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日本既占青島,一切特權皆被日本侵占。袁總統得此消息大驚。你道何故?原來德華銀行,袁因存有巨款,留為運動帝製所用,一旦侵占,恐被收入。遂急中生智,即函致英、德、日三國,撤戰域。一來青島戰事告終,各處安靖,中國應設兵防海,為此情形,不能不要求日本撤兵。哪知日本處處見老袁攬權,遂即照會過來,說道:“你何必親近德意誌,難道我日本不能幫忙嗎?”老袁見了照會,正中心懷。便請顧問洋員商議,請他電達本國政府,極力幫忙。哪知日本內閣大隈煞是外交能手,得了這個消息,當下提出二十一條件,向袁要求,為將來幫忙報酬。即電駐華日使,向袁交涉。袁見此條件,皆是有關國恥,自然不能承認。原來日本屢欲並吞中國,不能到手。今趁歐洲戰爭,他國無暇幹涉,故立此條件,挾製中國。所以袁見此,不敢發議。段奮然道:此項條件,絕不能承認,不如退還,免生疑議。袁道:“我國極弱,若一件不依,恐致決裂。”徐世昌道:“此責在外交,應著外交部長婉言解釋。”此時外交部長是孫寶琦,知此事難辦,遂辭職。舉陸征祥代理,陸亦見條約厲害,不原就任。經袁密囑,陸遂就職,即照會日使。日置益帶書記官來與陸交涉數次,皆無效。陸總長道:“請貴國將條件改換,始可議。”日使不允,告辭而去,一連多日未議。原來各國有照會與日本,雲在歐戰期間,日本不可專謀中國利益,由日內閣答複各國,將重要瞞起,隻開十一條,說此是從前未了手續,今提出與中國開議。即電告駐華日使,叫他趕緊議妥。日使接電,遂與陸總長相商,叫他速認。奈總不成,日使大憤,說:“你總統心事,我是知道的。速將山東中德條約以內權利轉給我國,以了目前原案。”陸答:“候歐戰事解決再議。”日使不待說完,大聲道:“就是此事,遷延多日,未免太欺我國了。”遂憤怒而去。次日,日政府即將二十一條件通告歐洲各國,分五號二十一條,說是前次中日議約,恐中國無誠意,今提出交涉,追加條件,並登載外國新聞報紙。至通告時,我國人民至此才知。據條件所立,簡直全國所有利權主權,全為日本所有。
中國四百兆人民,看到二十一條件,沒有不情願舍身,為國紓難,與日本抗衡,力圖挽救。有的抵製日貨,有的組織機關,鬧得全國震動。就是外國人士見此條件,也深斥日本,說他非理要求。哪知袁總統竟不張皇,至三月五日,遺陸總長至日使署,正式開談。日使怒置不理。陸總長低首下氣道:“願將條約中第(一)、(二)、(三)條承認。”日使仍不甘心。此時中國人民程度也高了,越想這二十一條越厲害,倘政府承認,中國不亡也亡了。遂電告各省長官,請電告政府,極力拒絕。於是江蘇都督馮國璋,聯絡十九省都督民政長等長官,一一具銜,電達中央,力請拒約。此外有巡閱使等,亦聯電中央拒約,憤怒主戰。老袁答複道:“此項條約自然不能承認,望盡心軍事,不必兼顧外交,如有造謠生事者,請協同地方官禁止。俟解決後,即當宣布。”人心稍定。
卻說陸總長與日使談判,彼此爭辯,日使用大言恐嚇,憤怒欲退,次長曹汝霖勸慰,方又與議,終無解決。日使見天晚,遂辭而去。越兩日,聞日本調集海軍,準備出發,以換防為名,增加陸兵,至山東奉天等處,大有欲鬥情形。老袁心慌,一麵問增兵何意,一麵遣使與日使再議,終不決。不料日使為乘馬傷足,不能行動,乃改會議地點在日使館。日使乃派小幡為代表,訂三月二十三日為會議期。至期,陸、曹兩人前往,日使猶未起。兩人隻得吞聲至床前協商。過兩日,日使疾愈,遂乘車至外交部,大聲道:“現奉本國政府訓令,所有全案已修正了,如不允,也不用談了。”遂將修正全案取出,交陸總長,陸總長閱過,也無異言。經袁總統與陸總長會議,日本條件,承認數條,拒絕數條,至第五號完全拒絕,提交日使。日使笑道:“這是本國修正好的,如不承認,我國將要用最後手段,你莫要怪。”果然日本因未承認全案,一麵脅迫袁政府答複,一麵下動員令,宣布戒嚴,預備開戰。駐山東渤海口日艦亦預備進行。各國公使多至外交部,勸莫開戰,和平解決。不意日使派人至外交部,說此案非完全承認不可,否則定要決裂。究竟袁總統承認與否,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