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經理走之前交代得很清楚,在這四天中不要用公事打擾他!”秘書畢恭畢敬地回答。
“那麼,我給他打電話可以嗎?”客戶緊接著問,“我不談公事!”
秘書猶疑著答應了。
“你工作一個小時可以掙50美元,你一下子就休息四天。一天八個小時,一個月就少掙1600美元,一年你就少掙12個1600美元,老兄,這值得嗎?”客戶接通了喬治先生的電話,開始叫起來。
喬治先生懶洋洋地在電話裏回答:“我一個月多工作四天,一天八個小時,我能多掙1600美元,可是我的壽命將減少四年。四年的損失就是48個1600美元,到底哪種損失更大呢?”
懂得善待自己的人才是聰明的人,把健康放在財富之上的人是明智的。
真得閑適個中滋味者,首先是身閑、體閑,其次是心閑、意閑。身閑方有休閑的時間,心閑才有享受閑適的心情。享受閑適,是在一草一木、一陣清風一聲鳥鳴裏感受自然的清新美好,讓自己的心靈融於自然萬物之中,忘掉自我,得到全然的放鬆。
一個詩性的靈魂、超脫的靈魂,不可能在喧囂忙碌中迸發出來,在閑適中才能凝煉出真正的智慧。豐富而高遠的靈魂需要一種閑適、一種空曠、一種虛靜去與天地對語,與萬物對白。貝多芬閑適的時候,把樂譜和鋼琴冷落在一旁,來到靜靜的秋林,諦聽落葉的微語,感受大自然的脈息,這一切形成了樂曲中神奇的旋律,完成壯麗的交響詩篇。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沒有悠閑的心情,就會視而不見如此詩意的景色;“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沒有閑適的心情就無法體會其中的意境;“天街夏夜涼如水,臥看牛郎織女星”,在匆忙中是無暇仰望星空的。
著名畫家陳逸飛的去世給我們一個深刻的警示。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電影《理發師》的拍攝中,名利對他來說已不重要,他是為了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和追求。勞累過度卻使他壯誌未酬身先去,留下諸多遺憾。
人隻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得更好,隻有休息好才能體驗到幸福和快樂。一個疲憊不堪的人,怎能享受人生的快樂?特別是在工作繁忙、精神壓力大時,要有自己的一套緩解壓力的辦法,要有一個底線,超過了這個底線,寧可放棄。
愛好是可持續的快樂
愛使人快樂是抽象的,愛好使人快樂是具體的。愛好廣泛的人,不僅生活充實,而且歡樂常伴。沒有愛好的人,則生活乏味。
著名的鋼琴家卡薩爾斯,年屆90高齡之時,身體已經衰老,又患有嚴重的關節炎,走路已有些吃力。然而他對音樂有著入骨的嗜好,一旦坐到鋼琴凳前,一旦雙手觸摸到琴鍵上,就像變了個人似的,顯得神采飛揚,仿佛一下子年輕了幾十歲。愛好讓這位鋼琴家在耄耋之年充滿了快樂。
在美國紐約長島,居住著一位名叫傑克遜的百歲老人,他頭發花白,但精神矍鑠,老人看上去最多不超過80歲。據老人講,他根本沒想到自己能活這麼大年紀,因為在他80歲的時候,曾對生命失去了興趣,以為自己將要壽終正寢,那時他的健康狀況很差,看上去像是真的不行了,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繪畫結緣,從此,他迎來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青春。
傑克遜是在一家老年人俱樂部裏和繪畫結下緣分的。那時,老人歇業已多年,他常到城裏的俱樂部去下棋,以此消磨時間。一天,女辦事員告訴他,往常那位棋友因身體不適,不能前來作陪。看到老人失望的神情,這位熱情的辦事員就建議他到畫室去轉一轉,還可以試畫幾下。