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你的壞心情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承擔著各自的社會責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衛生問題。隨著社會不斷變革,人們的情感、思維方式、知識結構、人際關係都在發生變化,引發心理問題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據專家介紹,由於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些人的盲目行為增多,加之過分追求短期效益,因而失敗的概率較高,內心失去平衡,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心理專家認為:“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常常直接影響他的人生觀、價值觀,直接影響他的某種具體行為。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心理衛生比生理衛生顯得更為重要。”
從理論上講,一般的心理問題都可以自我調節,每個人都可以用多種形式自我放鬆,緩和自身的心理壓力和排解心理障礙。麵對“心病”,關鍵是你如何去認識它,並以正確的心態去對待它。雖然我們找心理醫生看病還不能像看感冒發燒那樣方便,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學會心理自我調節,學會心理適應,學會自助,每個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發展的某些階段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
首先,掌握一定的心理衛生知識,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
其次,能夠冷靜清醒地分析問題的因果關係,特別是主觀原因和缺欠,安排好對己對人都負責任的相應措施;另外,恰當地評價自我調節的能力,選擇適當的就醫方式和時機。
現代社會要求人們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不僅要擁有良好的智商,還要有良好的情商。在出現心理問題時,人們開始引起重視並尋求谘詢和醫療,這是社會文明進步和人們文化素質提高的一種表現。據專家介紹,生活條件越好,文化層次越高,人們對心理衛生的需求也就越迫切。隨著文化科學知識的普及和心理衛生服務的完善,解決“心病”會有更多更好的渠道和辦法。
長期壓力過大會導致免疫力下降
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競爭日益激烈,因此,在我們的身體健康受到威脅的同時,心理健康問題也愈加突出。
長期的壓力導致人對疾病的免疫力下降,出現便秘、失眠、疲勞、頭痛等症狀,陷入亞健康狀態,進而影響他們身體的質量。
尋求解除壓力的好方法,可以說是現代人聰明的生活方式。麵對壓力,我們應有意識地預防“亞健康”,在心理上要“取悅自己”,要多些自信,少些自責,懂得不必事事求完美。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我們可以做出不同的規劃:應視自己的精力來選擇何時結婚、何時生育等。
壓力既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麵對同樣一種壓力,個體可以有不同的反應。這與一個人的個性特征(內向還是外向、敏感與否等)、個人的經曆和經驗、可預期性和控製性、如何解釋刺激、社會支持係統有無和多少有關。
我們講緩解壓力,前提應該明白,適度的壓力有利於工作,也有利於人的身體健康。但凡事有個度,超過了個人能夠承受的程度,就必須及時緩解。
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從容應對工作中的壓力與矛盾,從而保證身體健康,為事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壓抑讓人在心理上產生疲勞感,職業女性要學會如何消除疲勞。談起疲勞,人們就會想到因體力或腦力消耗過多而需要休息一下。比如:搬運工連續搬運,“筆杆子”們不分日夜地伏案寫作,都會讓人有疲勞感。
但是,這並不要緊。對於身體健康的人,如果適當注意休息,腦力和體力都可以迅速恢複,因為這僅僅是一種生理上的疲勞而已。所謂的心理疲勞是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全是由於心理因素所引起的不良情緒,使大腦皮層受抑製的狀態。其特征主要為:情緒不好,心煩意亂,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旺盛。
進行適當的打扮,可使你的精神振奮。如果你感覺壓抑時,就會心情不快、情緒不好,臉上猶如烏雲籠罩,氣色也不好。此時,你若能進行適當的打扮和修飾,則能起到遮掩倦容、讓人精神振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