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塑造健康心理
1.尋找辦公室裏的綠色情緒
當你明白你的無意識的情緒汙染,很可能成為辦公室的環保情緒的破壞者時,不妨從今天學著做一個辦公室的情緒環保者。
遵守社會遊戲規則
發泄完了,自己當然輕鬆了,但是,要記住人際關係必然有其必要的距離感。負麵情緒像流行性感冒一樣,會傳染給別人。如果你真有不快,至少找值得依賴的好朋友聊聊,或者找專業的心理醫生聊聊。多選擇那些獨立自我超越鬱悶的方式,比如出外吹風、運動等,這樣會鍛煉你自我消化情緒垃圾的能力。
學習講一些幽默的笑話
幽默的天才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具備的,但勇於講話是第一步。辦公室那個幽默的人,總是成為更多人關注的中心。所以不妨從今天開始,苦練幾招幽默的本領,如果不會,至少要勇於參與辦公室的笑話場。
走出心理自虐式的期待
如果你總是把自己想成是全世界最悲慘的人,那麼你就會總有冤屈在心裏。久而久之,你自己可能都有一種錯覺:你就是全天下最悲慘的人。
為什麼不想象著自己是那個幸運的人?學會感恩和珍惜,這樣你看上去是不是氣色好多了?你的臉上是不是充滿由心裏所生發出來的知足和快樂?
公私領域要一視同仁
環境破壞者們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收拾自己的家時,幹淨整潔,不留一絲瑕疵。但是在公眾場所,他們往往肆無忌憚地破壞環境。職場中的人非環保者,常常也認為工作場合是一種公眾環境,因此不需要自己好好愛護。
我們喜歡讓自己的家充滿歡聲笑語,覺得那才是幸福,為什麼不讓辦公室也像家一樣,總是歡聲笑語,陽光明媚?畢竟,你一天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在辦公室度過的。
2.減輕焦慮情緒的方法
下列四種技巧是從經驗中體會出來的,在工作中一旦情緒激動無法平靜時,試運用這四種技巧,定能獲得極佳的效果。
放鬆全身,將背部挺直,靠背靜坐
首先讓自己的身體完全靠在椅子上,用心放鬆全身的筋骨,從頭到腳趾都處於無力的狀態,而後念道“我的腳趾,手指,臉部肌肉都已疲憊了”,以確認自己真的輕鬆舒坦。
心中想象自己的靈魂是平靜的水麵
安靜地想象靈魂是無波無浪的水鏡,假如心中翻攪如狂風巨浪。又怎能得到平和呢?
回想曾經欣賞過的優美風景
例如籠罩於夕霞中的山嶽,晨光裏的峻穀,夕陽高照的森林,或是河上月光之類的影像,讓它們恣意回旋於胸中。
以緩慢而感性的口吻說些祥和的話語
例如“很靜呀”、“怡人”、“平緩”等,並一再重複。
將這四項技巧融入生活中,不斷堅持,那麼我們的火氣與焦慮將會隨之消失,一股新生命的活力也會如泉水一般流進心中,帶來無窮的鬥誌與向上的勇氣,使我們更加喜愛生命。
3.怎樣擺脫自卑情緒
人們常說,自卑是缺乏魅力的根源。其實,自卑也是衰老的催化劑。
自卑,就是自己輕視自己,看不起自己。
自卑的人心情低沉,鬱鬱寡歡,常因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而不願與別人交往。隻想與人疏遠,甚至自疚、自責、自罪。他們做事缺乏信心,優柔寡斷,毫無競爭意識,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和歡樂,因而感到疲勞,心灰意冷。
自卑的人,大腦皮層長期處於抑製狀態,而絕少有歡樂和愉快的良性刺激轉換,中樞係統處於麻木狀態,體內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得不到充分的調動,無法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同時內分泌係統的功能也會失去常態,有害的激素分泌增多;免疫係統功能下降,抗病能力也隨之下降,從而使人的生理過程發生改變,出現各種病症,如頭痛、乏力、焦慮、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早生白發。而且出現一些衰老的症狀,如麵容憔悴,皮膚多皺,牙齒鬆動,性功能低下。
4.逆反心理的控製方法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
逆反心理並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東西。一般地說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容易誘發人的逆反心理:
強烈的好奇心
當某事物被禁止時,最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隻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釋的情況下,濃厚的神秘色彩極易引起人們的猜疑、揣度、推測,以至不顧禁令地尋根究底或小作嚐試。
企圖標新立異
青年處於性格形成和尋找自我的時期,通過否定權威和標新立異可以在心理上求得自我肯定的滿足感。青年人與社會的認同不僅是簡單地采取適應社會規範的途徑,而且還希望社會承認他的價值和地位,從而獲得與社會之間的認同。因此他往往表現得偏執,好表現自己,有意采取與其他人不同的態度和行為,以引起別人的注意。
特異生活經曆
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戀,便認為人世間沒有真正的愛情;有的人一向循規蹈矩、與世無爭,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於性情大異,變得粗暴、多疑、怪僻。
這種在特定條件下,其言行與當事人的主觀願望相反,產生了與常態性質相反的逆向反應,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現。一旦這種心態構成了心理定勢,就會對人的性格產生極大的影響,經常性地左右他的一舉一動,成為他言行舉止的一個基本特征。
逆反心理是一種單值、單向、單元、固執偏激的思維習慣,它使人無法客觀地、準確地認識事物的本來麵目,而采取錯誤的方法和途徑去解決所麵臨的問題。
逆反心理經常地、反複地呈現,就構成一種狹隘的心理定勢,無論何時何地都與常理背道而馳。表現形式上與富有創造性的行為頗有類似之處,因此某些逆反傾向嚴重的青年也常對此津津樂道,或在心理上為自己的怪異行徑尋求“科學”的根據。
然而,逆反心理在本質上與創造性的個人素質有著根本區別,它往往是孤陋寡聞、妄自尊大、偏激和頭腦簡單的產物。
可以通過兩條途徑來克服逆反心理:
廣聞博見
提高文化素質、廣聞博見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一個對生活有著廣博知識的人,憑直覺就能認識到逆反心理的荒謬之處,從而采用一種更科學、更寬容的思維方式。
廣聞博見能使我們避免固執和偏激,而逆反心理則使我們在最終認識真理之前走了許多彎路,當我們醒悟過來時往往太遲了。
避免逆反心理
想象逆反心理之所以大行其道,往往是利用了人們缺乏對多渠道解決問題的想像力。解決一個實際問題用一個辦法就已足夠,但在問題未解決之前卻存在著幾乎是無限的可能性。
如果我們的思想一旦被逆反心理控製住,那麼我們的視野就會變得狹隘、短視和顯得愚蠢。它使我們無法進行正確的思維和判斷,讓思想僅僅是在“對著幹”的軌道上盲目滑行。
當我們冷靜地進行分析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所強烈反對的意見固然並不一定就是真理,但“對著幹”起碼也使我們的思維同對方同樣的狹隘。因此,對總是懷有逆反心理的人來說,努力培養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於我們開闊思路,從偏執的習慣中超脫出來。
寬容的思想方式和想像力是可以通過不斷的思維訓練來獲得,它能激發出我們的創造力。逆反心理是一種近乎病態的心理狀態,如果我們想有所作為,就必須經常性地進行這種自我訓練。
5.浮躁情緒的控製措施
浮躁指輕浮,做事無恒心,見異思遷,不安分守己,總想投機取巧,成天無所事事,脾氣大。
浮躁是一種病態心理表現,其特點有:
心神不寧
麵對急劇變化的社會,不知所為,心中無底,恐慌得很,對前途毫無信心。
焦躁不安
在情緒上表現出一種急躁心態,急功近利。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更顯出一種焦慮不安的心情。
盲動冒險
由於焦躁不安,情緒取代理智,使得行動具有盲目性。行動之前缺乏思考,隻要能賺到錢,違法亂紀的事情都會去做。這種病態心理也是當前違紀犯罪事件增多的一個主觀原因。
人為什麼會產生浮躁的心理呢?
從社會方麵上講,主要是社會變革,對原有結構、製度的衝擊太大。我國目前正處在社會轉型期,一些原有體製正在解體或成為改革的對象,而新的製度又尚未建立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個人就很難對自己的行為進行預測,很難把握自己的未來。
同時,伴隨著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利益與結構的大調整,有可能使一部分原來在社會中處於優勢的人“每況愈下”,而原來在社會中處於劣勢的人反而高了起來。每個人都麵臨著一個在社會結構中重新定位的問題,即使是百萬大款也不能保證他永遠揮灑自如。那些處於社會中遊狀態的人更是患得患失,戰戰兢兢,在上流與下遊兩個端點間做文章。於是,心神不寧,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社會心態。
從個人主觀方麵來看,個人間的攀比是產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人比人,氣死人”。通過攀比,對社會生存環境不適應,對自己生存狀態不滿意,於是過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投機主義所蕩滌的躁動化的社會心態驅使下,不少人更多的隻有一個目標:為金錢而奮鬥。但奮鬥又缺乏恒心與務實精神,缺乏對自己的智力與發展能力的準確定位,因而使人們顯得異常脆弱、敏感、冒險,稍有“誘惑”就會盲從。
浮躁是一種衝動性、情緒性、盲動性相交織的病態社會心理,它與艱苦創業、腳踏實地、勵精圖治、公平競爭是相對立的。浮躁使人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使人隨波逐流、盲目行動,對組織、國家及整個社會的正常運作極為有害,必須予以糾正。
那麼怎樣才能克服浮躁心理呢?
在攀比時要知己知彼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人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較要得法,即“知己知彼”,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兩人能力、知識、技能、投入是否一樣,否則就無法去比,從而得出的結論就會是虛假的。有了這一條,人的心理失衡現象就會大大減低,也就不會產生那些心神不寧、無所適從的感覺。
要有務實精神
改革需要有開拓、創新、競爭的意識,但是也要有持之以恒、任勞任怨的務實精神。務實就是“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精神,是開拓的基礎。沒有務實精神,開拓隻是花拳繡腿。
遇事善於思考
不能崇尚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盲從主義。考慮問題應從現實出發,不能跟著感覺走,不能做違法違紀的事。要看到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裏,道路就在腳下,看問題要站得高、看得遠,切實做一個實在的人。
6.受挫時的自我心理調節
爭取反敗為勝
棋聖聶衛平並不是常勝將軍。他最初和日本名將們對弈時,可以說是連戰連敗。但是他把因多次失敗窩在心裏的所有火氣,全化作了一句話——“我要翻本”。這話聽起來不像豪言壯語,倒像賠了生意的小販的詛咒。但它集中體現了聶衛平的失敗觀:失敗?沒什麼了不起,我要反敗為勝!這是在失敗受挫時的一種最積極的心理自我調節。失敗而不氣餒,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找出失敗的原因,鼓起勇氣,迎接新的競爭。采取這種態度,失敗就不再是壞事,而是好事了。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隻有經常地遭受挫折,遇到困難,經常處在憂患中,才能認識到生活的艱辛,才有進取的動力。如果永遠一帆風順,高枕無憂,耽於享樂之中,生活就沒有生氣,就失去了生命力,實際上已是“氣數衰竭”了。
輸了而不服輸,失敗了而要“翻本”,這是重要的,但還不夠。要反敗為勝,必須以臥薪嚐膽的精神,經過努力,彌補漏洞,增強實力,才能在未來重新抓住機會。
積極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就是自己用內部言語或觀念、想法向自己發出勸慰、指示、命令,來製止或減弱已產生的不良情緒、偏常行為等心理障礙。自我暗示時用什麼樣的內部言語、觀念和想法是非常重要的。阿Q挨了打,本來是令人沮喪的事,但是經過他的自我暗示,他從挨打者變成了“老子”,於是挨打的涵義發生了變化,使他從失敗者變成了勝利者,因此免除了挨打的苦惱。有的中學生在高考落榜後這樣自我暗示:“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帆風顧的事是很少的。沒考取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參加了競爭,我沒有碌碌無為地生活。況且,逆境出入才,‘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或許這次沒考上,預示著我有一個更光明的前程呢!”經過這樣的自我暗示,他就不會把落榜看成是丟人事,不會把周圍人的評價看得過重,因而也就不會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壓力。
重新確定目標
成就動機總是要達到一定的目標,而失敗則總是以目標和抱負沒有達到為標誌的。在這種情況下,不僅需要聶衛平式和阿Q式的情緒自我調節,而且還需要理智的自我調節。重新評價、解釋和確定目標,就是理智自我調節的一種方式。
重新評價目標,就是要根據自己最初製訂的計劃和目標沒有得以實現的現實,分析最初提出的目標是否過高,是否超過了自己的可能性,或是否條件不成熟、時間不夠,等等。通過分析,再做出修改目標、使目標延期或放棄目標的決定,實際上就是確定新的目標。這種重新確定目標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在個人水平上的目標管理。對目標的論證、修訂、轉化工作不但應發生在失敗受挫之後,而且應做在失敗之前,在最初製訂目標的時候,就應預見到目標能否達到的可能性。
宣泄
在失敗受挫之後,人們常會產生沮喪、鬱悶、灰心、憤怒等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若長期積壓在心中,會形成所謂情緒“固結”,導致心理疾病。宣泄則是通過創造情境,使受挫者自由表達情感,力求達到解除壓抑作用的精神治療方法。通過宣泄,人會感到一種一吐為快的舒暢感,恢複正常的理智狀態。例如,美國心理學家梅奧主持的一項著名的霍桑實驗中,采用個別談話方式,讓工人發泄對工廠管理當局的不滿和抱怨。研究人員隻是洗耳恭聽,詳細記錄。經過上萬人次的談話以後,霍桑工廠的產量大幅度上升。這是因為大多數工人自由地說出了他們對廠方的不滿,而廠方根據這些意見,對福利、工作條件、工資等加以改進,工人心情舒暢,工作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宣泄,還可采用當著親人、好友大哭一場,向知心人傾訴衷腸,到荒郊野外大聲歌唱,甚至可以把氣撒在親人身上等方法。當然,這些方法的前提是不能給自己和別人的身心造成傷害。
自我放鬆訓練
在因失敗而感到情緒壓抑的時候,可采用自我放鬆訓練來解除壓力。下麵介紹一種經臨床實踐證明有效的自我放鬆訓練法。
用錄音機錄下以下指令,錄的時候要讀得緩慢、輕鬆。然後每天跟著錄音機做自我訓練。
仰臥,腿不交叉,手臂舒服地放在身體兩側。首先,把精神集中到腳上,想象它們是容易彎曲的、溫暖的、放鬆的(你可以通過在進入放鬆階段之前首先屈曲各個肌肉群來改變這個程序)。然後再想象你的腳踝,在心裏命令它們放鬆,直到確實感到放鬆了。用同樣的方法繼續放鬆你的身體的以下部位:小腿、膝蓋、大腿、臀部。放鬆哪一部位,意念就集中到哪一部位。接著是生殖器官和肛門區,暗示它們放鬆、鎮靜並且溫暖。要讓放鬆過程進入腹部,把腹部作為放鬆的重點。呼吸要正常、沉著,既不慢也不快。接著把放鬆過程上升到你的胸和肩,直到手臂和指尖。然後再集中到頸部,特別要注意下頜肌,不要放過舌和鼻尖這樣的小部位。接著集中到前額,讓它冷靜,因為這是一個冷靜與放鬆明顯相關的身體部位。然後暗示頭皮鬆弛。這樣,隨著沉著而寧靜的放鬆,最後就出現了一個整個身體的意象。
你也可以選擇從頭到腳趾進行放鬆或選擇你感到更舒服的其他方法。不要指望剛開始沒幾天就產生明顯效果。應該長期堅持下去,直到自己感到有明顯的效果。臨床實踐證明,持續采用放鬆方法,對於控製許多心理和生理障礙,是一種有效的矯正方法和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