嚴重的精神疾病。這是一個值得汲取的教訓。
有勞有逸
要忙裏偷閑,暫時丟掉一切工作和困擾,徹底放鬆身心,使精力和體力得到及時恢複。此外,要保持正常的感情生活。事實表明,家人之間、朋友之間的相互關心和愛護,對於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自我疏解
遇到衝突、挫折和過度的精神壓力時,要善於自我疏解,如參加文體、社交、旅遊活動等,藉此消除負麵情緒,保持心理平衡。
5.怎樣預防書寫痙攣綜合征
書寫痙攣綜合征是一種職業性共濟神經功能性疾病。此病是知識分子的常見病之一,也是他們的“職業病”。
書寫痙攣綜合征好發於作家、畫家、教師、編輯、速記員、繪圖員、打字員、提琴手、鋼琴家等長期用手做精細工作的人。
書寫痙攣綜合征的症狀是逐漸發生的,開始時,僅感覺到(書寫時)手指和前臂有些僵硬,易感疲乏。以後,隨著症狀加重,書寫時局部肌肉發生痙攣性收縮。嚴重時,因手指屈肌發生強烈的痙攣性收縮,病人不能握筆,同時有一定程度的疼痛。
對書寫痙攣綜合征的診斷是比較容易的,凡從事與原來相同的職業性工作時,就發生功能障礙,而做其他工作時,則完全正常,即可以診斷為書寫痙攣綜合症。
書寫痙攣綜合征可以采用針灸和維生素B1穴位注射治療,亦可以使用複合維生素B等營養療法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