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花上5~10分鍾敷臉,就可以起到刺激肌膚血液循環,產生鎮定、放鬆之功效;你如果化個妝,也必定能打造出健康和精力充沛的樣子,讓肌膚更加富有彈性,從而使心情舒展、放鬆一些;如果你穿上了自己最喜歡的服裝,它能一掃你的晦氣,增強自信心。
增加生活情趣。例如: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等,盡量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參加一些垂釣、音樂會、跳舞、球賽、春遊、參觀之類的活動。你能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激發出你的熱情,結交一些知己,陶冶自己的情操。
如果你受到了生活的捉弄,你應該想到自己的熱誠。這樣,你就不會獨自怨天怨地,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美好的人生。熱誠會讓你擺脫那些冷漠,讓你去緊緊擁抱美好的生活。
如果你感到壓抑,你是否能仰望一下蔚藍的天空,注視一下那高高的雲朵?在不斷的痛苦折磨中,你是否有雅興一個人徜徉於林間,聆聽一下大自然的傾訴和心聲?此時,你是否能從大自然中不斷汲取生活的勇氣。
人們在日常工作、學習中無時無刻地會感受到各種各樣的壓力,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各行各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壓力也就越來越大,人們感受到的壓力無外乎有三種屬性:生物屬性、精神屬性和社會屬性。
這三者之間是密切相關的,為什麼人會對這三種壓力產生反應呢?這是因為從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來看,在人的本質中包含這三種基本屬性,也就是人作為心理健康的主體也具有生物、精神和社會屬性,即三種壓力屬性和人本質中的三種基本屬性正好相吻合,這類似於物理學中的共振共鳴原理。人性本身有這三類“固有頻率”,所以會對這三種壓力產生反應即共鳴,而在壓力的性質和強度大致相同的情況下,是否會引起人體心理不平衡,主要取決於個體自身的狀況。
每個人都可能會因壓力出現心理不平衡,從靜態的角度來看,心理健康是一種狀態;從發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則是圍繞著健康常規,在一定範圍內不斷上下波動的過程。在通常情況下,人人都會感受到壓力和遭受到挫折,不管其是屬於內在或外在的都會產生焦慮不安的心情,而為了對抗和擺脫這種心情,人本身就會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和防禦反應,隻要平穩狀態的破壞不超過人自身固有的自我平衡能力範圍,這時的心理健康狀態就可以不被破壞,然而一旦超出了自我平衡能力的範圍,人的心態就會出現問題和紊亂。
焦慮過度會引發身體器官的疾病
曾經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亞曆克西斯·卡銳爾博士說:不知道抗拒焦慮的人都會短命而死。
在談到焦慮對人的影響時,一位醫生說,有70%的人隻要能夠消除他們的恐懼和焦慮,病就會自然好起來。這些病都是真病,比如胃潰瘍。恐懼使你焦慮,焦慮使你緊張,並影響到你胃部的神經,使胃裏的胃液由正常變為不正常,因此就容易患上胃潰瘍。約瑟夫·蒙塔格博士曾寫過一本《神經性胃病》的書,他也說過同樣的話:胃潰瘍的產生,不是因為你吃了什麼而導致的,而是因為你憂愁的原因。
焦慮也容易導致神經和精神問題。著名的梅奧兄弟宣布,我們有一半以上的病床上躺著患有神經病的人。可是,在強力的顯微鏡下,以最現代的方法來檢查他們的神經時,卻發現大部分都非常健康。他們“神經上的毛病”不是因為神經本身有什麼異常的地方,而是因為情緒上有悲觀、煩躁、焦急、焦慮、恐懼、挫敗、頹喪等情形。柏拉圖說過:“醫生所犯的最大錯誤是,他們想治療身體,卻不想醫治思想。可是精神和肉體是一體的,不能分開處置。”
醫學已經大量消除了可怕的、由細菌所引起的疾病。可是,醫學界一直還不能治療精神和身體上那些不是由細菌所引起,而是由於情緒上的焦慮、恐懼、憎恨、煩躁以及絕望所引起的病症。這種情緒性疾病所引起的災難正日漸增加,日漸廣泛,而且速度快得驚人。
精神失常的原因何在?沒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可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極可能是由恐懼和憂慮造成的。焦慮和煩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適應現實生活,而跟周圍的環境隔斷了所有的關係。焦慮就像不停往下滴、滴、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滴、滴的焦慮,通常會使人神誌喪失而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